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
《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罗源一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流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①,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与道士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以为三高士。
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金。
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
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
其迹虽远而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
少以儒学游河朔,为人所赞。
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
高祖召见,问:
“道家可以治国乎?
”对曰:
“道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
“陛下闻鼓乎?
其声一而已。
五音十二律,鼓无一焉。
然和之者,鼓也。
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
隐逸传》)
【注】①又称三虫,是人体内部病邪之气的代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一恸而止
恸:
痛哭
B、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高:
尊重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徒弟
3、下列各句,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
①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②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③欲以禄遨,遨不顾
④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⑤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⑥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
作是三位高洁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
在丝绢上,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
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
他认
为道家学说对治国大有裨益。
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不顾而去,岂非与世绝而笃爱其身者欤?
(3分)
⑵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拜以为师。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幽
州
新
岁
作
张说①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注】①张说,著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李隆基的宰相。
(1)诗中“
”、“
”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一词。
(1分)
(2)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一字的情感内涵。
(3分)
(3)颈联“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的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
下列诗句所用的表现手法与该联最相似的一项是(
)(2分)
A、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
B、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请三先生去看一下就可以知道。
”屠维岳放慢了声音说,但是那态度非常大方,非常坦白同时又非常镇静。
屠维岳暗中收买了工厂闹事者姚金凤,瓦解了工潮。
然而一女工告密,工潮复起。
处于不利地位的屠维岳却仍是那么沉着,在厂门外迎接火冒三丈的吴荪甫,将自己的布置汇报给吴荪甫,最后罢工平息。
(《子夜》)
B、第二次出游的一天,堂吉诃德遇见了一帮行人,后面还有一辆马车,车上是一位要到塞维利亚的贵妇人。
堂吉诃德把走在前面的两个戴面罩、撑阳伞的修士当成劫持公主的强盗。
他提起枪冲了上去。
一个修士从骡背上跌了下来,另一个落荒而逃。
(《堂·
吉诃德》)
C、攻打圣母院的战斗发生后,爱斯梅拉达害怕再次被捕。
这时甘果瓦和黑衣人克洛德混进圣母院,克洛德利用爱斯梅拉达对甘果瓦的信任,把她骗上了船离开了圣母院。
渡过塞纳河上岸后她才发现黑衣人是克洛德,而甘果瓦悄悄带着山羊加里离开了。
(《巴黎圣母院》)
D、关羽败退到麦城后,不愿坐以待毙。
王甫劝他走小路,关羽怕小路有埋伏,执意要走大路。
王甫见他不听,便与关羽哭别。
关羽率关平等二百余骑,从麦城北门冲出。
没走多远,遇东吴伏兵四面杀来,将关羽等人用绊马索倒,关羽被孙权活捉。
(《三国演义》)
E、“咳!
众叛亲离!
我,吴荪甫,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人的!
”他蓦地一声狞笑,跳起来抢到书桌边,一手拉开了抽屉,抓出一支手枪来,就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胸口。
得知李玉亭背叛了他,吴荪甫终于全军覆没,彻底破产了,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的悲剧性的命运。
8、简单题。
(任选一题,每题100字左右)(5分)
(1)垕曰:
“丞相欲用何物?
”操曰:
“欲借汝头以示众耳。
”垕大惊曰:
“某实无罪!
“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
汝死,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
”
这是《三国演义》里曹操和王垕的一段对话,请简述曹操杀王垕的缘由和经过。
(2)埃及姑娘从小袋里掏出一只小鞋,与另一只一模一样。
这小鞋上缝这一张羊皮纸,上面写着谶语:
“当同样的一只小鞋重新找到,母亲就会伸出双臂将你拥抱。
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与上面这句谶语相关的故事。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张问于孔子曰:
“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
“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
“何谓五美?
“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何谓惠而不费?
“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何谓四恶?
“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出纳①之吝谓之有司。
”
(《论语·
尧曰第二十》)
【注释】①出纳:
偏义复词,偏“出”之意。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孔子看来,要想参与政事,有所成就,就要尊奉“五美”,摒弃“四恶”。
B、孔子认为,在让老百姓获利的同时自己也能得到好处,就称得上是“惠而不费”。
C、在孔子看来,君子不会怠慢任何人,不管他们人数是多还是少,势力是大还是小。
D、孔子认为,从政者在下达命令与要求完成间留的时间不充裕,那就是残害百姓。
(2)请结合“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论语·
颜渊第十二》)这句话,谈谈你对上面选段所体现的孔子思想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由国家馆、地区馆和港澳馆三个部分组成。
地区馆和港澳馆将为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港澳地区提供展览场所,展示中国多民族的风采及城市变迁。
中国馆将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让世界更直观地了解中国。
②中国国家馆是世博区内最重要的场馆项目之一,是本届世博会主办国设计建造并永久保留的国家展馆。
国家馆将作为中国馆的一部分,位于世博区的核心地段,处于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
世博会期间,中国国家馆的展示设计将充分体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示核心内容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从中国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出发,展现出一幅伟大的城市文明图。
③中国国家馆还以“东方之冠”为构思主题,取自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元素——斗拱。
16字设计理念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积淀: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主色调运用传统、沉稳的“故宫红”。
④中国馆的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世博会的主题,也考虑到环保的问题。
作为上海世博会的“绿色地标”,中国馆在古典大气的外部造型下,隐藏着许多环保新技术,而这些新技术都是以“节能”二字为核心要求的。
⑤国家馆的造型层叠出挑。
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就可以减少降温所需的能耗。
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通风。
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有效实现隔热。
中国馆的制冰技术的运用将大大地降低用电负荷,建筑的节能系统将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
⑥中国馆还采用了许多太阳能技术。
中国馆的顶部和外墙上装有太阳能电池,以确保提供强大的能源,有望实现中国馆用电全部自给。
在景观设计层面,加入循环自洁要素。
在国家馆屋顶上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和道路冲洗。
在地区馆南侧大台阶水景观和南面的园林设计中,引入小规模的人工湿地自洁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为城市局部环境提供了生态化的景观。
⑦世博会后,中国国家馆将作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展示基地。
中国地区馆将转型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的主题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题的现代化服务业聚集区。
10、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馆是2010上海世博会最重要的场馆项目,展示了“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
展现出一幅伟大的城市文明图。
