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6523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生GDP318文档格式.docx

由此可见,民生GDP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1.2民生GDP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共湖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指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最重要的是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要按照“竞进提质”的总要求,紧扣主题主线,坚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牢把握“绿色GDP”和“民生GDP”两个要点,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夯实农业基础,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壮大城市实力,推动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

着力办好实事,把民生保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特别是要围绕保粮食、强基础、兴加工、增收入、新农村,加大“三农”工作力度;

发挥投资的关键和基础作用,进一步做大做实做强投资;

按照党政主导、群众主体、规划先行、产业支撑、体制创新的思路和循序渐进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坚持以用立业,大力推进应用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

加大催生企业、服务企业力度,做多做大做强企业,培育壮大企业家群体,推进湖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国“稳中求进”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1.3民生GDP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民生GDP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不断推进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湖北;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加快建设法治湖北;

加强文化强省和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提升精神驱动力、文化影响力、生态承载力,加快建设文明湖北;

把增进民生幸福作为科学发展之本、和谐发展之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快建设幸福湖北,力争率先在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民生GDP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

2.1绿色GDP与民生GDP的相互关系

1990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每年发表一份《人类发展报告》,把作为衡量社会经济的指标体系由单纯的“GDP”指标变为“社会指标“,(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同时在国外关于GDP的争论中,引入一个绿色GDP的概念。

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

绿色GDP就是在GDP的基础上,扣除对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森林、矿产、水)、环境(包括生态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的破坏性影响后的余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反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绿色GDP能更好地体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问题。

绿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李鸿忠书记在中共湖北省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提出绿色GDP、民生GDP的概念。

对于湖北而言,绿色GDP是“核心GDP”,即实实在在、没有水分的GDP;

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的GDP;

创新驱动增长的GDP;

可持续增长的GDP。

2.2GEP与民生GDP的相互关系

2.2.1GEP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指国家或地区生态系统的生产和服务总和,是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量,能展现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体现生态系统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功能,计算生态系统现存自然资产的总和。

GEP概念的提出,填补了目前国内外对自然生态资产核算指标的空白,并为下一步与国民经济统计和核算体系接轨,并获得国际社会接受做准备。

2013年2月25日,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亚太森林组织(APFNet)、北京师范大学(BNU)、亿利公益基金会(EF)共同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框架体系国际研讨会暨中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项目启动会”在北京科技会堂举行。

中国第一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GrossEcosystemProduct)核算项目在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落地。

2.2.2GEP与GDP、民生GDP、绿色GDP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提出,旨在建立一套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应的、能够衡量生态良好的统计与核算体系。

通过计算森林、荒漠、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农田、牧场、水产养殖场等人工生态系统的生产总值,来衡量和展示生态系统的状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资源、环境、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中国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范围内都引起震动。

2013年全国两会经济观察提出,用GEP来量化评估生态系统价值和绿色发展,用GEP取代GDP考核,是迫切改善当前生态环境、助推生态文明的一条现实路径。

绿色GDP的提出将资源和环境独立出来,作为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补充,在此基础上对现行GDP进行扣减和调整,体现了GEP中生态系统的经济价值。

民生GDP的提出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增加值”,其内涵的四个方面进一步充实了GEP中所缺的人民收入和社会保障问题。

因此,我们应将GEP和GDP、绿色GDP、民生GDP有机整合,加快促进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

2.3目前民生GDP相关的主要环境指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指标,还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我省民生GDP的提出是落实十八大精神的成果。

符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关系人民福祉,关乎子孙后代和民族未来。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降低能耗、物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的精神。

因此,当前民生GDP相关的主要环境指标应当包括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防治指标,生态建设指标等,具体指标见表1。

表1民生GDP主要环境指标一览表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总量控制指标:

(1)COD排放总量(万吨)

(2)氨氮排放总量(万吨)

(3)SO2排放总量(万吨)

(4)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万吨)

环境质量指标:

(1)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

(2)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3)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4)地表河流省控断面达Ⅲ类水质的比例(%)

(5)重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比例(%)

污染防治指标:

(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2)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3)农用化肥施用强度(kg/ha)

