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521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选调生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范文Word文档格式.docx

构上难以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大量接收毕业生存在

一定困难,而新的经济组织和基层就业渠道尚待拓宽,尚待社会的认识和接受。

丛远东说。

中国海峡人才市场法人代表林国樑说,相对于本科生,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更难。

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学历偏见。

有些大中专生即可胜任的岗位也非本科生、硕士生

不要。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负责人说,“学历高些总是好的。

毕业生这么多,

不怕找不到高学历的。

福建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陈达辉说:

“社会上就业观念调整相对滞后,

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仍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

记者发现,大学生就业难,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很多家长择业观念仍然比较

传统和保守。

一位陪小儿子来找工作的陈姓家长说,“现场走了三四圈,没什么

大单位、好单位。

状况一年比一年差。

”他说,“小企业一个月几百块钱,孩子

怎么能过去?

”另一位孙姓家长说,“肯定要找稳定一些的。

陈达辉分析,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与市场需求之

间的衔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经济欠

发达地区人才紧缺,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毕业生规模迅速

增长。

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对于民办学校、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考察与认识还需要

一个过程,可能成为新的难点。

对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在一些地方和学校,还存

在着差异。

丛远东告诉记者,要破解就业难,必须凝聚合力,在“灵活就业上下功夫”。

他说,以前对大学生自主创业口号喊得多,实际支持不到位。

现在要切实梳

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种种困难,“如何办理手续、搜集市场信息、进行市场定位、

筹集资金等,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鼓励和扶持的具体实施办法。

”2006年福建

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数为2115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1284人,提高了1.5个百

分点,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建立健全就业见习制度。

丛远东说,去年《福建省省级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

习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一些地市开始建设见习基地,今年要扩大规模,

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此外,“政府要为一些服务买单。

”丛远东说,政府要制定对毕业生就业提

供免费公共服务的人才中介机构给予经费补贴的具体办法,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

平;

要认真研究制定特困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办法,在就业推荐、转向技能培训、

困难补助、助学还贷等方面提供帮助;

抓紧出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等,

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而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拓宽就业渠道,应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丛远东说,通过重点就业项目,带动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

区、面向欠发达地区、面向非公经济组织和单位就业。

在继续实施“选调生计划”

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基础上,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

扶”计划。

据丛远东介绍,2006年福建组织实施了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

募了217名高校毕业生到福建7个设区市的47个县(市区)乡镇从事支农、支

教、支医和扶贫工作。

福州、厦门等地也着手实施本地区的“三支一扶”计划,

取得良好效果。

材料二:

新华网济南1月4日电(“新华视点”记者张晓晶郑天虹张琴)眼下用人单

位的大学毕业生招聘会异常火暴:

从一双双期盼的眼神,到四处散发的求职简

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人才市场信息显示,有的公务员岗位是40个大学毕业生录取一个;

而有的

用人单位却抱怨说,招聘到满意的员工不容易。

那么究竟是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

还是用人单位的要求太苛刻?

日前举行的2007年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洽谈会上,出现了惊

心一幕:

会场的两扇玻璃门被汹涌的人潮挤倒,电梯也被挤变形。

当天,只有

200多家单位前来招聘,却吸引了3万多名大学毕业生应聘。

目睹此情此景,人们颇为疑惑:

大学毕业生真的过剩了么?

山东皇明太阳能

集团公司董事长黄鸣对记者说,这种过剩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际上,企业招人

比大学毕业生找工作还要难。

该集团公司每年都有几百个专业性、基础性的岗位

空缺,却没有大学毕业生愿意去干。

浪潮集团人力资源部招聘主管孙一说:

“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多,但符合企

业要求的人选太少了。

企业每年要接收6万多份大学毕业生简历,只能在其中挑

出三四百个人,说百里挑一一点也不过分。

孙一说,每年对新员工的培训都要从讲规则、守纪律这些最起码的礼仪开始。

有些新员工在大庭广众之下玩游戏,用办公电话煲电话粥,上班第一天就迟到,

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另外,有些大学毕业生虽然成绩很好,但不会动手操作,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会拆装电脑,打开电脑甚至分不清哪是主板,哪是CPU。

