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5302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7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学案 中图版选修6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材料一 教材P40探索材料。

材料二 教材图3-1-3“鸟类的地狱”,图3-1-4“物种入侵”,图3-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图3-1-6“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图3-1-7“温带森林遭破坏”。

(1)根据材料一中的骨牌效应,试举一个生态系统破坏的实例,解释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据图3-1-3“鸟类的地狱”探究:

为什么渔塘成了鸟类的地狱?

(3)据图3-1-4“物种入侵”探究:

外来物种的危害是什么?

(4)据图3-1-5“亚马孙热带雨林遭破坏”、图3-1-6“亚马孙地区的开发”和图3-1-7“温带森林遭破坏”探究:

世界森林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5)亚马孙地区的森林破坏严重对世界环境有哪些影响?

提示:

(1)例如在一片草原区,草地、兔子、狼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但由于人为猎杀等原因,使狼突然减少,甚至消失,那么生态稳定性被破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被打破,可能出现兔子急剧增长、草场退化等现象。

这就给区域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2)长江中下游星罗棋布的湖泊是许多鸟类的栖息地、觅食地,而渔民围割湖面和布网,使鸟儿难以觅食,甚至被网捕获猎杀,所以渔塘成了鸟类的地狱。

(3)导致生物物种减少。

大量引入的外来物种同土生物种竞争栖息地和食物,有的甚至以土生物种为食,或者带来某些土生物种无法抵御的疾病,也使土生物种濒临灭绝。

(4)一方面大量毁林,发展耕作业,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另一方面大量砍伐木材出售,导致森林面积锐减。

(5)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它的破坏将导致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

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森林,其全球生态环境效应尤为显著,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肺”。

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它的破坏会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全球气候变暖,洪涝灾害加剧,气候异常。

【核心归纳】

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策略

(1)分布区域

每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都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形成的。

因而首先要明确分布的区域。

(2)形成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一般来说,自然原因是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基础(如生物多样性、森林资源、湿地等问题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沙漠化往往发生在气候比较干旱的地区),而目前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还是人为原因。

从人为原因来看,主要体现在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明确成因,有助于对环境问题的解决。

(3)危害

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危害包括对环境自身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如森林的破坏不仅会造成自然环境中其他要素的改变,也会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

(4)解决措施

①根据成因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应对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②根据阶段确定措施

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例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

③借鉴经验确定措施

借鉴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经验确定本区域的发展措施。

例如,参照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亚马孙雨林的保护等的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某些荒漠区、水土流失区、湿地等的发展措施。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生物物种减少、森林和草原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湿地减少等。

问题

现状

原因

生物多样性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物种灭绝大规模的发生,很多物种处于濒危状态

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导致生态环境改变;

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捕猎、砍伐和走私;

环境污染对生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外来物种的竞争

全球平均每年减少森林面积1800~2000万公顷,热带雨林损失尤其严重

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酸雨污染

由于不合理的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

土壤侵蚀使进入河流的泥沙增加;

大量引水灌溉和河道截流改向;

人类的围湖、围海造田;

环境污染;

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的湿地生态系统退化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6个国家的25名国际一流专家组成,以“寻找最后的白鳍豚”为主题的长江豚类科考活动已经结束,该科考队遗憾地宣布:

在为期30多天、来回3336千米的考察中未发现一头白鳍豚,这种比大熊猫更珍贵的种群的复壮希望已经极为渺茫。

白鳍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类,它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

白鳍豚的眼很小,它利用声呐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

声呐信号还用于白鳍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材料二 近300年来人口与物种灭绝数量的增长趋势对比图。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灭绝。

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解析:

(1)题,由材料和示意图可明显看出其所反映的内容是生物物种减少。

(2)题,主要考虑人为因素,白鳍豚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其自身价值引发人类滥捕滥猎,这是导致其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

第(3)题,保护珍稀物种,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意识,还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法力度,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同时采取具体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成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会等。

答案:

(1)生物物种减少(或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2)主要是人为因素。

滥捕滥捞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

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也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

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

(3)完善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法律规定;

严禁乱捕滥猎;

成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会;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背景

我国地域广大,地形复杂,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众多的生态系统。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在不同的生态系统背景下产生了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

2.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

材料 教材图3-1-10“中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我国森林破坏严重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

(2)我国次生盐渍化的两个主要地区在哪里?

