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三角形能力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
《1第十一章三角形能力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十一章三角形能力培优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条重要线段
(1)高:
从三角形的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中线:
连接三角形的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角平分线:
三角形内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3.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温馨提示】
1.以“是否有边相等”,可以将三角形分为两类: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而不是分为三类: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
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不是直线或射线.
【方法技巧】
1.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时,要看两条较短边之和是否大于最长边.
2.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参考答案:
1.D解析:
线段AB上有5个点,线段AB与点C组成5×
(5-1)÷
2=10个三角形;
同样,线段DE上也有5个点,线段DE与点C组成5×
2=10个三角形,图中三角形的个数为20个.故选D.
2.21解析:
根据前边的具体数据,再结合图形,不难发现:
后边的总比前边多4,若把第一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看作是1=4-3,则第n个图形中,三角形的个数是4n-3.所以当n=6时,原式=21.
3.解:
填表如下:
7
2015
解析:
当△ABC内有1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3=1×
2+1;
当△ABC内有2个点时,构成不重叠的三角形的个数是5=2×
参考上面数据可知,三角形的个数与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是:
三角形内有n个点时,三角形内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是2n+1,故当有3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3×
2+1=7;
当有1007个点时,三角形的个数是1007×
2+1=2015.
4.B解析:
根据题意,得8-3<1-2a<8+3,即5<1-2a<11,解得-5<a<-2.故选B.
5.10解析:
∵在△ABC中,三边长分别为正整数a、b、c,且c≥b≥a>0,∴c<a+b.∵b=4,
∴a=1,2,3,4.a=1时,c=4;
a=2时,c=4或5;
a=3时,c=4,5,6;
a=4时,c=4,5,6,7.∴这样的三角形共有1+2+3+4=10个.
6.解:
原不等式可化为3(x+2)>-2(1-2x),解得x<8.
∵x是它的正整数解,
∴x可取1,2,3,5,6,7.
再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6<x<10,
∴x=7.
11.2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专题一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角度
1.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D点,∠A=50°
,则∠D=( )
A.15°
B.20°
C.25°
D.30°
2.如图,已知:
在直角△ABC中,∠C=90°
,BD平分∠ABC且交AC于D.若AP平分∠BAC且交BD于P,求∠BPA的度数.
3.已知:
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试解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
__________;
(2)在图2中,若∠D=40°
,∠B=30°
,试求∠P的度数;
(写出解答过程)
(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其他条件不变,试写出∠P与∠D、∠B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即可)
专题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4.如图,∠ABD,∠A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P,若∠A=50°
,∠D=10°
,则∠P的度数为( )
A.15°
B.20°
C.25°
D.30°
5.如图,△ABC中,CD是∠ACB的角平分线,CE是AB边上的高,若∠A=40°
,∠B=72°
.
(1)求∠DCE的度数;
(2)试写出∠DCE与∠A、∠B的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
6.如图:
(1)求证:
∠BDC=∠A+∠B+∠C;
(2)如果点D与点A分别在线段BC的两侧,猜想∠BDC、∠A、∠ABD、∠ACD这4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判定:
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外角及性质
外角:
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性质:
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1.三角形的外角是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而不是两边延长线组成的角.
2.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中的内角一定是与外角不相邻的内角.
1.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一个锐角求另一个锐角时,可直接使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由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得出:
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1.C解析:
∵∠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D,∴∠1=
∠ACE,∠2=
∠ABC.又∵∠D=∠1-∠2,∠A=∠ACE-∠ABC,∴∠D=
∠A=25°
.故选C.
2.解:
(法1)因为∠C=90°
,所以∠BAC+∠ABC=90°
,
所以
(∠BAC+∠ABC)=45°
.