有一年,皇明集团公司招聘了5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受不了在一线

磨练的艰苦,先后走掉了300多名。

黄鸣说:

“其实,这些岗位上升空间很大,

是企业培养中高级管理者的必经步骤,没有企业会傻到‘花金子价买馒头吃’。

只可惜,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从基层干起,或者因为吃不了苦,等不到那一天。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鹿立说,西欧国家适龄青年高校入学率都在35%

以上,但并没有出现大范围的就业难。

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录取率达21%,与我

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大П弦瞪坎⒉还!

?

/P>

据他分析,一些大学毕业生之所以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

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

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

两股道上跑的车,产生了结构性错位。

一方面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仍在年复一

年地重复昨天的故事:

书包越来越重,眼镜越来越厚,考题越来越难……“减负”

好像成了过时的词汇。

据调查,今年北京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激烈程度让人咋舌,有的中学要加试

“奥数”,还有的要求达到公共英语二级水平。

上海有的小学生为增加升中学的

择校砝码竟考到了41个证书……然而,学校教育层层选拔出的所谓“精英”,

真的是市场所需要的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攀峰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学校片面追求分

数,将会导致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方式、艺术审美、劳动技能等项教育内容的

明显削弱,不利于培养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及人格观念。

王攀峰指出,一些学生走向社会后,其人文素养不足就会显现出来。

比如,

不善与人沟通相处、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公德与公益意识差、缺乏生活理想等,

这些问题会成为就业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一些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尖子生”和“好员工”的标准竟然大相径

庭。

东北大学东软信息技术学院毕业生小吕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连续

多次获得奖学金、优秀学生等荣誉称号,然而在求职面试中却屡屡碰壁。

这位尖子生对记者说:

“从小学到大学,我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眼里的尖子生,

走出校门才突然发现这一切全变了,有种当头一棒的感觉。

如何理解用人单位的选拔标准?

孙一认为,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

既要有过硬的专业基础,更要有完善的人格。

学校只教会了学生考试拿高分,但

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吃苦耐劳,与人合作。

“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来弥补,所以

我们宁愿招一个在街头发过传单、体验过生活艰辛的中等生,也不愿意招一个所

谓的名校尖子生。

我们录用人员的标准是:

第一诚信务实,第二身体健康,最后

才是专业技能。

广州越秀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徐先生介绍:

“去年招了一部分名牌大学毕

业生,他们到企业的第一项任务是写一篇关于酒店行业的调查报告。

结果相当一

部分人是,网上抄一点,图书馆查一点,基层报告看一点,如此拼凑,甚至一些

关键性数据也是闭门造出来的,这种态度令人失望”!

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介绍,该企业每年要对新录用的大学毕业生从头开始培

训,这一套培训下来,他也成半个校长了。

学校培养的人才到了企业还要回炉、

加工,这实际上是对学校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学校选拔学生是一类标准,用人单位选拔学生是另一类标准,这种状况让学

生及家长如何适从?

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有2600万名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

有关专家指出,学

校培养人才的标准若能与市场需求接轨,这将形成庞大的人力资源,否则有可能

成为社会的包袱,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教授袁祖望指出,教育的效应是滞

后的,一个人能否成才,需要在他工作几年甚至十几年之后才能考量出来。

只用

考试分数作为评判标准,不利于发现和培养有个性、创造性的人才。

袁祖望认为,教育不是看今天怎么样,而要看将来对社会的贡献。

教育的目

的只为了考试,实际上是杀鸡取卵,不符合教育的本质,也忽视了市场需求。

还有的专家指出,目前学校所谓的“择优录取”,实际上是择学生分数之优

录取,而分数之外的成绩往往不被重视。

这种“一分遮百丑”的录取办法看似精

确,但对学生的评价很不全面,也不公平。

大学毕业生不受市场欢迎,折射出学

校教育评价标准的错位。

据了解,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已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加综合素质评价,将道德素

