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教育文档格式.docx
《社会实践报告教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实践报告教育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一月份的时候,在咱们这里召开了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场观摩会,全省几十个兄弟学校的相关的领导教师到这里来学习指导。
看到我们学校展示的这些课程,他们也觉得比较有特色。
就拿研究性学习来说吧咱们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课程,可以不夸张的说,在咱们省里面是一枝独秀的。
那么在全国,据目前了解,相关课程可能也没有,当然我们的了解可能也窄一些(笑)。
咱们研究性学习,现在是把省里面要求的每周两个课时,集中在一周完成,就这一周内学生到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室来上课,我们就称之为研学周,这就是RLW教学模式,即researchlearnweek模式。
我们研学周的特点和它的优势,我感觉体现在学生在这里学习,他有进行研究过程的这样一种体验,所以说学生们对研究性学习周还是比较欢迎的,他们称之为是学生的一场文化大餐。
尤其是到工作室里来上课的时候,工作室是很有特色的,是三位一体的,一个是传统上课的教室,第二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料,把研究性学习的图书都集中在一起,第三是电子阅览室。
学生在研究课题的时候,在工作室的一角,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老师给他们传授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内容,领他们慢慢地入门,然后他们在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时候,随时可以查阅大量的图书资源,图书资源如果不能够满足他们的话,他们就到电子阅览室去,通过网上海量的查询来找到一些资源。
所以学生们反应,在研学周内上课的时候就真正体会到了一种研究的感觉。
据我了解,从资源利用上来说,咱们学校的图书资源是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利用,就这一条也得到了兄弟学校的赞赏。
因为目前了解的很多学校,图书馆的很多资源其实是浪费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时间太紧张,看书的时间相对少一些,但我们采取研学周模式,就能够使同学们充分的在研学周体会到读书的乐趣。
这就是我们综合实践的特色之一,即研究性学习周。
另外呢,搞社会实践,摸索着到现在有八个年头了,在这八个年头中我们也逐渐的改进和完善,现在呢,我们实现了四大精品社会实践活动,首先是每年高一新生入校的时候有一个军训,我们称之为百炼成钢,军事训练,这是我们第一个精品社会实践活动,当然,在军训的时候,我们还会采取一些新颖的形式,教同学们在磨练意志的同时又不失欢乐,这是其一,第二个社会实践活动是每年初春的时候,我们有一个类似于春游的远足,对于远足,我们了解其他很多学校也进行过这种远足,但是我们远足的特色在于什么?
我们学校你也了解,生源比较多,学生人数比较多,我们远足的时候高一高二七千多学生同时走出校门,这个规模是相当相当大的,也被其他学校惊叹。
在这种环境之下,七千多同学出去,有很多人就问,你们不担心安全问题吗,其实我们也担心,但是在远足之前,我们工作做得特别细,把所有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做了预案,如果遇到问题我们应当怎么办,这个在之前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都已经考虑到了。
在社会实践的八年,
我们远足进行了六年,这六年的时间,可以说一次大的安全问题都没有出现,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学生跌倒了,或者是有些小伤了,这种情况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没有大的安全问题,现在这个体系是越来越完善了。
第三和第四个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是分高一高二同时进行的,高一的同学在每年中考期间,也就是麦收期间,“走进农村,体验生活”,然后同时,高二的同学,是进行“行业体验,导航人生”,为什么这样分呢?
因为当时考虑到我们这两个社会实践,是以社会实践周的形式,你们大学也有社会实践周对吧?
你现在也在做着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当时考虑人数太多,高一高二七千多人,如果同时下乡,可能农村家庭也承担不了,所以分开了,让每个学生既走进农村去体验,同时,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城里行业体验,这样为他们以后走入大学走向社会都打下了好的基础,让他们提前体验一下生活。
我感觉这里面开展最难的是走进农村,因为我们这边你也了解,农村的学生占到60%,得到65%左右,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因为菏泽本身鲁西南地区经济就比较落后,农村相对来说经济条件有限,所以开展走进农村的时候的难度在于,一个农村的家庭,他要承担,或者接纳三到五个学生在他们那里吃住一个星期。
所以做这个活动之前,我们社会实践领导小组也做了大量的调查,一个是和农村这些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一下他们家庭的实际情况,看能不能接纳这些孩子,另外和他们的家长进行电话沟通,看他们家长愿不愿意接受这些孩子,还和城里孩子住到农村的这些家庭的家长,专门召开了家长会,这些“结合”的家庭他们之间也要有一个沟通,家长放不放心孩子到农村家庭去?
