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6838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筝曲《云裳诉》中的诗情与筝韵Word文档格式.docx

《云裳诉》和《长恨歌》作为一场跨越千年的和鸣,曲中有诗,诗中又有曲。

诗有诗情,筝有筝韵。

其乐曲以完美的音乐形象,深刻而具体地描绘了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种种手法尽显其中,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现代音乐和民间音乐完美的结合,诗和曲的完美交融表现出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诗情和“尽将心事付筝弦的”的筝韵。

《云裳诉》是我国著名作曲家周煜国于2002创作的一首古筝协奏曲,由古筝演奏家袁莎女士演奏。

该曲创作素材取自白居易长篇叙事名篇《长恨歌》,并在原本的故事基础上进行延伸和在创作。

乐曲在内容上大胆的使用陕西戏曲元素秦腔。

并创造性的打破传统古筝模式,将钢琴曲融入其中,又发挥了古筝的按滑音和快速颤音等技法,深刻地表现了诗句的内容,创作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及缠绵哀婉的主旋律音乐。

综上种种创新型做法使得该作品在情感表达上,文化内涵上,技术手法,深远意义上成为筝曲中的标杆之作,具有极强的研究价值。

《长恨歌》是我国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于公元806年即唐宪宗元和元年创作的长篇叙事诗。

全诗歌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共十五句,诗人用华丽热情的笔触描写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极尽描写君王对贵妃之宠,却又暗藏伏笔;

第二部分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黄埃散漫风萧索”,共六句,主要写唐玄宗万般无奈,杨贵妃魂断马嵬,凄伤哀绝;

第三部分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共十六句,主要写唐玄宗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之情,还有无尽的寂寞哀伤。

最后一个部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共二十三句,主要讲道士代替唐玄宗仙山寻找贵妃,唐玄宗长恨绵绵。

该诗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剧爱情为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艺术化的创作,诗歌语言精练,形象优美,抒情叙事手法多变,在千百年间广为世人传唱,且对于后世有诸多品鉴意义。

该曲素材取自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乐曲改编与其早年创作的古筝曲《乡韵》。

其中曲名“云裳”二字取自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前半段。

后缀一个“诉”字铭定全曲凄转哀绝的感情基调。

该曲在传统秦筝的古朴庄重的风格上融入现代筝曲婉转悠扬的旋律,在原本《乡韵》的基础上题材、技术手法、题材都有很大程度的改进和延伸。

其中陕西音调“碗碗腔”的使用,“摇指”的出色使用让唐玄宗与杨贵妃凄惋哀怨的悲剧爱情更显的生动形象。

二、作品结构剖析

《云裳诉》乐曲调性为G徵调式,节拍以2/4拍和4/4拍为主。

乐曲在音乐特征上沿用了传统音乐“散、慢、中、快、散”的特点,并大胆创新使用现代化作曲手法,在三部曲式的前提下增加了华彩和尾声部分。

其音乐创作的主要题材源自于传统秦腔,欢音与苦音交替应用。

其内在情感表达和《长恨歌》故事主线高度契合。

曲式结构上主要分为引子、A慢板、B快板、华彩、A慢板再现、尾声。

从故事情节的表达《云裳诉》可以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杨妃入宫深受宠(第1小节到第51小节),第二部分兵乱事发难分舍(第52小节到第191小节),第三部分马嵬生死永别离(第192小节到第210小节),第四部分思而不得徒叹息(第211小节到第239小节)。

第一部分:

杨妃入宫深受宠

小节:

1-51

分类:

引子

连接

A慢板

小节数:

1-12

13-14

15-51

该部分从整体来看为古筝主奏,钢琴伴奏。

引子部分调性方面“变宫”F的音高为主,主要稳定在原位7上。

A慢板部分首调为微升“4”、微降“7”。

慢板部分的整体旋律基本低于四度的音程关系。

其中“清角”和“清羽”音体现了陕西音乐的独特特性。

第一部分承担了故事情节中的情感渲染和故事起因的铺垫,奠定了全曲悲伤的情感基调。

突出贵妃对爱情的向往,暗示危机而后的危机。

第二部分:

兵乱事发难分舍

52-191

B快板

52-191

该部分前五个小节钢琴独奏,后古筝主奏钢琴伴奏。

本段在手法上运用大量的大指快速双托和双劈,节奏渐快而充满激情,其中双指快速滑按的左手技巧的使用也十分亮眼。

该部分在故事情节上属于故事发展阶段突出有情人分舍之难,君王无奈。

第三部分:

马嵬生死用别离

192-210

华彩

该部分属于华彩部分,前部分古筝独奏,后部分为钢琴独奏过渡。

主要为“清角”和“清羽”音的二度下行。

结构公整,音乐厚度较强。

华彩部分作为故事的高潮,音乐情感表达十分强烈突出爱人身死,浓切的悲伤情境。

第四部分:

思而不得徒叹息

211-239

A慢板再现

尾声

227-239

该部分211-226小节为A慢板在现,整体旋律基本相似,然而在前面一系列情感铺垫之后,悲伤的情感氛围极为浓厚,作为乐曲及故事的结尾部分,乐曲曲音沉静内敛,极力突出唐玄宗对杨贵妃无尽的思念之情。

尾声部分,古筝和钢琴强劲有力。

以急板点指、摇指和刮奏结束全曲。

乐曲整体思想情感得到升华,起到收尾全曲,让曲有终,意蕴无穷的效果。

诗歌朗诵会给人口的享受,古筝弹奏会给人耳的愉悦。

《云裳诉》是以《长恨歌》为素材,进行艺术再创造而形成的。

这是一场跨越千百年,周煜国老师和大诗人白居易思想上的合鸣,可谓是筝有曲又有诗情。

筝曲的分段多种多样,依据《长恨歌》素材内容和筝曲情感表达《云裳诉》可以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是杨妃入宫深受宠、兵乱事发难分舍、魂断马嵬生死别、思而不得徒叹息。

第一段杨妃入宫深受宠(第1-50小节),结构上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引子(1-12小节古筝主奏,钢琴伴奏),二、连接(第13-14小节钢琴独奏),三、A慢板(第15-50小节古筝和钢琴交替演奏)。

乐曲引子部分,整体音乐旋律较为激昂。

钢琴曲用于伴奏,曲音仿佛有悲鸣之意,短急悲促。

古筝曲主奏,1-4小节连续运用四个强“刮奏”和钢琴曲交相应和,后续配合“摇指”技巧使用,一音一顿突出重点音符,节奏由慢而渐块,将情感逐步递推。

古筝和钢琴的配合,时筝时琴极力渲染悲伤的情感基调。

仿佛一个凄伤的故事序幕缓缓拉开,尤其8-9小节连续的“托劈”的使用,仿佛一声声哀怨的呼唤。

引子部分初闻,让听者不觉讶然,似乎有一个人欲言而又止,想要向一倾听者泣诉心声。

细辨又让人恍然,虽是听曲却也似有诗之将吟,是筝弦的波动亦是诗情的流露。

其曲美,美在曲声如诉波折悠扬。

其诗情美,美在故事将起凄美又哀伤。

谱例1

谱例2

在一长段悲伤情感基调的奠定后,乐曲进入A慢板部分,大量出现#4和b7,整体体旋律呈现一种逐渐向上的推进状态,并且同样旋律重复出现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12-50小节部分,整体布局紧凑,旋律较为舒缓悠扬,听曲音虽略有哀怨悲凉之意,但整体是“喜音”。

曲音无处不在诉说对爱情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也在旋律递进中逐步推向高潮。

正应《长恨歌》云: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深思又忽然顿悟到这一“宠”一“爱”,是贵妃之“喜”,可也是是贵妃之“哀”。

在16,17小节“双托”在平静中突兀的出现,是一种往后危机的隐喻,曲音中为后续马嵬事件埋下伏笔。

听曲,仿佛千年前有一位妙曼的歌姬轻声吟唱唱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其曲美,美在贵妃的美好爱情,与君王的三千宠爱。

其诗情美,美在曲中喻诗,诗与曲融。

起承转合,平仄有序。

曲与诗相辅相成,共颂美好爱情。

谱例3

谱例4

谱例5

(三)魂断马嵬生死别

第三部分魂断马嵬生死别(第192小节到第210小节),本部分属于乐曲的华彩,其中192-201小节为古筝独奏部分,202-210小节为钢琴独奏部分。

本段前部分为古筝独奏,曲风由前半部分的紧凑渐变为自由而随意。

慢而渐快的摇指和扫弦,丝丝拨动听者的心怀,旋律由高而低,悲伤的情绪逐渐浓郁。

仿佛千年前唐玄宗和杨贵妃即将的诀别的不舍和无奈——“宛转蛾眉马前死”。

乐曲前半部分整体声音低沉,音色丰满。

而乐曲的后半部分较为安静,这种刻意安排的安静恰是此部分的点睛之笔,将人物的不舍、爱、无奈、痛苦交织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体旋律以写悲为主,在201小节和202小节,以强有力的摇指和挂奏中结束古筝独奏部分,而后钢琴独奏开始,曲音悲壮,仿佛诗吟的那句“君王掩面救不得”。

