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7660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中国共产党平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Word格式.docx

三次产业比由2011年的20.6∶48.3∶31.1调整为26.6∶27.6∶45.8。

我们紧盯农民增收,聚力“一号工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融合推进双联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7”政策措施,集中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1.8万户660万平方米,整乡推进17个,整村推进298个,移民搬迁1.4万户6.5万人,彻底告别了土窑洞和地坑庄子,通村硬化路、贫困村动力电实现了全覆盖,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和自来水入户率分别达到99%和93%,贫困村幼儿园、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覆盖面分别达到61.6%、70.8%、86%,预计到年底,崆峒、崇信两县区脱贫摘帽,59.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41.54%下降到10.5%。

我们注重统筹城乡,破解瓶颈制约,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

坚持以“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为抓手,强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西平、天平铁路、西长凤高速和一批干线公路,平天、彭大高速和平华一级公路开工建设,全市新增等级公路5523公里,实现了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沥青(水泥)路。

建成了一批高标准基本农田、流域治理、中小水库、节水灌溉和输变电、农网城网改造等工程,光纤宽带传输网络覆盖城乡。

中心城市扩容提质步伐不断加快,实施了东西大门改造、城市景观、棚户区改造、“八沟一河”治理等一批市政工程项目,构建了“六横十二纵”路网框架,建成了绿地公园,实施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利用水泥窑资源化处理生活垃圾项目,主城区集中供热、雨污管网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全处理。

六县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38.97%。

抓建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和“三清五改”等示范试点1408个。

持续开展整山整沟整流域生态工程建设,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森林覆盖率达到31.1%,平凉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我们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发,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把简政放权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建成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三级政务服务中心,市本级累计取消下放调整审批事项250项,减少86.2%,净增非公经济市场主体4.19万户,增长87.6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创造了经验,商事制度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水利改革试点和农村集体土地三权确权登记发证全面完成,全市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开,规范流转土地93.25万亩,催生培育了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组建了惠民、泓源、崆峒山旅游集团等投融资企业,直接融资实现突破。

主动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举办了一系列重大节会赛事,先后与7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批知名企业落户平凉。

我们高度关注民生,促进共建共享,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措办惠民实事,在全省率先开展高校毕业生“支企”服务,实现了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率先实施新农合分级诊疗和支付方式改革试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实施各类保障性住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4.4万套(户),2.3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得到了保障。

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全面落实,乡镇干部基本工作生活条件“三年改善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在全省领先,学前教育入园率大幅提高,平凉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平凉医专升格为甘肃医学院,填补了全省省属西医本科院校和我市本科院校的空白。

建成了市妇幼保健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市级全科医师培养基地和儿童专科病区,实施了一批县级医院、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乡村卫生院室改建新建工程,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中医药及国医养生快速发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持续深化“和谐五星”“十大孝子”“感动平凉人物”等评选活动。

建设了市广电中心、体育健身广场、博物馆、老年活动中心和一批“乡村舞台”,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全面开展社会治理创新,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持续加强,宗教事务依法管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局面不断巩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我们从严管党治党,持续改进作风,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发挥各级党校主阵地作用,用好“市委大讲堂”这一平台,大规模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断增强。

坚持好干部五条标准,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县乡换届工作顺利完成,一批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

持续深化先锋引领行动,培树了“成纪先锋”“梯田王国党旗红”等一批党建品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坚定不移推进从严管党治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3783”主体责任体系和“866”衡量检验标尺,建立健全责任分解、督查考核、约谈提醒、函询诫勉、“三述”评议、问责追究等制度规定,全力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三转”,认真办理中央、省委巡视组移交的信件和问题线索,严肃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双十条”、市委“十二条”规定,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专项巡查,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

切实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群团组织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乡镇人大工作在全国创造了经验,政协协商民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连续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很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鼓舞,在发展基础薄弱、自然灾害频发、宏观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不仅经受住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考验,而且取得了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显著成绩。

更为重要的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直面困难、战胜挑战中砥砺了克难奋进的意志和毅力,在化解矛盾、推进发展中增强了全面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正确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凝结着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血与汗水、勤劳与智慧,同时也离不开历届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人大、政府、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驻平单位、驻平部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

