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5059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1、齐读读准字音

2、知道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三、学习第一首《泊船瓜洲》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读准泊的音,给泊的两个音分别组词。

(2)了解瓜洲(引导学生见注释,强调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不远)

(3)理解题意

(4)了解诗人

a、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历史上称王安石变法。

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b、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奉诏进京为官共谋改革大业,经长江途经瓜洲时所写的。

(二)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

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要求:

1.指名读诗,全班读,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并从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反馈交流:

1.初读诗歌,正音:

间、重、还

2.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3、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迫切地想回家可又不能回的无奈)

(三)入诗境,悟诗情

1、齐读全诗,说说你最欣赏诗中哪一句,为什么?

通道:

1)可以从内容表达上去欣赏;

2)可以从遣词造句上去欣赏;

3)可以从情感流露上去欣赏。

2、交流感悟

a、从内容表达上,抓住“一水间、只、又、还”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呢?

离家近——很想还思家切——不能还

b、从遣词造句上,重点体会: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着这一绿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让学生畅所欲言(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草长莺飞、满目新绿的春天)

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简短的同一个语句在不同的人的脑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画面。

关于“绿”字还有一个故事,引导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

师小结:

是呀!

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一个字修改十多次,我们在习作中难道不该反复修改吗?

记住:

文章是改出来的。

“又”字,说明作者离家时间是春天,离家的时间很长了。

C、从情感流露上,重点体会:

明月何时照我还

以反问的形式,更突出了作者思家心切,可又不能回的无奈的心情。

3、学到这里,同学们心中肯定很纳闷,离家近,又那么想家,为什么不回呢?

介绍时代背景:

体会王安石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业,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境界。

4、齐读全诗说说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是因什么而起的?

(因满目的春色而起)

四、归纳学法

 1.总结全诗,归纳学法

我们了解了诗人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

  板书:

知诗人,解诗题  

通过抓住关键的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

  

抓字眼,明诗意  

最后通过体会作者的情境,领悟了诗人的感情;

入诗境,悟诗情

这就是欣赏诗歌的方法。

欣赏诗歌

五、学习《秋思》

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你能描写一下秋天的景色吗?

师概述:

春天去了,夏天走了,代表生命的绿色也没有了。

秋风萧萧,落叶纷纷,使人平添了无数惆怅。

身在异乡的游子常常会生出思乡的情思。

那秋思是什么意思?

(面对秋天的景象,作者思念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齐读全诗,读准字音

3、介绍诗人:

张籍出身寒微。

幼年家贫,年纪很小,就远离故乡,到二十五、六岁时,已经历了浪迹天涯的羁旅生活。

常年四处奔波、漂泊异乡。

他祖籍吴郡,后客居洛阳。

这首诗是作者客居洛阳城时所作。

1、小组讨论,借助诗下的注释,说说诗意。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作者又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抓住“意万重、复恐、、说不尽、又开封”表达了诗人想说的话太多太多,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展开想象,他会对谁说,说些什么呢?

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那么这首诗中也有一个字用得很妙,你能找出来吗?

(见)

“见”妙在哪里呢?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可见,却又处处可见。

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齐读全诗,说说这首诗诗人的乡愁是因什么而起的呢?

(肃杀的秋风)

六、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1、2两题

设计意图

落实知识点:

积累思乡诗句,由借月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引入,既温习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营造了一种思乡的氛围。

作业辅导进课堂:

连线积累借月思乡诗句。

通过完成这一作业,既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又完成了作业,一举两得,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

让学生从整体上对全文的安排有个了解。

 

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更便于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和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的体会。

多通道设计:

2)可以从遣词造句上去欣赏;

3)可以从情感流露上去欣赏。

给学生提供三条欣赏诗句的通道,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感悟诗的美妙。

通过抓住重点词,通过想象、小故事引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诗的魅力。

时代背景的提供,使学生对王安石的这种做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诗人及诗的意境。

归纳学习方法,以便后面学以致用。

让学生先“走进”秋天,在这种氛围、这种情感中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秋思》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业辅导:

改小故事的方法:

1、不能任意改变故事的意思。

2、对秋天的景色可加以适当描写。

3、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动作描写。

(2)课时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师制作《长相思》多媒体课件。

一、知词人,解词题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

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

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长相思

1、长相思是词牌名,内容多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介绍纳兰性德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誉为:

“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位《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

二、抓字眼,明词意

1、读通词,读准字音,注意读出词的韵味。

2、知道词分上阕和下阕

3、小组合作,借助插图和注释理解词意。

4、交流意思

重点:

山一程,水一程用一个词来形容:

跋山涉水

风一更,雪一更用一个词来形容:

风雪交加

三、入词境,悟词情

1、作者的“身”在哪里?

你们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作者的身在哪儿?