农村家庭家长有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协调和帮助的地方?
这些我们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把这些前期工作都做好之后,我们才开展这样一个活动,当然,在第一年开展的时候,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问题,不过到现在,我们走进农村已经四年了,在这四年的过程当中,我们越来越规范,整体上来讲,我觉得综合实践这一块,能够说出来的,稍微有些特色的就是四大精品实践和研学周这两部分。
至于校本课程部分,咱们学校整体
上在素质教育方面开展还是比较好的,
因为李校长对省里下发的文件,有关新
课改的一些措施非常的支持也非常的理
解,具有前瞻性。
比如说,在校本课程
当中,咱们学校就开展了一些弘扬地方
特色传统文化的课程。
比如剪纸,面塑,
这是比较具有地方特色的。
另外还有书
法,这个有的学校也开展了,
还有篆刻。
咱们不是戏曲之乡吗?
所以还开展了戏曲的课程,这些对弘扬家乡的文化是非常有帮助的。
像剪纸这个课程,当然这些学生都没有基础,但是他们在上这些课的时候,却是兴趣非常浓厚,待会儿你可以去看一下,学生跟着老师动手去做,因为这些校本课程都是需要耗材的,像这里(指办公桌上的两个面塑),我这里的这些,就是咱们的面塑,你摸摸,这就使用普普通通的面加上彩色颜料做成的,
挺好的吧?
(笑)这是我在学生作品中
挑了两个比较喜欢的,拿过来放在我办
公桌上,这都是学生自己的作品。
学生
每次做完之后都特别有成就感。
当然常
规的校本课程咱们也有,刚刚说的是挖
掘地方特色的。
咱们学校在素质教育整
体上开展的还是比较好的,不过我们刚
开始的时候,家长还是很有疑问,就怕
耽误孩子的高考啊,耽误孩子的学习
啊!
但是我们搞了素质教育,从零八年开始吧,到现在最新的一轮课改四年吧,这四年时间我们升学率不管是质量还是数量,不但没有降反而增加了,所以这也有力地证明了素质教育并不影响同学的高考成绩,对提高学生能力方面还是有效果的。
这一点我在大学里面也是深有体会的。
我们全国各地的同学都有,他们听到山东的学生在谈论学校各种特色课程的时候都特别羡慕,他们都没听说过,像研究性学习和社团活动,很少有学校开展,在山东范围内,别的地域也没有咱们学校这么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时就感觉挺骄傲的。
(王老师笑)他们看来山东的学生综合素质特别高,大学有门课程叫大学美育,就类似于咱们现在基本能力的内容,什么都有,别的学生都很佩服我们,因为上课讲的内容我们都知道,都由衷地觉得我们高中学的东西太多了。
王(笑):
那这也说明咱们素质教育确实有成效了,为大学也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
是啊,但在来这里之前,我也在高三那边做了些调查,他们反映对高一高二开展的这些活动,都是特别喜欢特别支持,但他们参与的同时,也是有刚才您提到的一些顾虑,怕把时间花在这种“看似无用”的活动上,对高考会不会有影响,另一方面,我也有个疑问,像咱们现在面塑这样的课程,会不会由于师资不足而出现走形式的情况?
这种情况现在是没有的,你也提示了我,我刚提到校本课程学生比较喜欢,从另一个角度说,师资资源来讲,其实是极大地开发了教师的潜力,在原来,
你看比如我教政治,我可能觉得政治是我的专业,很多老师可能像我这样一辈子就教个政治,但现在,开展了这些校本课程之后,就在老师当中开发资源,除了你的专业课程之外,每个老师肯定还有自己某一方面的特长和兴趣,对吧?
老师主动去报名。
我们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说学校去指定老师去做,而是老师觉得,我有这个一技之长,我自己去开发,比如咱们面塑课,最初的时候是美术韩老师,韩老师开始只是教美术,你也知道素质教育之前,美术音乐是小科,都不受重视的,但我们素质教育之后,学校一说提倡开发校本课程,韩老师就主动说,我比较喜欢面塑,我开这样一个课程吧,还有李老师也是这样,她们就觉得这个课很好,我就开这个课程,再比如说剪纸课程,李华老师,周颖老师,开始咱们都不知道她们会这些东西啊,一说开校本课程,把她们给“开发”出来了,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还会剪纸啊!