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
∠BAP=
∠BAC,∠ABP=
∠ABC,
即∠BAP+∠ABP=45°
所以∠APB=180°
-45°
=135°
(法2)因为∠C=90°
因为BD平分∠ABC,AP平分∠BAC,
∠DBC=
∠ABC,∠PAC=
∠BAC,
所以∠DBC+∠PAD=45°
所以∠APB=∠PDA+∠PAD=∠DBC+∠C+∠PAD
=∠DBC+∠PAD+∠C=45°
+90°
(1)∠A+∠D=∠B+∠C;
(2)由
(1)得,∠1+∠D=∠3+∠P,∠2+∠P=∠4+∠B,
∴∠1-∠3=∠P-∠D,∠2-∠4=∠B-∠P,
又∵AP、CP分别平分∠DAB和∠BCD,
∴∠1=∠2,∠3=∠4,
∴∠P-∠D=∠B-∠P,
即2∠P=∠B+∠D,
∴∠P=(40°
+30°
)÷
2=35°
(3)2∠P=∠B+∠D.
延长DC,与AB交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内角和,可得∠ACD=50°
+∠AEC=50°
+∠ABD+10°
,整理得∠ACD-∠ABD=60°
.设AC与BP相交于点O,则∠AOB=∠POC,∴∠P+
∠ACD=∠A+
∠ABD,即∠P=50°
-
(∠ACD-∠ABD)=20°
.故选B.
5.解:
(1)∵∠A=40°
,
∴∠ACB=68°
∵CD平分∠ACB,
∴∠DCB=
∠ACB=34°
∵CE是AB边上的高,
∴∠ECB=90°
-∠B=90°
-72°
=18°
∴∠DCE=34°
-18°
=16°
(2)∠DCE=
(∠B-∠A).
6.
(1)证明:
延长BD交AC于点E,
∵∠BEC是△ABE的外角,
∴∠BEC=∠A+∠B.
∵∠BDC是△CED的外角,
∴∠BDC=∠C+∠DEC=∠C+∠A+∠B.
(2)猜想:
∠BDC+∠ACD+∠A+∠ABD=360°
证明:
∠BDC+∠ACD+∠A+∠ABD
=∠3+∠2+∠6+∠5+∠4+∠1
=(∠3+∠2+∠1)+(∠6+∠5+∠4)
=180°
+180°
=360°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专题一根据正多边形的内角或外角求值
1.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为150°
,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
A.12B.11C.10D.9
2.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36°
,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__°
3.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内角都等于与它相邻的外角的9倍,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专题二求多个角的和
4.如图为某公司的产品标志图案,图中∠A+∠B+∠C+∠D+∠E+∠F+∠G=( )
A.360°
B.540°
C.630°
D.720°
5.如图,∠A+∠ABC+∠C+∠D+∠E+∠F=_________°
6.如图,求:
∠A+∠B+∠C+∠D+∠E+∠F的度数.
1.多边形及相关概念
多边形:
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的对角线:
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
180°
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做(n-3)条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为(n-2)个三角形.对角线的条数与分成的三角形的个数不要弄错.
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而不是180°
1.连接多边形的对角线,将多边形转化为多个三角形,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2.多边形的内角和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但外角和不变,都等于360°
,可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不变求多边形的边数等.
1.A解析:
∵每个内角为150°
,∴每个外角等于30°
.∵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360°
÷
30°
=12,∴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为12.故选A.
2.1440解析:
∵多边形的边数为360°
36°
=10,多边形的内角为180°
-36°
=144°
,∴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44°
×
10=1440°
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题意,得(n-2)·
=9×
360°
,解得n=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20.
∵∠1=∠C+∠D,∠2=∠E+∠F,
∴∠A+∠B+∠C+∠D+∠E+∠F+∠G=∠A+∠B+∠1+∠2+∠G=540°
5.360°
解析:
在四边形BEFG中,
∵∠EBG=∠C+∠D,
∠BGF=∠A+∠ABC,
∴∠A+∠ABC+∠C+∠D+∠E+∠F=∠EBG+∠BGF+∠E+∠F=360°
∵∠POA是△OEF的外角,∴∠POA=∠E+∠F.
同理:
∠BPO=∠D+∠C.
∵∠A+∠B+∠BPO+∠POA=360°
∴∠A+∠B+∠C+∠D+∠E+∠F=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