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725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外说明文章精选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

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幕墙非常令人不适。

⑤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

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

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

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⑥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

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⑦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1.本文中,“光污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根据文意回答,“光污染”对动物造成的危害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

(2分)

14.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书刊使用米黄、浅蓝、浅红等色泽的纸张。

请你运用本文介绍的有关知识,对这一做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破译植物的语言

①不要以为植物会“说话”是一个古怪可笑的问题。

法国物理学家施特斯海默说:

“20年前也没有人相信鲸鱼会唱歌。

而现在鲸鱼的歌唱已经被破译。

”目前,也有一些科学家在从事破译植物语言的研究,德国德勒斯顿的生物物理学家赫伯特?

魏泽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②为了探索植物语言是否真实存在,科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后来他们发现:

当植物的叶子被昆虫咀嚼时,植物身上所发生的反应与动物抑制疼痛和创伤的神经激素的反应几乎一样。

在虫咬叶子时,叶子便释放出一种激素,类似于动物受到伤害时释放的啡呔。

在动物身上,这些激素帮助把一种叫做花生四烯酸的化学物质转化为前列腺素。

而在植物组织里,这种激素有助于亚麻酸(相当于动物身上花生四烯酸的物质)转化为茉莉酮酸,这是一种性质和前列腺素相近的化学物质。

它们对待伤痛的化学反应如此相似,在植物组织表面喷洒阿司匹林或布洛芬后,就会像在动物身上喷洒此类物质一样,都能消除伤痛反应。

对此,纽约州立大学植物生理学家伊恩?

鲍德温说:

“这就是植物喊‘哎吆’的方式。

③植物能与邻居联络的现象屡见不鲜。

在茂密的大森林里,某些植物突然感到虫咬刺痛,它会马上招呼旁边的伙伴,提防虫子。

许多植物在受到伤害时,会释放出一种挥发性的茉莉酮酸,这是一种“体味”信号。

甚至在附近的植物被虫咬之前,这种信号就开始启动附近植物的防御系统了。

④槐树会产生有毒的苦味物质。

一旦槐树的树叶被羚羊或长颈鹿吃掉,这时,不仅仅被吃掉的槐树的树叶会产生这种物质,周围所有的槐树像是接到预报似的也都争先恐后的释放出毒素。

⑤破译植物的语言是一项开拓性工作,因此引起了不少科学家的浓厚兴趣。

经过多年的研究后,他们对于植物的语言已经有了多种解释。

魏泽教授认为,树木是通过声音来互相沟通和了解的。

但由于这种声音频率很高,人耳往往听不到。

据他讲,迄今他已零碎破译了一些树木的语言。

⑥而波恩大学的科学家弗兰克?

朱利曼则不仅证实了植物语言的存在,而且还研制出了能够探听植物语言的激光驱动麦克风。

当植物的叶子或根茎被切开时,植物就会发出痛苦的声音信号:

在整个切面释放出气体乙烯。

弗兰克?

朱利曼一直在用钟形玻璃容器收集这种气体。

用这种气体的分子轰击标准激光束,会产生振动,形成麦克风能够探听到的声波。

朱利曼说:

“植物受到的压力越大,麦克风收到的声音信号就越强。

⑦还有科学家认为,植物是通过一种能量进行交流的。

这种能量是微弱的光,它可以被测量出来,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剩余能量放大器”使这种光转变成可以看得见的光。

不管是通过高频声音还是通过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最终一定会破译植物的语言之谜。

正如施特恩海默说的那样:

“我们将在不久的将来使树木的联络声音变得容易听起来。

⑧毫无疑问,破译植物的语言,不仅对于植物生理生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在实践生产中也将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科研人员相信,破译植物的语言必将对农业生产产生重要作用。

例如运用波恩大学的研究成果,给农民配备合适的窃听装置,农民就能区分健康与疾病的蔬菜或其他农作物。

同时,通过探测植物的声音可以形成预警机制,随时探查植物病虫害的情况。

另外,了解水果和蔬菜的语言还有助于它们的储藏和运输。

声学研究证据表明,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气体比其他植物高,能够引起周围植物枯萎。

因此,科学家敦促果农要单独存放苹果。

⑨科学家们语言,植物语言的破译,对于植物病虫害的抑制,作物生长发育最适环境的调控,农业耕作的安排,乃至植物各种药用成分的分离提取等都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读书与成长》初中版2005年第一辑,作者周立,有删改)

11、本文主要说明的是。

12、第①段文字中说:

“植物会‘说话’”,从下文看,植物究竟是怎样“说话”的?

