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61704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第三次月考卷Word文件下载.docx

C.促进了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形成D.否定了君权神授,确定了“议会至上”

7、1789年,华盛顿在首任总统就职演说中说:

“任何地方偏见或地方感情,任何意见分歧或党派敌视,都不能使我们偏离全周观点和公平观点,即必须维护这个由不同地区和不同利益所组建成的大联合政权。

”这句话的精神实质是()

A.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B.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C.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D.王权与族权的结合

8、美国总统华盛顿在其著名的告别演说中,一再告诫“那些领导政府的人们,要谨慎行事,把自己限制在各自的宪法范围内,避免在行使权力时一个部门侵犯其他部门的权力”。

他强调的是()

A.民主性原则B.司法独立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D.分权制衡原则

9、《独立宣言》写道:

“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B.美国实行联邦制

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D.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由选举产生

10、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在大选中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的非洲裔美国总统。

他和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

A.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B.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D.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11、作为多元社会的典型表达,民主是解决错综复杂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使多种相互冲突的社会利益维持其整合的合理的方法。

下列事件符合这种现代民主理念的是()

①1787年美国宪法②1832年议会改革③1917年二月革命④1949年新政协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

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

A.人文主义B.民族主义C.天赋人权说D.三权分立学说

1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斗争惨烈B.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普法战争法国战败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14、伊藤博文于1882年3月去欧洲考察宪法,据记载:

“留欧三个月便掌握了制胜自由民权派的理论和手段,他满怀信心的说:

充分确立了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致旁落的大道理。

”当时最符合伊藤博文意图的是(  )

A.英国政体中以国王为国家元首 B.英国政体中的责任内阁制

C.德国宪法所确定的联邦制D.德国宪法所规定的君主权力

15、如果让你沿着下图中的史实续写历史,那么,符合史实的说法包括

①“临朝不理政”的君主出现了 ②资产阶级包揽了帝国中的全部军政要职

③政府各部门独立平等、相互制约④带有浓厚专制色彩的代议制诞生了

⑤德国迈入了资本主义门槛

A.①②④⑤B.②③④C.③⑤D.④⑤

16、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

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表明法国(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D.受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17、近代以来,欧洲大陆上法、德两国都曾盛极一时但又迅速衰落,两国衰落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

A.挑战传统秩序,招致大国干预B.极端民族主义招致各国人民反对

C.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称霸实力D.实行专制独裁,背离时代潮流

18、《威廉二世》一书描述道:

“他(威廉二世)冲动鲁莽的性格,以及在对待问题或别人时显出傲慢的态度……(这一)性格肯定造成他的施政弊病,例如革退俾斯麦的事件。

”这些描述从侧面反映了()

A.领袖的个人素质决定国家的施政效果B.德国的代议制不完善

C.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得以保存D.君主立宪制之下,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矛盾难以调和

19、法军总司令杜戈米埃将军曾在报告中写道:

“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绘波拿巴的伟大功绩,……这位非常优秀的军官的才能是无法描述完全的,请你们奖励并提升这位年轻人,如果不嘉奖他,他靠自己也会飞黄腾达的。

”这位年轻人指的是谁?

他在什么事件中展现了他的才能?

A、拿破仑土伦战役B、拿破仑平定保王党叛乱

C、路易·

波拿巴土伦战役D、路易·

波拿巴平定保王党叛乱

20、1871年颁布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或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收使节。

”宪法赋予“皇帝”大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A.皇帝掌控外交权为德国传统B.普鲁士领导并完成德国统一

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帝国议会D.容克贵族在议会占绝对优势

21、《郑观应集》记载:

余见上海租界街道宽阔平整而洁净,一入中国地界则污秽不堪,非牛溲马勃即垃圾臭泥,甚至老幼随处可以便溺,疮毒恶疾之人无处不有。

通商各埠、江边、海边之地,当道理宜填筑马路,如洋人租界一式,以便往来。

这材料表明租界(  )

A.激发了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B.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扩张的结果

C.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

22、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

综合英军的资料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

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②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③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④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3、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

“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材料评价的领事裁判权()

A.开启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B.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C.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D.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呈现出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中依然昂然奋起的特征,典型事件见下表:

时期

领导阶级

斗争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事件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运动

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民主的转变D.运动发生都与民族危机严重有关

25、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孔庙,砸孔子牌位,把儒家经书斥为“妖书”,严禁军民诵读和收藏,还专门成立了“删书衙”,负责将“四书”、“五经”中的“一切鬼话、怪话、妖话、邪话,一概删除净尽,只留真话、正话”。

这表明太平天国起义()

A.领导人认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B.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文化革命运动

C.冲击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D.较为彻底地摆脱了封建思想束缚

26、有学者认为:

“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

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

”该学者的观点(  )

A.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B.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

C.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D.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

2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一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面哪一不平等条约()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28、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日本在甲午战争时已是一个现代国家,民族意识促使政府和人民团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国在战争中所面对的是日本民族团结一致的力量。

在中国,政体基本上仍是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

该材料认为甲午战争日本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腐朽B.中日双方综合实力对比悬殊

C.日本的现代政体和民族意识D.中国军事领导妥协退让

29、一年前,郑观应出版《盛世危言》,“危言”前一定要加上“盛世”,不敢说已是衰世;

一年后,严复却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地喊出“救亡”的口号,自这时起的半个世纪内,“救亡”成为中国人最关注的问题。

导致这一剧变的重大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

30、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

年代(年)

1896

1899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人数(人)

