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7457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必修二生物教案Word下载.docx

四、孟德尔遗传定律史记

①1866年发表②1900年再发现

③1909年约翰逊将遗传因子更名为“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

△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五、小结

1.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依据: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体现在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证据:

果蝇杂交(白眼)伴性遗传:

色盲与抗vd佝偻病现代解释:

遗传因子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一、减数分裂

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2.过程

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成着丝点分裂

精原初级次级精变形精细胞精母精母细胞子染色体2n2nn2nnn

3.同源染色体

①形状(着丝点位置)和大小(长度)相同,分别来自父方与母方的

②一对同源染色体是一个四分体,含有两条染色体,四条染色单体③区别:

同源与非同源染色体;

姐妹与非姐妹染色单体

④交叉互换

4.判断分裂图象

二、萨顿假说1.内容:

基因在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2.依据:

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①在杂交中保持完整和独立性②成对存在③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④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3.证据:

果蝇的限性遗传

①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②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4.现代解释孟德尔遗传定律①分离定律: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独立地遗传给后代。

②自由组合定律: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四、遗传图的判断致病基因检索表

a1图中有隔代遗传现象?

?

隐性基因

b1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几率相等)?

常染色体b2与性别有关

c1男性都为患者?

y染色体

2第三章基因的本质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是控制生物性状的最基本单位;

双螺旋本质其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的遗传信息。

半保留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1928年英国格里菲思

①活r,无毒活小鼠

②活s,有毒小鼠死小鼠;

分离出活s

③△杀死的s,无毒活小鼠④活r+△杀死的s,无毒死小鼠;

分离出活s转化因子是什么?

(2)体外转化1944年美国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型

活型培养基型+s型

水解物型

转化因子是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952年赫尔希、蔡明电镜观察和同位素示踪32

p标记dna

35

s标记蛋白质dna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实验rna也是遗传物质。

版权所有

@甘肃省文县第一中学

二、dna的分子结构

1.核酸

核苷酸核苷含氮碱基:

a

、t、g、c、u磷酸戊糖:

核糖、脱氧核糖

2.1950年鲍林年克林1952年查哥夫

3.dna的结构

①(右手)双螺旋②骨架③配对:

a=t/ug=c

4.特点

①稳定性:

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

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各异

③特异性:

每个dna都有自己特点的碱基对排列顺序5.计算

a+g

1.在两条互补链中t+c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a+t

3.整个dna分子中,g+c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三、dna的复制

1.场所:

细胞核;

时间:

细胞分裂间期。

2.特点:

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

3.基本条件:

①模板:

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

②原料:

是游离在核液中的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

是通过水解atp提供;

④酶:

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4.意义:

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四、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是dna片段,是不连续分布在dna上,是由碱基序列将其分隔开;

它能控制性状,具有特定的遗传效应。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基因结构

①联系:

编码区+非编码区

+富兰

②区别原核:

编码区是连续的、不间隔的。

真核:

编码区可分为外显子和内含子,故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第四章基因的表达

控制蛋白质的dna蛋白质结构性状影响环境中心法则

一、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1.转录

(1)在细胞核中,以dna双链中的一条为摸板合成mrna的过程。

(2)①信使(mrna),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上,是链状的;

rna②转运rna(trna),三叶草结构,识别遗传密码和运载特定的氨基酸;

③核糖体rna(rrna),是核糖体中的rna。

(3)过程(场所、摸板、条件、原料、产物、去向等)

2.翻译

(1)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氨基酸以mrna为摸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2)实质:

将mrna中的碱基序列翻译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3)(64个)密码子:

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

其中aug,这是起始密码;

uag、uaa、aga为终止密码。

(4)遗传信息

①狭:

基因中控制遗传性状的脱氧核苷酸顺序。

②广:

子代从亲代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的讯号,以染色体上dna的脱氧核苷酸顺序为代表。

③中心法则:

(5)翻译过程

三、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

蛋白质(性状)

2.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不可遗传的

变异基因突变诱变育种可遗传的基因重组杂交育种

染色体变异多倍体、单倍体育种一、基因突变

1.定义: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间: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3.外因:

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内因:

可变性

4.特点:

①普遍性②随机,无方向性③频率低④有害性

5.意义:

①产生新基因②变异的根本来源③进化的原始材料6.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

二、基因重组

1.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意义:

①产生新的基因型②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③对进化有意义

三、染色体变异

1.缺失1917年猫叫综合症果蝇的缺刻翅结构的变异重复1919年果蝇的棒状翅易位1923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倒位

数目结构的变异:

个别染色体;

染色体组的增加与减少2.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染色体。

如:

人的为22常+x或22常+y

△染色体组型(核型),是指某一种生物体细胞种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

人的核型:

46、xx或xy3.

