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常用术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印刷常用术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刷常用术语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2龟纹(moire):
由于各色版所用网点角度安排不当原因,印刷图象出现不应有的花纹。
可通过调整网角来避免,电雕版也可通过调节网线来避免龟纹。
2.2.3电雕网:
凹印网的一种,由电雕针在版辊上雕刻的有规则形状与排列方式的小穴,其含墨量与电子文件基本对应。
电雕网要素是网形、网角、网线、网值等。
指网穴口形状,有大正菱型,小正菱型,拉长扁菱型,压扁菱形四种型状。
与网形对应角度为拉长形60度,细密形37度,正菱形45度,压扁形30度。
网值:
代表网点的尺寸大小,单位是μ,一般测量高光、中调、暗调三处尺寸。
2.2.4网墙(wall):
分割凹印版网坑之间的网壁,印刷时支撑凹印刮墨刀。
2.2.5通沟:
在电雕凹版的暗调区域使纵向排列的网坑的纵向对角线直接沟通的小槽。
2.3网点凹版(halftonegravureform):
组成图象的网穴有大小和(或)深浅变化的凹版。
2.3.1雕刻凹版(engravedintaglioform):
用手工或机械方法雕刻制成的凹版。
2.3.2网穴(inkcell):
网点凹印版上形成图文的贮墨凹坑。
2.3.3连续调(continuoustone):
没有网点,色调值呈连续渐变的画面阶调。
网目调(halftone):
也叫半色调,用网点大小表现的画面阶调。
2.3.4网点凹印(halftonegravure):
用被分割成网穴和网墙的凹版施印的印刷方式。
2.4版号:
在生产过程中为便于分析统计管理,对每套版辊的编号,叫版号,具有唯一性。
下含版辊序号、版次。
(详内《合同评审及完成过程的记录规定》
2.4.1再版:
出版用语,指将原来曾使用过的版重新使用,或修订后使用。
分为重制、改版。
2.4.2重制:
客户要求对其某套版中一支、几支或全部重新制作。
2.4.3改版:
客户的某套版中某一支或几支版,对其部分图文进行修改后进行制版。
必须与同套旧版辊能套准。
2.4.4配版:
原有版辊非本厂制作,客户需加制一个色序或一个以上色序的版辊,且能和原版配起来进行印刷,制作难度较高。
3.0颜色:
指人眼对光的感觉,一般用色相、饱合度(纯度)、亮度来描述。
3.0.1原色(primarycolors):
可混合生成所有其他色的三基色,根据直射与反射分为色光与色料两个系统。
3.0.2加色混合:
红、绿、蓝三原色光相叠加产生新的色光的方法。
3.0.3减色混合:
青、品红、黄色三原色料相叠加产生新的色料的方法。
3.0.4补色(complementarycolor):
加色混合后成白光或灰光的两个互补色光;
减色混合后成灰色的两个互补色料。
3.0.5专色:
非原色及原色叠加而成的色,一般为印刷时专门配比的色料。
3.0.6色序:
版辊在印刷时的先后顺序。
一般正版色序由深到浅,反版相反,原色之间的色序不能错开、颠倒。
3.1色标(colorpatch):
用实地和网目调色块表示的基本色及其混合色的标准;
制版印刷时也可作为各分色版的标记。
3.1.1色谱(coloratlas):
用标准青、品红、黄、黑油墨、按不同网点百分比叠印成各种色彩的色标的总和。
为便于查阅,一般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3.1.2灰梯尺(grayscale):
阶调从白至黑或从明至暗以一定密度差逐级排列的软片,纸质或玻璃条。
3.1.3测控条(controlstrip):
由网点、实地、线条等测标组成的软片条,用以判断和控制拷贝、晒版、打样和印刷时的信息转移。
3.2色相:
区分颜色的名称。
原色料的色相为青、品、黄。
原色光的色相为红、绿、蓝。
3.2.1饱合度:
指颜色接近单基色或不混杂其它颜色的程度。
反映某原色所占量。
3.2.2亮度:
指颜色的明暗程度。
3.3查色:
用现行工艺来确定原稿所需的色料及色料饱和度。
3.3.1套印:
同一图案中,不同颜色相接合的部位相互切合而不叠加的印刷。
3.3.2压印:
