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6603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8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五)优化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34

(六)加强多类型系统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37

(七)充实优化开放式、共享型教学资源库38

(九)优化产学研平台,进一步提高育人与服务水平43

(十)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系统培养路径,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接续专业,搭建学生终身学习的“立交桥”45

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46

(一)改革举措46

(二)保障机制47

五、绩效考核指标49

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55

序言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厚积31年专业建设底蕴,对接区域财政、税务、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立足服务中小企业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本专业以一流的条件、鲜明的特色、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口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招生就业两旺,在同类院校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

2009年省专业评估为优秀,并被立项为院级精品专业和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我院会计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503人,专业群(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4531人,规模位居同类专业省内首位。

本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高,2007年获全国会计知识竞赛衡阳赛区团体第一名、囊括个人前四名,获湖南省赛区团体第三名;

2010年获省专业技能抽考优秀。

本专业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的院级教学团队,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教授5人、副教授20人、注册会计师4人、双师素质教师达80%。

本专业社会影响深远,誉为“湘南地区财经人才培养摇篮”,有300多位校友在我省各地担任财政局长、税务局长、银行行长、财务总监;

451人担任衡阳市210个乡镇财税所负责人;

衡阳市8家会计师事务所发起人均为本专业毕业生。

衡阳已获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富士康、欧姆龙等1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纷至沓来,广发、民生等30多家金融、保险、证券机构抢滩衡阳,我院会计专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湖南目前有会计从业人员近20万人,按中等发展省份,仅占应有数量的50%。

衡阳现有会计从业人员3万多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仅占41.7%,急需8000-10000会计人才。

当前,又恰逢财政部颁行会计通用分类标准(XBRL技术),会计人员需要全面培训,对会计人才培养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等文件精神,结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以建设特色鲜明、省内领先的会计专业为目标,将本专业建设成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专业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质量高和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特色专业。

《方案》预算经费总额为405万元,中央财政投入205万元,地方财政投入100万元,行业企业50万元,学院自筹资金50万元;

分2012年、2013年两个年度实施。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1.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7年成立了以省市会计主管部门领导和行业、企业知名专家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现有成员15人,其中院外专家9人。

出台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等制度,保证了其照章履职。

2.形成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确定每年4月份和11月份为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月,由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共同调研30家以上企业或人才市场,收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及人才需求信息,科学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行业打造“课程超市”,开发了特色鲜明、涉及10个行业的会计经典案例库。

(二)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成立了专业职教协会

2009年12月牵头成立了“政行企校”会计专业职教协会。

以协会为平台,学院与市财政局、湖南天翼会计师事务所、特变电工等100多个行政、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组建了“衡阳会计行业人才培养合作联盟”和“衡阳金融行业人才培养合作联盟”。

互设“教育联络室”,“教师挂职实践锻炼工作站”、“学生顶岗实习就业基地”和“企业、行业技术人员培训与技术服务基地”,形成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长效机制。

2.校企合作办好“订单班”

与行业企业以订单班的形式合作办学,共建课程体系、共同教学、共同管理,将职场文化引进校园,实现了互惠双赢。

近三年分别与华融湘江银行、市财政局、特变电工等单位合办订单班,培养347人。

对“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校企合作形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引入湖南天翼会计师事务所、用友软件衡阳公司、特变电工等85家企业及省市会计主管部门,提供设备、软件等资产价值达153万元,引进企业文化,共建、共管、共享6个校内实训基地。

(三)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已逐步形成“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的办学模式,“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三融合的课程体系,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简称“231”人才培养模式。

1.形成了“学校+企业”双主体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格局

组建85家校外实训基地,每年提供500多个顶岗实习岗位,近三年已接受毕业生就业487人;

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25人,承担实训教学任务和指导毕业论文。

2.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三者有效融合,推行“双证书”制度。

第一阶段(第一、二学期):

职业道德培养+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与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生产性实训(寒暑假进行)

第二段(第三、四学期):

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与实训+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生产性实训(寒暑假进行)

第三阶段(第五学期):

职业拓展能力课程学习与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专业技能认证+生产性实训(寒假进行)

第四阶段(第六学期):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

3.推行了“认知实习+课程实训+手工、电算仿真实训+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的教学组织模式。

