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学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DNA既溶于2mol/LNaCl溶液也溶于蒸馏水
C.如缺少鸡血,实验材料也可以用猪血代替
D.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冷却后变蓝
6.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
B.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
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已经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
7.苯酚是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毒污染物质,自然界中存在着降解苯酚的微生物。
某工厂产生的废水中含有苯酚,为了降解废水中的苯酚,研究人员从土壤中筛选获得了只能降解利用苯酚的细菌菌株,筛选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①为土壤样品。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平板划线法可以在⑥上获得单个菌落
B.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图中②培养目的菌株的选择培养基中应加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
D.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和培养器皿进行消毒处理
8.在分离、纯化大肠杆菌实验中,划线接种(甲)、培养结果(乙)如图。
有关叙述错误的()
A.接种前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连续划线的目的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
C.接种过程中至少需要对接种环灼烧5次
D.甲中a区域为划线的起始位置
9.关于实验室培养和纯化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配培养基、倒平板、接种都需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
B.倒平板时,倒入的培养基冷却后再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C.划线接种时,灼烧接种环后立即进行再次划线
D.划线接种结束后,需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0.关于腐乳的制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
B.现
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接种毛霉
C.家庭生产腐乳都是在夏天进行的
D.加盐、酒及辛香料等腌制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要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
B.任何消毒方法一般都不能消灭微生物的孢子和芽孢
C.灼烧法灭菌主要对象时金属器具,也可以是玻璃器具
D.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和紫外线灭菌法
12.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与下列哪项原理无关( )
A.DNA在0.14mol/L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B.DNA易被龙胆紫染成紫色
C.在DNA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加热后产生蓝色
D.加入95%的冷酒精,DNA会从溶液中析出
13.如图表示制作葡萄酒和葡萄醋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与此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③④都可发生在酵母细胞内
B.过程①②④均需有氧气参与,③在缺氧的条件下进行
C.酒精发酵期需要“密封”,发酵过程中有较多气泡生成
D.酒精发酵后期只需通入大量无菌空气或氧气即可进行醋酸发酵
14.游离酶与固定化酶比较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者都要在一定的温度、pH等条件下才具有较高催化效率
B.前者在催化后会发生化学性质改变,不可反复使用,后者化学性质不变,可反复使用
C.前者在反应中与底物和产物混合,后者不与底物接触,可反复使用
D.前者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后者则相反
15.某学者欲研究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中细菌数量,并从中筛选出能分解石油的细菌。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菌种
B.以石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筛选
C.利用平板划线分离法对细菌进行计数
D.称取和稀释土壤样品时应在火焰旁
16.下列关于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固定化细胞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
B.固定化酶的应用中,要控制好pH、温度和溶解氧
C.利用固定化酶降解水体中有机磷农药,需考虑酶的专一性
D.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既是反应底物又可提供能量
17.在DNA提取实验中有三次过滤:
(1)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
(2)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NaCl溶液
(3)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NaCl溶液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
A.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B.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C.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纱布上的DNA
D.含较纯的DNA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18.下列
关于腐乳制作过程中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先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保持温度在15~18℃,并具有一定湿度
B.将长满毛霉的豆腐放在瓶中,并逐层加盐,接近瓶口铺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C.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D.卤汤中香辛料越多,口味越好
19.如图为某同学设计的酿制苹果醋的基本流程图和发酵装置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要清洗灭菌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B.②过程加入蛋白酶可以提高苹果的出汁率
C.③过积发酵瓶中留
的空间可防止发酵时培养液溢出
D.④过程需要关闭发酵裝置的充气口并适当提高温度
20.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二、多项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15分。
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漏选得1分。
2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菌种不易被杂菌污染
B.较高温度和密闭环境有利于果醋的发酵
C.盐的用量、酒的种类和用量、温度等均会影响腐乳风味
D.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
22.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30多次循环:
90-95℃使模板DNA变性、解链→55-60℃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0-75℃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在胞内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的
C.延伸过程中需要热稳定DNA聚合酶催化不同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2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对该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B.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C.设置对照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D.统计某一稀释度的5个平板的菌落数依次为M1、M2、M3、M4、M5,以M3作为该样品菌落数估计值
24.科研人员比较了单独固定的云微藻和与芽孢杆菌混合固定的云微藻的增殖变化,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固定云微藻和芽孢杆菌的常用方法是包埋法
B.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线粒体产生的CO2有关
C.实验时间内混合固定后云微藻增长较快,可呈“J”型增长
D.第8天,混合固定的每个颗粒中含藻细胞数约为8×
107个
25.下列验证某种加酶洗衣粉,需要的最适温度实验不正确的是( )
A.取一系列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水,加入相同的污物及等量加酶洗衣粉,看哪一个温度中酶的效果最好
B.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加入不等量洗衣粉,看哪种效果好
C.将加酶洗衣粉加入30℃水中发现不如在45℃的水中洗涤效果好,说明45℃为最适温度
D.将加酶洗衣粉与普通洗衣粉分别加入37℃的水中洗涤同样的污物,发现加酶洗衣粉效果好,说明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为37℃
第Ⅱ卷(非选择题)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8分)苹果醋具有营养丰富,增强机体免疫力,护肤养肝等多种功效,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于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如图1,请分析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经过10﹣12天后,样液中是否产生酒精,可以用▲来检验。
(2)利用鲜苹果制作果酒的原理(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过程乙中使用的醋酸菌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图3操作是分离纯化过程中利用▲法进行接种,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有下列哪几项▲(填序号)
①每次划线前和结束时都需要灼烧接种环;
②灼烧接种环后,待其冷却后再划线;
③第二次及以后的划线,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划线;
④最后一次划线不能和首次划的线相接触.