一倍体雌性配子二倍体单倍体直接发育合子生物体雄性配子多倍体(秋水仙素)

四、人类遗传病

1.常染色体性染色体隐性基因镰刀型贫血、白化病、先天聋哑红绿色盲

单基因遗传病显性基因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vd佝偻病多基因遗传病:

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糖尿病染色体异常:

21三体综合症

2.危害遗传咨询

监测与预防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①提出:

1986年美国的生物学家杜尔贝利

②主要内容:

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

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③1990年10月启动

④1999年7月中国参与,解读3号染色体短臂上3000万个碱基,占1%。

【篇二:

必修二高中生物所有教案(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所有教案汇总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a:

知道)。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型、表现型、纯合子、杂合子、等位基因的概念(c:

理解)。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c:

(4)测交法证明基因解释的正确性(c: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d:

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从分离定律到实践的应用,从遗传现象上升为对分离定律的认识,训练学生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

(2)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分离定律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1.重点

(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3)基因分离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2.实施方案

(1)采用举例、挂图、投影等进行教学。

(2)联系所学知识,演绎归纳本节知识,从而掌握重点内容。

1.难点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

(1)运用减数分裂图说明减数第一次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2)出示有染色体的遗传图解进行讲解。

(3)应用遗传定律解题---典型引路,讲清思维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四、教具准备:

1.人工异花传粉示意图;

2.豌豆各种相对性状挂图;

3.对分离现象解释示意图;

4.投影仪;

5.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并结合实际引起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学习兴趣。

其次,指导学生在教材中找疑点、难点,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问、勤思考,且做好笔记。

再次,指导学生进行做题思维训练。

六、课时安排

3课时,讲课2课时,实验1课时(也可根据情况把实验内容在讲授课时进行)。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程序

导言

前面学习了遗传物质dna及其基本单位--基因,知道它的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它的表达使亲代和子代相似。

那么,基因在传种接代过程中有没有一定的传递规律呢?

一、基因的分离定律

[二]教学目标达成过程

(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p2-4

教师列出如下提纲:

(投影显示)

1.了解孟德尔简历

2.孟德尔的试验研究方法是什么?

选用什么材料?

纯系亲本的杂交技术怎样进行?

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点拨: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动力。

孟德尔的研究成果就是最好的例证;

(2)孟德尔用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豌豆纯合植株进行杂交试验,这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设疑:

什么是杂交法?

教师出示人工异花传粉挂图,并与学生一起回忆: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胚珠发育成种子,直到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从而理解杂交试验法。

教师最后强调:

孟德尔在试验中发现豌豆一些品种之间具有易于区分的、稳定的性状,如茎的高与矮、种子形状的圆粒与皱粒。

从而引出相对性状的概念。

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最后归纳理解相对性状要从三点出发:

(1)同种生物;

(2)同一性状;

(3)不同表现类型。

教师出示:

豌豆相对性状的挂图。

学生观察后得出:

不同品种的豌豆同时具有多对相对性状。

提问:

在人体上存在哪些相对性状?

(答:

有耳垂和无耳垂,单眼皮和双眼皮,蓝眼和褐眼......)

再提问:

孟德尔开始是否对图示中所有相对性状同时分析呢?

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学生阅读教材p4~5。

教师出示挂图: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的杂交试验。

讲述:

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作亲

本进行杂交。

无论正交还是反交,杂交后的第一代(简称子一代,用f1表示)总是高茎的。

提问:

子一代为什么全是高茎;

矮茎性状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

(略)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看看孟德尔是怎样做的。

他让子一代高茎豌豆自交,得到的子二代植株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

子二代出现的两种性状,能提示我们什么?

矮茎性状在子一代中并没有消失,只是没有表现出来。

教师讲述:

孟德尔把杂种子一代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如高茎;

把未显现出来的性状。

叫隐性性状,如矮茎。

子二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在遗传学上叫做性状分离。

同时孟德尔对子二代两性状的株数进行了统计分析,他发现,在所得到的1064个子二代豌豆植株中,有787株是高茎,277株是矮茎,高茎与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l。

请问学们

注意这个比例。

豌豆的其他相对性状杂交情况如何呢?

孟德尔做的豌豆杂交试验的结果投影。

学生观察、比较,发现杂交子二代都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3∶1,具有规律性。

[三]教学目标巩固

1.孟德尔杂交试验选用什么材料?

为什么?

2.什么是相对性状?

