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7009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芜湖市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马斯克等。

霍金曾在英国《卫报》的一个专栏中写道:

“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

”马斯克甚至提出:

人类要与机器融合成为“半机械人”,否则将被人工智能淘汰。

然而,另外一派则持有相对乐观的观点。

如盖洛普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AI和机器人肯定可以代替很多人类初级简单的、服务类的工作,但是,人类由此被吸纳到更多新的领域,人类不必担心大量失业!

总的来看,大学以上水平受影响最小。

李世石对弈一局,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达到了3000美元。

而在此期间,人类对手可能只消耗了一碗石锅拌饭。

最迫切的岗位是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战也日益白热化。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合格的研究人员数量仅为30万,缺口却为100万甚至更多。

传统产业升级后会延伸出新的岗位需求。

比如亚马逊已在全球各地的仓库中“雇用”了超过10万台Kiva机器人,大部分执行工作均由其完成。

与此同时,又衍生出数千个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亚马逊的人员则更加集中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如订单配对、货品挑选、消费者行为研究及新品研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从日常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地投入到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新岗位上去。

10年前,我们对形象设计师、比价员、健康顾问等感觉十分新鲜;

今天,我们已经逐步接受了网络主播、红人掌柜、网约车司机;

10年后,我们将迎来更多的陌生的职业名称。

综上所述,人类必须端正态度,我们坚信,人工智能必然会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浪潮,增加新技术的投入,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提高投入产出效率,促使全球经济逐步回暖。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带来的总量与结构的影响,但是,我们并不因此而悲观,人类应当更加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2018年4月2日)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买公司对美国大选的成功预测说明,人工智能极有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B.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工智能市场增值也将会有显著增长。

C. 

高盛将要使首次公开发行过程中约146个步骤进行自动化,体现了机器排斥人工。

D. 

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很少工作。

(2)关于人工智能影响就业的问题上,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乐观地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虽有影响,但总的来看,人类不必担心失业。

使用人工智能所消耗的机器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乐观派认为,人工智能可能替代很多初级简单的工作,但随着产业升级,又会产生新的岗位。

亚马逊衍生出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说明人类应积极面对,适应新的技术变革。

(3)人工智能带来工作岗位的增加,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

(1)D

(2)A

(3)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岗位。

传统产业升级后延伸出的新岗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创出的若干新行业的岗位。

【解析】【分析】

(1)D项,“人工智能的兴起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错误,选项表述不准确,或然说成了必然,文中第四节说的是“人工智能的兴起很有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文中说的是“很有可能”,这是或然,而选项变成必然。

故选D项。

(2)A项,“乐观地看,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虽有影响,但总的来看,人类不必担心失业”错误,选项的表述不严谨,原文第六节是“人类不必担心大量失业!

总的来看,大学以上水平受影响最小”,文中说的是“不必担心大量失业”,选项变成“不必担心失业”。

故选A项。

(3)第七段“最迫切的岗位是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

随着人工智能日益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于人工智能人才的争夺战也日益白热化”,这是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岗位的增加;

如第八段“传统产业升级后会延伸出新的岗位需求。

比如亚马逊已在全球各地的仓库中……与此同时,又衍生出数千个新型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机会,亚马逊的人员则更加集中到新的工作岗位上……”,这是传统产业升级后延伸出的新岗位;

如第九段“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从日常的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地投入到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新岗位上去”,这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开创出的若干新行业的岗位。

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

⑴D;

⑵A;

⑶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岗位。

【点评】

(1)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

第二步,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

第三步,逐项和原文对照,确定答案。

(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

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

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丽乡村

芦芙荭

那天早上,他刚一进办公室,电视台的总导演就找到他。

这些年,电视台和他有很多合作,他和总导演都合作成朋友了。

他一看是总导演,就开玩笑说,是不是又要我赞助?

我都成了你们电视台的钱袋子了。

总导演接过他递过来的烟,一屁股坐在沙发上,说,你说说,你除了钱,还能有什么?

开过玩笑,总导演才言归正传,说,电视台准备拍一部关于乡村记忆的纪录片。

地点选在你老家的那个村子,这一次,不要你出钱,但你得给我们帮帮别的忙。

他的老家距县城有七十多里,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傍水的小山村。

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以及鸡舍、猪圈、牛栏清一色都是用青石板砌成。

虽然没有街道,但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他虽然离开村子多年,每年总会回去转上几次。

这些年,他在城里盖起了一栋栋大楼,心里却总是割舍不了那些石板房。

那里每个角落都有他美好的记忆。

一听说在他老家拍电视片,他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你要我做什么?