特别的心灵手巧。
所以我觉得在这一块并没有感到师资短缺的问题,还拿剪纸为例,学生选修的越来越多,两个老师去教可能有些吃力,我们特意请校外的一些专业人士来,像剪纸和面塑,我们都请过比较著名的民间艺术家,把他们请过来,给同学们开个讲座啊,或把他们聘为我们的兼职指导教师,需要他们过来的时候就请他们来,这样把社会资源也利用起来了。
其实我觉得在开校本课程的同时,既开发了学生资源,又开发了教师资源,同时也开发了社会资源。
这是一举多得的。
您刚才也提醒我,我在母校参加级部组织的社团活动的时候,也有选修课,老师在利用每周某两节课时间,开一些像红楼梦选读,书法之类的。
当时这些课就非常受学生欢迎,这也是开发老师能力的一种方式。
对对。
现在咱们还在进行这些课程吗?
对啊,一直在进行。
现在可以说是“开足课时,开齐课时”,只要是省里面新课程所倡导的,咱们学校都是尽量满足。
在进行的过程中,咱们如果遇到像刚才提到的,家长,或是社会的不太认可,学校是怎么处理的?
其实最初的时候,这种阻力挺大的,当时首先是解释,给家长解释,如果有个别家长过来的话。
首先是从校长,到级部主任,到各个老师,都先统一思想,我们首先要看清楚新课程对孩子们全面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其次是尽可能多做宣传,这个宣传就是每学期至少一次家长会,有的时候两次,在家长会的时候就给家长逐渐讲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对孩子终身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可以说为孩子终身幸福奠基。
当然,作为家长来讲,他们虽然说对孩子的分数,孩子的高考成绩非常关注,但是毕竟从终生来讲,家长还是希望孩子幸福的。
所以说我们这两种方式,一种就是每学期一次或两次家长会,给家长系统讲新课程的理念,
篇二:
关于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补浪河乡教育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引言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教育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农村教育仍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在此,我对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其出路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在榆林市榆阳区补浪河乡选取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方,走访了补浪河乡的八个村和多所学校查阅了大量资料和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
还跟25个老师和335位学生交谈。
我通过同农民、教师、村干部、校领导有关人员等阶层交流,初步了解了目前补浪河乡教育现状和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我试图通过了解、分析这些信息来寻找一条符合农村尤其是补浪河乡发展现状的教育之路。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众所周知,农村与城乡经济收入的差距很大。
因为农村的生产力很落后,农民只靠种地来维持家庭,没有经济来源,大多数农民没有文化,不懂的用生产技术赚钱,人口又多,使得农村贫穷落后,现在还住的是很旧的瓦房,总之,人口压力大,卫生条件差,交通不便利等基本设施缺乏,是补浪河乡农村的基本情形。
补浪河乡农村教育尤其面临严峻的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个方面。
关于教学硬件:
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制约,补浪河乡教育基本硬件设施仍处在相对落后的阶段。
其落后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学校房屋陈旧。
因为补浪河乡位处榆阳区最边远的地方,面积大,而人口分布不均匀。
小学仅有3所。
因而村里很难投入大量资金到这些学校来建造校舍。
长时间以来,大部分学校房屋得不到修整翻新,才出现了我走访时的破败景象。
第二,学校体育、娱乐设施简陋。
一般中小学的体育设施仅限于一个劣质篮球场(有的中小学篮球场地是裸露的土地)及一些歪倒不堪的双杠,水泥乒乓球台而已,至于娱乐设施则更谈不上。
第三,教学设施欠缺。
据走访观察,除个别学校外,补浪河乡大部分学校基本教学设施缺乏,而幻影灯,电脑等教学设施更是严重不足。
不过唯一的一座中学教学设施还比较齐全。
关于教育收费:
收费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是当前关注的焦点。
农民对教育收费问题反映强烈且众说纷纭,使教育收费变得错综复杂。
本次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数据显示:
25位民众表示教育负担沉重,不过农村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后,大多数家庭勉强可维持供孩子到初中毕业。
造成这种原因是因为:
其一,补浪河乡人民
收入状况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其二,孩子多。