为什么会发生次生盐渍化?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在哪些省份?

南方和北方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何不同?

(4)我国土地荒漠化涉及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1)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2)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不合理灌溉和大水漫灌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3)山西、陕西、甘肃、湖北、重庆、贵州等地区。

南方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陡坡开垦、植被破坏、土层较薄导致水土流失。

北方主要原因是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降水集中、土质疏松导致水土流失。

(4)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南方地区。

1.我国不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自然原因

(自然背景)

地域广大,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和地势差别明显

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较小

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

人为原因

企业和个人

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掠夺式、粗放型的开发利用方式,超过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政府和管理部门

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致使许多生态环境破坏的现象屡禁不止,加剧了生态环境的退化

政府

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不足

2.我国比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典型分布地区

森林破坏严重

东北林区、西南林区

火灾

林木砍伐,林地开荒和开矿,薪柴采集和大规模放牧,酸雨污染

次生盐渍化

华北平原、东北平原

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多大风,地势低洼

不合理灌溉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和南方低山丘陵区以及云贵高原部分地区

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坡度大,土质疏松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造成植被破坏严重

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

气候干旱,多大风,植被稀少

过度樵采、过度农垦、过度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矿建设

 下面图甲是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图乙是中国贫困区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图丙所示。

若此关联性发生在图乙中的H处,则图丙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脱贫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性发生在图乙中的C处,则图丙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脱贫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F处的地壳构造运动活跃,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制约图甲中E处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是__________,为此国家在该区域规划建设了最大的扶贫项目—__________,简述该项目的完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1)题,图乙中H处为南方低山丘陵,C处为内蒙古东部草原。

(2)题,图甲中F处为西南云、贵、川三省接壤处。

这里形成了以地震、泥石流、滑坡为主的灾害系统。

图甲中E处为西南地区,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是交通滞后。

(1)毁林开荒 水土流失 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与生态建设 过垦过牧 土地荒漠化 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2)滑坡 泥石流 交通运输 南昆铁路 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

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展,商业繁荣;

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没有掌握以下内容?

重点必背

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2.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

微点拨

1.森林生态系统:

指森林生物群落与其环境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过程中形成的功能系统。

其能量来源于太阳,系统内部进行着能量转换与物质循环。

2.物种多样性不同于生物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水平上的表现形式。

它的主要指标为物种的数量与密度,特殊物种所占有的比例。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多样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

3.湿地的社会效益: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

教育科研价值,湿地为教育和科研提供了对象、材料和实验基地。

4.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

生态脆弱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交界过渡区域。

其生态环境条件与两个不同生态系统核心区域有明显的区别,是生态环境变化明显的区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

一、选择题

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读下图,回答1~2题。

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水资源短缺 ②水土流失 ③植被退化 ④沙漠化、盐碱化 ⑤旱涝灾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D.①③⑤

2.该河下游弱水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

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

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位于河西走廊,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空气干燥;

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源短缺;

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

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

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结合选项,B项正确。

第2题,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少、湖泊湿地日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同时还有人为因素(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并且以人为因素为主,故D项正确。

1.B 2.D

农牧交错带是指以草地和农田大面积交错分布为特点的生态系统,我国农牧交错带面积达81万平方千米,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关于农牧交错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属于农业生产潜力大的地区

B.a植被是防风固沙的天然屏障

C.b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b是多民族聚居区

4.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脆弱的地区,造成其环境破坏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

①人口增长速度快②压缩农业用地

③轮作套种④盲目开荒,粗放耕作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③④

第3题,北方的农牧交错带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降水较少,不易大规模发展种植业,因而农业生产潜力不大。

第4题,人口快速增长,对耕地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开垦草地的数量增多,从而造成环境破坏,同时盲目开荒和粗放耕作也会造成环境破坏。

3.A 4.C

5.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燃烧煤、石油,排放二氧化碳

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

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

D.海洋资源开采和赤潮现象

选C。

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

燃烧煤、石油,排放二氧化碳是全球变暖的原因;

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是固体垃圾污染的原因;