六个环节层层递进的、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组织模式,顶岗实习不少于6个月,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课时的37.26%。

4.形成了“学校、行业企业、社会”三元质量评价模式

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学校评价为主;

对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考核,以行业企业、社会评价为主。

(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形成了基于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234”模块化课程体系

通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立足中小企业会计岗位,按会计核算过程和岗位能力形成与拓展需要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了“234”模块化课程结构。

“2”即参照“双证”开课程,融入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等职业标准的内容;

“3”即由理论教学、课堂实训、课外实训三个子模块构成“三重教学”;

“4”即职业通识能力、职业基础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等“4种能力”(见图1)。

职业通识能力模块

图1.234模块化课程体系

2.对接会计岗位制定核心课程标准,遴选课程内容

以中小企业会计岗位实际工作任务遴选课程内容,如纳税会计岗位相关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应纳税额计算、纳税申报表的填制等。

近三年开发“工作岗位导向”课程教材6本(课程开发路线见图2)。

归纳典型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开发

能力整合、产生行动领域

行动领域教学处理

符合教育规律、认识规律—学习领域

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情境

描述职业特征

分析职业现状、发展趋势

形成实际工作任务

图2.课程开发流程图

3.创新教学组织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开展项目教学、启发式教学、虚拟角色设定、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融入专业教学,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加以实施。

教学模式由原来“灌输式”转变为“教、学、做”一体化。

(五)教学团队

1.管理机制先进,实行两年一次全员聘用制

竞争上岗,近3年有1位教师被辞聘,1位教师转岗。

建立了《专业带头人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师资方面规章制度18项。

2.师资队伍力量雄厚

打造了一支73人组成的专兼结合院级教学团队,其中专任教师48人,兼职教师25人。

本专业拥有2名省级专业带头人,4名院级专业带头人,5名教授,20名副教授,4名注册会计师,2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8名院级教学科研骨干,“双师素质”教师达80%,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22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

3.教师科研、社会服务成果显著

实行“一师一企”制度,将教师参与1项技术服务作为职称聘任的必备条件。

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完成省部级课题35项、市级课题7项,撰写专著8部、校本教材19本,发表论文252篇。

参与社会技术服务32项。

4.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师德师风良好

成立了系师德师风建设小组。

近三年本专业教师先后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2人,衡阳市优秀教师5人,学院优秀教师15人,师德标兵3人。

(六)实践教学条件

1.校外实训基地

建立了衡阳生源百货、特变电衡阳公司等85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服务换合作,促使每家企业接收5-8名学生顶岗实习,解决本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难题。

2.校内实训基地

建立了2个会计多功能综合实训室、4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4个会计岗位模拟实验室、1个ERP沙盘实训室。

实习实训设备达到合作企业现场工作设备的先进水平,环境布置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形成课堂中的职场。

3.实训项目齐全,实训案例真实

本专业开出会计手工实训、电算化实训、专业综合实训等18个实训项目,实践教学项目开出率100%,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48.09%。

实习实训资料齐全,资料全部来自于企业真实的案例,如企业会计实训资料来自于西渡湖之酒厂。

每个教室配有一个展示柜,陈列学生的优秀作品,使每个教室成为工作现场。

4.实训管理规范有序

建立系列实训管理制度,在实训过程中实行企业化管理,融入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场文化。

实训室课余开放每周达20小时,实行指导老师、实验室管理员、优秀学生“三合一”指导模式。

(七)教学资源库

1.建成了学历教育教学资源库

建成了会计专业网站(图3),由专人管理,及时更新。

“会计专业网”首页

图3.会计专业网站栏目与层次结构图

建设了涵盖教学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及学生管理与就业等方面的教学资源库;

建成了《企业会计实务》、《会计信息化实务》等6门数字化网络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2.建成了网络互动交流平台

依托会计专业网站,开设教师博客、网上论坛、会计QQ群等栏目,搭建了师生、学员交流平台。

(八)教学管理制度

1.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制

建立了院系两级常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督导机构,搭建教学管理网络平台,一天一检查,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一期一讲评。

制订《学分制管理办法》,初步建立了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图4.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图