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与实践能

力等6个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改变了“一分遮百

丑”的状况。

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对记者说,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应该从“唯分数

论”转变到对学生素质综合考查的轨道上来,搭建起学生全面发展的“立交

桥”。

只有人才培养标准与市场需求接轨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才能破解。

材料三:

1月4日,距离政府针对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政策实施已有4个多

月……2006月1,中组部等14联合发出通知:

9月1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

生,可到入学前户籍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失业登记,劳动保障、人事部门应

免费提供专门就业服务,进行失业登记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还可享受

税费减免及小额贷款政策。

民政部门还要给短期内无法就业、生活有困难的毕业

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1月4日,河北省承德市就业服务局职业介绍中心副主任佟彦春透露,从2006

年7、8月份举行的两次招聘会统计的数字看,约有3000多大学生目前尚处于

失业状态,而注册登记的人数还不到1/10!

2006年9月,该中心曾组织开展过大学生就业服务月活动。

当月,一度有

近300名大学应届毕业生注册失业登记。

此后,前去注册的就寥寥无几了。

政府就业援助在石家庄市同样遭遇“寒流”,2006年9月1日至11月20

日,仅有3015名毕业生办理失业登记。

其中,大学毕业生仅占44.7%。

而整个

河北省,也只有不到5000名大学生办理失业登记。

为帮助大学生就业,河南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除办理失业登记外,还规定:

记失业的毕业生,不但可免费享受职业指导、就业推荐,还可参加职业资格培训、

职业技能鉴定或就业见习。

对希望参加创业培训的毕业生,劳动部门还将为其提

供创业培训。

然而,在郑州市职介中心,负责失业登记的同志介绍,政府启动“大中专毕

业生专项就业援助”以来,到去年11月初,还没有应届毕业生进行失业登记,

甚至来咨询的都少得可怜。

此前,郑州市劳动保障部门曾在7月中旬推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可申请低

息小额担保贷款”、“登记失业大学生免费职业技能培训”,9月份,郑州市民

政部门又面向生活困难的未就业应届毕业生推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援助”,但

均遭到冷遇。

在2006年河南省秋季人才交流会上,刚从郑州大学商学院毕业的吴国华早

早就赶来了。

小吴从去年底就忙着四处投简历、找工作,各种招聘会跑了不少,

可一直没找到满意的单位。

即便如此,他也从没打算进行失业登记或申请低保。

“大学刚毕业就失业,无颜见江东父老。

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进行失业登记太“丢面子”。

“一旦办了失业证,也

就意味着成了失业人员,而失业和待业是两个概念,宁作待业人员也不作失业人

员。

”河南大学法学院的小赵这样对记者说。

大学生对政府就业援助不“感冒”,只是因为“面子”和“难为情”吗?

北科技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毕业生说,自己不存在失业问题,“不进行失业

登记,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对工作不满意,或者不合适!

”有相当数量的毕业

生认为,“就业难”,难在找不到薪水高、发展空间大、升职前景好的“好工作”。

此外有很多大学生认为,登记失业后劳动部门推荐的就业岗位、提供的培训项目,

多是面对下岗职工、外来打工人员的,很难有“满意”的职位。

“读了几年大学,

去做家政,我不干;

计算机都过三级了,参加初级培训也没什么用。

”一位大学

生说。

河南大学一名大学毕业生说,他们班至少还有1/3的人没落实工作。

“我

们也希望获得就业援助。

但符合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培训项目还很欠缺。

”至于小

额贷款,“对没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短期内实现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很

小”。

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业指导专家认为,大学生“冷对”就业援助,

折射了大学生当下不成熟的就业心态。

这位专家表示,劳动部门提供的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帮助措施,

都是结合就业援助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的。

比如,大学生享受职业技能培训补贴,

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主选择培训项目、培训机构;