海洋资源开采和赤潮现象是海洋生态破坏的原因。

 读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变化资料,完成6~8题。

代表生

物种群

20世纪

6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水生

植物

种类

35科92种

20科68种

缺失

生物量(g/m2)

3275

4423

水禽多样性指数

1.539

1.266

0.755

6.造成湿地环境生物种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物种群数量自然减少

B.全球气候变暖

C.围垦湿地,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D.生物迁移

7.湖泊、河流、沼泽等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涵养水源,调节气候

B.提供多样性的水生生物

C.保持水土,提高土壤肥力

D.吸烟滞尘,净化大气环境

8.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的途径是(  )

A.开发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B.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

C.禁止开垦,保持天然湿地

D.植树造林,在湿地区域增加生物种群

第6题,从表格可知,洪湖湿地生物种群各项指标都在减少,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湿地面积减少,使生物的生态环境恶化。

第7题,湿地被称为“天然蓄水库”,湿地的主要环境效益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第8题,开发湿地资源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经济。

6.C 7.A 8.B

9.图示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可能是(  )

A.毁林开荒,森林大量减少

B.草场退化

C.流水侵蚀,水土流失严重

D.生物多样性骤减

选B。

由图可知,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不合理的放牧极有可能造成草场的退化。

10.热带雨林作为我们地球生物圈中的重要角色,不仅养育着数量庞大的动物种群,其本身在生长过程中还向大气中源源不断地供给着生命赖以生存的氧气。

在热带雨林系统中,你认为最主要而且最容易受人类破坏的部分是(  )

A.热带雨林的土壤层B.热带雨林的地上植物

C.热带雨林的动物D.热带雨林的根系

雨林看起来很茂密,但事实上,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所以地上植被成为雨林系统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部分,而这又正是最容易遭到人类破坏的部分。

读哺乳动物、鸟类受威胁因素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示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

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40%左右

C.鸟类受威胁最主要的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

D.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小于80%

12.该图主要说明了(  )

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所有野生动物

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

D.生物灭绝只是偶然事件,人类不必采取对策

第11题,从图中明显看出,在鸟类受威胁的因素中,栖息地的丧失是主要原因。

第12题,栖息地丧失使物种减少令人担忧,因此要保护生态环境。

11.C 12.B

二、综合题

13.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橡胶产区,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的居民大量地毁林种植橡胶,试分析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2)如果你是环保专家,请就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

(1)材料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植被砍伐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可行性措施可从管理、宣传教育、种植方式、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面考虑。

(1)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旱季缺水;

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2)合理规划与布局,严格控制橡胶林面积;

发展立体农业,改变单一种植模式;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加强环保宣传与执法。

14.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1)仅需要描述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不需要指出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原因要从人口数量、对耕地的需求、城镇化等方面分析。

(2)湿地保护措施要从改变产业结构、政策措施、教育措施、城镇规划建设等方面考虑。

(1)特点:

湿地面积减少。

原因:

由于人口增长,对耕地的需求增加;

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

(2)退耕还湿地;

建立自然保护区;

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

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

15.科学家将由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湿润系数在0.05~0.65范围内的土地退化过程称为荒漠化。

土地退化是指包括侵蚀、盐碱化、肥力衰竭在内的土壤退化过程和包括植被覆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在内的生态系统退化过程。

读甲、乙两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地形区来说,甲图中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位于________平原,该区北部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代号填入乙图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a.以风力作用为主 b.以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

d.年降水量小且不稳定

(3)读图,完成下表。

地区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1)题,读甲图可知,生态环境极危急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该地区北部有大片黑土分布,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黑土流失。

(2)题,由乙图中“起主要作用的外力”“干旱与大风季节同步”等信息,确定最左边空白框中应填a,最右边空白框中应填b;

结合甲图中①②两地的地理位置可知,①地距海较近,降水较多,②地距海较远,降水较少,可确定下面两空白框的内容,左边填d,右边填c。

第(3)题,①地位于湿润的森林山区,森林的大面积破坏,如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会造成水土流失;

②地位于半干旱草原区,过度放牧和开垦草原会产生荒漠化。

(1)东北 黑土流失

(2)a b d c(自左向右,自上而下)

(3)

森林资源的破坏

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

牧区生产力低,不合理放牧(超载、过载等),滥垦草原,使草场破坏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