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366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定州中学届高三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二Word格式.docx

材料表明唐代()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6.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与统一的市场。

当时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一种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据此能够说明

A.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存在市场经济

B.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近代市场经济出现

D.汉唐时期国家大一统促进统一国内市场出现

7.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

的宋免说:

“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

这反映了朱元璋

A.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B.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

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

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8.读下图,秦汉时期货币标示为重量单位(半两、五铢),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据此读出信息,准确的是

秦半两钱

汉五铢钱

唐乾元重宝

宋大观通宝

 

A.中国古代文字字体的变迁B.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C.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进步

9.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日:

“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

”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10.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

“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

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

据此可知盐引

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

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

11.宋代《青箱杂记》记载:

“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之虚所卖之’。

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

”该记载表明

A.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

B.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

C.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D.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

12.美国历史学家珀金斯指出,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

B.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农业的发展

C.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D.传统科学技术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3.明初发行纸币后,政府下令禁止金银甚至铜钱的流通,但纸币发行后贬值严重。

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

至成弘年间,民间契约文书中已主要用银。

至英宗颁布白银货币新法后,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

对此,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推动白银货币化

B.贵重金属的短缺导致宝钞贬值

C.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

D.货币改革推动白银成法定货币

14.“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

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15.中国古代朝廷一直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仍常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出现,商业经济仍然繁荣发展,这是因为()

A.商人对朝廷抑商政策暗中反抗

B.抑商政策只是一纸空文没有实现

C.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从商易于致富

16.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

……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A.江南经济的繁荣

B.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

C.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统一规定的时间

17.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

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

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B.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18.《唐六典》记: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

《新唐书》载:

“细镂之工,教以四年;

车路、乐器之工,三年;

平漫刀矟(长矛)之工,二年……教作者传家技。

”这表明唐代工匠()

①频繁更换工种②长期在官府作坊干活③职业是世袭的④是临时工人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9.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C.《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D.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20.“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二、非选择题:

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永嘉人,世称水心先生,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

“学术之会,总为朱(熹)、陆(九渊)二派,而水心龂龂(争辩)其间,遂称鼎足”。

叶适批评朱、陆等人“专以心性为宗主”,耳目之官废而不用,其结果只能是“舍实事而希影象,弃有用而为无益?

此与孟子所谓‘毁瓦画墁’何异,盖学者之大患也。

叶适曾任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宝文阁待制兼江淮制置使等官职,对现实情况了解得较为深切。

著述甚多,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法律、财政、金融、民事等各方面的问题,都有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崇义以养利”,“不抑天下之道”,“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

——摘编自郑师渠总主编《中国文化通史两宋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叶适上述主张出现的背景。

(2)叶适学术地位很快衰落下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衰落的原因。

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铜钱早在东周后期就已经出现,并且在后世一直得到广泛的使用,到了晚唐至宋代不但铸币数量大增,货币制度亦趋向复杂,……晚唐和宋代货币的广泛使用给国家的币源带来了压力。

……宋时平均每年的铸币数量为13万至31万贯,10世纪晚期达到88万贯,到了11世纪高达183万贯,但即便如此仍是供不应求。

为了解决这一需要,政府有时限制铸币之外的用铜,或减少每贯钱的枚数,同时禁止铜币外流,并且在这一政策证明无效时,对铸币征收高达50%的出口税。

政府甚至在四川、陕西等地试行铸用铁钱以在汉人与胡人之间设一道“铁幕”,但未能取得成功。

金银的使用(如金沙、银锭)一度解决了铸铜不足的危机,但奇怪的是,中国人很少使用这些贵重金属货币。

这时出现了一种最有趣的解决办法,即发行纸币,这就足以证明当时的货币经济是何等发达。

当时政府和商人都面临着如何长途运送大量货币的问题。

铜钱由于体积过于笨重而不合要求,于是各种纸币和票据应运而生。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

传统与变迁》

(1)根据材料,指出宋代为解决币源压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出现纸币的背景,并指出纸币出现的意义。

周测二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可以分析出晋商商帮的兴起是与国家的政策有关系的,所以本题答案选C项。

A、B、D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

商帮

2.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题干材料信息“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可知,这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故选D项。

A、B、C三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唐代的飞钱

3.A

做为经济基础一部份的经济政策是有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故A项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早起起到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作用,维护封建统治,但是到了明清时期,它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因素,在材料中“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

条件的制约”,故B项错误;

到明清之际,顺应历史潮流的是资本主义经济,故C项错误;

重农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由商鞅提出,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4.A

整个表格分支出与收入两部分,收入:

8500(钱),在支出中:

供给官府(赋役两部分)2889(钱),开支部分:

7950(钱),总的开支:

10839(钱),支出多余收入,故A项正确,西汉的生产力获得提高,但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来,故B项错误;

农业商品化是指农业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自给自足是主要特点,受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高,农民缺乏商品意识,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参与市场、改进技术的积极性不高,且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其中官府开支所较家庭开支占比例较小,故D项错误。

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

5.C

本题材料提到,“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

南海郡(广州)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专业性生产区域形成,故选C。

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特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汉唐宋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较快,专业性生产区域形成。