(4)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对于长期需要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的方法.
(5)某同学尝试自己利用图2装置制果醋,制作过程中进气口应▲,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这样做的原因是▲.
27.(8分)下面是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实验步骤,请回答下列问题。
酵母细胞的活化→配制CaCl2溶液→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酵母细胞混合→固定化酵母细胞
在▲状态下,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
活化就是让处于休眠状态的微生物重新恢复 ▲状态。
活化前应选择足够大的容器,因为酵母细胞活化时▲。
(2)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
(3)如果海藻酸钠浓度过低,形成的凝胶珠所包埋的酵母细胞数目偏▲。
(4)观察形成凝胶珠的颜色和性状,如果颜色过浅、呈白色,说明▲ ;
如果形成的凝胶珠不是圆形或椭圆形,说明▲。
(5)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原因是▲。
28.(9分)洗衣粉是生活的必需用品,某实验小组为探究洗衣粉加酶后的洗涤效果,将一种无酶洗衣粉分成3等份,进行3组实验.甲、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1种或2种酶,丙组不加酶,在不同温度下清洗同种化纤布上的2种污渍,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下表为实验记录.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
血渍富含蛋白质污渍)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和▲。
(2)甲、乙组洗涤效果的差异,说明酶的作用具有▲。
(3)甲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乙组在洗衣粉中加入了▲。
(4)如果甲、乙和丙3组均在水温为80℃时洗涤同一种污渍,请比较这3组洗涤效果之间的差异并说明理由.是否有差异▲,理由▲。
(5)添加蛋白酶的加酶洗衣粉不适宜洗涤下列哪些衣料▲。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6)该加酶洗衣粉用后要彻底洗手,其主要原因是▲。
29.(8分)实验人员从环境中分离获得白腐菌,以白腐菌的菌丝或孢子制得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各取25个两种凝胶颗粒分别处理50mL染料废水,实验结果如下图1。
进一步研究不同数量的凝胶颗粒处理50mL染料废水结果如图2。
据图分析回答:
图1
图2
(1)从野外采集白腐菌前,先向待采集土壤喷洒适量的染料废水的目的是▲。
某同学在进行白腐菌分离纯化实验时,划线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
造成第一条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是▲、▲。
将收集到的菌丝或者孢子加入到适量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混匀,抽取5mL混合液,滴加到CaCl2溶液中,该过程中CaCl2溶液的作用是▲。
(2)现要处理100L皮革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染料废水。
从实验结果分析,应选用▲
凝胶颗粒,添加▲个凝胶颗粒后,保持▲天以上,以达到最好的净化效果。
(3)与向染料废水中直接接种白腐菌相比,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固定化白腐菌凝胶颗粒的优点主要是▲。
30.(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世纪中期,法国的酿造业曾一度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葡萄酒变酸、变味的怪事。
经研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发现,导致生产失败的根源是发酵物
中混入了杂菌。
(1)中国的传统发酵技术源远流长,是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其中制作果醋的微生物主要是▲。
(2)从资料中看出,防止杂菌污染
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
在无菌技术中,对操作者用酒精擦拭双手属于▲,对金属用具、玻璃器皿、培养基等要进行灭菌,其中,培养基只能用▲灭菌(A.高压蒸汽 B.干热 C.灼烧 D.巴氏)。
(3)通常在某一环境中微生物有多种并混合在一起,若要对某种微生物进行纯化,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
平板划线法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
(4
)某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
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分析其原因是:
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中▲的含量,同时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3
1.(8分)人们使用含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的油漆涂于船只、海洋建筑物等的表面,有效防止了海洋生物
附着生长,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油漆中的有机锡可释放入海,对多种生物造成毒害。
