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
《最新版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新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
学习建议:
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
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
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
注重讲解技能难点。
教师总结:
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5.展示评价
拓展:
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第二课、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
2、难点:
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外门的图片资料,课前分4—6人为小组写好调查报告等(注意安全、选好主题,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师)有关门饰的课件,组织学生开展对门的研究。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分组汇报。
(1)分组汇报调查情况:
组长发言,组员补充,主要介绍门饰的特点以及作用等。
教师小结,组长作好记录。
(2)师生共同探讨更为细致调查项目(如门的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来门的畅想等)。
(3)引出课题:
《门的装饰》。
2.欣赏范作,交流体会。
(1)欣赏范作、名作(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欣赏:
创意、装饰、纹理、材料、意境、历史等)。
(2)师生交流中外门饰的特色。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介绍中外门的知识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中外不同门饰的印象。
3.学生试画,作好构思。
学生试画《中国的门饰》草稿,教师在构思、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细节装饰等方面作指导,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商讨合适的绘画表现形式(线描、纸版画、铅笔淡彩)后再画出草图。
4.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小结作业和合作情况。
(2)在课外将草图创作成绘画作品。
(3)课外尝试创作门饰的剪纸作品,下节课上《中国的门饰》的剪纸。
(学生)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1.小组汇报,各抒己见。
(1)小结上节课的内容,谈谈绘画作业的优缺点。
(2)学生交流体会,小组汇报课后创作的情况。
(3)教师小结。
2.讨论特点,提出意见。
(1)欣赏教师范作以及中国门饰的名作。
(2)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门的特点及本地门的特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3.传授方法,创作练习。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剪纸,教师示范。
(方法:
将纸对折后画上纹样;
将纹样剪刻出来;
用色彩渲染的方法在完成的作品上涂色。
)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提示:
可以小组合作创作,也可单独进行;
色彩渲染和谐;
握刀规范,用力有度,注意安全。
5.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小结。
(2)交流创作经验。
第三课时
(学生)综合绘画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外国门的图片等。
1.讲评作业,交流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剪纸创作体会和想法。
2.欣赏作品,讨论创作。
(1)欣赏外国门的图片,注意门饰的特点。
(2)教师介绍外国门的历史、材质和装饰特点。
(3)学生互相交流这些门的知识。
(4)思考:
创作作品用什么材料合适?
(5)讨论创作的表现形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提示:
可以自己创新,对门的形状、色彩等作夸张、变形的表现。
可以对目前门饰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建议。
4.师生互评,收集作品。
(1)教师和学生一起互评。
(2)可以把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展示,放到档案袋。
第三课、适合纹样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
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三、教学难点:
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四、教学具准备:
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五、教学内容:
1.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
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
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
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掌握方法
师:
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
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什么是适合纹样?
2)基本形有哪些?
3)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
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
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
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
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4、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第四课、好看的装饰画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
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
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
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
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
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
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
“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
出示课题:
《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
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
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
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
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
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
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第五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重点:
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难点:
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
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
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应用。
(1)、出示:
民族风的服装、鞋、包。
体会:
民族纹样使服装、包、鞋更漂亮。
(2)出示:
民族风的家居布艺。
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3、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
A出示:
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
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
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
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B出示:
黎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
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里?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
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
周围的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
红色表达热情、奔放;
黑色表达严肃、尊贵;
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堆成与平衡。
出示:
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
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花纹?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
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
出示:
适合纹样蓝印花布。
找一找:
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石榴寓意多子多福;
喜鹊寓意吉祥;
猫寓意富贵。
(4)尝试练习。
教师示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5)学生作品赏析。
A、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
B、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
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用品。
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
“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
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
你喜欢哪一幅作品?
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3)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4)6、课外拓展。
(5)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应用。
第六课、运动会奖杯设计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
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具准备:
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四、学具准备:
陶泥或彩泥。
五、教学过程wWw.xKb1.coM
1.导入新课,直入主题。
教师手持奖杯,问:
这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自由回答:
美观、新颖等。
看到奖杯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
想到中国健儿的努力拼搏,想到领奖等。
初识奖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2.挖掘奖杯内涵。
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中国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激动时刻吧!
课件出示经剪辑的影像,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金灿灿的奖杯是体育健儿付出汗水的回报,是奋发向上的见证,是荣誉,更是献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礼物。
3.探索奖杯的艺术特色。
正因为奖杯如此重要,所以奖杯都经过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
在生活或影视中大家见过比较特别的奖杯吗?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奖杯外形。
教师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奖杯图片提问:
(1)你最喜欢哪个?
(2)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
(学生欣赏、评述)
①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共同点:
奖杯的设计和所要颁发的奖项有较大的联系。
②不同点:
不同外形种类,不同材质种类(金质、铜质、水晶、合金等)
师生讨论小结:
有的造型简洁大方,有的精美华丽,有的形象可爱。
获得更多的感性素材,进一步认识奖杯,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作铺垫。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快到了,让我们为中国体育健儿们设计一座特别而又新颖的奖杯吧!
请学生们谈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奖杯,可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启迪。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想法的亮点,并罗列学生设计的类型:
植物类、动物类、抽象类。
师生探讨,如何预料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4.泥塑奖杯。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草图自由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醒制作时奖杯各部件的连接要素。
5.学生作业展示。
有我们这么多同学的鼓励和祝福,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定能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XkB1.com
六、教学反思:
第七课、泥娃娃
1.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
教学难点:
掌握泥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泥娃娃实物或图片、民间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动画、课件资料,准备泥塑工具一套、各种辅助材料及陶土
四、教学过程
1.探究式导课。
(1)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
(2)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
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1)分组讨论:
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学生得出结论:
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3)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4)再分组讨论:
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5)形成初步结论:
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师归纳。
3.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3)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
(1)创设情境:
如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2)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
教师个别辅导。
(3)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5.游戏、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1)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3)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6.拓展学习,激发持久学习的兴趣。
观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动画片片段:
如《小鸡快跑》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思考陶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第八课、吹吹打打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
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
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
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
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1)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2)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7.课后延伸:
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第九课、飞天
1.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飞天壁画和彩塑的特点、历史及艺术价值。
2.学习壁画的色彩、造型及线条,领悟其韵味,尝试选择合适的方式临摹飞天壁画作品。
3、通过对佛教艺术的观赏、临摹,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欣赏、临摹中国石窟的壁画艺术。
领悟壁画艺术的内涵,透析古人的梦想。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收集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资料等。
(教师)图片资料,课件等(用于本课时第二种教学方法的开始和结束,要求配有与飞天壁画相协调的古典音乐、有关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
(1)教师介绍与飞天有关的佛教故事和艺术。
(2)教师讲述佛教石窟的文化特点及艺术价值。
(3)请学生说说听了教师介绍后的感受。
(4)引入课题:
《飞天》。
2.欣赏作品
(1)继续播放课件:
飞天艺术。
(2)学生互相交流作品的最美之处。
(3)师生共同评价其中的艺术特点。
(4)师生共同小结。
3.学生作业
(1)要求:
临摹一幅飞天艺术作品。
(2)提示:
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4.小结讲评
(1)讲评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继续。
(2)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深入了解我国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第十课、指墨画
1.认识指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指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运用指墨画技法做各种指墨效果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