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电学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电学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电学实验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知识点一:
伏安法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2、实验原理:
R=u/I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
4、实验电路
5、实验器材:
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阻、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又保护电路)
6、步骤:
①:
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
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
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⑤:
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知识点二:
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小灯泡L的电阻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4、电路图:
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
①: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
电流表的示数,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计算出每次测量得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中。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记录表格:
◆实验中注意事顼:
(1)连接实物时,连线不能交叉,开关应断开;
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目的是防止短路引起电流过大保护电路。
(2)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Rx的阻值,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
(3)测小灯泡L电阻时要测出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但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的亮度电流、电压变化时、温度是变化,从而使电阻变化。
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当电流、电压变化时,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
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特点:
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
在串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u=IR可得:
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电阻R2两
端的电压u2=IR2所以。
,即,该式表明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特点。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的关系:
设串联电路的分电阻阻值分别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
R,通过这个电路的电流都是I,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1=IR1,u2=IR2;
由于u=u1+u2,因此
IR=IR1+IR2,由此得出R=R1+R2。
3、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特点:
在并联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
并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可得:
通过电阻R1的电流。
在,通过电阻R2的电流
I2=,因此,即,该式表明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分配特点。
4、并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的关系:
设各并联电阻的阻值分别为R1、R2,并联后的阻值为R,通过
R1的电流是I1,通过R2的电流是I2,总电流为I,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1=u/R1,I2=u/R2,I=u/R;
由于
I=I1+I2,因此u/R=u/R1+u/R2,由此可得出1/R=1/R1+1/R2
5、如何理解“串联分压与并联分流”问题:
6、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规律:
三、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1.不管是人体触电,还是引发火灾,都是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造成的,因此从欧姆定律I=u/R的角度考
虑,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电压越高越危险。
因为电压越高,电流越大。
(2)防止电阻过小,因为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如用湿手触摸开关和用电器、不该连接的地方错误连接造
成短路时电阻过小。
2.加在人体上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电压,称为安全电压。
低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是安全的,是安全
电压。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动力电路的电压为380V,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压可以达到10^5V,
都远远高于安全电压。
四、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
1.实验目的:
(1)测定小灯泡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2)测定小灯泡略高于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3)测定小灯泡略低于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
p=uI应测量的物理量:
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的电流I。
3、实验方法:
伏安法
4、实验电路图
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若干。
6、实验步骤:
(1)按设计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并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2)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观察电压表的示数。
当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
灯泡的额定电压时,停止滑动,并记下电流表的示数
(3)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2倍,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并记下电压表
和电流表的示数
(4)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1/5,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并记下电压表
(5)整理实验器材
7、实验表格
8、实验结论:
u实=u额,p实=p额,正常发光;
u实>
u额,p实>
p额,比正常发光更亮;
u实 五、伏安法的补充说明
(1)伏安法测功率。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控制灯泡两端电压。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测量不同
电压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不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所以设计的表格中没有“平均功率”这一栏。
(2)伏安法测定值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保护电路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电压,因电阻阻
值不变,这是为了多测几组对应的电压、电流值,多测几次电阻值,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3)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时,由于灯丝电阻大小与温度有关。
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小灯泡温度不同。
灯
丝电阻也不同。
因此测灯丝电阻时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为了保护电路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不是为了多次
测量求平均值。
篇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
目录
八年级分组实验
1、音是怎么产生和传播的?
?
3
2、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3、光反射时的规律?
4、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
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5
7、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6
8、水的沸腾?
9、串联电路各点间的电流规律?
7
10、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支路电流的关系?
11、串联电路各点间电压的关系?
12、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8
13、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14、电阻上电流和两端电压的关系?
15、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6、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怎样的?
9
17、研究电磁铁?
18、什么情况下可以产生电?
10
八年级演示实验
1、有趣的物理现象?
2、空中的闹钟?
3、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4、观察波形?