B、中国国家馆的构思主题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斗拱,主色调为“故宫红”。
C、中国国家馆作为“绿色地标”不仅要体现世博会的主题,而且还要考虑到环保的问题。
D、中国国家馆世博会后将转型为标准展览馆,作为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展示基地。
11、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或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国家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设计建造并永久保留的国家展馆,地区馆和港澳台馆世博会后将不再保留。
B、中国馆以“节能”为核心要求,制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用电负荷,节能系统将比传统节能模式降低能耗25%以上。
C、中国馆层叠出挑的造型能够减少夏季降温所需的能耗;
地区馆屋顶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实现完全隔热。
D、地区馆引入人工湿地技术,利用人工湿地的自洁能力,以不需要大量用地为前提,为城市环境提供生态文化景观。
12、下列四个选项推断不正确的是(
A、中国国家馆主要展示的是城市变迁,而地区馆则以展示各民族风采为主。
B、国家馆位于世博园核心地段,南北、东西轴线交汇处,体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特殊地位,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正中为大”的思想。
C、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中国国家馆被称为“东方之冠”。
“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D、中国馆设计理念不仅体现了世博的主题,也考虑到了环保,说明了中国作为东方大国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形势。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15题。
亲亲麦子
张佐香
①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
②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
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棵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
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
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
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
③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
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
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
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
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
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
④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
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
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
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
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
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
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
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
⑤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
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
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
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
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
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
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
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
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
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
⑥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
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
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
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
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
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
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
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
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
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
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
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
⑦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
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
(选自《诗意的栖居》)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
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
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
例如在第⑤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
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她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
14、作者在第②段说:
“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
(4分)
15、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安徒生与他的童话世界
①我们可以通过两条不同的道路进入汉斯·
克里斯蒂安·
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家的众多童话作品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以及如何诞生的。
在两条道路中,其中一条可以称之为“沙龙”,作家是成人中的一员,因此必须像成人那样做事。
这意味着,他应该是一个严肃而理性的“艺术家”。
但是在另一条路上,则是一个属于孩子的空间。
在这里,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在感情和想象力驱使下的老顽童,而在他的周围,同样也是有着这种思想的人。
②当他身处沙龙中众多成人之间时,他更喜欢让自己置身于围而生成半圆形或马蹄形的听众前面。
而且附近最好有一道门。
这样,他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走。
在沙龙里,他可以无拘无束地直接朗读自己的手稿或是书籍。
这样,在对最终的用词造句进行详细推敲之后,一部完整的童话故事便最终出炉了。
在这里,他的听众可以全神贯注、平心静气地去审视安徒生的艺术作品。
③安徒生的阅读中的确浸透着一定程度的诱惑,能把听众带到了时空中的另一个瞬间。
在他的阅读中,似乎存在着某种其他读者根本无法具备的独特魅力。
在沙龙里,直到他停止朗读,迅速消失在隔壁的屋子里,独自一人或者和主持人安静地呆在那里,如痴如醉的听众们方才觉醒过来。
人们可以鼓掌,但是不得对朗读的内容进行辩论或是讨论。
正如格斯特·
布农维尔所言,这种朗读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听众针对这些童话故事提出意见、建议或是指教。
相反,而是作家借此机会抒发心中的激情,同时也是让自己的新故事做一个预演。
既然是这样的话,交流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听众的人数以及他们的关注程度和笑声,尤其是掌声的力度和时间,都是作家衡量自己及其童话故事的尺度。
在回到家里之后,对所有的印象加以评判,如果这个故事还没有出版,他将会进行最后的编辑和润色。
④但沿着另外一条道路,一切都会变得迥然不同。
沿着这条路——“孩子的房间”,我们将来到安徒生那个由童话故事编织起来的世界。
但是与“沙龙”相比,在这条道路上,更有利于我们看到一个故事到底是如何诞生的,以及在什么环境下诞生的。
在孩子们的房间中,安徒生的唯一工具便是用来剪纸的纸张,而作为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几乎从不按照自己写在纸上的作品去阅读,而是时时处处追随着自己的想象力,漫无边际地去即兴创作。
在这里,无论事情大小,只要能触动他的心弦,他的嘴里便会诞生出一个美妙的故事。
而且,他会在一个全部由孩子组成的小群体中,肆意地去放纵自己的想象力。
这种听众群体一般不超过两三个孩子,最好只有一个孩子。
这样的话,安徒生就可以像童话《在孩子们的房间里》中的祖父那样,把心中的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述给自己的孩子。
⑤一旦置身于孩子们的房间中,安徒生的想象力便会无比的强烈和丰富,他会在瞬间之内把任何事物都惟妙惟肖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可以说,纵观他的一生,这位作家都在发现并表达着各种各样的场景、人物和冲突,通过童话故事这种方式,让听众的思绪跨越房间的物理限制,自由自在地翱翔。
他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创造力、他那孩子般的想象和心态,而这正是浪漫主义童话故事作家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⑥和培养“艺术诗歌”的沙龙相比,童话故事在孩子们的房间里当然更自由,它们可以在这里肆意地生长。
在沙龙里,安徒生要求所有成人和孩子必须做到衣冠整齐、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