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3160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20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仁郭勒普查设计Word下载.docx

我单位对《新疆和静县古仁郭勒铅锌矿普查设计》进行了初步审查,初审结果如下:

一、主要优点

1、设计依据充分,设计目的任务明确、工作部署合理。

2、对矿区勘查类型的划分是恰当的。

根据2009年预查成果资料分析,矿区矿体应为小-中型规模;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属形态中等;

矿体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程度,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规定,划分为第Ⅲ勘查类型,并确定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工程网度为200×

200米网度是合适的。

3、采样、化验一节中明确了各种样品的采样方法、分析项目等,可以满足任务书要求。

4、设计书中对项目管理、技术保障等各项措施做了详细叙述;

经费预算取费标准合理、计算准确。

二、不足之处和应注意的问题

1、区域地质物化探资料收集的不充分,应进一步对此展开工作。

1、认真做好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工作,认真做好岩、矿石质量指标(RQD)的测量和计算。

2、野外工作周期短,任务较重,希望项目组全体人员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确保项目安全生产。

及时送样,尽快化验,以指导工作部署。

3、文字叙述有些啰嗦,语言组织有待加强。

经单位科技委员会讨论,认为该设计地质依据充分,工作部署、工作安排合理,所选工作方法得当,章节完整,设计可以作为野外施工和验收依据,同意上报审批。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

2009年12月1日

第一章前言

第一节目的任务

一、项目来源

巴州华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勘查的新疆和静县古仁郭勒铅锌矿预查项目,地质工作已经由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完成,发现该区蚀变带铅锌具一定品位,矿化蚀变明显,具有进一步工作的价值,根据预查的成果,巴州华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继续现委托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允许勘探范围内开展铅锌资源的进一步地质普查工作。

山西省第三地质工程勘察院根据巴州华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意见和现行《固体矿产普查总则》、《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等地质行业规范中对普查阶段的工作程度要求,编制完成了本次普查工作设计,供上级主管部门审批,批复后的设计将作为整个普查工作的依据。

二、目的任务

本次对新疆和静县古仁郭勒铅锌矿普查的主要目的任务是:

在系统收集和研究区内已有地质资料及2009年预查成果基础上,通过1:

5000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1:

10000地质修测、1:

2000地质草测、1:

2000地形测量、1:

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槽探、岩芯钻探及采样等探矿工程手段,以铅锌为主攻矿种,以Ⅰ、Ⅱ号铅锌矿化体为目标,初步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带及其分布规律等地质特征;

初步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品位变化特征,总结成矿规律,探求(333)+(334?

为进一步勘查和远景规划的制定提供地质依据。

1、对区内已有地质矿产进行综合研究,认真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总结已知矿化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主要控矿因素,指导探矿工程的布置,认真编写项目设计书;

3、通过勘探线测量,配合1:

5000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及钻探工程控制,初步查明矿体空间分布形态。

4、利用槽探、钻探等工程手段对普查区主要矿体进行控制,初步查明其特征,探求(333+334?

三、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

1、1:

5000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4平方千米

2、1∶10000地质修测9.86平方千米

3、1∶2000地质草侧2平方千米

4、1∶2000地形测量2平方千米

5、1∶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8千米

6、槽探2500立方米

7、机械岩芯钻探2250米

8、各类样品370件

四、工作周期及预期成果

工作周期:

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周期3年。

预期成果:

争取在该区段找到可供进一步勘查的矿产地1~2处。

预期于2012年12月提交《新疆和静县古仁郭勒铅锌矿普查报告》及相关图件、附表、附件等,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意见。

五、经费预算项目经费722.56万元。

第二节矿区范围、自然经济地理条件

一、矿区位置及交通

1、位置

工作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北东350度方向,直线距离100千米,行政区划隶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管辖。

矿区所在的探矿证总面积9.86平方千米。

由4个拐点构成,中心地理坐标:

东经86°

05′07″,北纬43°

10′23″,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探矿证范围拐点坐标一览表

拐点

地理坐标

直角坐标

经度

纬度

X

Y

S1

86°

02′45″

43°

10′45″

4783150.7

15422421.2

S2

08′00″

4783073.4

15429535.4

S3

10′00″

4781684.6

15429521.1

S4

88°

29′00″

4781762.0

15422405.4

2、交通

矿区交通一般,由和静县城出发经206省道15千米至218国道,顺218国道走120千米左右下国道走山间便道月50千米到达矿区。

民航有库尔勒、至乌鲁木齐的定期航班,矿区内有简易路可相通,山区则需辅以驮运。

详见下页交通位置图

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

(一)自然地理条件

矿区地处天山南缘,矿区属中高山地形,地形比较陡峻,区内通行比较困难。

海拔高度一般为3200-3800米,最高海拔3950米,比高一般为50-300米,局部地段切割较强烈,。

工区东南高而西北低,有常年流水,水质优良,可以饮用。

该区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候干燥多风,夏季有少量降雨。

6-9月份平均气温为17-20.7℃,冬季11-1份平均气温为-8--12℃,最低可达-15--20℃。

全年降雨量多集中于7-8月份,多西北风。

(二)经济地理条件

矿区属牧业区,经济不发达,主要为哈萨克族、蒙古族等,沿沟零星有牧民居住,并在附近季节性放牧。

区内生产、生活物质供应以和静县为主,粮、油、菜、蛋、禽、肉等食品采购较为方便。

区内有河流通过,可以保证生产、生活用水、电力供应需自行解决。

第三节矿权设置情况

巴州华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2月30日取得了新疆和静县古仁郭勒铅锌矿探矿权,探矿权名称:

新疆和静县古仁郭勒铅锌矿预查;

探矿权证号:

T65120081202022852,预查区面积9.86平方千米,预查单位:

山西第三地质工程预察院,探矿权有效期限:

2008年12月30日至2009年12月30日。

探矿权范围由4个拐点圈定,探矿证拐点坐标参见表1-1。

目前,探矿证范围内无矿业权纠纷。

第二章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现对与矿区有密切关系并对找矿评价有指导意义的以往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叙述如下:

(一)、以往的区域地质工作

1.1960年,新疆地质局二区测大队二分队陈哲夫、朱诚顺等人在该区进行过1:

20万区域地质测量和预查找矿工作。

编制了K-45-Ⅹ(后峡幅)地质和矿产说明书,通过区调对该区的地层和构造以及岩浆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建立了地层层序,详细划分了岩浆岩的期次。

2、1971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测量大队对本区进行了1:

20万区域地质和矿产测量的重新编绘工作,编制了K-45-Ⅹ(后峡幅)地质和矿产说明书。

3、2003年,新疆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

5万萨日达拉一带的区域地质调查,对本区的北部的区域地质和矿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4、2005年,新疆地质调查院完成了1:

5万艾维尔沟一带的区域地质调查(三幅联测),对本区的北部和东部的区域地质和矿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二)、以往的矿产地质工作

1、1960年,新疆地质局二区测大队二分队,在本区进行了1:

20万区域矿产调查,发现和检查金属、非金属以及燃料矿产共计102处之多。

该区测成果为以后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矿产地质资料

2.2003-2005年,新疆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在该区南部开展了铜、多金属矿预查工作,整个预查区南部的地质构造特征、矿体的地表出露规模及产状进行了较系统的了解,对本次普查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对比。

(三)、预查工作成果

1、工作概况

项目于2009年4月2日出队开展野外预查工作。

4月4日~6日,项目对整个预查区进行了概略性的踏查。

4月10日一5月10日,在预查区内测制了2条1:

2000地质剖面,并开展了1:

10000草测工作,在地质草测过程中发现了现在的铅锌Ⅰ、Ⅱ号矿化体,5月10日一5月25日,对2条铅锌矿(化)体按200米工程施工了4条地表槽探工程进行了揭露,野外工作于6月3日结束。

2009年6月3日一现在,根据2009年地表槽探揭露矿体矿化情况,结合区域地质和预查成果情况进行综合资料收集和整理。

2、取得的主要预查成果

初步圈定两处矿化蚀变带,对矿化蚀变进行了初步槽探控制,刻槽样分析Au0.02—0.06×

10-6,Pb0.10—0.66×

10-2,Zn0.20—1.30×

10-2、W0.01—0.03‰。

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

1∶1万地质草测图9.86平方千米;

实测地质剖面2.5千米;

槽探295立方米;

化学样85件;