总导演说,是这样的,我们已到你老家那个村子踩过几次景了,一切都满意,唯一缺的就是人了。

缺人?

他有些不明白。

是的。

你的老家你知道。

这几年村子里的人外出的外出,搬走的搬走。

那天我们去村子里踩景时才发现,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

只有四五户人家,而且都是老人。

他说,这我知道。

总导演说,问题是,我们拍纪录片,不能拍个空村子吧,那么好的景致,没有人,拍出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你想想,一个有人声有狗叫又有炊烟的村子出现在电视里该是多么美的画面呀!

他明白了总导演的意思,可这比出钱的难度还大。

别给我说难。

我知道你的能耐,凭你在村里的威信,这事对你来说就不算个事。

这事还真是个事。

送走总导演,他就开始给村子里在外的人打电话。

一开始,大家听说要在老家的村子里拍电视,都兴奋得不得了。

可一说到具体的事情上,问题就来了,有的说生意忙走不开,有的说小孩要上学得照看,推三挡四找各种理由。

尽管难度大,最终他还是做通了全村人的工作。

他答应所有人,回村拍电视那几天生意上的所有损失都由他来承担。

事情总算定了下来。

竟然还有一个意外之喜。

村子里一户准备给孩子结婚的人家,也被他说动,决定将婚礼搬回村子里办。

在摄制组开拍的前两天,他和村里的人相约着,拖家带口地回到了村子里。

那时孩子们刚好放寒假。

为了还原生活,他还特意买来了红辣椒、玉米棒子,将它们穿起来,挂在各家各户的山墙上。

石板墙红辣椒,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生活其实是不用导演的。

大人们平时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聚在一起,火塘里生起火,围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

小孩子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像自由的小鸟一样,在村子里追来跑去。

偶尔响起一声两声狗叫,村子就一下子活起来了。

电视开拍的第二天,那户给孩子结婚的人家,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场院里摆起了酒席,全村的人都来喝喜酒。

主家还请来响器班子,吹吹打打地热闹了起来。

大家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

电视片拍得是异常顺利。

杀青那天,总导演握着他的手说,多么好的乡村生活呀,真有点儿舍不得离开呢。

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下雪,要是下一场雪,孩子们再在村子里打雪仗,堆上雪人就更有意思了。

送走摄制组的那天晚上,他让老婆将炕烧热,美美地睡了一觉,这些年他真的没有好好睡过一次安稳觉。

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真是好。

早上起床,他一打开门,外面竟然下起了雪。

昨天晚上他已想好,和大伙儿商量一下,这个春节就在村子里过吧。

转过墙角,他却发现,村子里好多人正将他们带回来的行李往公路上搬。

那里停着他们开回来的车。

有些手脚麻利的,已经将车发动了起来。

他们是在准备回城了。

怎么就不能在村子里过一个年呢?

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

(选自《小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事还真是个事”,不是“他”的能力威望不够,而是借人物心理反映进城人员“回乡难”的社会现实。

离乡的人们又回到村中,“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说明人们适应能力极强,无论在城市或者乡村都能自在快乐地生活。

小说中的“他”与受邀回乡的人们有相同亦有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是长期在外的羁旅客,不同的是“他”始终放不下对故乡的惦念。

文章以小见大,通过人们回村拍纪录片的故事,反映了当代社会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引人深思。

(2)小说的结尾虽然简短但耐人寻味,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请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内容,探究标题“美丽乡村”丰富的情感意蕴。

【答案】

(1)B

(2)①照应前文,在拍纪录片之前,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片子杀青后“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热闹的两天似乎是个意外,而安静已成了现代乡村的常态;

②“瑞雪兆丰年”,而这场雪似乎要将村子掩埋,表现了作者对于乡人出走、乡村没落的忧虑;

③小说结尾所流露出的忧虑,正为当代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敲响了警钟,引发读者的思考。

(3)①乡村美丽自然风光赞美,村子三面环山一面傍水,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等都是用青石板砌成,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②对往昔美好生活的眷恋和追忆,村里每个角落都有主人公“他”的美好记忆,短暂的相聚让乡人们触景生情,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③暗含了作者对乡村现状的叹惋,昔日乡村生活美,如今人去村空,一片冷清;

④寄寓着作者对于乡村发展前景的思考、祝愿,美丽乡村要有景更要有人,通过人们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乡村的进一步建设,乡村才能够更美丽。

