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研学文档格式.docx
《六年级上研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研学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课
9月7日—9月11日
9月14日—9月18日
第二课
9月21日—9月25日
9月28日—10月2日
第三课
10月5日—10月9日
8
10月12日—10月16日
第四课
9
10月19日—10月24日
10
10月26日—10月30日
第五课
11
11月2日—11月6日
12
11月9日—11月13日
第六课
13
11月16日—11月20日
14
11月23日—11月27日
第七课
15
11月30日—12月4日
16
12月7日—12月11日
第八课
17
12月14日—12月18日
18
12月21日—12月25日
复习
19
12月28日—12月31日
考试
20
第一课结构与形状的研究
教学内容:
结构与形状的研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用三角形框架来加固框架结构设计、制作一个可以支承重物的框架结构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设计、制作、介绍交流的过程,体会设计的重要性。
应用形状结构的知识及经验设计和制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乐于动手、善于合作、不怕困难的品质。
发展尊重他人、认真倾听、敢于发表意见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
筷子或塑料吸管、橡皮筋、剪子。
旧报纸一张、胶带、剪子、尺子。
教师自己准备:
框架结构建筑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示各种框架结构的图片(可选视频材料)
二、研究简单框架
1、实践体会
利用筷子捆一角形框架和长方形框架
观察经们受到力的作用时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容易变形?
可以把长方形框架加固吗?
2、根据要求分组操作,并作好各种形状的记录。
主要思考增加斜杆起什么作用?
并说说三角形框架有什么特点。
三、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
1、请同不思考如何制作一个坚固的方体框架。
2、制作一个较复杂的结构,应当先画草图,计算材料。
3、做一个坚固的正方体框架要多少根横杆?
多少根竖杆?
多少根斜杆?
它们的长短一样吗?
4、每根斜杆起什么作用?
框架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5、考验我们的正方体的承受能力。
在我们的正方体框架上一本一本地放书,它能承载多少本?
四、用纸造一座桥
1、检查学生合作带来的各种桥模型,请学生按照展览要求先报名,再统一在讲台前参展。
2、请各在座的评委检查制作的材料是否统一,然后讨论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评价这些不同形状的桥模型?
教师提出要求,板书如下:
我们的桥展示评奖大会——最佳作品奖,最佳评委奖。
最佳作品:
描述分、比较分、承重分,总评分。
单项奖:
省料奖、美观奖、实用奖、参与奖。
3、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桥?
下面的内容可供参考:
设计的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出示设计图或设计过程。
应用了哪些形状方面的知识。
应用了哪些结构方面的知识。
我们的桥哪里受压力,哪里受拉力……
制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哪些地方限于技术,做得不够好。
哪些地方是具有明显的优势的。
预计能承多少重量。
第二课利用太阳定方位
利用太阳定方位
使学生认识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和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培养学生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教学重难点:
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电筒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故事:
小熊是个调皮的孩子。
一次熊妈妈出门去了,他一个人跑出去玩。
外面的世界真美呀!
清澈的小河,美丽的蝴蝶,温暖的太阳……小熊玩得可高兴了。
突然,一只小兔子窜了出来,小熊立刻追上去。
他追呀追,左弯右拐,追了好远好远。
忽然,他发现找不着回家的路了,急得哭了起来。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小熊辨明方向,替他找到回家的路吗?
2、学生想办法帮助小熊找方向。
3、学生小结:
辨明方向的各种方法。
4、谈话:
今天我们学生其中的一种方法:
利用太阳找方向。
【板书:
太阳和方向】
二、指导学生认识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㈠、指导学生认识太阳东升西落的自然现象。
1、提问:
每天早晨你到学校,太阳在校园的哪一方?
这是什么方向?
放学时太阳在校园的哪一方?
2、学生讨论汇报。
3、提问:
为什么早晨的太阳在东边?
放学时太阳在西边?
4、学生讨论汇报。
5、用电筒演示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
6、小结:
太阳东升西落这一自然现象。
㈡、指导学生辨认南北方向。
早晨,面向太阳,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2、多点学生回答,教师作出纠正指导。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
东、西、南、北)
3、学生互相说,互相检查。
4、教给学生口诀:
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5、如果放学时面向太阳,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6、学生讨论、汇报。
三、指导学生实际辨认方向。
(操场进行)
㈠、集体进行。
操场的东、西、南、北分别在哪儿?