光薄片10件。

前人资料总体研究程度有待提高,特别是前人对该矿投入的工作量不足,2009年度巴州华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对矿区进行了初步的勘查,但对矿体的工程控制程度尚待加强,很有必要对该矿开展进一步的普查工作,以期新的突破,为以后的矿业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为此巴州华凯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决定对该探矿权进行延续工作,追加资金投入,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有序开展。

第三章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分析

第一节区域地质特征

区域大地构造位置属北天山优地槽褶皱带,依连哈比尔尕复背斜。

北邻博格达复背斜,南邻西天山地槽褶皱带博洛科努复背斜。

区域断裂构造比较发育,北部有艾维尔沟断层带,南部有夏尔嘎大断裂分布。

一、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奇尔古斯套群C1ar、马鞍桥下亚组C1ma、志留系上统阿河布拉克组(S3ab)及志留系中、下统(S1—2),尚有少量侏罗系西山窑组地层出露,矿区中部顺河流、山间洼地有小面积的第四系覆盖。

1、志留系(S)

志留系上统阿河布拉克组(S3ab),该地层分布比较广,厚度较大,主要为一套凝灰质砾岩、千枚岩、结晶灰岩、大理岩,石英粉砂岩等。

厚度一般为800—3600米,部分地段较厚,可达3000米以上,与上覆地层及下伏地层均为断层接触关系。

志留系上统阿河布拉克组(S3ab)又可分为三个岩性段,为S3aba

S3abbS3abc

志留系上统阿河布拉克组第三亚组S3abc

主要为绿色、灰绿色薄层千枚岩化绢云母石英片岩,夹少量灰岩,钙质片岩、浅变质石英岩夹透镜体。

志留系上统阿河布拉克组第二亚组S3abb

青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结晶灰岩,白云岩透镜体及少量绿泥石石英片岩,

志留系上统阿河布拉克组第一亚组S3aba

绿色、灰绿色绢云母石英片岩,变质砂岩、薄层状灰岩。

2、石炭系

石炭系奇尔古斯套群马鞍桥下亚组(C1ma),主要为灰绿色砾岩、砂砾岩夹薄层砂岩。

厚度一般大于600—1200米。

分布在西部。

在本区与上覆地层及下伏地层均为断层接触关系。

3、三叠系仓房沟组(T1-2C)

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粗砂岩,砂岩夹泥质砂岩及砂质页岩及紫红色砾岩。

厚度一般大于400—1500米

4、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J2x)

主要岩性为砾岩、薄层状炭质页岩,紫色砂砾岩、砂岩互层。

厚度一般大于400—2000米

5、第四系(Q)

分布于矿区中部及中北部山间山谷、河流凹陷地带。

主要为冲洪堆积的砂砾石。

二、构造

大地构造单元属天山地槽褶皱系的天山中段—天山褶皱带。

地壳发展经历了元古代、加里东、华力西、阿尔卑斯旋回四个阶段。

以较大的沉积厚度、频繁的岩浆活动、岩石的深度变质和紧密的线状褶皱为构造主要特征。

各褶皱平行地呈线状排列,由西向东有向北东—南西翼开阔的趋势。

区域范围内断裂较发育,断裂线延伸和褶皱轴线的方向基本一致,断层面一般具高角度。

1、断裂

东北部有两条延长大于40千米以上的深大断裂,受此深大断裂影响,次级小断裂比较发育,按其走向可分为两组,一组为北东东向与区域性深大断裂基本不平行,存在30°

左右的交角;

另一组为北西向断裂,沿断裂附近脉岩较发育;

2、褶皱

区域上处于一单斜构造中,受南部花岗岩侵入的影响,地层及矿体的产状有两组,一组走向近东西向,另一组走向近北北东向。

地层走向基本近东西向,略呈弧形,倾角30~40°

,局部受断裂影响达60~70°

该单斜构造常被次级断裂褶皱所复合。

三、侵入岩

区域范围内侵入岩特别发育,其出露面积占基岩的20%左右,多分布在各个构造断裂带附近,所有岩体的长轴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大约一致,侵入时代仅限于华力西构造旋回的早—晚期,以早期最为强烈。

主要出露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类和华力西晚期辉绿玢岩及安山玢岩类。

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花岗岩主要侵位于志留系上统阿河布拉克组(S3ab)地层中,分布于矿区中部及南部地区,岩性较复杂,主要为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石英闪长岩,以中-细粒为主,部分为粗粒结构,岩体内接触带宽数米到数百米,主要为混染岩化,局部为片理化,片麻岩及压碎岩化,外接触带蚀变强烈,有混合岩化,绿帘石化,矽卡岩化,角岩化等。