(1)B项,“‘几乎都忘了拍电视的事’,说明人们适应能力极强,无论在城市或者乡村都能自在快乐地生活”错误,并不仅仅说明人们在城市和乡村两种生活状态中能够自由有转换,更是为了表现人们骨子里还是有着对于乡村的天然热爱。

故B错误。

(2)本题小说结尾“他回过头往村子看去,此时,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

雪越下越大,那纷纷扬扬的大雪似乎要将整个村子掩埋掉”,小说的主题是说村民们虽然眷恋着美丽乡村,乡村给他们美好记忆和不舍,但终究抵不住城市生活的诱惑。

可以考虑的这样一个问题:

现代社会中如何消除城乡差别、建设美丽乡村,如何实现“看得见青山绿水,留得住缕缕乡愁”,值得关注。

另外,乡民不在乡村过年,这种现象透露了年俗文化的传承成了一个令国人尴尬而心痛的话题。

如何重拾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已经迫在眉睫,值得大家深思。

据此整理答案。

(3)本题,理解题目“美丽乡村”,即可从表层含义(乡村的自然风光美。

村子三面环山一面傍水,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等都是用青石板砌成,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这里有人们的美好回忆。

村里每个角落都有主人公“他”的美好记忆,短暂的相聚让乡人们触景生情,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和深层含义(暗含了作者对乡村现状的叹惋。

昔日乡村生活美,如今人去村空,一片冷清。

寄寓着作者对于乡村发展前景的思考、祝愿。

美丽乡村要有景更要有人,通过人们对乡村文化的传承以及对乡村的进一步建设,乡村才能够更美丽)分析作答。

⑴B;

⑵①照应前文,在拍纪录片之前,偌大的一个村子几乎成了空村,片子杀青后“整个村庄一下子又安静了下来”,热闹的两天似乎是个意外,而安静已成了现代乡村的常态;

⑶①乡村美丽自然风光赞美,村子三面环山一面傍水,村子里的房子、门楼、院墙等都是用青石板砌成,户连户、舍连舍勾连成一片,错落有致,看起来特别美;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

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情感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

结尾段落的作用:

篇末点题;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首尾呼应,或与标题呼应;

结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

小说结尾部分写乡村下起了雪的原因要结合文本从内容、结构、情感方面进行分析。

⑶此题考查把握文章标题含义、作用的能力。

答题时,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主旨的基础上,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作答。

可联系标题常用的双关、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从小说的文章主旨、思想情感、作者的观点立场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理解题目“美丽乡村”,即可从表层含义(乡村的自然风光美。

村里每个角落都有主人公“他”的美好记忆,短暂的相聚让乡人们触景生情,一下子将所有人的记忆拉回到过去的岁月。

)和深层含义(暗含了作者对乡村现状的叹惋。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选自《2018全民阅读报告:

有趣的灵魂来自书里》)

材料二:

调查数据显示,纸电一起读是受访者阅读的主流,55%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同时阅读纸质书和电子书。

与此同时,随着数字阅读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电子书阅读为主,调查显示19%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主要阅读电子书,超过以阅读纸质书为主的受访者12%的占比。

同时,调查还显示,近年来新兴的有声书是纸质书和电子书之外的一个有益补充,有12%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会同时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书。

仅阅读有声书的受访者占比仅为0.24%,有声书仍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从年龄段看,50后、60后和70后相比其他年龄段会较多接触有声书。

(选自《2018全民阅读报告解析中国读者的阅读行为和偏好》,有删节)

材料三:

获取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以及付费水平皆为市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条件。

手机成为市民数字阅读最重要的载体的态势已经形成。

针对“数字阅读时使用最多的载体”这一问题,“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仍然是排在前四的选项。

自2012年以来,“手机”一直稳居第一,且所占比例总体呈上升态势,今年的比例高达44.55%,比去年的43.59%增加了近1个百分点,逼近总比例的一半。

“从不进行数字阅读”选项连续三年都排在最后一位,从反面说明数字阅读几乎是全民参与的。

传统观点曾经认为“数字阅读适合浅阅读、纸质阅读适合深阅读”,但随着数字阅读群体和范围的扩大,数字阅读肯定会不再局限于浅阅读,这可以从“使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的主要对象”中“学习资料”和“专业资料”连续三年的位次都持续上升的调查结果得到佐证。

数字阅读因其内容丰富、查询便捷、终端共享、携带方便、成本低廉等给读者带来诸多便捷,但其存在的问题如“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权威性不足”等也成为痼疾。

