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
《政治经济学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作业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请简述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和一般功能.
1.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包括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它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
供求关系,价格杠杆,竞争机制。
2.在这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下,体现出价值规律的作用,发挥了市场功能。
这些功能主要是:
1调节社会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重新分配,把社会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或企业中去。
2通过价格信号的指示,达到社会生产和需求间的协调。
3促使生产者改进技术和管理,减少劳动消耗,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
淘汰。
4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中起基础作用的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5企业是市场主体。
6价格是配置资源的主要参数和市场机制作用的杠杆。
7竞争是市场机制最基本的要素。
8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计划指导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4.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五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
(1)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
1明晰的产权制度
2完善的市场体系
3平等的市场关系
4完备的市场立法
5开放性的经济行为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公平与效率,实现共同富裕。
3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利益,运用掌握的资本力量和国家政权,能对市场经济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和经济危机的产生
5.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架构的内容有哪些?
①培育市场经济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②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市场管理和服务
③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为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保障
④深化农村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⑤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作
第三章
1.结合身边的具体实例,思考一下市场机制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将企业的决策风险与决策利益联系起来,提高了决策效率,降低了决策成本,使决策能更快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变化,保持市场供需平衡。
2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意识和竞争压力,提高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市场机制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提升,有利于完善产业结构。
4优化资源配置,调节供求关系,使稀缺资源得到较为及时有效的利用。
缺点:
1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2外部负效应问题。
3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4失业问题。
5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6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7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2.试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表现
①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②外部负效应问题。
③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④失业问题。
⑤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⑥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⑦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3.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的目标有哪些?
①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的首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
②价格稳定是政府干预和调节的又一个重要目标。
③政府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第三个目标是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什么是“热钱”?
我国现阶段的游资的特点有哪些?
答:
“热钱”(HotMoney)是那些寻求短期回报的资金即“游资”的一种通俗说法,之所以称游资为“热钱”,是由于它有一个明显特征—其流动性极强。
基本特点:
1投机性强,流动性高。
游资以追逐高额利润为目标,从一个金融市场快速流向另一个金融市场,或从一个金融品种快速移出又移入另一个金融品种。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巨额投机资金在不同市场或品种的瞬间投入或撤出创造了条件。
2高风险与高盈利并存。
游资的趋利性必然伴随着高风险投机。
高风险投机的结果,要么是高利润,要么是高亏损。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索罗斯在泰国市场赚了几十亿美元,但11月他自己又称在别的国家市场上损失了20亿美元。
3隐蔽性高,突发性强。
游资在市场上不断寻找高风险、高利润的投机领域,其踪迹如幽灵,难以预料。
游资追逐的脚步突然出现在某一市场,会使这一市场在崛起之速、高涨之奇、衰退之烈中变化。
4给一国金融市场和经济带来破坏性的冲击。
5.政府在引导游资流向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①在股票市场上,国内游资运作多以短线为主,其手法往往是短频快,急拉快攻,迅速获利了结,有时撞上些个价格提升无望的股票,就会忍心痛割爱,迅速推出。
②在债券市场上,国内游资对可转债青眯有加。
③在房地产市场上,国内游资较热衷的是异地投机置业。
第四章
1.结合教材上面的内容,试述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
①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的物质基础。
②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力量。
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财政与经济建设的基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作为实现社会公国有企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财政与经济建设的基础。
③国有企业代表着企业制度形式发展的方向。
生产资料占有社会化取代生产资料的个人占有具有必然性。
2.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产权主体虚置,产权边界模糊,造成国家与企业,或者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对称的责、权、利结构。
②由于产权关系模糊虚置,产权关系不顺,导致政企不分。
在政府方面,表现为行政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职能不分;
在企业方面,表现为所有者代表权与经营权不分。
③作为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和经济目标常常难以统一,使国有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难以实现。
作为一般企业组织,国有企业应该首先是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像国有企业的冗员问题、企业办社会的问题,都需要在改革中通过优化组合、分流分离来帮助国有企业卸掉包袱、轻装前进。
3.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政府要实现的目的是什么?
你怎样认识这些目标的?
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大致表现在这些内容上:
首先是扩权让利增强企业活力。
这是第一阶段设定的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它针对的是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行政的附属物缺乏活力而提出的。
其次,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也即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
其核心内容是对法人财产权的承认,从而把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所有权分开,使公司法人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享有相应的对法人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以及处置权,同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4.怎样认识在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的战略调整的方向。
①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进行制度创新,塑造自己全新的市场主体。
②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所有制的单一形式,积极探索公有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有效实现形式。
③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只注重数量、规模的传统观念,走结构性战略调整之路。
1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冲破“孤军作战”的局面,实行诸兵团联合作战。
5.正确评价当前形势,坚定搞活国有企业信心。
5.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各自定义以及差别是什么?
