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6273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八上语文 1七律长征Word文档格式.docx

nɡ)

D.岷山(Mí

n)蒙骗(mé

nɡ)乌蒙(mé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

等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岭逶迤腾细浪

逶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确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2)点明全诗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化主题、升华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性学习。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红军历经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

为此,学校开展了以“向党旗敬礼”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

活动策划】

各班都要开展“向党旗献礼”的系列活动,同学们积极出谋划策。

请参照示例为你班设计两项活动。

示例:

“我心向党”演讲比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专栏撰稿】

校团委在校刊上开辟了“红旗飘飘”和“伟大历程”两个专栏。

请仿照“红旗飘飘”专栏的“开栏的话”为“伟大历程”专栏撰写一则“开栏的话”。

“红旗飘飘”开栏的话

此时,无数人把目光投向了一面鲜艳的旗帜——中国共产党党旗。

这是一面引领希望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民心所向的光辉旗帜,这是一面开创未来的光辉旗帜。

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红旗飘飘”专栏,通过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展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大家对党的信念,激励全校同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发努力。

“伟大历程”开栏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七律长征》,完成6~10题。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

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

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8.“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句中加点词语运用生动准确,请对其进行批注或赏析。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首联总领全文,将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红军将士藐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了出来。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了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上是概括翻越所有雪山的艰苦斗争。

10.这首诗形象地展示了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图画。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美文品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4题。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一九四九年四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首联表达的内容。

12.“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何作用?

13.作者写作本诗的目的是什么?

14.选择内容、形象、情感中的任一方面对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进行赏析。

四、写作训练

15.【写法借鉴】这首诗的成功之处,在于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如“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

这几处夸张手法的运用,突出表现了红军将士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片段仿写】你酷爱读书,一次,为了借到《名人传》一书,冒雨来到同学家。

请你巧妙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诗,表现自己不怕困难、一心求知的信念。

 

答案解析

1.【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

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

D项中“蒙骗”的“蒙”应读mēnɡ。

2.答案:

(1)平常。

(2)弯曲绵延的样子。

3.答案: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答案: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5.答案(示例):

活动策划】:

(1)“光辉岁月”诗歌朗诵会

(2)“幸福生活”征文比赛(3)“红色经典”故事会(4)“颂歌献给党”歌会

【活动二:

专栏撰稿】: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是一段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这是一段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这是一段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从今天起,校刊将推出“伟大历程”专栏,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同学们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

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金沙”“大渡”,联系红军渡江河时的行为来概括。

答案:

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要从诗中找出描写的景物,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分析红军的精神。

这首诗写了“五岭”“金沙水”“大渡桥”“岷山”“千里雪”等物象。

表达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豪迈精神。

8.【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品析。

要结合语境作答。

“喜”和“开颜”是红军将士翻越雪山后喜悦心情的体现,也是革命必胜信心的体现。

“喜”和“开颜”写出了红军闯过长征途中又一道难关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9.【解析】选C。

“暖”与“寒”并非是交代两场战斗的时令,颈联中的“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

“寒”字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10.【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自己的感受时要结合具体诗句,以及对典型场景和事例(史实)的描述,结合主旨谈自己的体会。

答案(示例):

我最喜欢的一幅图是“飞夺泸定桥”。

通过这幅图,我深深地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效伟大的祖国!

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要明白“首联”是1、2句,明确“钟山”代表南京,“风雨”指革命的“风雨”。

革命的“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捣南京城。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天翻地覆”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人民军队的巨大力量。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句的感染力,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民解放军的到来,使南京古城旧貌换新颜,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主题。

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

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分析诗句含意,从鼓舞“革命热情”“解放全中国”方面作答。

作者在字里行间赞美了人民军队高昂的革命热情,意在鼓舞人民军队应一鼓作气将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歼灭。

1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要理解诗句含意,明确词语的象征意义,如“风雨”“沧桑”等。

意合即可。

内容:

描述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历史事件,揭示了它的重要意义。

形象:

“风雨”喻变幻莫测的战争形势。

“苍黄”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虎踞龙盘”喻形势之雄壮。

“沧桑”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

情感:

诗歌中洋溢着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普天同庆的由衷喜悦之情。

15.答案(示例):

豆大雨点砸破头,书海求知浑不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