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482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93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潮流计算.doc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摘要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重要的分析计算,它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

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功率损耗。

所以,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进行电力系统故障计算,继电保护整定,安全分析的必要工具。

本文介绍了基于MATLAB软件的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潮流计算的程序,该程序用于计算中小型电力网络的潮流。

在本文中,采用的是一个5节点的算例进行分析,并对仿真结果进行比较,算例的结果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和迭代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MATLAB;牛顿-拉夫逊法;P-Q分解法;

目次

1绪论 1

1.1背景及意义 1

1.2相关理论 1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2

2潮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3

2.1节点的分类 3

2.2基本功率方程式(极坐标下) 3

2.3本章小结 4

3潮流计算的两种算法 5

3.1牛顿—拉夫逊算法 5

3.2PQ分解算法 10

3.3本章小结 15

4算例 16

4.1系统模型 16

4.2结果分析 16

4.3本章小结 19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1绪论

1.1背景及意义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是研究电力系统运行和规划方案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根据给定的发电运行方式和系统接线方式来确定系统的稳态运行状态,其中潮流计算针对电力系统的各种正常的运行方式进行稳态分析。

潮流计算是根据给定的电网结构、参数和发电机、负荷等元件的运行条件,确定电力系统各部分稳态运行状态参数的计算。

通常给定的运行条件有系统中各电源和负荷点的功率、枢纽点电压、平衡点的电压和相位角。

待求的运行状态参量包括电网各母线节点的电压幅值和相角,以及各支路的功率分布、网络的功率损耗等。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问题在数学上是一组多元非线性方程式求解问题,其解法都离不开迭代。

潮流计算方法的改进过程中,经历了高斯-赛德尔迭代法、阻抗法、分块阻抗法、牛顿-拉夫逊法、改进牛顿法、P-Q分解法等。

现在比较常用的方法就是牛顿-拉夫逊法和P-Q分解法。

对潮流计算的要求可以归纳为下面几点:

(1)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或收敛性;

(2)对计算机内存量的要求;

(3)计算速度;

(4)计算的方便性和灵活性。

1.2相关理论

所谓潮流计算,就是已知电网的接线方式与参数及运行条件,计算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各母线电压、各支路电流与功率及网损。

对于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判断电网母线电压、支路电流和功率是否越限,如果有越限,就应采取措施,调整运行方式。

对于正在规划的电力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以为选择电网供电方案和电气设备提供依据。

潮流计算还可以为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定整计算、电力系统故障计算和稳定计算等提供原始数据。

在运行方式管理中,潮流是确定电网运行方式的基本出发点;在规划领域,需要进行潮流分析验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在实时运行环境,调度员潮流提供了多个在预想操作情况下电网的潮流分布以校验运行可靠性。

在电力系统调度运行的多个领域都涉及到电网潮流计算。

潮流是确定电力网络运行状态的基本因素,潮流问题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1.3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文介绍了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中的牛顿-拉夫逊法和PQ快速分解法的相关知识及其基本原理,并用MATLAB编写程序,最后通过一个5节点的算例来验证该程序的正确性,并对两种算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种算法。

2潮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2.1节点的分类

用一般的电路理论求解网络方程,目的是给出电压源(或电流源)研究网络内的电流(或电压)分布,作为基础的方程式,一般用线性代数方程式表示。

然而在电力系统中,给出发电机或负荷连接母线上电压或电流(都是向量)的情况是很少的,一般是给出发电机母线上发电机的有功功率和母线电压的幅值,给出负荷母线上负荷消耗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主要目的是由这些已知量去求电力系统内的各种电气量。

所以,根据电力系统中各节点性质的不同,很自然的把节点分成三种类型。

(1)PQ节点

对这一类节点,事先给定的是节点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P、Q),待求的未知量是节点电压向量(V,),所以叫“PQ节点”。

通常变电所母线都是PQ节点,当某些发电机的输出功率P、Q给定时,也作为PQ节点。

在潮流计算中,系统大部分节点属于PQ节点。

(2)PV节点

这类节点给出的参数是该节点的有功功率P及电压幅值V,待求量为该节点的无功功率Q及电压向量的相角θ。

这类节点在运行中往往要有一定可调节的无功电源,用于维持给定的电压值。

通常选择有一定无功功率储备的发电机母线或者变电所有无功补偿设备的母线作PV节点处理。

(3)平衡节点

在潮流计算中,这类节点一般只设一个。

对该节点,给定其电压值,并在计算中取该节点电压向量的方向作为参考轴,相当于给定该点电压向量的角度为零。

也就是说,对平衡节点给定的运行参数是V和θ,因此又称为Vθ节点,而待求量是该节点的P,Q,整个系统的功率平衡由这一节点承担。

关于平衡节点的选择,一般选择系统中担任调频调压的某一发电厂(或发电机),有时也可能按其他原则选择,例如,为提高计算的收敛性,可以选择出线数多或者靠近电网中心的发电厂母线作平衡节点。