在此,我代表中共平凉市委,向所有为平凉改革发展事业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从经济社会发展看,经济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但总量小、人均占比低的基本市情依然没有改变;

全面小康进程不断加快,但精准扶贫难度越来越大,脱贫攻坚的任务依然繁重艰巨;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产业链条较短、结构单一、新兴产业发展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依然存在;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持续加大,但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比重偏小,开放开发水平依然不高;

基础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重大交通支撑能力有限,基础瓶颈制约依然突出;

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得到加强,但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能力不足,治污减排、开发保护的压力依然很大;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但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社会保障层次依然不高。

从党的建设方面看,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一些党员干部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作为、慢作为、怕担当和“四风”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从严治党的任务依然艰巨,等等。

我们一定要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在直面问题中加压奋进,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总要求,发出了走好新的长征路的总动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着眼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梯次展开和深度推进,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不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始终不忘全市230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大使命和神圣职责,走好新的长征路,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行,再创佳绩。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奋力决胜全面小康,以打造全省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循环经济示范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商贸物流中心和全国文化旅游养生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为战略支撑,坚守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创新,更加注重转型升级发展,更加注重补齐小康短板,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从严管党治党,加快建设幸福活力美好平凉。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建设幸福平凉、活力平凉、美好平凉。

建设幸福平凉,就是以经济强、百姓富、保障好为目标,力促经济发展上台阶,全面完成“十三五”目标并继续前进,到2021年GDP力争突破550亿元,人均达到2.4万元以上,公共财政收入达到33亿元,综合实力在全省的位次前移,以加快发展提升幸福感;

力促居民收入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生活富裕提升幸福感;

力促民生保障更给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优质的教育、更高水平的医疗、更稳定的就业、更可靠的保障、更便捷的出行、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以共建共享提升幸福感。

建设活力平凉,就是以深化改革、创新创业、开放开发为抓手,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

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体制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政务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要进展,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产业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业环境更加宽松,创业热情更加高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创新创业活力不断激发;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实现翻番,区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招商引资质量显著提高,开放开发活力充分展现。

建设美好平凉,就是坚持生态立市、绿色惠民,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增进民生福祉。

实现山清水秀自然美,每年新增造林面积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流域综合治理持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循环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控制目标,让全市人民享有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质、清洁的环境;

实现宜居宜业生活美,城市品味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全面覆盖,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实现文明和谐人文美,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高,文旅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大景区建设快速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素质高,社会风尚好,公平正义得到保障,遵法守纪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然成风。

让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与人文之美交相辉映,使全市人民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家园。

做好今后五年工作,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始终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

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四个自信”,增强“四种意识”,坚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和省委权威,以最坚定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大事、谋全局,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第二,要始终突出发展第一要务。

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把发展作为最硬的道理、最紧迫的任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新常态,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好中求快、奋力争先,保持中高速增长,实现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

第三,要始终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统筹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就业等社会事业,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要始终坚持在补齐短板上聚焦用力。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重大交通、水利和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补齐小康短板、破解瓶颈制约、推进绿色惠民,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第五,要始终强化从严管党治党保障。

坚持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担当作为的良好环境。

建设幸福活力美好平凉的主要任务

建设幸福活力美好平凉,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建成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和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协调推进,全力实施“八大战略”,努力实现“八个提升”。

(一)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在补齐小康短板上实现新提升。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小康不能有一个贫困家庭、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和双联行动,全面落实“六个精准”要求、“853”挂图作业和“1+17”政策措施,坚持力量优先配备、工作优先推动、资金优先倾斜、问题优先解决,举全市之力打好“三大战役”,前三年集中攻坚,后两年巩固提高和冲刺扫尾,确保2020年现行标准下31.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

打好富民产业发展战役。

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大力发展牛果菜主导产业和木本油料、中药材等多元增收产业,积极推进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光伏扶贫,支持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和返乡创业,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战役。

突出抓好路、水、电、房等基础建设,深入实施“千村美丽”示范村道路建设、农村路网改善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落实易地搬迁、土地整治、整村推进、生态脱贫措施,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实现贫困村自来水、宽带信息网络、安全稳固住房全覆盖。