2、学生指认方向。
3、你是怎么知道的?
4、学生汇报。
5、提问:
教学楼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6、学生回答。
7、国旗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8、学生回答。
9、校门有操场的什么方向?
10、学生回答。
㈡、分组进行。
1、各小组同学互相说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教师巡回指导)
2、各小组选派代表说出自己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⑴、你的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
⑵、你是怎么知道的?
3、小结:
室外辨认方向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1、简述本课内容。
2、如果你迷路了,在没有别人帮助的情况下,你怎么找方向?
教学反思:
第三课中国结的研究
中国结的研究
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引领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社会调查活动及其调查报告的写作和交流,初步培养学生采集、筛选、分析、整合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来龙去脉及现状的了解,引领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专题研究活动,引领学生走近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活动中,信息的筛选、分析和整合。
1、开门见山导入本课
根据专题研究安排的流程,这节课要对《传统节日日渐淡出生活的原因——社会调查报告》进行展示交流。
这一环节的要点首先是注意情境的导入,请各位同学注意信息共享,并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认真总结。
其次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提醒学生:
注意倾听,必要地方作好记录,可向展示者发问,并把此页附在该报告的后面,作为互评依据。
2、调查结果
设想有3—4组学生上台陈述调查报告,其他学生可结合自身的调查体验、调查报告,一起总结调查活动收获。
对交流内容和时间长短有如下规定:
(1)交代调查角度;
介绍调查问卷内容;
呈现调查数据;
对调查数据有分析,有初步结果;
(2)时间限定:
4——5分钟。
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自我展现、自我体验。
这一环节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时间的把握。
3、讨论、反思活动收获
这一环节可以提示各个小组,从调查活动的操作层面与调查结果对现实生活的指导作用两方面进行反思,例如:
(1)结合展示小组的调查结论,有条理地陈述传统节日淡出生活的原因;
(2)对本组的调查结果深度及不足进行反思;
(3)对传统节日会不会最终消逝进行思考;
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设想请3—4个小组交流讨论情况。
这一环节教师的任务是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思想的碰撞中,达到培养学生分析、整合、利用信息能力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
4、教师总评
课堂活动中不确定因素较多,我应该准备两个方案:
一长一短,视时间而定。
方案一:
综合以上同学们的精彩展示,我们能否达成这样一个共识:
是态度决定了报告的水平,而不是智力!
愿各位深思这句话并在今后的学习中体会它。
传统节日淡出生活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原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其经济实力强于我国,文化交流中有一条规律——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和地区是文化输出区,经济实力弱的国家和地区是文化输入区,这就是传统节日日渐淡出生活,而西方节日长驱直入的根本原因。
又由于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教育的软弱,甚至是缺失,国人对于中国节日以及节日仪式背后的历史文化积淀的了解是肤浅的,甚至认为传统节日以及节日仪式是一无是处的,这是面对西洋节日传统节节败退的重要原因。
面对传统节日日渐淡出国人生活的现状,你是否还有些话要对自己、对学校、对家长、对社会说呢,请以《面对中国节的现状,我想说……》为题,写出你的心里话。
方案二:
刚刚看到和听到同学的展示,我可以肯定你们在实践过程中学到了基本的语文知识——关于调查报告的写法;
锻炼了语文的基本能力——收集、筛选、整合、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
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在这个活动中,你们拥有了别人无法复制的过程体验、情绪体验、行为表现等值得珍藏的记忆底片,点化了你们的心灵和悟性。
我们写调查报告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手段,它让我们感受到收集、筛选、整合、分析、利用信息能力的重要性,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把它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你才能随时随地更恰切地领悟生活本质。
传统节日淡出生活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社会的……我认为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原因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像立春、风筝节、七夕等带有农业文化色彩的传统节日的内涵,也就逐渐淡化了。
另外,人大都有猎奇心理,对于外来的、新鲜的西洋节日有一种好奇心理,在一部分年轻人中过西洋节日成了“时尚”的代名词。
5、作业:
专题研究小结:
《面对中国节的现状,我想说……》
这一环节是整个专题研究的总结,以写小结的形式,反映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认识程度。
第四课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
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3、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
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观察的科学态度。
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
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演示:
课件
分组:
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一、引入
复习:
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
讨论:
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
板书课题:
种子的萌发
二、探究过程
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
(2)介绍实验材料。
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
(3)演示解剖方法。
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
a.不要着急;
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培养皿中。
(4)分组研究。
研究重点:
种子可以分成几部分?