在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时间分配上,从2012年至今,“纸质阅读>数字阅读”已经连续七年高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

与往年略有不同的是,2018年“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比例略有回升,由2017年的34.13%上升到36.83%,可以看作是数字阅读逐渐走高的讯号。

此外,纸质报纸在新媒体面前继续丧失时效性优势。

在每天阅读纸质报纸的时间上,“基本不阅读”从2016年到2018年已经连续三年排于首位,占比41.15%,比2017年骤增10.41个百分点。

“基本不阅读”人数的明显增加以及其他阅读时间段人数的减少,反映出新媒介的不断发展、完善、广泛使用,及其在时效性和即时性方面的巨大优点,对纸质报纸这样的传统新闻媒体的打击是致命的;

报纸“阅读量”的总体不断下降态势难以逆转。

(选自《2018上海市民阅读报告》,有删节)

材料四:

纸质书生命力犹存,网店渠道拉动图书零售市场增速回升。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2016年仍有51%的读者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书阅读,超过倾向于进行手机、互联网在线阅读的读者比例之和。

数字化阅读适合快速高效、碎片化的轻度阅读,对于那些呈体系化的深度内容(哲学、经典文学、经济学理论等),传统纸质阅读仍具优势。

从图书销售来看,201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14.55%,创下近年新高,销售份额持续领先的网店渠道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选自《2018年中国全民阅读市场现状及发展潜力分析》,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纸书方面,北京、江苏、广东、上海和浙江的阅读指数相对较高:

纸书指数较高的省份,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较高。

西藏、青海、重庆的电子书阅读指数全国领先。

其中西藏和青海甚至高于纸书指数,在阅读模式上西部地区呈弯道超车的趋势。

北京、上海、青海、西藏这四个省市的电子书阅读指数高于纸书,这表明电子阅读在东西部地区都一样受到欢迎。

全国大多数省区纸书阅读指数都高出电子书,这表明纸书阅读仍然受广大读者的青睐,纸书仍有市场发展的空间。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材料二援引的调查数据表明,纸电一起读成为受访者阅读的主流,新兴的有声书作为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有益补充,已日益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材料三从“基本不阅读”纸质报纸的人数骤增以及其他阅读时段人数的减少这两方面分析新媒体冲击下纸质报纸时效性优势日渐丧失的趋势。

材料四从2016年全国倾向纸质书阅读者占比超过数字阅读者与2017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增长率这两方面突出说明纸质书生命力之强。

材料二与材料三都指出数字阅读发展加快普及、全民参与的现状;

材料一与材料四则表明传统纸质阅读仍具优势,纸电一起读仍是发展主流。

(3)你认为数字阅读有哪些优缺点?

它具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请结合材料三、四简要概括。

【答案】

(1)C

(2)B

(3)第一问:

数字阅读的优点:

①内容丰富、查询便捷、终端共享、携带方便、成本低廉。

②数字阅读适合快速高效、碎片化的轻度阅读。

数字阅读的缺点:

①容易导致视觉疲劳;

②权威性不足。

第二问:

数字阅读群体与范围将不断扩大,将由浅阅读向深阅读发展。

(1)C项,“这表明电子阅读在东西部地区都一样受到欢迎”错误,这一推论缺乏充分可靠的实据,从材料一的图表上虽然能看出北京、上海、青海、西藏这四个省市的电子书阅读指数高于纸书,但并非所有的东西部地区都是如此,这四个省市不能代表“东西部地区”。

故选C。

(2)A项,推论不当,“新兴的有声书作为纸质书和电子书的有益补充,已日益为广大读者所喜爱”这一表述于文无据,材料二第二段只是说“调查还显示,近年来新兴的有声书是纸质书和电子书之外的一个有益补充,有12%的受访者表示在过去一年会同时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和有声书。

仅阅读有声书的受访者占比仅为0.24%,有声书仍有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并不能看出“已日益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C项,夸大其词。

“从2016年全国倾向纸质书阅读者占比超过数字阅读者”这一表述欠严密,根据原文“2016年仍有51%的读者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书阅读,超过倾向于进行手机、互联网在线阅读的读者比例之和”,“进行手机、互联网在线阅读的读者”并不完全等同于“数字阅读者”,后者范畴更大,前者只是后者的一种形式;

D项,“都指出数字阅读发展加快普及、全民参与的现状”这一表述不严密,依据原文“‘从不进行数字阅读’选项连续三年都排在最后一位,从反面说明数字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