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6031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16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统集成安防企业版程序文件Word格式.docx

序号

文件名称

页次

1

TDWY-CX-01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4

2

TDWY-CX-02

《风险与机遇控制程序》

7

3

TDWY-CX-03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13

TDWY-CX-04

《公司知识控制程序》

17

5

TDWY-CX-05

《危险源识别、评价和更新控制程序》

20

6

TDWY-CX-06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控制程序》

26

TDWY-CX-07

《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29

8

TDWY-CX-08

《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控制程序》

32

9

TDWY-CX-09

《文件控制程序》

34

10

TDWY-CX-10

《记录控制程序》

39

11

TDWY-CX-11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41

12

TDWY-CX-12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

44

TDWY-CX-13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47

14

TDWY-CX-14

《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51

15

TDWY-CX-15

《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程序》

53

16

TDWY-CX-16

《产品实现过程策划控制程序》

56

TDWY-CX-17

《与顾客有关过程控制程序》

58

18

TDWY-CX-18

《软件开发控制程序》

62

19

TDWY-CX-19

《安防工程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65

TDWY-CX-20

《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69

21

TDWY-CX-21

《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控制程序》

73

22

TDWY-CX-22

《安防工程施工控制程序》

76

23

TDWY-CX-23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81

24

TDWY-CX-24

《顾客财产控制程序》

83

25

TDWY-CX-25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85

TDWY-CX-26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88

27

TDWY-CX-27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90

28

TDWY-CX-28

《事故、事件及不符合控制程序》

92

TDWY-CX-29

《过程与绩效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99

30

TDWY-CX-30

《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103

31

TDWY-CX-3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105

TDWY-CX01

组织环境与相关方要求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能实现预期的结果,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的内外部环境;

识别、监视并评审与公司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根据内外部因素与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结合本公司已有的优势和劣势,识别出风险和机会;

针对识别的风险和机会,策划应对措施。

2、范围

适用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有相关的部门与过程。

3、职责

3.1综合部:

确定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

3.2总经理:

批准风险和机会的应对措施。

3.3管理者代表:

组织各部门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对结果进行审核整理。

3.4工程部:

负责技术风险分析、质量风险分析。

3.5营销部:

负责市场风险分析。

3.6财务部:

负责经营风险分析。

3.7财务部:

负责财务风险分析。

3.8其他各部门:

配合进行内外部环境因素和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的识别评价、并拟定应对措施。

4、程序

4.1组织环境管理

4.1.1在建立与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时,公司将充分识别理解并考虑那些与公司的宗旨、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公司实现管理体系预期结果能力的内部和外部环境。

4.1.2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估:

在每年的管理评审前,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识别并评估其适用性,具体部门及识别项目如下:

1)综合部:

内部(公司价值观、企业文化、人员能力、体系运行、过程能力等),外部(地理位置、现存污染、法律、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2)工程部:

内部(产品质量、人员能力、知识、业绩表现等),外部(法律、技术、竞争、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3)营销部:

内部(产品交付能力、资金筹备、技术水平、人员能力等),外部(行业市场趋势、同行竞争力、有关的法律法规等)。

4)财务部:

内部(资金能力、采购人员能力等),外部(法律、原材料价格、竞争、市场、文化、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5)管理者代表:

内部(战略、知识、人员能力、业绩表现等),外部(社会和经济环境等)。

6)工程部分析与环境影响有关的环境:

a)与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地使用、现存污染、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的、可能影响组织目的或受组织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状况;

b)外部的文化、社会、政治、法律、监管、财务、技术、经济、自然以及竞争环境,包括国际的、国内的、区域的和地方的;

c)组织内部特征或条件,例如:

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战略方向、文化与能力(即:

人员、知识、过程、体系)。

D)所确定的内外部问题可能给组织或环境管理体系带来风险和机遇,执行《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4.1.3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1.4内外部环境要素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

另外各部门在获得内外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组织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表》进行修订。

4.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管理

4.2.1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与评估:

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顾客、所有者、组织中的成员、供应商、银行、工会、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或行业协会。

1)管理者代表:

所有者、合伙人、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2)财务部:

供应商、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3)营销部:

顾客、竞争对手或社会团体。

4)综合部:

员工代表、附近企业及居民、银行、工会、社会团体。

4.2.2各部门将识别结果登记在《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上,提交管理者代表进行汇总整理。

4.2.3相关方期望或要求监测与更新:

管理者代表每年在管理评审前组织一次全面的内外部内外部环境要素识别与评审。

4.2.4各部门在获得内外部环境要素信息变化时,应及时告知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对《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进行修订。

4.3每次管理评审前,管理者代表汇总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情况及相关方的期望与要求的相关资料,并提交管理评审。

5相关文件: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控制程序》

6记录表单:

6.1风险与机遇评估分析表

6.2相关方期望或要求识别表

TDWY-CX02

风险和机遇控制程序

为识别风险和机遇并建立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准则,形成风险和机遇管理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并按周期组织评审。