大学生申请小额贷款,

劳动部门也可根据需要邀请创业指导专家为其提供帮助。

“在我们中心注册登记的学生,目前已有30%找到了工作。

”佟彦春说。

“是否登记失业,主动权在学生个人。

随着就业服务的日渐完善,‘想得开’

的毕业生会逐渐增多。

”河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就业处刘建民认为,为大学生

办理失业登记也有利于政府掌握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并以此制定相应的福利、保

障政策。

他相信随着相关政策不断健全完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接受失业登记

的。

河南省社科院有关专家指出,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大学生要冲破“刚毕业

即失业”的困境,就必须放下架子,抛弃“宁待业,不失业”的观念,把就业需

求与政府就业援助有效“对接”。

“建议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正视‘失业’,充分利用政府给予的帮助,

早日找到理想工作!

”这位专家说。

材料四:

新华网长沙12月19日电(记者侯严峰、王研)当前正值大学毕业生找工作

的高峰期,全国不少地方招聘会开得热热闹闹,但其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令人担

忧:

有些单位,为求职者设置了诸如性别、年龄、相貌、学历、户籍、经验等形

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就业门槛。

近日“反就业歧视研究课题组”公布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5.5%

的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58%认为严重和比较严重。

许多单位明确声明不要女性,

借口是女性要生孩子、不专心工作;

一些单位招聘员工好似选美,完全不看是否

有真才实学;

在公务员招考中,相关单位屡屡提出“只限本地户口”的条件。

至血型不好、城市独生子女等,都成了拒绝求职者的理由。

个别企业“姓裴不吉

利、姓贾有损公司信誉”等歧视性要求,已荒唐到极其可笑的地步。

更值得忧虑的是,在供求比例失衡、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一现象有普遍化、

“正当化”、“合理化”的趋势。

因为用人单位处于优势,把持着话语权,求职

者面对就业歧视时很少有人诉诸法律。

就业歧视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是损害了求职者的权利和尊严,有的求

职者因被歧视心灵受到伤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其次是破坏了社会公平,阻碍

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配置,成为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就业平等,我国相关法律已有明确规定。

如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

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

同而受到歧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

权益保障法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法律往往没能得到很好的

执行,导致就业歧视愈演愈烈。

要消除就业歧视,需要加快立法,将有关法律中反就业歧视的宣示性条款变

成更具操作性的规范。

政府部门应尽快全面清理目前公务员招考中的各种显性和

隐形歧视条款,为全社会做出良好的示范;

用人单位要摒弃特权思想,树立人人

平等的用人观;

政府部门应建立对用人单位的监督机制,督促其树立法制观念,

依法办事。

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建立健康平等的社会就业环境,需要政府、社会

付出持久的努力。

日前,湖南省举办了首届女大学生专场供需见面会,360多家招聘单位为来

自全省10多所大学的近万名女大学生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

据称,本次专

场供需见面会涉及财务、营销、服装、经贸、旅游服务、表演、金融等许多门类。

在招聘岗位中,文秘、销售、公关、前台接待等占了较大比例。

尽管会场上挺热

闹,可是,一些招聘单位乱设就业“门槛”的行为,又令不少女大学生望而却步。

在供需见面会现场,一些招聘单位开出的应聘条件,引来了不少求职者的争

议。

长沙一家公司招聘公关秘书一职,就把“有一定酒量”列为应聘的基本条件。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一名女大学生刚刚参加了面试,但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把

是否有酒量作为招聘的要求,我觉得这对女性有点不尊重,难道做公关秘书,就

是来陪酒的吗?