5、观察噪声的波形?
11
6、声波传递能量?
7、光的传播?
8、光的折射?
12
9、色散?
10、透镜对光的作用?
11、焦点和焦距?
13
12、投影仪原理?
13、凸透镜成实像?
14、凸透镜成虚像?
15、自制温度计?
16、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4
17、验电器?
18、小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不一样?
19、比较总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
20、演示电功率?
15
21、电流的热效应?
22、磁场的方向?
23、电流的磁效应?
16
24、研究电磁铁?
25、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
17
26、手摇发电机?
27、电磁波的产生?
28、光沿着水流方向传播?
九年级分组实验
1、同种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塑料块(不吸水)的密度?
18
3、如何使用刻度尺?
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二力平衡的条件?
19
6、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7、重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20
8、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9、杠杆的平衡条件?
21
10、比较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11、压力的作用效果和什么因素有关?
22
12、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3、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23
14、斜面的机械效率?
15、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4
16、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7、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九年级演示实验
1、液体内部压强特点?
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
25
3、功的原理?
26
4、气体扩散的实验?
5、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
6、分子之间有引力?
7、做功改变气体的内能?
8、水沸腾后出现的现象?
9、用火柴模拟链式反应?
27
八年级分组实验:
1、音是怎样发生与传播的
仪器和器材:
音叉、音叉槌、支架、不同材料做成的杆、量筒、水、抽气机、抽气盘、闹钟。
实验方法:
演示声音的发生。
用音叉槌轻击音叉,音叉就会发出轻微的声音。
用音叉跟吊在支架上的轻质小球接触,小球就会被音叉弹开,表明叉股在振动。
用手指轻轻接触发声的音叉,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振动。
如果紧捏音叉的叉股,使它停止振动,就听不到声音了。
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演示声音可以通过各种媒质传播。
将音叉从共鸣箱上取下,用木、铁、铜、玻璃或其他物质做成长30-50cm、直径与音叉手柄直径相同的杆,插在共鸣箱上。
把敲击后的音叉手柄放在杆上,共鸣箱发出同频率的声响。
说明声音可以通过这些固体传播。
把装满水的量筒放在共鸣箱上,在音叉柄上套一个直径比量筒小1-2cm是软木塞,把敲击后的音叉柄放入量筒的水里(使塞子浸没1-2cm),共鸣箱也会发出同频率的声响,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传播。
敲击音叉必须使用橡皮音叉槌,不能使用其他硬物撞击,以防击伤音叉表面从而改变其固有频率。
音叉十分硬脆,使用中要防止重击、跌落,以免断裂。
用完音叉,表面要涂油或凡士林防锈,放置于干燥处保存。
并注意防止受压变形。
插入与取下音叉时,应避免摇动,防止共鸣箱插孔变形。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物理学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很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们说它响度大;
微弱的声音几乎听不见,我们说它响度小。
鼓、音叉等
鼓声的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
1.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根据碎纸屑跳起的高度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2.轻敲鼓,听发出的声音,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敲击由轻逐渐加重,再听声音强弱的变化,并观察鼓面上纸屑的振动情况。
换个声源,情况又会怎样?
3.有音叉和乒乓料,怎样设计显示响度与振幅关系的实验呢?