其三,收费较高。
点石一村民反映,其孩子有四个,每学期交学费就得一千多。
当然由于这几年税费改革,政府免除了教育附加费,实施了两免一补的政策,使得学费相对以前有大幅度的下降。
如点连素村一村民家有两个小孩,一个上小学三年级,一个上小学二年级。
前年两小孩的学费总共为500多元。
而去年两人学费仅为280元。
但仍有一些群众反映,尽管中小学学费有所下降,但对于贫困村而言,支付起来仍感吃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而收费问题之所以错综复杂,是因为民众对现行教育收费制度持怀疑态度,认为有乱收费现象存在。
统计结果显示:
大约百分之三十的民众认为现在学校乱收费现象十分严重,百分之五十的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现象存在,但不多。
仅百分之二十的民众认为乱收费的现象极少。
从这些统计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民众对教育收费的不信任和不理解。
一是民众对教育费用的名目及相关数目的不了解导致农民怀疑教育费用的不合理,甚至以偏概全,只要学校收费就认定为乱收费。
学杂费的收取无序及相关部门对费用缺乏统一管理或管理力度不够,再加上部分学校对规定落实不到位是造成乱收费现象的主要因素。
四、师资现状分析:
据调查,目前补浪河乡师资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补浪河乡的地处偏远,因此出现一些小学教师任职中
学的现象。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般中小学教师被要求同时从事多门课程的教学。
例如:
康老师要教语文、政治、音乐、体育等多门课程,几乎每天要上6节课。
然而一个人精力有限,一个教师从事如此多的课程,工作时间过长,难免会出现缺乏耐心,责任心大打折扣的情况,这样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其二,教师流失严重。
造成教师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工资问题。
补浪河乡即使从事小学教学工作达二三十年的老教师,工资也只有800-900元,并且12个月的工资还要被扣掉一个月。
工资水平极低。
补浪河中学教师奖金一学年总共约八九百元。
因而许多乡下优秀教师流向工资更高的学校,这些教师的流走造成的目前补浪河乡中小学师资力量下降,总体教学质量更呈逐年下降趋势。
第二,在教师间就形成一种观点,到乡下中学任教只是一个“镀金期”,很多教师只是将其看成一种往上爬的阶梯,因而出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现象,教师不是全心搞好教学,而是满门心思寻求调迁机会。
教师如此,又怎能提高教学质量呢?
五、关于学生流失现象:
目前补浪河乡各所学校学生流失现象严重,调查结果显示,补浪河中学中某班初一入学时67人,进入初三时只有40人;
农村学生流失现象是多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方面,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的影响下,大量家长外出打工,小孩得不到很好的家庭教育,更有些家长目光短浅或局限于经济原因,即使其孩
子未完成九年基本义务教育,仍强迫其孩子外出打工,剥夺了孩子受基本教育的权力。
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学习意识缺乏,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我个人认为这些学生中途辍学是因为面临来自家庭,老师和同学三方面的压力,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或机会。
与此同时,大量优秀小学毕业生被转学到城里中学,致使补浪河中学教学质量下降。
因而出现了补浪河中学中考上线率逐年下滑的现象,这一结果又影响了教师教学热情,形成恶性循环。
六、关于社会教育的思考:
在与党委书记陈书记的访谈中,书记明确指出民众素质已成为制约补浪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于是就多搞一些送教下乡的活动。
农民思想观念落后阻碍了许多乡镇企业的发展。
而要改变农民思想观念实在需要社会化教育的实行,我认为每个村实在有必要建立一个文化站,给农民提供相关农业技术、家庭教育、时势政策、法律等方面书籍。
建立文化站旨在通过书籍传播相关信息和观念来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农民陈旧观念,避免农民思想成为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
篇三:
2013年关于社会教育社会实践报告
课题:
从家教中体会教育的特征
系别:
计科系
班级:
2010级1班
专业:
网络工程
姓名:
陈祖礼
楚雄师范学院
2013年社会实践报告
教育亲临现场
——教育的根本是……
教育永远是根基,教育的根本在于什么。
教育的理念又是什么?
在这以前的教育,在自己眼里想象中的它总是那么单调。
中国教育的根基就像铁链的扣子一样,其实却少了其中的那一链都是不完整的。
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是教与被教的关系。
其中的点点滴滴真的只有自己真正的体会过才能明白其中的真谛!