以上三类节点4个运行参数P、Q、V、θ中,已知量都是两个,待求量也是两个,只是类型不同而已。

2.2基本功率方程式(极坐标下)

在潮流计算中任何复杂的电力系统都可以归结为以下元件(参数)组成:

发电机(注入电流或功率);负荷(注入负的电流或功率);输电线支路(电阻、电抗);变压器支路(电阻、电抗、变比);母线上对地支路(阻抗和导纳);线路上的对地支路(一般为线路充电电容导纳)。

必须指出,如果仅研究稳态情况下的潮流而不涉及暂态过程的计算,则不需要发电机和负荷的阻抗参数,只需要给出发电机和负荷的注入功率和电流,并且规定发电机和负荷的注入功率和电流取正,而负荷取负。

在潮流计算中,节点功率可表示为:

(i=1,2,...n)(2.1)

若把电压表示为极坐标的形式,即

(2.2)

将导纳矩阵中元素表示为

(2.3)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

(i=1,2,...n)(2.4)按实部和虚部展开,得到

(2.5)

上式就是功率的极坐标方程式。

该方程组在牛顿法和P-Q分解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3本章小结

在本章里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基本的理论。

首先对电力系统中三种节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介绍了在极坐标的情况下的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的功率方程,为下文的潮流计算分析打下基础。

3潮流计算的两种算法

3.1牛顿—拉夫逊算法

牛顿-拉夫逊算法产生于50年代末期,是一种实用且有竞争力的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典型方法。

在稀疏矩阵技巧和高斯消去法被应用以后,其真正的价值才体现出来。

该方法有较好的收敛性,迭代次数少,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也得到应用。

目前,牛顿法潮流计算是最为广泛、效果最好的一种潮流计算方法。

3.1.1基本原理

该方法把非线性方程式的求解过程变成反复对相应的线性方程式的求解过程,通常称为逐次线性化过程,经过一步步的迭代,得到最终的结果。

设有非线性方程式:

(3.1)

设为该方程式的初值。

(3.2)

为初值的修正量。

将式(3.2)代入式(3.1),可以得到

(3.3)

按泰勒级数展开。

因为很小,二次以及二次以上的各项均可以略去,可以得到简化的方程式:

(3.4)

上式是对于变量修正量的线性方程式,即修正方程式,解得:

(3.5)

上式求得的不是方程真正的解,我们需要进行反复的迭代,一步步的趋近方程式的解,得到最逼近的值。

这样反复下去,就构成了不断求解非线性方程式的逐次线性化过程。

第t次迭代时的参数方程为

(3.6)

当时,就满足了原方程式(3.1),因而就成为该方程的解。

式中是函数在点的一次导数,也就是曲线在点的斜率,如图3.1所示,

(3.7)

修正量则是由点的切线与横轴的交点来确定,由图3.1可以直观的看出牛顿法的求解过程。

图3.1牛顿法的几何解释

现在把牛顿法推广到多变量非线性方程组的情况。

设有变量的非线性联立方程组:

(3.8)

给定各变量初值,假设为其修正量,并使其满足

(3.9)

对以上个方程式分别按泰勒级数展开,当忽略所组成的二次项和高次项时,可以得到

(3.10)

式中:

为函数对自变量的偏导数在点()处的值。

把上式写成矩阵形式:

(3.11)

一般第t次迭代式的修正方程为

(3.12)

上式可以简写为

(3.13)

同样,也可以写出:

(3.14)

上式中,为第t次迭代时的雅克比矩阵,为第t次迭代时的修正量向量。

这样交替反复求解就可以使趋近方程组的真正解。

为了判断收敛情况,可采用一下两个不等式中的一个:

(3.15)

(3.16)

式中,为预先给定的很小正数。

3.1.2算法求解分析

将式(2.5)的功率方程式代入到上面的分析之中,将这两个方程改写成残差的形式,即:

(3.17)

其中:

为节点i和j之间的电压相角差;和分别为支路电导和电纳;和分别为节点i和j的电压向量。

对式(3.16)进行泰勒级数展开,取一次项近似,即可得到牛顿法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式,即:

(3.18)

式中,电压幅值的修正量采用的形式没有特殊意义,只是为了使雅克比矩阵中各元素具有比较相似的表达式。

其中:

和为潮流方程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残差向量;和为母线电压修正量;系数J为雅可比矩阵

对方程式(2.9)进行变换即可得到变量和的求解公式,即:

(3.19)

雅可比矩阵各元素可表达为:

(3.20)(3.21)(3.22)

(3.23)

牛顿法潮流计算的具体步骤大致分为:

①输入原始数据计算节点导纳矩阵;

②给出各节点电压初值;

③将电压初值代入,求出。

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果满足,则停止计算。

否则,继续进行下面的步骤;

④将电压初值代入求出雅可比矩阵J;

⑤解潮流残差方程,求出节点电压的修正量;

⑥修正节点电压向量;

⑦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如果满足,则停止计算,否则,再以为初值,返回第③步进行下一次迭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