2、适用范围

在公司管理体系活动中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管理,包括:

a.订单过程、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软件的设计开发、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外部供方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施工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贮运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动力、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合格标识、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工艺变更及材料变更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j.财务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k.法律标准执行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3.1公司副总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人员培训、信息获取等。

负责风险评价准则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2综合部负责建立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负责按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监督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及措施的有效性。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各过程的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

3.4营销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销售市场竞争性风险与机会。

3.5财务部负责收集物料采购的风险信息、采购市场竞争性风险与机会。

4、内容

4.1风险和机遇管理策划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项目部、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服务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设施对产品/服务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交付后的风险;

4.2建立风险/机遇管理团队

4.2.1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常务副总经理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常务副总经理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

4.2.2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

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的能力:

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4.3风险评估

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度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4.3.1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

c.财产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e.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

注:

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分为以下五类:

a.非常严重,b.严重,c.较严重,d.一般,e.轻微。

下表为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严重程度

描述

严重

等级

法律法规、产品及其他要求

人身伤害

财产损失

(万元)

停工/停产

企业形象

非常严重

违反法律法规、国际/国家标准、客户标准

死亡、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等

财产损失≥10

不可恢复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省内标准、行业标准

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

10<财产损失≥5

需较长时间调整后才可恢复

省内、行业影响

较严重

地区标准

受伤需要停工疗养,且停工时间<3个月

5<财产损失≥0.5

间歇性恢复

地区性影响

一般

企业标准

轻微受伤,包扎即可

财产损失<0.5

可短时恢复

企业及周边范围

轻微

不违反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不影响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

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

4.3.2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级,如下所示:

a.极少发生;

b.很少发生;

c.偶尔发生;

d.有时发生;

e.经常发生;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发生频度

定义

极少发生

发生概率≤0.001%

很少发生

0.001%<发生概率≤0.1%

偶尔发生

0.1%<发生概率≤1%

有时发生

1%<发生概率≤10%

经常发生

发生概率≥10%

发生频度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度进行判定。

4.3.3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

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风险系数的大小决定是否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表要求:

发生频度

严重度

非常少发生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风险

系数

风险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等级

风险措施

15-25

高风险

应立即采取措施规避或降低风险

5-15

一般风险

需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5

低风险

风险较低,当采取措施消除风险引起的成本比风险本身引起的损失较大时,接受风险

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

当尚无可行方案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

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照表:

发生频度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应记录,记录的保持依据《记录控制程序》文件执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表》中,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4.4风险应对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a.风险接受;

b.风险降低;

c.风险规避。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4.4.1风险接受

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

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a.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b.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c.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d.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

4.4.2风险降低

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b.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c.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5至15之间的一般性风险。

4.4.3风险规避

风险规避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

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

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

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4.4.4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

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a.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b.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c.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被有效的落实。

4.5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综合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

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c.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4.5.1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

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年度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

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a.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b.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c.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d.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e.其他情况需要时。

4.5.2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

4.5.2.1实施前的准备

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4.5.2.2风险和机遇应是的实施

综合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产品部应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

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评估报告;

b.持续改进的机会;

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5.引用文件

5.1《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执行》

6.2《风险管理计划》

TDWY-CX03

组织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1.0目的

为了对人员、管理、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从源头控制和削减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变更对公司管理体系的有害影响,对各类变更情况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变更过程符合管理体系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对变更的管理,包括:

管理、新扩改基建、新增环境安全设施、新作业环境、新人员、新设备设施、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设备用途更改等。

3.0定义

3.1新扩改基建:

指用于储存、生活、办公等,新增加建筑,或对原有建筑扩建、改造结构或规模的项目。

3.2新设备设施、安全设施:

指新增机械设备或安全设施、消耗一定能资源,产生一定废物、带来一定的作业风险,或需定期维护点检、更换零部件、追加安全防护的机器。

3.3新材料:

指新增原材料,包装材料中可能含有新的化学成分,并具有一定职业危害的材料。

3.4新产品:

指新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增加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作业环境、作业场所、作业人员、作业操作规程、体系管理或包装材料等。

3.5设备更改:

是指对设备、工具等进行改造,例:

生产机具改造、手动工具等改造。

3.6用途更改:

是指由一般用途该做特殊用途,例:

储藏室改为易燃化学品库等。

3.7管理变更:

政策法规和标准的变更,企业机构和人员的变更、管理体系的变更等

4.0职责

4.1综合部

(1)负责协助各部门对变更过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调查、策划、实施控制、验证、文件建立和完善、人员的培训等。

(2)负责管理体系变更时的文件建立及修订,并将变更内容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3)负责法律、法规、标准变更时的及时更新,并将最新法规、标准传达到各部门人员。

(4)组织对应急计划变更的沟通,协助各部门将应急修订内容传达与员工。

4.2工程部

(1)负责对作业场所合理布局,选择低能、高效、安全、噪音低的设备设施,控制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改善作业环境;

(2)负责设备更改前后的危险源识别及风险评价,降低设备更改带来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

4.3财务部

(1)负责获取新材料的信息、MSDS、运行时相关数据等资料。

(2)负责供应商变更的主要管理工作。

4.4工程部

(1)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