爱人身死,君王心死的悲伤情感表达淋漓尽致。

其曲美,美在哀伤动人、曲折多变、扣人心弦。

其诗情美,美在爱情美好,君王有情,闻着悲伤,泪眼潸然。

谱例6

谱例7

(四)思而不得徒叹息

第四部分思而不得徒叹息(第211小节到第239小节)。

主要由A慢板再现部分和尾声部分组合而成。

211-226小节古筝主奏、钢琴伴奏。

227-239小节古筝钢琴合奏。

本段旋律是A慢板部分的完美再现,韵律让听者熟悉,但其情感在华彩部分铺垫之后,表达上却别有一番韵味。

这部分对华彩部分起到了承接和延续的作用,该段悲伤的情感氛围浓郁,整体布局紧凑,旋律较为舒缓悠扬,曲音沉静而又悲凉。

仿佛天长地久有尽,而此恨绵绵无期。

刻骨思念和不舍,都化为琴弦上的轻拢慢捻。

君王思而不得,唯有一声叹息。

在乐曲的尾声部分,古筝和钢琴强劲有力。

《云裳诉》以急板点指、摇指和刮奏结束全曲。

唐玄宗和贵妃之爱在铿锵有力的古筝和钢琴的旋律中得到升华。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爱不在是二人之爱,而是听者心中之爱。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爱不在是二人之悲,而是千古爱而不得之人之悲。

其曲美,美在夜间听来,弦韵铮铮入耳,揪人心弦,筝筝滴血,筝筝泪下。

其诗情美,美在听曲如诗,诗情绕梁三月,诗同曲哀,字字珠玑,字字皆哀。

谱例8

谱例9

古筝的声音是靠拨动筝弦,使之颤动而产生,单纯的筝音是无法打动听众的。

许多人之所以为筝曲而着迷,是因为筝曲在创造中和弹奏时暗含韵意,能与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通,正有言道“音成古意指含情,曲如流水筝有韵”这就是筝韵的最好诠释。

《云裳诉》以千百年名篇《长恨歌》为素材,在文学的领域之外大胆的用乐曲进行再创造,具有浓重的文化内涵以及深切的情感表达。

《云裳诉》在这样丰富的文化背景下,筝韵的成功塑造主要体现在气随曲动的气韵美,迂回百转的声韵美,情意深远的意韵美三个方面。

(一)气随曲动的气韵美

音乐作为最美的语言,音乐的表达就如同说话一样,无论是抑扬顿挫,是婉转低回,还是慷慨激昂,是喉中声带颤动,同时也是呼吸吐纳气息的流动。

传统观念里气韵的定义是呼吸有节奏的吐纳,实际上气韵不仅仅是演奏者在恰当时间有序的呼吸吐纳,更是和乐曲产生一种应和共鸣。

随情感的高低,指法的使用一呼一吸。

一首曲子的演奏效果的好坏,除了指法上和曲谱把握上的差距,在气随曲动的融入性上,演奏家和普通人注定会产生极大的差距,这就是气韵把控的不同。

尤其对于《云裳诉》这首极具情感内涵的作品,作者在曲子的创作中,将情感的高潮点融入技法的使用,譬如引子部分8-9小节连续的“托劈”,16,17小节“双托”,B快板部分较多“摇指”和按滑音,201小节和202小节强有力的摇指和挂奏,以及尾声部分的急板点指、摇指和刮奏。

这些即是筝曲情感表达的宣泄口,亦是气息和情感共同积累的一种蓄势而发。

《云裳诉》充满了这种宣泄的口,让气息随曲而动的气韵美在演奏者弹奏时候,口中一吐一呐融入其中酣畅淋漓。

听众很轻易跟随音符的跳动和演奏者的指引,倾听唐杨凄美的爱情故事并沉醉其中。

(二)迂回百转的声韵美

声韵即乐曲的声音,《云裳诉》中碗碗腔对其声韵美的促进也是本曲一大亮点。

碗碗腔作为陕西地方著名的戏曲剧种之一,碗碗腔因其音声悠扬,音色独特,唱腔优美,声韵和谐,唱句亦或长短不一,亦或公整有序,听之感人肺腑,故流传极为广泛。

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或多或少都会哼唱几句。

而《云裳诉》作为陕西筝曲的代表作,其中碗碗腔的应用为作品起到了极大地增色作用。

《云裳诉》从作品内容上严格来说可以说是杨玉环爱情悲剧,即女性爱情悲剧。

这个主题正应和了碗碗腔“凄凉调”的特点。

作者当仁不让的把“碗碗腔”作为整个曲子情感表达的主线,用碗碗腔的舒缓或清丽的声线特征积极的去表达作品中唐玄宗和杨贵妃内在情感活动。

并且碗碗腔因其声音婉转悠扬的特性,既可以用悠扬去表达作品中唐杨之爱美好的欢喜,又可以用婉转去表达唐杨分离之凄苦,一喜一苦全在递进的情感氛围渐进的营造中,同样的曲调让喜情有喜,哀情有哀,碗碗腔巧妙而又多变。