(物理学上声音的振动幅度称为振幅)。
实验结论: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制作方法:
将贴有黄色胶面纸,画有刻度,标有角度数据的1/4圆的玻璃片用双面胶固定在1/4圆的木板上(因为只有玻璃片的面才够平),在水平木板台面中间(即竖直半圆的圆心处)嵌
入一小块平面镜,将1/4圆与平面镜垂直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将金属棒的一端通过转轴固定在圆板背后的木底座上(与前面的圆心在同一轴线上),将夹激光笔的铁夹固定在金属棒的另一端。
使用方法:
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
转动右边的1/4圆,可以发现当两个1/4圆在同一平面上时,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线,当两个1/4圆不在同一平面上时,在右边的1/4圆就观察不到反射光线,从而说明在反射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
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技巧:
贴上刻字用的胶面纸,能观察到1/4圆上留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传播过程路线的痕迹。
实验结论: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平面镜成像
目的和要求:
验证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正立的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它们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仪器和器材
平板玻璃一块,两根相同的蜡烛,木板一条(约60×
15×
4厘米)。
木板中央有窄槽,可将平板玻璃垂直地卡在木板中央,木板的侧面从中央向两边画有等距离的刻线。
实验方法:
1.按图组装好仪器。
使平板玻璃正对着全班同学,在玻璃后面放没有点燃的蜡烛甲,前面放点燃的蜡烛乙。
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或点燃的蜡烛)的位置,直到从玻璃前边的各处看到玻璃后边的蜡烛甲好像也点燃为止。
2.将装置仪器的木板转过90°
,让同学看到蜡烛甲并没有点燃,说明刚才看到蜡烛甲好像点燃的情形,实际是点燃的蜡烛乙在平板玻璃里成的虚像。
虚像是正立的,和物体大小相等,虚像的位置和蜡烛甲完全重合。
3.观察蜡烛乙(物)和蜡烛甲(像)的位置,可以看到物和像的连线跟玻璃(镜面)垂直,借助于木板侧面的刻线,可得到物和像距镜面的距离相等。
注意事项:
1.选用薄一些的平板玻璃做实验,效果较好。
因为玻璃厚了,会明显的看到由玻璃前后表面反射所成的两个虚像。
2.平板玻璃要垂直地卡在厚木板的中央,玻璃如果倾斜或晃动都会改变虚像(:
初中电学实验报告)的位置,影响实验效果。
3.实验时,玻璃后面的背景应暗一些。
5、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目的和要求:
观察色光的混合现象,演示三原色光混合成白光。
三原色光源,滑动变阻器,电源等。
实验方法:
1.将三个灯泡串接滑动变阻器后接到电源上,如图2.12-2。
调节变阻器的阻值,改变照到半透明纸屏上三个单色光的相对亮度,使得屏上三色重叠处的颜色成白色。
2.依次只接通一个灯泡,使得屏上先后出现三个颜色分别是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圆形光斑。
3.先后分别同时接通两个灯泡,屏上得到两个圆形光斑,并有一部分相重叠,红光和绿光相交叠得到黄光;
红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紫光;
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青色光。
4.同时接通三个灯泡,得到如图2.12-4的图案,在图案的中央,红光、绿光和蓝光相交叠,得到白光。
6、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实验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仪器和器材:
光具组,蜡烛。
光具组是专供初中进行光学实验的一种仪器。
它包括3个三角形(或圆形)底座、凸透镜、烛台、毛玻璃屏及刻度尺。
1.组装调整仪器
将各零件组装好。
然后以凸透镜中心高度为基准,适当调整毛玻璃屏和烛台火焰的高度,使它们的高度基本相等,并且利用三角底座,把它们调在一条直线上。
这个步骤称为“对光轴”,这一步骤在光学实验中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应特别重视。
2.实验
以凸透镜为基点,向烛台方向量出一倍焦距(即100毫米)、二倍焦距(即200毫米)的距离并作出标志。
将烛台放在距透镜大于200毫米的位置上,移动毛玻璃屏,使毛玻璃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实像。
观察这个实像,看它比实物是大了还是小了,是正立还是倒立的。
测出像距(即毛玻璃屏距透镜的距离),它与焦距、二倍焦距有什么关系?
(大于、小于或等于)
改变物距(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按表2.6-1顺序进行实验。
把每次实验的结果记入表中。
1.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光具座(J2507型或J2507-1型)和学生电源(J1202型或J1202-l型)代替光具组来完成这个实验。
2.在不具备遮光的条件下,用白屏代替毛玻璃屏实验,效果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