现欲从海洋底泥中分离分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获得能降解三丁基锡的微生物菌种,可在被三丁基锡污染的海洋底泥中取样,并应选用以▲为碳源的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
除含有碳源外,培养基还应含有▲、▲、无机盐和蒸馏水等。
(2)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有两种,但只有▲可用于微生物的计数,运用该方法计数的结果往往比实际数目▲(填“高”或“低”),原因是▲。
在平板划线操作中,接种环在使用前要先灼烧,其目的是▲。
(3)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甲、乙、丙分别接种在含少量三丁基锡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测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33小时、15小时、46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
32.(8分)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每年产生量超过70亿吨,其中只有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微生物专家们力图分离培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制成催腐剂对作物秸秆进行处理,提高纤维素的利用率,同时减轻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微生物分解纤维素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最终可以将纤维素分解成▲。
(2)要有效分离获得产纤维素酶菌,培养基必须
添加的碳源物质是▲。
(3)微生物专家从发黑的树干上分离出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高产菌株,制备了选择培养基,将菌液进行一系列▲,从而得到单个菌落,再采用▲法进行鉴定,得到如图所示的菌落。在操作过程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A.酒精灯
B.培养皿
C.显微镜
D.无菌水
(4)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填图中序号)。
与图中降解圈大小有关的因素有▲(多选)。
A.纤维素酶的产量B.纤维素酶的活性
C.菌落中产纤维素酶菌的种类多少D.培养基中纤维素的含量
(5)专家们研制的降解秸秆的催腐剂是
十余种能分解纤维素的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组合。其中▲在细胞结构上与其他两者不同。
33.(8分)下图为“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相关操作。
(1)下列有关“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在NaCl溶
液中的溶解度,随NaC1溶液浓度的降低而减小
B.利用DNA不溶于酒精的性质,可除去细胞中溶于酒精的物质而得到较纯的DNA
C.DNA是大分子有机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某些有机溶剂
D.在沸水中,DNA遇二苯胺会出现紫色反应
(2)由于鸡血较难找到,某学生试图用人血代替,结果没有成功,其原因最可能()
A.操作方法不对B.人血含DNMA太少
C.NaC1溶液浓度太高D.加二苯胺太少
(3)图中实验材料A可以是▲等,需要在研磨前加入的B是▲。
(4)通过上述所示步骤得到滤液C后,再向滤液中加入2moL/L的NaC1溶液的目的是▲,再过滤得到滤液D,向滤液D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5)在“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中,将含有一定杂质的DNA丝状物分别放入体积为2L的四种溶液中,经搅拌后过滤,获得4种滤液,含DNA最少的是滤液▲(2分)。
高二生物试卷答案
一、单选
1-5DDDBC6-10CDDDC11-15DBCAC16-20BADCD
二、多选
21.BD22.ABD23.BD24.BCD25.BCD
三、填空题
26.
(1)酵母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2)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3)平板划线①②③④
(4)甘油管藏
(5)充入空气防止空气中
微生物的污染
27.
(1)缺水 正
常的生活 体积会增大
(2)配制海藻酸钠溶液
(3)较少
(4)固定化酵母细胞数目较少 海藻酸钠浓度偏高,制作失败
(5)细胞个体大,不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6)使胶体聚沉
28
.
(1)洗衣粉有无加酶、不同温度
(2)专一性
(3)蛋白酶
蛋白酶和脂肪酶
(4)没有差异,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5)②④
(6)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能催化分解蛋白质,从而损伤皮肤
29.
(1)使分解染料的白腐菌富集 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与海藻酸钠反应形成凝胶球(凝固剂)
(2)固定化白腐菌孢子(或孢子) 60000 10
(3)可以反复利用
30.
(1)醋酸菌
(2)消毒A
(3)稀释涂布平板法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4)溶解氧(氧气)营养物质
31.
(1)三丁基锡
氮源
琼脂
(2)稀释涂布平板法
低
有的菌落是由2个或2个以上的菌种形成
杀灭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3)乙
32.
(1)葡萄糖
(2)纤维素(秸杆)
(3)梯度稀释刚果红染色C
(4)①AB
(5)细菌
33.
(1)B
(2)B(3)洋葱(菜花等) 洗涤剂和食盐
(4)使DNA溶解(于NaCl溶液中)
使DNA析出
(5)滤液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