同一图案中,不同颜色相互叠加的印刷。
3.3.3铺白:
颜色最下面印一层白色,使墨层看起来厚实,色泽更加鲜艳,也叫托白。
3.3.4透明:
指在透明承印物上图案中有一处或几处不印任何颜色,包括白色。
3.3.5透空:
图案中有一处或几处不印任何颜色,保持承印物的本色。
3.3.6反白:
字或图案用色块阴图空出,呈现其下所托白色。
3.3.7透底:
指压印中,在上面颜色中阴图空出,呈现其下所托色块色相。
例:
透黄底。
4.1承印物:
是指接受油墨或其它粘附色料后能形成所需印刷品的各种材料。
4.1.1PE膜:
聚乙烯(Polyethylene简称PE)是低、中、高密度多用管膜法平吹或止吹生产,该膜特点A透明度不好B质感柔软C价格低廉,容易加工。
4.1.2PP膜:
聚丙烯(Polyproplene简称PP)特点:
A,重量轻B,透明度高、表面光洁C,弯曲寿命长。
生产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CPP、OPP。
4.1.3PET膜:
聚脂薄膜(PET)透明度高,冲击破裂强度高(25--30kg/cm2)特别是抗拉强度,高达1750----2300kg/cm2,最高使用温度1200C,最低-600,低温下仍保持柔软,水分和气体渗透性小,并且有较好的化学抵抗能力。
4.1.4PE、PP膜、PET膜的对比:
项目
CPP
OPP
PET
伸长率
400----800%
抗拉强度
210----630kg/cm2
1750----2100kg/cm2
1750----2300kg/cm2
冲击破裂
1----3kg/cm2
5----15kg/cm2
25--30kg/cm2
撕裂强度
40----330g/25.4um
4----6g/25.4um
热焊温度
160----2050C
不能焊接
抗低温
不宜低温使用
-500
-600
热收缩性
不收缩
有的会收缩
4.1.5PA膜:
尼龙薄膜,无色、无毒、透明(不太好),耐高温(1900)低温(-600)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油、韧性强、耐折度大,不易刺穿。
4.1.6复合材料:
a.OPP+CPP(透明度高、平整度好,多用于小食品)
b.OPP+消光膜+PE(常用于香皂)
c.OPP+珠光膜+PE(常用于巧克力、雪糕)
d.OPP+消光膜+PET(镀铝膜)+PE(化装品)
e.OPP+珠光膜+PET+PE
f.OPP+PET+PE
g.PE(乳白料、透明料)
h.OPP+纯铝+PE
i.OPP+消光膜+纯铝+PE
j.OPP+珠光膜+纯铝+PE
k.纯铝(表印,常用于酒标、药品等)
l.纸塑复合(有金卡、银卡、白卡等,常用于纸箱、酒盒)
m.PVE收缩膜(常用于瓶子的表面包装)
n.镭射膜(激光膜)
4.2油墨:
是指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形成耐久的有色图像的物质。
4.3递增:
由于印刷材料的伸缩性,在印刷过程中一般会逐渐拉大。
因此按色序,版辊的直径也要逐渐加大,以利套印。
根据材料特性一般为0.01mm到0.05mm,也有到0.08mm的及不递增的。
5.0客户资料:
客户提供的制版依据。
5.1黑稿:
在照像制版时代的术语,用来拍摄菲林片的底稿。
5.1.1彩稿:
用彩笔绘制或喷绘出模拟成品,能基本体现成品效果的稿件。
5.1.2样品:
客户要求追拟或参照的印刷品,包括成品或半成品。
5.1.3胶印样:
出菲林片用胶印方式模拟原稿的样品。
5.1.4商标:
客户为其产品选用的标志,分注册商标和非注册商标。
5.1.5商标注册证:
证实商标是否注册的法律依据,由国家工商局颁发。
5.1.5说明:
客户提供制版的文字性依据。
5.1.6反转片:
是一种正片透射稿,片基透明,影象颗粒非常细腻,易于后期加工。
5.1.7照片:
是一种正片返射稿,可由负片反拷而成,是常见的电分原稿。
5.1.8返还IRIS样:
客户要求向其送还的作为依据IRIS样。
5.1.9条码:
产品的信息代码,由一组粗细间隔不等的黑白平行色条组成,下面配有数字的代码语言,用条码发生器生成后,添在商品包装上,用来识别国别、制造厂家、商品代码、名称、品种、价格等信息。
目前有十三位,十二位,八位条码,其中十三位条码较常用。
可由电子扫描识别。
5.1.10企业代码:
与条码相似,是企业的信息代码,可由电子扫描识别。