华力西晚期辉绿玢岩及安山玢岩主要分布在石炭系雅满苏组(C1y)及志留系中、地层分布区,其与早期侵入的花岗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岩性主要为中、粗粒钾质花岗岩,围岩蚀变明显。

石英脉在岩体及地层中均有分布,规模不等,长一般30~300米,宽一般1~2米,其走向可分为两组,一为300~320°

,另一组为35~70°

在石英脉中,局部含铜及铁,具有一定的工业意义,该矿点即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可见近北东向的石英脉发育。

四、区域矿产

区域内分布着较丰富的铁、金、铜、铅锌、煤、菱镁矿等矿产。

尤以铁矿床(点)分布较多。

第二节普查区的地质特征

出露地层主要有志留系阿河布拉克组第一亚组Saba以及第四系(Q4)。

1、志留系阿河布拉克组第一亚组Saba

分布于普查区的南部,呈北东—南西向带状分布,被花岗岩破坏,多呈捕虏体出现。

岩性主要为绿色、灰绿色绢云母石英片岩,变质砂岩,薄层状灰岩。

2、第四系(Q4)

主要分布于它沟谷、山麓亦有零星分布,由冲积物、洪积物、残坡积物和冰川堆积物组成,厚0.5-30米,不整合覆盖于老地层之上。

分布于古仁郭勒一带,主要由洪积(Q4pl)砂土、砂砾石及冰水巨砾(Q4fgl)及砂土组成。

矿区基本上属单斜构造,北部为大片花岗闪长侵入岩,南部出露的是主要地层。

地层区域上围绕在岩体的周围,其产状受岩体的边部形态所控制,一般来说,越近岩体边部,地层倾角越陡。

普查区内无褶皱及断层。

花岗闪长岩

矿区南部均为出露的大片积花岗闪长岩,岩体规模较大。

四、矿化围岩蚀变

初步圈定两处矿化蚀变带,对矿化蚀变进行了初步槽探控制,蚀变带呈透镜状,长约250米,宽小于50米,见少量黄铁矿、黄铜矿化呈星点状。

刻槽样分析Au0.02—0.06×

其中有3个样品的品位达到工业品位。

矿化主要为铅锌矿化化,矿化具一定层控性,发育于志留系阿河布拉克组第一亚组(Saha)的大理岩化灰岩、结晶灰岩中。

矿化严格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

已发现的矿化体均赋存于层间断裂中。

由于受构造的影响,均有不同程度的碎裂发生,距矿体稍远,在蚀变破碎带以外的岩石稍完整,也较坚硬。

与矿化有关的围岩蚀变则主要表现为铅华、铅矾、绿泥石化、硅化、褐铁矿化及孔雀石化等。

其中与铅锌矿关系密切的蚀变则主要为铅华或铅矾。

上述蚀变是矿区的主要蚀变作用,这些蚀变与铅锌矿的矿化富集均有紧密的联系。

地表出露的矽卡岩型硫化物铁帽、褐铁矿化蚀变带,是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第四章工作部署

第一节工作思路

本次勘查工作总体思路是:

以经济合理的投入和取得最大找矿效益为中心。

在充分收集和深入研究勘查区及外围已有地质、矿产、物化探等成果资料基础上,运用新的成矿理论和综合找矿方法,本着经济、合理、高效的原则,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安排部署本项目工作。

勘查工作部署原则遵循“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全面研究、综合评价、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施工程序上遵守“由已知到未知,先地表后地下,由浅入深,重点深入”的原则进行工作部署,同时要坚持将有限的工作量投入到地质找矿有重大突破的地段,使地质找矿能获得最好的成果。

本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1:

2000地形测量、1:

2000地质修测、1:

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槽探、岩芯钻探及采样等探矿工程手段,以铅、锌为主攻矿种,以Ⅰ、Ⅱ号铅锌矿化体为目标矿体,根据槽探化学样的分析结果,确定钻探工作,力争找矿有所突破,若有突破及时调整工作部署。

控制矿体最大斜深200米左右。

初步查明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蚀变带及其分布规律等地质特征;

初步查明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矿石质量、品位变化特征、总结成矿规律,探求(333)+(334?