注意比较三种种子的异同。
(5)汇报交流。
(6)认识种子的各部分(画图)。
双子叶与单子叶的例举。
推测:
种皮、胚根、胚芽和子叶在蚕豆种子生长过程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发芽天数不同的蚕豆种子
(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的各部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发放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3)观察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外形。
(4)解剖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
(5)汇报交流研究发现。
(6)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
三、小结
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
蚕豆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四、质疑
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在种子结构上不同,花和受精过程也不同吗
五、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持续观察蚕豆种子发芽的变化过程并做好记录。
五、板书设计
种皮胚(胚根、胚芽和子叶)
↓↓↓
根茎和叶养分
第五课确定起跑线
1、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场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起跑线的方法。
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身边的数学,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对圆有了深入的识识,对同心圆,特别是圆环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这些都为学生解决“确定起跑线”这个问题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教师只要做好引导学生观察、转化、迁移、归纳,学生就会比较轻松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圆规、直尺、计算器。
一、复习旧知,铺垫导入:
1、求下面圆的周长:
r=2cmd=8cm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北京2008奥运会100米决赛“博尔特9秒58”破世界纪录。
师:
100米赛为什么那么吸引人?
让那么多人为这9秒58而欢呼不停?
2、播放2009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200米决赛场面。
看了两个比赛,你们有什么发现,又有什么想法?
3、提问:
100米跑运动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而200米跑运动员为什么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
200米跑的起跑线位置是怎样安排的?
外面跑道的运动员站在最前,这样公平吗?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运动场,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了解比赛的时候各跑道的起跑线是如何确定的。
三、观察跑道、探究问题:
(一)观察思考,找出问题关键。
(课件出示完整跑道图)师:
观察跑道图,每条跑道一圈的长度相等吗?
差别在哪里昵?
比赛的时候,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怎样才能做到公平比赛?
(二)分析比较,确定解决问题思路。
1、小组交流:
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
①跑道一圈的长度=2条直道的长度+一个圆的周长
②内外跑道的长度不一样是因为圆的周长不一样。
2、小组讨论:
怎样找出相邻两个跑道的差距?
①分别把每条跑道的长度算出来,也就是计算2个直道长度与一个圆周长的总和,再相减,就可以知道相邻两条跑道的差距。
②因为跑道的长度与直道无关,只要计算出各圆的周长,再算出相邻两圆的周长相差多少米,就是相邻跑道的差距。
(三)计算验证,解决问题:
计算圆的周长要知道什么?
第一道的直径为72.6米,第二道是多少?
第三道呢?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方法一:
计算完成课本上的表格。
方法二:
75.1×
3.14159-72.6×
3.14159=7.85(m)
77.6×
3.14159-75.1×
……
引导学生将3.14159换成π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已经知道了400米跑相邻两个跑道长度大约相差7.85米,也就是相邻跑道的起跑线应该相差7.85米。
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呢?
如果我们在计算圆的周长时直接用π来表示,看看有什么发现?
(72.6+1.25×
2)π-72.6π
=72.6π-72.6π+1.25×
2×
π
=1.25×
(75.1+1.25×
2)π-75.1π
=75.1π-75.1π+1.25×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相邻跑道起跑线相差都是“跑道宽×
π”。
想一想:
起跑线的确定与什么关系最为密切?
(与跑道的宽度关系最为密切)
教师小结:
同学们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确定起跑线的秘密!
对了,其实只要知道了跑道的宽度,就能确定起跑线的位置。
四、巩固应用,形成技能:
1、400米的跑步比赛,跑道宽为1米,起跑线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如果跑道宽是1.2米呢?
2、在运动场上还有200米的比赛,跑道宽为1.25米,起跑线又该依次提前多少米?