从这次的实践中我认识到了这其中的奥妙,过去自己的不认识自己的肤浅让自己变得无知,变得幼稚!
并不是什么事情自己认为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的。
每件事都会让自己有改变让自己认识到这其中的特殊含义,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生命”,一个国家要发展的好靠的是年轻的一代。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希望,青少年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兴衰。
所以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我们更应该重视,青少年要有一个好的教育那必须从小就有一个好的习惯有一个好的认识!
人生需要拥有一个好的品质拥有一个好的品德!
在我暑假期间,原本自己的计划并不是这样的。
这天一个电话改变了我假期的所有计划,舅舅的一个电话让我把所有的计划都打乱了!
记得那是弟弟考试的原因,在我回家不到一周的时间,弟弟拿到了成绩通知单!
当天晚上就接到电话让我去家里看看弟弟的情况!
弟弟今年上初一,根据小学的情况及舅舅的了解我也觉得它的底子应该不会很弱,再看看期末考试的卷面及答题卡。
初步估计是粗心造成成绩不理想的,这只是我的初步确认。
以为真的是这样的情况。
在第二
天晚上我和舅舅来到了弟弟他们班主任家里,说是了解一下弟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实际也是给人家送礼,现在的社会风气也就这样不管什么事情都要遵循一个礼尚往来!
因为弟弟现在所在的学校是我当年的母校,回到这里有了一种莫名的亲切感,看着这里的一草一木回想起了当年的我们,让我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
看着这里的每一间房屋建筑,有改变的有一成不变的。
心里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但也有害怕的,总是怕遇到恩师也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感觉让我很不好,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好意思见到他们。
总是又是莫名的害怕感!
刚刚的只是插曲现在让我们回到正题,来到弟弟他们班主任家里,虽说是他们大人之间的谈话,但我也在旁边作为听者感受到了很多。
其中老师说的一个问题让我认识到了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俗话说的好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好的品德其他的一切都会改变,刚开始听到这话我觉得还有点不是那么的成熟,这让我有种抵触的情绪!
再继续听下去我知道了其实老师说的不错,人的习惯是养成的,没有谁的习惯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形成的,在谈话中我知道了弟弟的底子!
原来还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并不是什么都是真的时完整的!
让我认识到了习惯的重要,素养的真谛!
其中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反思了好久,就是小学六年一个学生要的不是成绩而是培养一个人的品德!
刚开始还想得通,可是越想越觉得不太对,可是也没有理由来推翻这论点。
要是只注重品德完全不考虑成绩那学生的家长会怎么样看这个学校的教育,那这样的学校还能办下去吗?
可是又反过来想要是一个学生没有连最基本的品德都没有那怎么会学好呢,在想一个有好品德的学生他的成绩
也不可能差到哪啊!
所以最终这个问题我还是没有想通。
到底什么的教育才符合现在的社会需要,天天倡导着全面发展,可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那么好的根基。
人都有兴趣爱好,全面的人才固然重要可是真的好吗。
既然大家都是全面人才了,什么都会什么都懂那一个公司员工也就不需要那么多了,两个人三个人的工作一个人完全可以完成!
那为什么还需要所谓的团队合作,那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空话吗?
这样的话既节省人力又节省公司的开支不是更好吗?
这话也有它存在的不正确性!
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
回到家教整体,从第一天的开始教育慢慢地让我发觉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不是一件还差事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突然想到了教育的困难,认识到了我国教育者的那份艰辛可是事实并没有那么的怂恿!
一天一天过去了问题也随之慢慢暴露出来,越往前问越不知道已经快到底线了还是这样,看来还是一个习惯问题并不是那么难也并不是那么简单!
弟弟有的时候不是不懂不会,而只是可能小学六年的习惯一下子改变不过来,再者自己也不是专业的教育者!
在自己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导下还是小有成就,有时候问题在于一个习惯上!
说简单一点比如说对于他的几何并不是太差至少他知道怎么算加过是什么,但是问题在于过程不会写不知道怎么样用语言表达出自己想说的话。
这不经让我想到了人生,其实我们的人生走的也是一个过程!
对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也小有调查过,问过自己周边的同学让门觉得人来到世上的目的是什么时走过程还是要结果这最后的答案总是让我感觉不解,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结果的人竟然是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