打好公共服务提升战役。

加大贫困乡村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体育、养老等公益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在公共资源均衡发展上取得成效。

落实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应保尽保措施,坚决兜牢社会保障底线,确保贫困群众一道迈入全面小康。

(二)深入实施多元支撑战略,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上实现新提升。

坚定不移走工业强市之路,坚持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与新兴产业增量扩张并举,积极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做优产业结构,做大产业体量,着力构建特色优势突出、产业链高效协同、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特色产业升级版。

围绕建设国家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用足用好国家对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能源开发的差异化政策,实施《陇东能源基地开发规划》和《灵台矿区总体规划》,抓好重点矿区、重大煤电化冶项目,推进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开发油气资源,加快建设千亿级煤电化冶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坚持绿色、安全、高效农业发展理念,推进牛果菜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加快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发挥区位优势,以建设陕甘宁交汇区重要物流基地为龙头,推动以现代物流、商贸服务为主的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健康养老、文化创意、信息消费等新业态,扎实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加快大型专业市场、城市商贸中心和智慧物流集散中心建设,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打造新兴产业增长极。

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光伏、风电、碳纤维、生物质能等重点项目,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再造工业发展新优势,重振平凉工业雄风。

打造发展升级大平台。

抓好3个省级工业园区和4个工业集中区扩容升级,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和产业集聚基地,积极推动产业入园、产城融合,打造特色产业链、特色产业群、特色产业园。

建设平凉工业园区、华亭工业园区千亿级煤电化冶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平凉工业园区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

(三)深入实施改革创新战略,在激发发展活力上实现新提升。

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一切工作的动力和源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积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坚持供需双侧发力,扩大优质供给和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立权力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统一登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把以土地为核心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推进有序流转,引导工商企业和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加强对县区财税、融资、聚才、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做大做强县域经济。

深入推进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改革,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

深入推进开放开发。

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合作,扩大与兰州新区和关天、西咸、成渝等经济区的协作联动,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分工,创设优良营商环境,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积极参加兰洽会、敦煌文博会等重大节会,办好崆峒养生文化旅游节、海峡两岸西王母论坛、平凉金果博览会、关山大景区全国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节会赛事,不断提高平凉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开放度。

深入推进创新创业。

把科技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引进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共建高层次创新载体,支持企业开展技术、装备和标准研发攻关,推动绿色煤化工、光伏应用、红牛育种改良、半导体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持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乡土能人等群体开展创新创业,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使创新创业成为时代强音。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废除一切隐形壁垒,健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体系,打造服务企业零距离、生产经营零干扰、行政审批零障碍、破坏环境零容忍的创业平台,拓宽民营企业发展空间,支持发展一批民营骨干企业,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深入实施基础先行战略,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上实现新提升。

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的城镇化为重点,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

深入推进“6873”交通突破行动,加快实施定平庆、宝中二线中卫至平凉段高铁、西平二线等铁路项目,开通连接周边省会城市的直达列车,建成平凉机场和平天、彭大、平庆、平泾、静庄、华崇灵等7条高速公路,升级改造15条普通国省道,实现市通高铁航运、县县通高速、乡乡通国省道,构建内联外通、覆盖城乡的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全面提升水利保障能力。

深入推进“6363”水利保障行动,实施白龙江引水、引洮二期和崆峒、新集水库等一批跨区域引水调水工程、重点水源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

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以“互联网+”和智慧化应用为重点,抓好“三网”融合,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实施宽带乡村工程,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商务、物联网产业。

全面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倾力打造南北面山生态屏障和崆峒大道、泾河两岸林荫景观廊道,建设绕城高速,贯通城区交通环线,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地下综合管廊、立体交通、城市公交、停车场等公共设施建设,抓好重要节点提升改造,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建设,强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彰显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和绿色底蕴,努力建设见林显绿露水、宜居宜业宜游、特色魅力独具的中等城市。

加快县城提质扩容,推进崇信撤县设区,泾川华亭静宁撤县建市。

加快重点小城镇和中心村庄建设,建设一批产业集聚、风貌优美、绿色低碳的特色小镇。

到2020年,建制镇达到80%以上,城镇常住人口达到100万人以上。

(五)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在推动绿色发展上实现新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