①规范运作产权转让制度。
企业改制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操作程序,要扎扎实实做好清产核资,全面掌握资本总量,以及净资产情况
②规范管理和使用国有资本出卖、出租或承包后收回的资金。
③激活对产权交易或流动的限制。
产权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流动、交易,不利于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2加快企业的制度创新。
股份制企业应建立、健全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内部制衡机制,形成各负其责,互相促进又互相制约的新机制。
企业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再由上级部门任命,而是按照程序由董事会聘任。
3形成优胜劣汰的机制下的社会保障制度。
4建立中小企业资产经营评估指标体系。
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目标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经过若干阶段。
第五章
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来说有什么意义?
(1)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持续性与协调性两个方面。
所谓“持续性”,是指一种可以长久维持的过程和状态。
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持续发展,就是不断改进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和对环境的适度要求的过程。
同时,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速度保持在其再生速度的限度之内,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保持在生态系统平衡所允许的限度之内。
所谓“协调性”,是指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一种正向的相互作用,即具有进步意义的作用,不协调则是三者之间一种负向的相互作用,即具有停滞和倒退意义的作用。
协调与不协调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竞争而发展的。
(2)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既要加快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又能保持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应是一个重要问题,它的意义十分重大。
①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老工业企业改造的重要方向。
②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是实现健全的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③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改革开放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④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
⑤社会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是我国惟一正确的选择。
2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1)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一直处于一种不协调的状态。
目前,这种不协调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存在的问题仍是十分严峻,这表现在:
①人口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人口总规模急剧膨胀和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庞大对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压力。
②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随着经济产值增加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浪费,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基础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已出现了某些重要资源的短缺
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日益严重的污染和自然生态持续恶化。
(2)其后果是:
①人口过快增长抵消了相当一部分经济发展的成果,并影响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的绝对差距还在拉大;
庞大的人口规模和劳动适龄人口数量构成我国经济现代化的长期、沉重的负担。
②经济产值的增加是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资源不断受到破坏和退化,资源基础持续削弱,一些主要自然资源已出现严重短缺,保证程度下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制约,资源供需前景不容乐观。
③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我国大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及土地污染日益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野生动、植物品种数量不断减少,濒危及面临灭绝的物种数量急剧增多。
3当前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有哪些?
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以从哪几方面入手:
①强化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
②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是实现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③继续和更有效地贯彻落实我国上世纪80-90年代初制定的资源开发战略方针,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强化其响应能力。
④继续依靠技术进步,深化环境治理。
⑤进一步发挥节能技术对改善环境的作用。
⑥发展环境科学技术,增强国民的环保意识
⑦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4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是什么?
任何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是粗放型与集约型并存,不过我国是粗放型占主体地位,经济发展是以大量资源消耗为代价取得的,如果经济增长继续采用这种模式,是不能长期维持下去的。
这种增长方式产生的弊端与问题也日益显露突出,主要表现在:
①经济效益低下,影响国力迅速增长。
②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③一度投资需求膨胀,经常造成总量失衡。
④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贫困人口除外),但粗放型生产方式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新产品,旧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销售越来越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⑤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不小,但人均占有量并不丰裕,而是严重不足。
⑥生产要素的比例受到限制。
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投资率),就业人数占劳动力的比例(就业率),都有不可突破的上限。
⑦努力实现“十一五”转变发展方式战略目标的需要。
⑧西方发达国家早已实现集约型增长方式,我国以粗放型生产的产品,不能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迫使我国的出口采取不惜工本、数量取胜的战略,效益很低,造成外贸企业大量亏损。
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进入了世界前4名之列。
这么大的经济规模,如果还继续采用粗放为主的增长方式,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必然会更加突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5结合我国实际,试论述当前我国应如何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当前的情况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①提高全民素质,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条件
结合我国实际现状,要提高劳动者的全民素质,一靠教育,二靠实践。
各地政府需加强智力投资和教育投入,深入教育改革,调整教育结构,加强智力开发,充分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才能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保证条件。
②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基础条件
管理是经济工作的基础,科学理论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提高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学管理本身,不需要增加多少资本和物质投入就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益,对此我们一定要像重视技术进步一样来重视科学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抓管理,推动经济工作转到集约经营的轨道上来,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基础条件。
③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经济的发展,不能忽视了环境,不能以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为代价。
要增强环境意识,要求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同时需要加大科技含量的应用,进行综合治理,具体做法上,需注意内外结合,上下结合,软硬结合,远近结合,全方位为企业改善环境,搞好服务,促使企业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国内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④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以技术改造为重点,推进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进步
根据国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国有企业首先要从技术改造,挖掘内部技改入手,逐步引进先进的装备设施,只有这样才能顺利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六章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有哪些?