并且碗碗腔的使用使得乐曲在凄凉的情感表达和氛围的营造上格外的成功,让听众容易伴随碗碗腔的缠绵悱恻、哀转凄绝的声调坠入这个动人悲伤的爱情故事。

《云裳诉》中迂回百转的声韵之美让听者不得不为之动容。

(三)情意深远的意韵美

作品在情感表达上顺承起承转合以及升华这样一个特点,并且情感表达有的放矢,情谊深远。

起——奠定情感:

自引子部分开始,整体音乐旋律较为激昂。

钢琴曲用于伴奏,曲音较为悲凉。

节奏由慢而渐块,悲伤的情感呈现逐步递推的状态。

整体体旋律呈现一种逐渐向上,整体布局紧凑,旋律较为舒缓悠扬,从情感表达上无处不在诉说杨贵妃对爱情憧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也在旋律递进中逐步推向第二个高潮,让听众沉浸其中,酝酿了足够的情感,充满意蕴。

承——兵乱事发:

B快板部分,在几个小节的钢琴独奏过渡后,57小节开始出现积极跳跃的快板部分,先前舒缓悠扬的氛围变得凝重,用摇指营造出紧张氛围。

而这种紧张的氛围下,是一种未来危机的隐喻。

之后,乐曲却又显得有些欢快。

并用此部分尾部重复的旋律线条让这种欢快的情感递步推向高潮。

表达了杨贵妃受宠,听众伴随旋律的起伏,心情也忽高忽低,紧扣心弦。

转——生离死别:

华彩部分,曲风由前半部分的紧凑渐变为自由而随意。

慢而渐快的摇指和扫弦,丝丝拨动听者的心怀,旋律由高而低,悲伤的情绪逐渐浓郁,暗示了唐杨二人的不舍。

而乐曲的后半部分较为安静,将人物痛苦的情感极力描绘,听众不由为之感染。

在结尾部分,曲音悲壮,悲伤之情让听者不由潸然泪下。

和——爱而不得:

A慢板再现部分。

这旋律是A慢板部分的完美再现,韵律让听者熟悉,但其情感在华彩部分铺垫之后,情感上得到一种强化和突出。

这部分对华彩部分起到了承接和延续的作用,该段悲伤的情感氛围浓郁,整体布局紧凑,主要表达唐玄宗对杨玉环无尽的思念,和爱而不得的心绪,旋律较为舒缓悠扬,曲音沉静而又悲凉。

美好爱情,马嵬事变,贵妃身死,君王无奈,一些列曲折纠葛的事件如一幕幕画卷浮开始重现在听众眼前。

升——恨无绝期:

曲尽而意蕴无穷,唐杨爱情让人深思和动人,故事和曲的完美结合使得《云裳诉》充满情意深远的意韵美。

通过上述分析,古筝协奏曲《云裳诉》运用钢琴和古筝音乐上的协奏,又在情感上同《长恨歌》和鸣,无疑是近现代诗歌和乐曲融合的标杆之作,该作品敢于大胆创新,并取传统文化之精华进行延伸性表达。

并在故事情节上基于《长恨歌》又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使得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情感表达。

综上而言《云裳诉》出色的表达和其间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歌和情感的交融,增加情感内涵和文化深度,筝韵的突出表现给人曲有终而意无穷的享受。

对筝曲《云裳诉》中诗情和筝韵的分析让人受益匪浅,让人明白《云裳诉》因何而美,美之有缘有由。

参考文献

[1]探析从《乡韵》到《云裳诉》的音乐表现和艺术特点[J].王艺洁.民族音乐.2016(04

[2]论筝乐艺术与戏曲音乐的关系[J].毛婕.戏曲艺术.2012(04)

[4]浅谈古筝演奏中左手技法的重要性及其训练[J].季菁.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

[5]筝乐演奏的灵魂之美——论古筝左手做韵技法之一“颤音”[J].赵星.大众文艺.2010(05)

[6]碗碗腔的节拍特点[J].张志文.当代戏剧.1996(03)

[7]在古筝教学中探寻王中山作品的艺术特色[J].陈凌.北方音乐.2012(10)

[8]论古筝艺术中“气韵”体现出的审美意识[J].刘娜.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4(02)

[9]浅析作曲家周煜国的两首筝曲[J].桑叶.大众文艺.2013(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