”不少参加供需见面会的人也认为乱设这样的就业“门槛”不

仅庸俗,而且涉嫌“性别歧视”。

一名企业招聘主管则表示,设置这样的岗位要

求是“量体裁衣”,“即便求职者在其他方面表现优秀,但滴酒不沾,在这个岗

位上我们不予考虑。

时下,确有一些用人单位面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由紧俏而饱和,就自视过高,

提出的条件五花八门,设置的“门槛”难以逾越。

比如那家要求应聘者“有一定

酒量”的公司,同时还要求应聘“公关秘书”岗位的女大学生“身高165公分,

形象气质佳”。

言外之意,不是“美女”,缺少“酒量”,就没有资格应聘。

些招聘“条件”反映了这家企业用人方面的“霸气”,也反映了个别企业管理者

缺乏基本的文明素质。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很多,但一些企事业单位在国家就业

政策之外人为乱设就业“门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在这些企事业单位的管理

者看来,应聘大学生多,而单位用人岗位有限,所以就可以不顾实际,任挑任选,

还可以附带许多“特殊”条件。

一旦不合乎他们的“条件”,不论大学生的学业

成绩如何、综合素质如何,都一律“免谈”。

更有甚者,个别单位还把招聘当作

了“选秀”“选美”,结果使得不少学有所成的莘莘学子被拒于门外,到头来单

位的人才环境也没有得到多大改善。

此外,在用人单位招聘工作上,各级政府也应当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及时

给予指导。

湖南省首次举办女大学生专场供需见面会,对于急需寻找就业门路的

女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湖南女子大学一名应届毕业生说,举办女生

专场供需见面会,专业性更强、择业方向更明确,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岗位也大

多适合女生。

由此可以想见,如果举办单位也给招聘单位设置一道不得人为乱设

门槛的“门槛”,规范招聘单位的招聘行为,并要求招聘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政策

和单位的实际需求选择人才,那么,女大学生们一定会更加满意。

当然,企事业单位在招聘、用人方面拥有自主权,根据岗位实际提出用人条

件也是必要的。

但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任何单位都应当对社

会负责、对应聘人员负责,而不应随心所欲,乱设这样那样的“门槛”,最终既

损害了大学生择业的权利,又使单位工作受到影响。

材料五:

一年一度的高校毕业生招聘热潮又到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又成了社会各界关

注的焦点。

据11月20日的《大河报》报道,在郑州市“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现

场招聘会俨然成了和平年代的战场。

在拥挤的人群中,两扇玻璃门被挤倒,博览

中心的一部电梯,也不能应付汹涌的人流,扶手在众人的挤压下向外倾倒了。

在这几年里,类似这样火爆的场面在一个个城市里上演着。

在如此激烈的竞

争压力下,月薪被越压越低,不少人连600元的底薪都愿意接受,甚至还出现了

不要工资先行试用的现象。

前些年已经就业的大学生也同样能感受到这种压力,

他们不再敢轻易跳槽,他们每天“自愿”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在搜狐网的一份

调查中,只有大约30%的网友能坚持8小时工作制,甚至连周末加班都开始慢

慢成了常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报怨我们的教育体制者有之,说他们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质量太差,不符合产业界的需要;

埋怨大学生个体的也有之,说他们在大

学里不好好学习,只知道谈恋爱、玩游戏。

表面看来似乎有道理,但都经不起推

敲。

我国教育体制在这几十年里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可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

是最近几年才尖锐起来。

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也不是今天才出现,以前毕业的大学

生也有很多人从事与自己的专业没有太多关系的工作。

他们在大学期间打下的基

础知识以及在工作中的实践锻炼,可以让他们很快地适应新的陌生的工作岗位。

至于大学生个体方面,固然个人在校期间如果努力学习又能重视社会实践,培养

自己的动手能力,那么他相对于其他人竞争力自然是高的,但这丝毫不能解释大

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就业困难问题。

况且,谁又能说以前的大学生学习就更加刻

苦呢?

毕竟他们当时的就业压力轻多了,按照“竞争理论”他们应该学习更不努

力才对。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析仅仅局限在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可爱清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