13

143

266

727

1242

2557

8000

A.明治维新对中国知识界的吸引B.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C.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D.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31、康德说:

“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

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如果把这个观点套用于中国近代史,这里的“一场革命”可以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2、1924年教育社会学家陈启天在《国家主义与国民教育的改造》一文中说:

“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一切教育的材料均起了一个大大的改变:

人人以为有国家色彩的教材太狭隘,不如采用含有世界色彩的教材;

纪述战事的教材太残酷,不如采用歌颂和平的教材较合人道;

培养爱国思想的教材太危险,不如培养文化的教材可赞赏。

”从材料可以得出(  )

A.五四运动增强了国人的民族观念B.军阀政府试图通过教材控制青年的思想

C.巴黎和会淡化了国人的世界意识D.民国时期的文化教育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33、某学者在评价某次革命时说,这次革命的前提是“对政治共同性作出新的解说”,这次革命“所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自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这次“革命”是指()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

34、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则凡直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符合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反映了民主革命的目标

C.表达了国共合作的意愿D.宣扬了民主自由的观念

35、对于红军的长征,有外国学者认为“长征开始时,撤出江西革命根据地只能被认为是失败。

”“这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人及其欧洲顾问犯了错误,做出了不正确的决断。

”这说明()。

A.红军根本不应该长征B.长征是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C.长征本来是可以避免的D.长征初期执行错误作战方针

36、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做报告,他指出:

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

农民要求暴动,各地还有许多的武装,有这样好的机会,这样多的力量,我们必然要点燃这爆发的火线,造成土地革命。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中共(  )

A.开始认识到农民运动的重要性B.决定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对当时革命形势任务认识不清D.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37、“共产党人这时在中国东南部进行活动,他们从民众中取得力量,并通过没收和分配大地产的有条不紊的政策,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从贫苦农民那里得到支持。

”材料中的“这时”应指()

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38、下面表格汇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

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枚数和内容

20周年

4枚:

毛主席的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周年

2枚:

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周年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1枚小型张:

和平与正义

A.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D.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39、1931年12月4日,国联决定派遣调查团去中国东北,实地调查中日冲突真相。

调查团成员由英、法、意、德、美等国的十余人组成,团长为英国人李顿。

调查团调查的“中日冲突”是指()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卢沟桥事变D.一·

二八事变

40、英国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说:

“一般美国人都认为,中国战争主要是一场民主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战争……似乎没有人意识到,那么多中国人支持共产党是因为共产党支持着抗日战争期间人民自己建立的政权。

”杰克.贝尔登的看法

A.揭示了中国政局变动的本质B.带有美国人的意识形态色彩

C.是冷战思维的体现D.反映了抗日政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

41、1938年底,国民政府在军事方面作出了一系列转变,明确指出要“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配合作战”;

“在敌人后方发动普遍的游击战,以破坏及牵制敌人之兵力”。

这反映出国民政府(  )

A.放弃了片面抗战军事路线B.军事方针受到中共抗战政策的影响

C.坚持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D.企图圧缩中共在敌后战场的发展空间

42、“这一天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从两年前这一天起,……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新中国在血火中成长了。

”“双十”是我们新中国孕育的日子,“七七”是我们新中国诞生的日子。

(朱自清《这一天》1939年7月7日)作者深情赞颂的是()

A.辛亥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B.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C.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D.中国开启了历史新纪元

43、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后,中共中央于1947年2月1日发表声明:

“对于1946年1月10日以后,由国民党政府单独成立的一切对外借款,一切丧权辱国条约及一切其他上述的协定谅解…本党在现在和将来均不承认,并决不担负任何义务.”这一声明(  )

A.说明中共“另起炉灶”方针开始实行B.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

C.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D.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在出卖国家利益

44、抗战胜利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

“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爱护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量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

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离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离

C.人人平等、分权制衡、党政分离D.人人平等、地方自治、党政军分离

II卷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2个题,共56分)

45、有人说:

“妥协是政治的灵魂。

”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达尔也说:

“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

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

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

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

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如何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

此后,又是怎样用妥协的方式推进民主化进程的?

(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为什么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因素?

(3)依据材料三理解美国的宪法为什么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2分)

 

46、2015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材料一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

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卅万亡灵,饮恨江城。

……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捐躯洒血,浩气干云。

尽扫狼烟,重振乾坤。

……永矢弗谖(决心永远牢记),祈愿和平。

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卢沟醒狮”和“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和“兄弟同心,共御外侮”分别指什么?

从正面战场与。

敌后战场各举一例,说明“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表现。

(4分)

(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说明公祭铭文的根本宗旨。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CBABACBDDCACBDDCBBAB

ACBDCDBCDDCADBDDBAAABBDD

45、

(1)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限制君主权利。

18世纪中叶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2)原因:

法国的专制主义过于强大;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陷于动荡;

工业革命进程缓慢。

(2分)(任一点)1875年以一票多数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律的形式确立法国为民主共和国。

原因:

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原因:

宪法创立的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

不同的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谈判妥协修正。

表现:

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之间;

大州和小州之间;

南方和北方之间;

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国会、总统和联邦法院之间。

(任答3点即可,6分)

(4)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

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

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体现的是平等对话有助于民主政治的巩固发展。

46、【答案】

(1)卢沟桥事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觉醒;

十四年抗战的历史依据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2分)

(2)分别指:

南京大屠杀和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2分)

举例:

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或徐州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

敌后战场:

百团大战.(2分)

(3)意义: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完全胜利;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任2点即可,2分)

宗旨:

勿忘历史,维护和平.(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