图5.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图

图6.教学过程监控图

2.建立了柔性化的专业管理机制

建立了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机制、教学管理监控体系、毕业生质量跟踪机制,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根据调研情况共同调整专业教学方案和内容。

试行《学生选课管理办法》,制定《校企合作、生产性实习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在合作企业学习专业课程,实行校企学分互认。

要求

工学结合

市场需求

图7.柔性化管理系统图

3.建立了以社会化为核心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根据《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建立了以过程评价为主,辅之以结果评价相结合的“四方三层”评价体系(图2)。

融入职业岗位等级和行业技术标准等社会考核,以学生作品为载体,学生实训成绩由专任老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评价,以企业指导老师为主,按企业员工的考核标准进行。

教学实施

图8“四方三层”质量管理模式图

4.建立了顶岗实习跟踪监控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机制

制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行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双指导,院系两级领导定期走访2次以上。

确定每年11月份为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月,调查30%以上的毕业生。

同时发挥11个校友联谊会的作用,为学生实习、就业和教学改革提供支持与帮助。

(九)社会服务

1.学生综合素质高,就业质量好

通过“1+1”社团指导模式和爱心、形象、责任、创新、就业“五板块”素质训练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个社团获2008年湖南省优秀社团,2名学生获2010年湖南省创业大赛三等奖。

2010年省教育厅首次专业技能抽考获优,院内试行专业技能认证制度,首届合格率达100%。

毕业生职业资格证获取率达100%。

连续三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均在98%以上,对口就业率均在83%以上,用人单位评价优秀率在96%以上,毕业生平均收入明显高于同类专业毕业生收入水平。

学院被评为湖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会计系连续三年被评为院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利用“双师”资源,社会服务有声有色

依托衡阳市财税干部培训基地和衡阳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做大做强院辖衡阳红星会计培训学校,年培训各类财会人员4000多人次。

依托绿色发展与现代会计研究基地,近三年来,为市财政局、生源百货等单位制订各类财务制度35项,承担技术项目18项,到账经费32万元。

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发展目标

完善“政行企校”专业办学理事会校企合作体制,深化“双主体、三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多层次、多行业会计岗位、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超市”,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把会计专业建设成为省内领先的特色专业,并以此带动专业群的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

1.完善“政行企校”合作长效体制机制

完善以省、市会计主管部门为主、涵盖衡阳市六大产业群、30家企业组成的会计专业办学理事会,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校企双向服务机制、实践基地共建机制、学生培养就业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2.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依托“政行企校”会计专业办学理事会,继续推行“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三者有效融合,按“五进五出”的要求,创新“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根据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会计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构建会计信息鉴证(执业会计师)、会计主管、主办会计、会计等层次岗位和适宜制造、金融等10个行业会计特色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课程超市”,实现以岗位课程代替学科型课程,学科型教材转换岗位型教材,参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1门课程,参照省级精品课程标准建设4门课程,6门院级精品课程,建成省级课程资源库1个,校企合作开发立体化教材20本,开发1个专业教学仿真实训软件。

建设基于职教新干线的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和衡阳财会网校。

4.加强“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建立“企业教师工作站”,落实“一师一企”制度,每位教师联系一家企业,承担一项技术服务项目,“双师素质”教师达100%。

两年内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省青年骨干教师3名,选派50%的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取得与任教专业对口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70%。

建立60人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

科研成果再创佳绩:

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项,公开发表论文120篇以上,获省级高校教学成果奖1-2项。

5.加强实训实习条件建设

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创新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新建1间会计分岗仿真实训室,1间会计案例实训室,新建1间会计成果陈列室,1间会计文化展示室,成立一家服务型经济实体。

在现有校外实训基地基础上,新建6个不同行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增强基地行业特色。

6.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衡阳市财税干部培训基地和衡阳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做大做实院辖衡阳红星会计培训学校和衡阳财会网校,开展会计职业技能培训每年不少于4000人;

与用友合作开展ERP资格认证培训每年不少于200人次;

依托“绿色发展与现代会计研究基地”,每年完成技术服务项目10项以上,到账经费25万元以上。

(二)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中小企业,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既具备较高的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会计软件应用技能;

能在汽车零部件、输变电、盐卤化工、钢铁等制造业、商品流通业、金融业、其他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纳税申报、代理记账、审计鉴证等会计相关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会计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建设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建设目标