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小河大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地方,这就是作者身在何方。

一句话,作者身在征途上。

(板书:

身在征途)

作者的“心”又在哪里?

心系故园)你们是从哪儿读懂的?

同学们,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

把它们连起来,(在这两句上画一个圆圈)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

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

怀着这份感情,大家齐读《长相思》。

四、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一)想象上阕的情境

同学们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提示: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想象;

2)联系时代背景;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作如下预想)

──你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你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你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你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你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

(二)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

(播放音乐、画面)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唠家常……那还可能是……(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

──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故乡就是老母手中那一针针纳入寒衣的线啊!

──故乡就是妻子那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啊!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美好的团圆之夜啊!

──故园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其乐融融的生活。

(三)小结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

没有。

面对此情此境,纳兰情不自禁地在自己的词中大大地写下了这个让人心碎的“碎”字。

同学们,什么碎了?

(学生自由发言)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四)全班学生齐读《长相思》)

纳兰性德的乡愁是因什么而引起的呢?

(北方的风雪)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3、4两大题

设计意图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字辐射全文。

紧扣从“身”在哪里,“心”在哪里这两个角度,两条通道入手,使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

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想象;

2、联系时代背景。

让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词意,感受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安排水到渠成。

联系时代背景,借助想象,更好地理解“故园无此声”,虽是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遗,使思乡之情酣畅地流露出来。

课内外联读:

让学生阅读课外的思乡诗,进一步感受古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及他们的表达方式。

板书设计:

5、古诗词三首(思乡诗)

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

乡愁:

满目春色肃杀的秋风北风的风雪

离家近——很想还见秋风意万重那畔行

思家切——不能还说不尽又开封千帐灯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6、梅花魂

1.指导学生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书写“幽芳、漂泊、大抵、衰老”等词语。

理解“颇负盛名、玷污、秉性、凉飕飕、眷恋”的意思。

2、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

2、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抓住关键词语,深入感悟梅花精神以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谊。

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借助梅花寄托眷恋祖国的感情。

课件

2、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脉络,解决课后题1

认识文中的生字,正确书写词语,解决课后题1

就课文内容提出问题的的能力

课件准备,积累有关梅花的古诗。

一、驱动导入

(一)兴趣导入

1.古往今来,梅花一直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写梅花的诗数不胜数。

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听?

(如学生背不出,教师提示王安石的《梅花》、王冕的《墨梅》。

全班背诵。

2、这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为什么这么招人喜爱呢?

(抽生回答)是呀,梅花因她的傲霜斗雪、因她的暗香盈袖、因她的素艳高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梅花,走进作者陈慧英的祖父,去感受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那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出示课题,齐读)

(二)任务导入

读题,初步理解“魂”。

知道“魂”的意思吗?

“魂”的原意是指迷信的人认为附在人的躯体上作为其主宰的一种非物质的东西,灵魂离开躯体后人即死亡。

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何来的魂呢?

这里的魂又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呢?

这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二、单元展开

(一)第一单元

学习内容:

学习生字新词。

1.多通道导学(预习中完成)

2.自主性预学(预习中完成)

3.交互式研学

全班交流

预设:

字音难点:

多音字:

“分外”的“分”读fen,“抹净”的“抹”读“ma”。

字形难点:

幽(笔画)、甚(笔画)、“衰”和“哀”区别

词意理解:

颇负盛名、低头折节、眷恋

(二)第二单元

理清文章脉络,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多通道导学:

(1)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小标题形式写上旁注

(2)理清脉络,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2.自主性预学:

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时间约为三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互学习:

1.作者在文章中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

吟诗诵词,黯然泪下

弄脏梅图,大声训斥

不能回国,呜呜大哭

临别前夕,赠我梅画

离别之即,递我梅帕

2.理清脉络,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1)这几件事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我们分段时可以合并为一大段。

第一段

(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几件具体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的爱国心。

(2)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后又借梅花点明了外祖父的爱国心。

4.巩固性促学

1.运用段意合并法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先理清各段段意,然后合并相同的,把各段段意连接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2.从这几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对祖国的思念。

)文章就是通过这五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3.完成作业本1、2、3题

三、达标总结

(1)达标评价

对照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收获整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除了达成目标外,你还有哪些收获?

(学生随意谈,教师随机点拨)

从学生原有的阅读体验出发,借助教师的语言渲染情感,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阅读课,应以读为主,特别是第一课时的教学,教师应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懂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概括外祖父生前的几件事,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对人物的思想感情有了初步的体会。

这里的“读”应是最有效的通道。

高段的学生,初了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外,还应掌握文章的脉络和谋片布局,所以这里设计了分段这一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段能力。

(2)课时

1、了解梅花的品性,体会外祖父酷爱梅花,眷恋祖国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段。

一、任务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梅花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回忆了外祖父的五件事情

出示:

吟诗诵词,黯然泪下

在上节课的读文中,对于外公在这五件事中的行为,同学们感到难以理解,纷纷提出了自己心中深深的疑惑,比如:

吟诗诵词时候,为什么会黯然泪下?