(4)农药施用强度(kg/ha)

生态建设指标:

(1)森林覆盖率(%)

(2)自然保护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3)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3、推进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我省民生GDP

3.1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制度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湖北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文明效应明显提升作为奋斗目标,提出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生态承载力。

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扎实推进文明湖北建设“十大行动”。

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1)严格实施《湖北省主体功能区划》中的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对于禁止开发区域,要依法关闭所有污染物排放企业,确保污染物的“零排放”,不合规的必须限期迁出;

不发排污许可证;

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严禁不符合禁止开发区域政策的开发活动。

对于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要实施积极的人口退出政策,鼓励人口到重点开发区域就业并定居。

同时,引导区域内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

(2)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实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各级政府、相关部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强化“一票否决”制。

健全市场机制,推行重点减排工程贷款贴息政策,继续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继续推行绿色电力调度,严格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污水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置、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和垃圾处理等扶持政策。

探索区域性的总量控制机制。

(3)积极实施《三峡库区后期水污染防治规划》、《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加快推进《汉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

(4)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要持续推进产学研模式的发展,不断开拓创新,更好地为环境治理及保护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要加大工业企业重点污染源治理力度,严格饮用水源地保护;

加快建立全省重要过境河流、境内河流的监测能力建设,实施饮用水源地保护;

切实履行环保职责有效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建设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

推进我省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强市(县)的建设,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中相关要求,指导省内各城市的创模工作。

(5)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

建立一个由多元投资主体和多种渠道及手段组成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融资格局,采取政府引导、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的方式,鼓励国内外企业、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武汉城市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建立并完善反映资源环境价格的市场机制,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加强长江、汉江和东湖、梁子湖、磁湖等重点水域的水资源保护,实施江湖连通生态修复工程。

(6)通过建立联防联控实施方案,加强湖北省电厂脱硝工程、机动车污染治理,控制施工扬尘等措施,减少灰霾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积极推进省内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推动实施《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实行准入、淘汰和退出制度,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防治体系、事故应急体系和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体系,规范废弃电子产品的回收处理。

提升全省民生GDP。

(7)加强宣传和引导,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生态价值意识、生态忧患意识、生态责任意识。

在全社会积极倡导理性消费,引导绿色消费,自觉减少过度消费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养成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生活习惯。

3.2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工程,不断改善环境质量

(1)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湖库保护工程,让荆楚大地碧水长流。

继续强化梁子湖、洪湖、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优质湖泊污染防治。

加快实施长江、汉江、清江等重点流域和洪湖、梁子湖、长湖等重点湖泊以及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让湖泊修养生息,全面提升湖泊保护水平。

开展汉江、府河、汉北河、长港、陆水等重点河流和武汉东湖、沙湖、鄂州洋澜湖、黄石磁湖、黄州遗爱湖等城市内湖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整治沿河、沿湖主要工矿企业,规范沿河、沿湖已建的工业、生活污染源排污口,开展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改善河流、湖泊水环境质量。

以清江流域为试点,开展跨界断面水质考核。

探索湖北湖泊保护和生态修复模式。

实行“一市多湖、一湖一策、全面示范”,大力推进大东湖生态水网、梁子湖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等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漳河水库等重点湖泊纳入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范围。

加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和监管,保障项目有效运行和污水达标排放。

完善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指标,加强脱磷、脱氮处理,防治湖泊富营养化。

(2)实施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

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修订、发布全省生态功能区划,科学分析、准确界定各地区主导环境功能,实施区域分类环境管理,规避新的布局型、结构型污染,确保生态安全。

在重要生态功能区划定生态红线,严格控制影响生态功能的矿产、水电等项目开发强度。

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监管。

切实加强对包括交通、水电、资源开发、生态旅游等在内的生态影响类型建设项目的环境监管、监察与执法力度。

开展自然生态修复试点,重点加快秦巴山区、大别山区、武陵山区等重要生态屏障以及“三江、五湖、六库”等重要水域的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