5.1.11改动说明:
根据客户要求,对稿件进行改动所作的文字说明。
5.1.12原稿(original):
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5.1.13图像原稿(pictureoriginal):
复制技术中被复制的照片、底片、画稿、印刷品等的总称。
5.2制版委托书:
客户与本厂签定的制版合同,具有合同的一切性质。
5.2.1认可签样:
客户对本公司所做稿件进行签字确认的打样稿。
分这认可彩样与纸样。
5.2.2合同评审:
由审稿对委托书的要求进行法律审核及工艺审核。
5.2.3制版工艺书:
工艺指示及各相关工序制版过程的记录,是合同评审的结果。
5.2.4复印件:
返还客户资料的复印件及客户传真,主要是存档,以利查询。
5.2.5成品样:
模拟成品稿件效果IRIS样或APSON样。
5.2.6合成样:
用激光打印机所打的只体现成品灰度的纸样。
5.2.7电分样:
为检验电分图或喷稿效果,最终合格的IRIS小样或APSON样。
5.2.8分色纸样:
用激光打印机将电子文件按版辊色序打印成的单色灰度样张。
5.2.9彩样:
根据客户提供的作稿依据,本厂所出的彩色纸样。
5.2.10凹印样:
为检验版辊的质量,用成品版辊印刷出的样张,也有来自客户所印。
5.2.11准稿件:
由审稿人员整理而成,即MAC电子文件的前身,能基本全面的反映电子文件的概貌,包括表蒙面,基本稿两部分。
5.2.12标色稿:
根据客户的作色要求查色后,按规定标示颜色及饱合度的稿件。
5.2.13构图:
对电分及喷稿指示图像工艺效果的稿件。
5.3排版图:
即版辊表面的展开图。
我们目前使用的概念是客户印刷效果图,即正版为版辊表面的展开图,反版为印刷效果图。
5.3.1单元:
指单个产品的几何图形范围。
无缝接稿件中指最小标准图案。
单位:
cm2
5.3.2周向:
版辊的圆周方向。
5.3.3轴向:
版辊圆柱两头切面圆心之间的联线。
5.4对版线:
用于多支版之间套准印刷的标记,各色均有,大小、形状、位置一致。
5.4.1马克线:
对版线的一种,通常由带箭头的十字线和光标组成。
分为手工对版与电子对版两种,也可分成通用与专用两种。
5.4.2检测线:
印刷、裁切过程中,由电子跟踪控制,为防止卷料左右偏移的光标,一般颜色较深并与印刷材料反差较大。
带状,圆周方向无缝接。
5.4.2梯尺:
按一定规律所排列的色标带,是测控条的一种。
5.4.3裁切线:
用于分切单元的标记。
光点就是最典型的一种裁切线,有时作合袋标记。
一般颜色较深并与印刷材料反差较大,位置不影响图案。
5.4.4出血:
为了防止裁切、制袋误差影响成品效果而人为将图案向外扩展一定的尺寸。
出血可分为内出血与外出血,周向一组单元图案两边扩展称之为外出血,其余为内出血。
内出血一般由MAC人员制作,外出血则需MAC与电雕两个工序来完成。
5.4.5错位雕:
相邻两组单元起始位置按一定尺寸移动,包括横向和周向错位。
5.4.6雕刻面:
有效图案(包括马克、检测线等)的宽度。
5.4.7印膜宽:
客户印刷材料的宽度。
要求大于雕刻面2毫米。
5.4.8离边:
雕刻起始位置、结束位置与版辊两端的水平距离。
离边=(辊长—雕刻面)/2离边要求≥30mm
5.4.9周长:
排版图的高度,即版辊的圆周尺寸。
5.5袋形:
指成品包装合袋的形式。
5.5.1边封袋:
包装膜分正背两面,合袋时正背相贴,四边封合的袋子。
因未装产品之前只封三个边也有称三封袋。
也有称之为四封袋。
排版时必须按照正背面左右对应的方式。
5.5.2中封袋:
也叫背封袋,包装膜分背正背三面,缝合时将两个背面后折中封,再热封上下两边。
背封边必须与版辊周向一致。
5.5.3枕形袋:
中封袋发展的一种袋形,在正背之间多两侧面,也叫枕形袋。
5.5.4筒料:
承印物本身呈筒状,裁切好后只缝合两端。
只能表印,正背分开做版。
5.5.5单片:
用于贴、附,不用缝合成袋的膜料。
5.5.6盒式:
裁切封合成形后为盒状,有一定的模切图,图案边缘须出血。
5.5.7模切图:
反映单元图案如何裁切、合成成品的图纸。
5.6成品尺寸:
指包装成袋后的尺寸。
5.6.1单元尺寸:
指包装袋未缝合时的展开尺寸,包括热封部分。
5.6.2图案尺寸:
指产品上某部分图文的轮廓尺寸。
5.6.3角线:
用来确定稿件单元尺寸的标志,工作站、电雕裁切电子文件的依据。
5.6.4折线:
在稿件单元内用来正、背、侧、封边各部分尺寸,一般用虚线。
5.6.5无缝接:
使单元图案上下连接或左右相接排列时,接口处图文完整连接,印刷出成品后分辨不出接口。
主要是为了随意裁切,或减小裁切误差造成的不美观。
5.6.6加大:
电子文件的尺寸加大,防止工作站、电雕裁切偏移、漏缝。
5.6.7提层:
为了方便扩缩或电雕合成分雕,将同一颜色的图案分两层来做。
5.6.8去除:
将一色块放在另一色块上,同时去掉重叠部分下面的色块。
5.6.9扩缩:
为了弥补在印刷过程中由于套版不准造成不美观现象(漏缝),要考虑不同色块之间的扩缩。
扩指套印色块之间扩一线使之互相掺和而不漏缝,缩指压印合成色中下面一色缩一线,如缩白,缩黄等。
5.7多品种:
版面排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内容的原稿。
6.0设计稿:
指客户只提供产品的相关资料,要求对包装进行创意的稿件。
6.1产品定位:
在同类产品竟争中,确立本产品在市场中所面对的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设计产品的形象必须要了解并符合市场中定位。
6.2消费心理:
是消费者的需求心理,审美心理及购买心理。
设计定位的重要依据之一,系消费心理学范畴。
6.3色调:
是一组色彩配置的整体倾向。
如冷色调、暧色调。
7.1电子分色(electronicscanning):
用电子扫描方式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过程。
7.1.1电子分色机(electroniccolorscanner):
用电子扫描分色方式将彩色原稿分解成各单色版的设备。
7.1.2滤色片(filter):
对可见光作选择吸收和透过的透明介质。
7.1.3分色滤色片(colorseparationfilter):
分色制版时置入光路中对可见光作选择吸收和透过的彩色透明介质。
7.1.4中性滤色片(neutralfilter):
对可见光均匀减低光量的灰色透明介质。
7.2反射原稿(reflectioncopy):
以不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
7.2.1透射原稿(transparentcopy):
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原稿。
7.2.2连续调原稿(continuoustonecopy):
色调值呈连续渐变的原稿。
7.2.3线条原稿(linecopy):
由黑白或彩色线条组成图文的原稿。
7.2.4彩色正片原稿(colortransparency):
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阳片原稿。
7.2.5彩色负片原稿(colornegative):
以透明材料为图文信息载体的(多为补色)阴片原稿。
7.2.6实物原稿(objectoriginal):
复制技术中以实物作为复制对象的总称。
7.3复制技术(reproductiontechnology):
用手工、照相、电子或印刷方法仿制原稿的工艺过程。
7.3.1阳图(positive):
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一致的图像。
7.3.2阴图(negative):
在黑白和彩色复制中,色调和灰调与被复制对象相反的图像。
7.4密度(光学密度)density(opticaldensity):
物体吸收光线的特性量度,即入射光量与反射光量或透射光量之比,用透射率或反射率倒数的十进对数表示。
7.4.1色密度(colordensity):
彩色画面的密度,用透射率或反射率倒数十进对数表示。
7.4.2密度范围(densityrange):
画面中最小至最大密度之间的范围。
7.4.3阶调(tone):
图像信息还原中,一个亮度均匀的面积的光学表现。
7.4.5阶调值(tonevalue):
阶调的量度。
通常用透射和反射的程度、密度表示。
7.4.6密度计(densitometer):
测量密度值用的仪器,有透射和反射之分。
7.5层次(gradation):
图像上从最亮到最暗部分的密度等级。
7.5.1反差(contrast):
原稿和复制品中最亮和最暗部位的密度差。