(6分)

答:

13、从第⑤⑥⑦段文字中,我们会获取到哪些具体明确的知识信息?

14、结合第⑧⑨段文字,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破译植物的语言有什么实用价值?

按要求写出两个实例。

(4分)

①写出文中的一例:

②写出你想象的一例:

(三)有趣的“三”

①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

在我国,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

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

“道始于一;

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

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②如中国古代建筑,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

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尺。

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

为何要这样修建呢?

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

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120个官。

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④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

“三羊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

“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

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个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

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一种礼节。

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

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⑦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繁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

去别人家里作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

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⑧“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

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

如“三思而行”、“九天”、“十八层地狱”、“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⑨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作者:

谭英选自《趣文选读--数学篇》,有删改。

11.第⑤段中把“熏三次香”叫做“三衅”,“熏”和“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请运用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推测其中的原因。

12.运用文中有关知识,分别指出下面语句中“三”的文化含义。

①率子孙荷担三夫。

②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③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13.第⑧段介绍了“三”在时空和算数方面的表达功能,而下面几个成语中的“三”却恰与之相反。

请以这几个成语为例,在该段后面再补写一段话。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寸金莲三言两语三三两两

(四)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

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

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一些海洋学家指出:

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

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

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

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

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

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

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1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

为什么?

14.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15.文中能替换第①段划线句中“妥善地”一词的语句是(2分)

16.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17.本文是从哪四个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结合全文内容,适当引用数据加以比较说明。

(8分)

1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五)人左右手的奥秘(江河)

在动物身上,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手脚分工,但据观察,它们使用左前肢和右前肢的概率基本上是相等的,无论是低等动物还是灵长类动物均无例外。

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虽有着灵巧的双手,左手与右手的使用概率却极不相同,大多数人习惯于使用右手,而习惯使用左手的人仅占世界人口的6%~12%,为何比例如此悬殊呢?

有人试图从左右脑的不同功能,即做与想的密切关系,以及心脏的位置等角度来解释大多数人为什么都习惯用右手这一问题,然而,并未获得圆满的答案。

最近,瑞士科学家依尔文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说。

他认为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中习惯使用左手和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数基本均等,只是由于还不认识周围的植物,而误食其中有毒的部分,习惯使用左手的人对植物毒素的耐受力弱,最终因植物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影响而导致难以继续生存,习惯使用右手的人以其顽强的耐受力而最终在自然界中获得了生存能力,并代代相传,使得习惯使用右手的人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绝大多数。

美国科学家彼得?

欧文也通过实验证实了依尔文的假说。

他挑选了88名实验对象,其中12名是左撇子。

他对这些实验对象用了神经镇静药物后,通过脑照相及脑电图发现:

左撇子大脑的反应变化与右撇子有极大的不同,几乎所有的左撇子都表现出极强烈的大脑反应,有的出现了神经迟滞和学习功能紊乱的症状,有的甚至看上去像正在发作癫痫病的患者。

如果同意依尔文的假说,那么,左撇子少就成了人类历史初期自然淘汰的结果,左撇子实际上是人类中的弱者。

然而,事实却与依尔文的假说推论出的结论有很大的出入。

我们生活中的左撇子大多是一些聪颖智慧、才思敏捷的人,特别是在一些需要想象力和空间距离感的职业中,左撇子往往都是优秀的人才。

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都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

不仅如此,世界上最佳网球手的前四名中有三名是左撇子,而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击剑队中的左撇子选手也相当多。

现代解剖学给了我们如下的解释:

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各有分工。

大脑左半球主要负责推理、逻辑和语言;

而大脑右半球则注重几何形状的感觉,负责感情、想象力和空间距离,具有直接对视觉信号进行判断的功能。

因此,从“看东西”的大脑到进行动作,右撇子走的是“大脑右半球-大脑左半球-右手”的神经反应路线。

而左撇子走的是“大脑右半球-左手”的路线,左撇子比右撇子在动作敏捷性方面占有优势。

据此观点,左撇子又是生活中的强者。

那么,以上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究竟谁是谁非?

左右手真正的奥秘何在?

这需要进一步探索、比较和分析,才能得到圆满的答案。

(选文有改动)

6.文章说明人们在探索人左右手的奥秘时,持有不同的观点,请你概括出来。

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些不同的观点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8.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列举其中的两种,并结合实例分析它们的作用。

方法:

作用:

9.读完本文后,你认为在生活中左撇子和右撇子应如何发挥另一只手的作用?