我摆弄古玩,外祖父也不甚在意,而在墨梅图上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为什么会大声训斥?

自己不能回国,为什么居然想像小孩一样呜呜大哭起来?

既然这么珍爱这幅墨梅图,为什么又要把画赠给我呢?

在我们回国的船快开的时候,泪眼朦胧的外公递给我一块绣着血色的梅花的手绢又有何深意呢?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善于提出自己的疑惑这很好,但是真正会学习的人不仅能提出问题,还会自己解决问题。

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肯定能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归结在课题中的一个字,哪个字?

——魂,那么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

你能读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能解释梅花魂的话吗?

梅花魂到底是指什么呢?

2、自主性预学

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时间约为1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3、交互式研学(全班交流反馈)

出示句子:

“是啊,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bǐng)性才好!

品味梅花魂

1.多通道导学

要读懂这句话,我们可以:

(1)联系上下文;

(2)抓重点词句(3)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

(4)用朗读的方式;

(5)其它自己喜欢的方法。

(2)、自学体会,动手圈画。

(3)、读句交流,谈理解。

2.自主性预学

学生根据导学单自主学习,时间约为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层次一:

梅花魂是指梅花的精神

1、简单地说,梅花魂就是梅花的——“秉性”2、“秉性”是什么意思?

3、梅花的“秉性”是什么呢?

能从这段话中找出句子来读一读吗?

出示句子

愈是……愈是……最有……最有……

(1)引导理解作者连用四个“愈”和四个“最”所蕴涵的意思。

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首诗用来赞赞梅花的秉性吗?

(2)朗读,读出梅花的秉性呢?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原来外公喜欢梅花,就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学到这里,你知道梅花魂是指什么呢?

——梅花的精神

层次二:

梅花魂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

1、难道梅花魂仅仅指的是梅花的精神吗?

外公喜欢梅花,仅仅是喜欢梅花的精神吗?

(再找句子读)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2、原来外公喜欢梅花、赞颂梅花,就是喜欢、赞颂——(具有梅花精神的中国人!

3、再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

能简单地说说吗?

生交流

4、课件出示一组具有铮铮铁骨、刚强不屈的的有气节的中国人。

5、他们都是顶天立地的,不肯低头折节的中国人,都是外祖父心中的梅花。

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来读读这段话。

4、现在你知道梅花魂还是指——(中华民族的精神)板:

民族魂。

所以外公在离别的前一天早上,把自己最珍爱的梅花图赠给莺儿,在我们回国的大客船将开之即又递上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是因为这梅花——(引读)是因为几千年来,我们……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还是因为,外公想透过这梅花图,告诉莺儿,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巩固性促学

释疑:

(1)学到这里,这两个问号解开了吗?

因为这墨梅图,这梅花手绢都蕴藏着“梅花魂”,这梅花魂不仅是指——(梅花不畏严寒的精神),更是指——(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指板书)

(2)由此,我们也不难解释,在我弄脏梅花图时,外公顿时(课件出示句子)

(3)理解“玷污”,这里外公说的玷污,玷污的仅仅是梅花图吗?

玷污的还是什么?

(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这梅花代表的就是祖国,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外公不允许中华民族的气节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

不允许我们的祖国受到一丝一毫的玷污!

引读:

所以他拉下脸,有生以来第一次训斥我妈——训罢,便用……

外公做这些事时是那样的——小心翼翼!

你能读出这份小心这份珍惜吗?

外公小心翼翼珍惜的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三)第三单元

体会爱国心

学到这里,你明白了年逾古稀的外祖父那么喜爱梅花,在他的心灵深处的“爱梅情结”了吗?

这份爱梅情结其实就是包含了一位久居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深深的爱国之心啊!

板:

爱国心

你从哪里感悟到外国的爱国心呢?

圈一圈,做好批注。

2、自主性预学:

根据导学单内容自主学习三分钟,教师巡视指导

3.交互式研学:

(1)全班交流,出示: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而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2)正是这眷恋祖国的心才使外祖父在吟诗诵词的时候黯然泪下,我们来看看,外祖父吟诵的都是一些什么诗啊?

出示诗句,相机理解意思,体会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是啊,外公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心里始终割舍不去的是他对自己祖国的思念,是对自己祖国的深深眷恋啊!

(引读)所以,每当我读到每当读到……这是何等深沉的思乡爱国之情啊!

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吧?

那么这个呢?

(呜呜大哭)(是啊,这里包含着外祖父多么深切的思念祖国的情感啊!

这是一颗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心啊。

1.洋装虽然穿在身,可心里深深牵挂着的依然是祖国,不仅仅是外公,多少漂泊异国他乡的海外游子心中割舍不去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