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6.B

本题材料提到,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与统一的市场。

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故B项正确。

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但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

7.A

本题材料提到,“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朱元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故A项正确。

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名师点睛】评价重农抑商,应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去评判。

脱离具体的历史环境,无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就将失去应有的历史意义。

依此而论虽然重农抑商在中国古代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但同时它也起过某些积极作用。

当然,我们对重农抑商的作用给予一定的肯定,并不是说它就没有与商品经济矛盾的一面。

重农抑商与商品经济之间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和斗争。

8.C

本题材料提到,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增长,货币不再标示重量。

故选C。

货币

9.D

“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

”,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及乡村发展,故B项错误;

手工业的生产规模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的意思是富商多买田置地,故D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名

师点睛】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1、其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各个时期发展不平衡。

2、官营和专卖长期存在。

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与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联,互相促进。

6、国内贸易、民族政权间的边境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7、古代金融业与商业互相促进。

10.B

本题材料提到,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

因此选B。

表现

11.D

本题材料提到,“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因此选D。

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名师点睛】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

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

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系买卖草料市集。

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

12.A

本题材料提到,14—20世纪中期,中国的人口、耕地面积和农业总产量都在增长,但劳动生产率却没有提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经济的简单再生产形式,因此选A。

发达的古代农业·

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属于备考重点。

小农经济是长期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精耕细作是其主要特点之一。

13.C

本题材料提到,永乐后,民间流通货币兼有宝钞、金银和稻谷布帛,朝廷屡禁不止。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白银货币化是民间推动的结果,因此选C。

货币;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明中期以后,官营手工业衰落,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江南地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以雇用劳动为标志),但发展缓慢,在商业方面,形成一批以经济功能

为主的商业市镇、货币——白银广泛流通、农副产品大量投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增强、统治阶级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D

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相关知识。

根据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农耕经济的产物,在商鞅变法是提出并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虽出现了工商皆本思想,但重农抑商观念仍难

以瓦解。

故只有D表述错误。

中国古代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

【名师点睛】中国封建社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答案】C

我国古代历朝政府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依然有资本雄厚的大商人的出现,这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我国古代农耕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了商业的发展。

A项明显错误;

B项错误,历朝均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有些朝代还很严格;

D

项错误,不是根本原因。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宋代的夜市到三更左右才结束,五更左右便早起开张。

而且街市热闹非凡,人们十分忙碌。

从中我们发现北宋的商业十分发达,打破了原有的商业格

局。

A选项错在东京不在江南;

B选项错在商业依旧是受到官府限制的,重农抑商政策依然存在;

D选项错误,官方依旧有着统一规定的时间,只不过是有所延长。

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北宋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中国商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一直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政策,这是一直都不变的。

但是各个朝代都有所变化,尤其是唐朝和宋朝对待商业的态度是不一致的,到了明清又是一个态度,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变化,分析好变化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解题。

【答案】A

从考古挖掘来看,秦魏墓葬出土了成套的铁制农具,表明当时铁制农具在当时普遍推广,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B、C、D三项仅从墓葬出土本身无法得出。

故选A选项。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铁犁牛耕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关键就是紧扣材料。

紧扣材料中“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可知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工具提高了精耕细作水平。

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在秦、魏等国……出土……生铁铸造的农具”不符;

C项中“必备品”的说法过于绝对,应排除;

D项的表述从题目中无法看出,应排除。

故A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答案】B

本题侧重于考生对材料信息解读能力的考查。

“工巧业作之子弟,一入工匠后,不得别入诸色”这句话说了唐朝政府不准工商业者改行,子弟要世袭匠籍,实行严格的人身控制和管理。

”这句话表明了在唐代,由家庭传授后代的手工业技艺分工种不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必须在满足一定年限后方可接受祖传技艺的学习,据此答案是②③。

①④是对材料的曲解。

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手工业的发展·

唐代的手工业

本题的题眼是“商代”、“牛耕”。

A项“牛骨”不等于“牛耕”,排除;

《诗经》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排除C选项;

孔子学生冉耕为春秋时期的人,排除D选项;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文字,“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说明当时可能出现了牛耕,故正确答案选B选项。

牛耕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了解我国主要的耕作方式。

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主要有: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2)“石器锄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3)“铁犁牛耕”——精耕

细作的传统农业。

题中所述政策为海禁政策。

A、B、C三项分别涉及了海禁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与海禁政策实行的根本原因;

因此ABC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D项错误,海禁政策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发展的潮流,阻碍了中国的社会的转型。

故选D选项。

海禁政策

21.

(1)背景:

民族矛盾突出,政治震荡;

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社会经济发展;

学术氛围相对宽松,思想活跃;

人文精神萌发;

从政经历丰富,对现实情况认识较深刻;

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经世观念;

理学思想不利于政权壮大。

(任意答4点得8分)

(2)原因:

最高统治者确立理学独尊地位;

(2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官方指定教科书(或理学家及其信徒把持官场要职);

(2分)叶适思想与理学相对,不被最高统治者重视。

(1)根据材料“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永嘉人,世称水心先生,南宋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得出叶适生活于南宋,南宋所有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精神角度回答;

根据材料“叶适曾任兵部侍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电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