为该矿区的进一步勘查及开发提供依据及资源储量保证。

第二节总体工作部署

依据《固体矿产普查总则》、(DZ/T0200-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等地质行业规范,结合勘查区地质矿产分布特征等因素对该矿进行总体工作部署。

一、勘查类型和工程网度的确定

根据2009年预查成果分析,矿区矿体应为小-中型规模;

矿体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复杂程度;

矿床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属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程度。

根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规定,划分为第Ⅲ勘查类型,并确定探求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的工程网度为200×

200米。

二、工作方法和手段的选择

根据区内各矿体规模、形态变化以及构造特点,在2009年已开展的预查工作基础上,依据《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等要求,本次选择1:

10000地质修测、1:

2000地质草测、1:

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槽探、岩芯钻探等工作方法及手段对该矿进行普查评价工作。

三、具体工作部署

(一)首先开展1:

5000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工作,其次开展1:

2000地质草测。

再进行1∶2000地形测量工作、1∶1000勘探线测制。

5000激电中梯短导线剖面测量

严格按照《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0070—93)和《双频道激电法规范(暂行)》(中南大学编制)的相关要求执行。

点距60米,SQ-3B双频道轻便型激电仪在使用过程中,每天出工前进行外校、自校,经校验合格后出工,以此保证仪器性能稳定。

工作区面积4平方千米。

剖面总长约25千米。

2、1∶10000地质修测

工作重点是初步查明地层层序、含矿岩系层位、厚度、岩性等特征,研究其分布规律对矿体的控制作用;

修测面积9.86平方千米。

3、1∶2000地质草测

通过地质填图,大致查明普查区内地层、岩石、构造及物化探异常、矿化带及矿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及分布范围等主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研究地表矿体的产状及变化。

设计工作量为2平方千米。

4、1∶2000地形测量

目的是为后续的资源开发等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据。

本次测量暂采取独立坐标系,是否连测看实际需要。

工作方法按相关规范要求进行,以符合规范要求并能满足工作需要为初步原则。

设计工作量为2平方千米.

5、1∶1000勘查线剖面测量

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槽探、钻探工作部署和矿业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勘查线剖面部署主要以2009年预查工作中所部署的见矿化的探槽为中心按200米间距向两侧等间距布设。

本次共部署9条勘查线剖面总长度约8千米。

6、地质工程点测量

矿区地质工程点主要包括设计的钻孔,设计钻孔9个,其位置用解析交汇法测定,钻孔位置均于施工前按所给定数据布设到实地,开钻前进行复测,终孔后用交汇法定测,内业计算均应进行两差改正。

(二)在以上工作基础上,系统部署槽探、钻探工程,对地表、深部矿体进行控制和验证,目的是初步查明矿体沿走向、沿倾向形态、规模及品位变化等情况,提高矿体的地质研究程度,为以后矿业开发提供资源保证。

1、地表槽探工程部署

在原2009年度预查工作基础上,按200米间距垂直矿体、在勘查线上部署。

2个矿体分别编号,沿已知矿化体走向按200米间距进行追索部署,本次槽探工程主要部署于Ⅰ号矿化体和Ⅱ矿化体上,同时,实际工作中可视情况进行调整。

具体施工中,应以0线为中心,向西、向东逐次施工。

本次设计探槽工作量2500立方米。

2、钻探工程部署

深部钻探部署是在原2009年预查工作基础上,结合本次探槽施工见矿情况,按“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的原则进行部署。

针对Ⅰ、Ⅱ号铅锌目标矿化体,按200×

200米网度在勘查线上部署。

2个矿体分别编号,沿已知矿化体走向按200米间距进行追索部署,本次钻探工程主要部署于Ⅰ号矿化体和Ⅱ矿化体上,向西、向东逐次进行钻探部署。

施工中,应及时对已施工工程成果进行综合研究、对比,加强对成矿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和总结,便于及时对下一步钻探施工做出调整,当需要调整时,应由项目组以书面材料的形式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本次设计8个钻孔,钻探总工作量2250米。

第三节主要工作方法及质量要求

一、测量

1、1∶2000地形测量

目的是为后续的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储量计算、资源开发等工作提供依据。

本次测量暂采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