贴近行业,对准岗位,适时调整和细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2.建设思路

加强市场调研和专业建设指导工作,及时掌握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质量的要求,适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之既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又保持适度的灵活性。

3.建设内容

(1)强化人才需求调研,使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信息相吻合,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根据湖南省、衡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紧盯衡阳市“四化两型”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等产业调整信息有针对性的调研人才需求状况,在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为依据、以“对接产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论为指导,适时调整职业岗位面向,加大岗位行业特色。

根据衡阳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2)加强专业建设指导

调整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结构,将新入衡阳的欧姆龙、广发银行、富士康等企业的负责人聘为委员会成员,增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的行业特色,提高指导的针对性;

完善委员会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委员会的责、权、利,每学期召开两次会议,使专家委员深度参与专业建设全过程。

(3)规范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流程

在深入市场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认真梳理有关信息,提出包括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的修订意见,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论证、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报院长批准后实施。

同时进行跟踪、反馈和动态调整。

(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优化专业办学理事会成员结构,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内容,为专业建设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供机制保障。

采取专业办学“理事会”的校企(行)合作方式,构建“四个机制”(双师双向交流机制、校企双向服务机制、实践基地共建机制、学生培养就业机制),搭建好交流平台。

(1)完善专业办学理事会

依托省市会计主管部门、会计协会、金融企业协会,完善会计专业办学理事会体制,政行企校联动,建立涵盖衡阳六大产业群,由毕马威广州分所、用友衡阳公司等30家单位组成的“政行企校”合作理事会,建立“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由本院的客座教授、主管全省会计工作的湖南省财政厅领导刘克邦担任;

设副理事长3人,由主管会计工作的衡阳市财政局领导、用友软件衡阳公司总经理及会计系主任担任。

理事会秘书处设在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秘书长由系主任兼任,每月召开1次会议。

图9会计系办学理事会组织结构及职责

(2)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在理事会体制下,构建“目标责任明确、过程管理规范、考核结果应用”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任务考核、激励为主、项目合作”的校企双向服务机制,“互利共赢、共建共管”的实践基地共建机制、“全程参与、优先就业”的学生培养就业机制,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建立以理事单位联络员(企业会计部门负责人)为基础的、由学院理事会秘书处管理的校企合作交流平台。

每季度举办一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恳谈会,搭建教师联系企业的平台,促进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共同探讨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等相关事宜;

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校企专业教学与会计部门负责人会议,了解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在岗员工技能提升的需求以及企业专业技术难题,及时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培训、技术攻关服务,落实双师双向交流计划,分析、交流工作的开展状况。

(三)深化工学结合的“231”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专业办学理事会,继续推行“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资格考证+职业技能训练”三者有效融合,完善“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加强“学校+企业”双主体共同育人的深度合作;

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五进五出”的要求,创新教学模式;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门人才。

(1)创新双主体合作育人形式

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进一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推进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企业群,打造由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会计类职教集团,组建衡阳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合作联盟,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会计专业技术攻关等内容进行深度合作。

(2)按“五进校园”要求,融“教、学、做”于一体,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

将行业企业专家、业务骨干引进校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共同评价学生;

将职业文化引进校园,注重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培养;

将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引进课堂,校企合力开发教学资源;

将会计资料、业务流程引进教学环节,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

加强“校中所(司)”等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将业务引进校园,开展生产性实训。

(3)按“五出校园”的要求,完善“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校内教师每年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1个月以上;

校内教师走出校园对接一企业,提供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

校内教师三年内走出校园承担一项横向课题,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

学生每年利用寒暑假期走出校园,到合作企业参加生产性实训,实现“工学交替”,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达到实践总课时60%以上;

学生走出校园,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

(4)改革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和骨干教师每年开展2次以上人才需求调研,主要深入到衡阳市六大支柱产业和行业,按照与专业相关的新岗位、新标准、新要求,企业内部审计岗位需求量激增和区域经济发展重点,增设内部审计、会计信息鉴证(执业会计师)岗位和金融、物流、交通等10个行业会计课程包。

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关键技能,如会计通用分类标准(XBRL)和用友软件升级动态,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