(1)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正常情况下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会包括这样的因素:
①劳动力形成的培养成本,即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
②劳动者的经历。
③劳动者的技能与水平。
(2)按资本要素分配,简称按资分配。
这主要包括:
①对兴办企业投入的资本。
②居民个人存款所获得的利息。
③社会成员购买各种有价证券得到的收益,如债券利息、股票股息、红利等。
(3)按土地等自然要素资源的分配。
(4)按管理要素分配。
(5)按技术要素的分配。
(6)按信息要素分配。
2你如何看待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
你认为我国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当前收入差距的拉大,我认为其中有一部份是合理的、必然的,是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相适应的。
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在“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社会成员之间收入上的差距,或者拉大一些差距,在一定时间和限度内是合理的,可以消除人们怕富的疑虑,树立起守法、勤劳致富的样板,成为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驱动器。
但也应看到,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拉大,事实上包含着许多不合理、不公正的因素。
这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包括:
①体制因素。
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这是引起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
②政策因素。
当前在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政策还不够完善,法制还不够健全,宏观调控缺乏力度,致使一些人钻了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发了横财。
③管理因素。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及其管理机制不健全,每年都有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有的单位滥发钱物,工资外收入管理失控,大大超过工资收入。
④靠非法收入牟取暴利。
某些党政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利用手中权力,进行权钱交易,损公肥私、贪脏枉法,成为犯罪分子的后台。
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搞假冒、伪劣商品等非法活动弁取暴利。
3如何认识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应如何解决?
(1)我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计划经济条件下工农业产品剪刀差,农民收入低造成农业发展积弱难返。
②对农村教育投入低,农民素质普遍不高,发展缺少动力。
③对农业基础设建设投资少,造成农村、农业发展落后。
④城市化率不高,工业对农业的吸收消化能力低下,造成农民难以从根本上改造自己的劳动方式和劳动身份。
⑤人为的城乡分割,用人用工上的歧视政策,使农民缺少通道改变自己的身份。
(2)针对上述原因,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可以考虑以下方面:
①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安排,在用人用工上有同样的待遇和政策,打破人的身份界限。
②增加对农业基础设建设的投入,增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③加快城市化步伐,增强工业、城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吸收消化能力。
④采取措施、保护农产品价格,提高国内农产品的竞争能力,增加农民收入。
4新时期应如何认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传统的认识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多少,生产什么,决定了消费多少、消费什么的问题,没有生产也就没有消费。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消费制约生产,消费水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下,我们有理由认为消费决定了生产,消费量决定了生产的量,以消定产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追究历史,生产决定消费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才出现的,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上看问题的,这样的认识或许并没有错。
但在经济发展,制度存在比较效率即在今天表现为市场经济的效率要高于计划经济的效率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搞市场经济比其他制度形式更为有效率的情况下,消费的重要性要大大高于生产的重要性,启动消费就变得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
5论述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公平,是指如何处理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利益关系,也就是所谓合理分配。
效率,是指人们工作所消耗的劳动量与所获得的劳动成果的比率。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往往与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与发展方式相联系,要是一个国家的国有资本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率很高,政府资本大规模地介入生产过程,那么这个国家就一定会提出效率优先的原则。
因为只有提高效率,鼓励先进,发展生产,才能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真正实现公平。
另一方面提出效率优先的国家,为了实现公平也会对过高的个人收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社会财富的福利最大化和社会稳定,为进一步提高效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公平与效率在同一时空上是存在矛盾的,这种矛盾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政府调控如果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就会牺牲效率,过多向公平倾斜,就会使一部分生产要素的价值得不到实现,劳动者与资本在市场上的活力就会下降,从而降低效率。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劳动积极性的发挥,劳动效率的提高,是受分配是否合理影响的。
政府假如将劳动者或者资本在市场上获得的正常收入(可能差距很大),过多地通过税收集中起来,重新进行有利于低收入者的分配,意味着对一部分劳动者劳动收入的剥夺,久而久之这部分人的劳动效率就会下降。
但如果过分向效率倾斜,任凭市场机制作用的调节,因种种原因,不同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无限扩大,出现贫富过度分化,穷人生活水平不断恶化,那样不仅市场消费会出现萎缩,而且社会稳定也会受到威胁,也谈不上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的问题。
(3)判断公平与效率处理是否得当的一般标准可以是这样的,当向效率倾斜影响了公平最终使效率也不能提高时,就表明政府需及时调控原有政策而向公平倾斜了,因为这时很可能已是消费持续走低,货币的边际总效用下降,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的产品销售不出去,企业面临破产了。
这时只有向公平倾斜,增加转移支付,提高社会公平程度才能提高效率。
而当政府在向公平倾斜的时候,牺牲了效率最终社会公平也得不到实现,这说明已过多地向公平倾斜,应该考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整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程度,允许不同劳动者,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收入的不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条件。
公平与效率作为一对矛盾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不能认为这对矛盾在一定制度下可以一劳永逸地自我解决。
第七章
1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1稳定了人民生活,保护了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2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3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了社会安定,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所存在的主要弊病是什么?
①它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没有能很好地体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性。
②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发展水平低,亟待提高。
③保障项目不全,适应不了经济改革的需要。
④一些保障项目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延续性和系统性,难以操作。
3.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弊病的根源是什么?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病,究其根源是与人们对我国社会经济性质认识不够准确有关。
过去人们简单地接受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把前者看作是社会主义的,片面加以强化,把后者看作是资本主义的加以排斥。
计划经济既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惟一的经济性质,又被看作是经济管理机制与手段,计划覆盖了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再分配的一种表现,也就必然打上了计划经济的烙印,成为高度集中的一种管理社会与经济活动的形式。
4.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有哪些?
第一,保障了大多数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