五、回顾小结,体验收获:
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百分数”研究性学习
一、基本目标
(1)巩固百分数应用题的知识;
(2)养成科学地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与兴趣。
二、课前准备
1、课题的提出
课下学生丁正炎和同学讨论家里要贷款买房子的事,同学们有的说贷款买房子不上算,要付利息;
有的说贷款买房很好,自己家的房子就是父母贷款买的。
2、成立研究小组
根据丁正炎同学家要贷款买房的事确立研究课题。
组织学生讨论,并围绕贷款买房拟订课题,结果学生拟订出了许多课题。
如:
购房与贷款,贷款与利息,购房贷款与工资处理,购房贷款的利弊等12个课题。
不论学生所订的课题成熟与否,作为小学生的研究题目,只要能表达完整的意思,又能引起学生们的研究兴趣就可以了。
然后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喜欢的课题组中,并选出组长。
三、学习过程
1、制定研究计划
小学生的研究计划普遍十分简单,根据老师的介绍,把计划划分为两部分,即资料查询与问卷调查。
以“购房贷款决策”课题组为例,参加的学生分别是田园,李娇,王红亮,于昊。
他们制定了资料查询计划,其中两人负责到建设银行金坛分理处进行调查,另外两人负责向父母所在银行的工作人员请教购房贷款方面的问题。
2、设计问卷调查表
组织各课题组围绕自己的课题编制问卷调查表。
以“购房贷款决策”课题组为例,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了如下问卷:
(1)自己所在小区市民贷款买房的情况
A、贷款
B、没有贷款
C、部分贷款
(2)市民不贷款买房的原因
A、利息太高
B、有能力购买
C、可以向亲朋好友借到钱
(3)贷款买房的方式
A、全部贷款
B、部分贷款
C、先贷款,有了周转资金再一次性交清
(4)还息的情况
A、扣工资
B、自己做生意付息
C、一次性付清
(5)市民对贷款买房的态度
A、肯定的态度
B、否定的态度
C、中立
(6)银行对贷款买房的承诺
A、能够兑现
B、基本兑现
C、不能兑现
从学生问卷设计来看,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问卷设计就比较零乱,条理性不够。
然而学生们的积极性都很高。
3、实施调查,整理信息
以“购房贷款决策”课题组为例,4位学生利用在校时间,在本校一至六年级中各选一个班做了问卷调查,收回问卷210份,利用统计学知识,计算出各类学生家庭占该项目总人数的百分比。
例如:
表1:
学生家庭贷款购房情况
类别货款购房不货款购房
百分率1387
表2:
父母对贷款购房的态度
类别同意不同意
百分率3565
4、形成建议,组织报告会
各课题组根据各组的调查以及所查阅的有关知识,形成集体意见,写出简短的研究报告。
班级举行一次报告会,邀请部分家长和部分老师参加,最后将各课题组的研究报告加上各成员的心得装订成册,以小册子的形式向家长分发。
5、二次调查,跟踪访问
对在第一次调查中反对贷款购房的家庭进行跟踪访问,收集数据,了解到有几个家庭在本次调查活动后改变了主意。
反思:
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历时2个星期,共进行2次集中活动,学生利用大部分的课余时间进行研究。
本次活动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用于说明身边的问题。
有些家长是看到学生统计的数据才开始思考贷款买房这个问题的。
(2)锻炼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持久力。
小学生的思维普遍比较短暂,不善于持久性思考。
通过这一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思维的持久性上有了很大发展。
(3)培养了学生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精神,使其体会到了在合作中从事科学研究的魅力。
(4)改变了一些学生家长对贷款购房持否定态度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养成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课后反思:
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要较好地辅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两个前提十分重要:
首先是教师本人十分重视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毅力,有耐心。
其次是获得家长的支持十分重要,因为研究性学习是属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拓展学习资源的一项工作,没有家长的支持,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就不容易得到保证。
研究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种学习活动,对学生的社会交往与学习能力提出挑战并富有吸引力。
因此,非常值得我们教师去研究,去探索。
第七课噪音的污染与防治
了解噪音对人体的危害,了解控制,减少噪音的措施。
了解噪音的危害和减弱噪音的途径,提高环保意识
了解生产生活中控制噪音的方法,培养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导入
教师提问引入:
作为学生,我们经常有这样的感受,当课堂纪律很好时,我们会对老师所讲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都较为好,如果这课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课堂纪律较乱时,这节课的所讲效果也特别差,好像对老师讲过的知识没有什么印象,这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
教师总结:
安静的环境容易使人注意力集中,吵闹的环境(噪音)分散人的注意力
新课教学
提问: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噪音吗?
学生活动:
二人一组,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拿出所查资料。
明确:
噪音即噪声,通常指那些噪杂、刺耳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