7.5.2高光(catchlight):
画面上最亮的光点。
7.5.3亮调(highlight):
画面上的明亮阶调。
7.5.4中间调(middletone):
画面上介于亮调和暗调之间的阶调。
7.5.5暗调(shadow):
画面上的阴暗阶调。
7.6色平衡(colorbalance):
照相原稿的彩色感光材料或印刷用彩色油墨的颜色还原平衡。
7.6.1灰平衡(graybalance):
黄、品红、青三色版按不同网点面积配比,在印刷中生成中性灰。
7.6.2色彩还原(colorrendition):
原稿色彩和复制品色彩之间色调再现的关系。
7.6.3细微还原(reproductionofdetails):
图象复制中还原原稿细微层次的特性。
7.6.4底色去除(undercolorremoval)(UCR):
在四色复制中,用三原色还原灰色和黑色时,降低三原色比例,相应增加黑色比例的工艺。
7.7图象分解(picturebreakdown):
把原稿连续调图象分割成无数极小的、在正常视距内人眼难以分辨的象素的图象复制工艺。
7.7.1加网(screening):
复制技术中,通过网屏把连续调原稿或分色片分解成可印刷的色素(网点或网穴)的过程。
7.7.2电子加网(electronicscreening):
在电子分色机上通过网点发生器对原稿进行加网的过程。
用激光束进行电子加网时亦称激光加网。
7.7.3网点阳图(halftonepositive):
用网点大小表现画面图象浓淡的阳图底片。
7.7.4网点阴图(halftonenegative):
用网点大小表现画面图象浓淡的阴图底片。
7.7.5去网(descreening):
把网点图象恢复成连续调图象的过程。
7.7.6曲线:
全称印刷复制特性曲线(characteristiccurveofprintingandreproduction)描述原稿到印刷品各个复制环节密度和网点之间关系的曲线。
电分机扫描图、打印彩样、电雕图案、凹样之间反映原稿各色层次的对应关系,是控制色彩还原的基本概念。
它们之间都可以按饱合度(密度)为轴绘成坐标轴,称为曲线。
从曲线上可以看出原稿中的某色饱合度~电子文件~彩样效果~电流信号~版辊含墨量~凹样效果转换的过程。
7.7.8预打样(prepressproofing):
在修版和打样前,用模拟印刷油墨色相的基本色(色粉、色膜等),或用电子方法在屏幕上依据分色片制作彩色样,用以预先检验分色片质量的方法。
8.0版辊:
圆柱状的印版,图案在圆柱表面,我们默认为凹印版辊。
8.1粗车:
用车床把锯好原无缝钢管,按工票要求尺寸加工外圆过程(直径大2mm)。
8.1.1车止口:
在钢管两端的内孔里,掏出一定深度的台阶,为配堵作准备,并要粗车出版辊长度。
8.1.2车锥孔:
以粗车版辊外圆为基准,按要求角度,尺寸要求,车出两头堵头的内孔,平出两头端面。
8.2堵孔:
版辊两头用以连接印刷机堵头的接口,分为直孔与斜孔两种。
8.2.1直孔:
内孔圆柱状的堵孔。
8.2.2斜孔:
内孔为圆台状的堵孔。
8.2.3配堵:
按止口内径及深度的尺寸,配车外圆有一定的过盈量,厚度与止口深度一样的堵头,同时要粗加工好堵头的锥孔。
8.2.4热装:
把车好的堵头装到加热胀大的止口里,使之冷缩后紧密结合的过程。
8.2.5锥度:
堵孔锥面的夹角。
8.4.6斜度:
堵孔锥面与版轴的夹角,等于锥度的二分之一。
8.4.7热装有缝:
由于热装过程中,过盈量未控制好,造成热抱有缝。
8.3键槽:
在堵孔内所开的用以防止印刷时版辊转动打滑的小口,分为直键与斜键两种。
8.3.1刨键:
用牛头刨床在版辊两堵头内孔上,刨出相应的键槽。
8.3.2直键:
键槽与端面垂直的键槽。
8.3.3斜键:
与堵头内孔平行的键槽。
8.4精车:
用顶尖顶住装好堵孔版辊,车外圆及两头圆弧,并给磨床留一定加工量。
8.5动平衡:
为了避免版辊在印刷过程中因两头重量差产生振动,在版辊辊内壁里焊一定质量的平衡块来配重,使之均衡。
8.6磨床:
根据尺寸要求及递增量平整版辊的外圆面的设备。
8.6.1螺旋纹:
磨床磨削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的沿版辊轴线的版面上出现螺旋波纹。
8.6.2横纹:
磨床磨削过程中,版辊表面顺轴线方向出现一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