开展农田土壤生态修复试点工程,重点抓好重金属、农药污染土壤的治理和修复,对包括大冶矿区及周边重金属污染、应城云梦盐化工污染、潜江地区石油污染以及其他地区受农药、化肥污染的土壤实施生态修复。

(3)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家园。

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提升重要生物资源管护能力。

编制实施《湖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建设和完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展地方各级别的自然保护区(小区),继续实施野生动植物物种拯救工程,全面提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管理水平,加强对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神农架林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域的建设与保护。

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

率先推动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公园。

整合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的其他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金丝猴等濒危物种。

加强后河、七姊妹山、木林子等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建立与邻省的生态廊道,扩大华南虎分布区的就地保护面积。

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到2017年,全省自然保护区占国土总面积达到7%,80%以上的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到2020年,全省自然保护区占国土总面积达到10%,100%的生物多样性重点区域和重点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4)实施新型污染物防治工程,全面确保生态安全。

严格落实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加强大冶、钟祥、襄阳等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防治,试行重金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严控新增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全省重点重金属污染物新增排放量零增长。

全面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加快医疗废物、污泥无害化处置,确保2017年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100%遏制因违法排污造成的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针对各地特征污染因子,支持开展陆水水库锰超标防治、钟祥磷化工产业减排、随州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防治等专项试点。

加大对涉及上述污染物的环境监察力度,严格环保执法。

全力推进以维护群众身体健康为主题的环保专项行动。

坚持现场巡查、督察和检查机制,明确执法责任,提升监管水平,及时防范和化解环境风险,切实保障生态安全。

3.3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提高GDP的质量效益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已经确定,新的形势令人鼓舞,新的任务催人奋进。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环保部门既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肩负着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我们将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坚持、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十次党代会关于“生态立省”的战略部署上来,主动担当、主动作为,自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努力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高GDP的质量效益和两型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3.4保障城乡居民享有平等的环境权益

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环境安全是社会公平与稳定的重要保障。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人与环境关系失调。

加强环境保护是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因此,加强环境保护应当与创新社会管理结合,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和环境公平。

在这一过程中,确保公众参与、实现政府环境决策民主化是工作核心;

确保环评公正、实现环境污染补偿市场化是必要条件;

优化产业布局、确保环境风险最小化是现实保障。

定期公开关系民生的生态环境指数等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保障公开的环境信息符合人民群众的客观感受,贴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在全社会形成生产方式生态化,消费模式适度化,生态意识的草根化,保障工业化、城市化、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

3.5加大投入,使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多实惠

湖北省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黄金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主题主线、深化改革开放、突出自主创新、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实施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

明确提出要确保公共财政投入的75%以上用于民生。

民生GDP是“根本GDP”,即追求就业率高的GDP;

追求人民收入同步增长的GDP;

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福利的GDP;

完善社会保障的GDP。

生态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是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是提升民生GDP的重要举措。

从环保领域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探索各项环境经济政策,推进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经济政策研究内容。

环境经济政策,是指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调节或影响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手段,具有促进环保技术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环境治理成本与行政监控成本等优点。

已经开创了“环保核定、地税征收、银行入库、财政监管”的排污费征管新模式。

成立了中部地区首个环境资源交易所。

率先在全国省域范围内实行绿色电力调度制度。

(2)加快形成推动民生GDP发展的长效机制。

全面清理和修订法律和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体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各级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予以倾斜。

全面推行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政策,完善生态环境执法监督机制。

通过环评“三同时”制度,优化民生GDP的发展,通过行业准入条件加强投资项目的监管。

抓紧制定实施生态文明目标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绩效考核。

(3)加强环保能力建设。

加强建设环保产业。

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基础上,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加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力度。

环保产业是建立生态文明的技术支撑,要以环境保护重点工程为需求,以环境影响评价等为重点,积极发展环保装备业和环保服务业。

强化环保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

环保部门必须努力推进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加强环保基础设施、污染源监控能力、环保机构标准化、环境应急能力、环保科研能力建设。

通过以上系列举措,全面推进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使得环境质量不断优化,为建设美丽湖北作出贡献,促使提升民生GDP,让广大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GDP带来的实惠福利,享受美好生态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