(六)

①随着淡水储量的减少,海水淡化技术已从沙漠地带走向城市。

②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大规模淡化海水来获取饮用水这一方法一直为少数富裕而又缺水的沙漠地带国家所有。

而现在,情况却在发生变化,就在最近几周,两个气候温和的城市--伦敦和中国天津--均宣布了建立大型海水淡化厂的计划。

③蒸馏海水以获得淡水的方法早就存在,但通过加热海水和收集水蒸气来大规模淡化海水则始于上世纪50年代那些盛产石油且能源充足的海湾国家。

另外一个主要方法则是从上个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逆渗透”技术,即迫使海水通过细密的薄膜,从而过滤掉其中的盐分。

如今,全球淡化水日产能力已接近3000万立方米,约占全球生活用水供给量的3%。

其中2/3来自海水淡化处理,其余则来自对地下咸水的淡化处理。

④无论是蒸发盐水还是迫使其经过过滤网,这两种淡化技术都要消耗掉大量能源。

过去,生产1立方米这样的脱盐水,要花上好几美元。

但近5年来,随着结实耐用的尼龙薄膜和醋酸纤维膜的问世,“逆渗透”方法的费用也得以下降。

这种新型复合膜一次能过滤掉75%的盐分,且寿命较长。

如想要完全去除水中的盐分,则需要过滤几次才行。

⑤在弗罗里达的坦帕海湾有一家“逆渗透”技术淡化水厂,可在干旱年份弥补地下水存储量的不足。

加州圣克鲁斯也正在建设类似的工厂。

此外,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澳大利亚佩斯和南非开普敦,建设此类工厂的计划也正在讨论之中。

西班牙政府更是放弃上届政府从北部的埃布罗河向南部干旱地区调水的计划,转而着手建设20家“逆渗透”技术水厂,预计产水量将可满足西班牙淡水总需求量的1%。

现在,以色列的淡化海水是最便宜的。

在那里,世界上最大的逆渗透水厂的淡水成本约为每立方米50美分,这和将淡水从加利利海输送到特拉维夫的每立方米30美分的费用差不多。

在以色列,大约有1/10的水是淡化水。

⑥低廉的价格促使一些处于温带地区的城市也加入到这场“逆渗透”淡化水革命中来。

就在上个月,中国宣布了在天津建造一座大型“逆渗透”海水淡化厂的计划,日产水量将达到10万立方米。

英国泰晤士河水利管理局已经表示将斥资2亿英镑在伦敦东部的泰晤士河边建造一座“逆渗透”水厂,日产水量将达到15万立方米,可以满足约100万人的生活用水需要。

⑦海水淡化专家汪尼克警告说,海水淡化的兴起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盐分从海水中分离出来形成高浓度咸水后,便被大多数水厂倒回大海。

这种高盐度的废水不仅含有水垢、腐蚀物,还含有防腐的化学添加剂。

同时,海水淡化的能源需求仍是个大问题,一座典型的“逆渗透”水厂每生产1立方米淡水的耗电量为6度。

现在,一些利用核电站淡化海水的试验项目正在进行中,最近的一例是在印度的金奈。

⑧今天,淡化水约占全世界饮用水的1%,各国政府都很重视增加淡化水的比重。

然而,我们还需要谨慎处理淡化产生的废水,并且利用再生能源为水厂供电,否则,这项本可以令我们免于淡水争夺战的技术将会加剧气候变化,而这将会给我们本已有限的天然淡水资源带来更大的压力。

(摘自2004年8月12日《参考消息》)

16.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1分)

17.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淡化海水的两种办法是:

18.用文中的话说说“这种新型复合膜一次能过滤掉75%的盐分”中的“这种新型复合膜”指的是什么?

它的特点有哪些?

19.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你推测一下通过淡化海水来缓解“当今淡水储量减少”的压力,其前景如何?

(七)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

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茏……”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

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

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

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

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

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

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

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

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

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

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

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

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

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

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

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

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

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是在招引异性。

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

“萤姑娘,你在哪里?

”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

“萤小伙,我在这里。

”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

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

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

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

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

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

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3.请根据文章内容。

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

                              

(Z)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⒕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15.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16.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试举例分析。

17.大千世界,日月星辰、草木鱼虫都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

请围绕“人与自然”这一话题,对下面提供的资料作一番探究,归纳出几个观点。

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