拟人为例举例子。

3.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的是()

a.狗的长毛与黑毛b.羊的白毛与牛的黄毛

c.桃树的红花和绿叶d.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

答案:

1.略2.略3.d

[四]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一题。

2.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间行种植,收获时发现甜玉米果穗上有非甜玉米籽粒,而非甜玉米果穗上无甜玉米籽粒。

原因是()

a.甜是显性性状b.相互混杂c.非甜是显性性状d.相互选择

分析:

纯种甜玉米和纯种非甜玉米之间相互授粉,甜玉米的果穗上全表现为非甜,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甜玉米的果穗上出现非甜籽粒也说明非甜是显性性状。

c

3.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

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是()

a.高矮之比是1∶1b.全是矮秆

c.高矮之比是3∶1d.全是高秆

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b

总结

这节课要重点掌握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理解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等概念,掌握子二代的性状分离。

--------------------------------------------------------------------------

第二课时

导言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知道了什么是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及性状分离。

那么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都接近3∶1。

如何将这些在试验中得出的结果用一套理论来解释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生物的性状是由什么控制的?

回答:

基因。

阅读教材p4。

教师讲述:

在孟德尔当时的年代,生物学还没有建立基因概念,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后改称为基因)控制的。

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如高茎用大写字母d表示,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如矮茎用小写字母d表示,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成对的。

dd或dd产生的配子是什么?

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d或d,通过减数分裂。

由于基因d对d的显性作用,所以f1(dd)只表现出高茎性状,而矮茎性状表现不出来。

fl(dd)自交时,可产生哪几种配子?

d和d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

由于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便可产生三种基因组合:

dd、dd、dd,且它们的数量比为1∶2∶1。

由于d对d的显性作用,f2的性状表现有两种类型,高茎和矮茎,且数量比为3∶1。

阅读教材p6,思考什么是纯合子?

什么是杂交子?

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讲述:

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真实遗传)。

而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叫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四]巩固训练(投影显示)

*某水稻的基因型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基因型纯合体占总数的()

a.1/2b.1/4c.3/4d.1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小实验,来说明一下孟德尔假设推论出的上述几种基因组合及数量比

是否正确。

(四)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观察:

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塑料小桶放在讲桌上,向甲桶里分别放入两种颜色(并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雌配子)。

向乙桶里分别放人另两种颜色(分别标有d和d的小球各10个,代表雄配子)。

分别摇动甲、乙小桶,使桶内小球充分混合。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来抽取。

第一次从甲桶中取出d,从乙桶中取出d,结合为dd,请同学们记录。

第二次抓取组合为dd,第三次组合为dd,第四次......,第10次为dd。

随机抓取10次,请同学们统计结果,是否出现三种基因组合,且基因组合比是否为1∶2∶1?

不是。

如果连续抓取100次或更多次,情况又会怎样呢?

会越来越接近孟德尔的假设推论。

由这一模拟试验我们知道了随机事件的概率是在数据越大的情况-下越接近,所以孟德尔在统计豌豆杂交分离比时是统计了上千株的豌豆。

如果只统计l0株是得不出这一结论的。

同时,通过这一试验,也证明了孟德尔的假设推论是成立的。

(五)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法

孟德尔为了验证他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又设计了另一个试验---测交试验。

测交就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个方法可以用来测

定f1的基因组成。

学生活动:

上黑板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

如何由测交来判断f1的基因组成?

测交后代如果出现两种基因组合,即f1为杂合子,若后代只有一种基因组合,即f1为纯合子。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试验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明了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了分离,分离后的基因分别进入到了不同的配子中。

本世纪初,遗传学家通过大量的试验,才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且成对的基因正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从而从本质上解释了性状分离现象。

(六)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看多媒体课件---减数分裂过程。

先掌握等位基因的概念。

遗传学上,把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那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集体归纳。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五]教学目标巩固

1.什么是纯合子,什么是杂合子,它们在遗传中各有什么特点?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3.一只杂合的白色公羊的精巢中的100万个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全部精子中,含有隐性基因的个数是()

a.25万b.50万c.100万d.200万

[六]布置作业

1.p8练习题第二题

2.用黄色公鼠a分别与黑色母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母鼠b产仔为9黑6黄,母鼠c产的仔全为黑色。

那么亲体a、b、c中为纯合体的是()

a.b和cb.a和cc.a和bd.只有a

3.一对双眼皮的夫妇一共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和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最好的解释是()

a.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遗传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d.单眼皮基因和双眼皮基因发生了互换

椐题意双眼皮夫妇生出单眼皮孩子可知,双眼皮对单眼皮为显性,且这对夫妇都是单眼皮基因的携带者。

由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这对夫妇每胎都有出现单眼皮孩子的可能性,并且不同胎次互不影响。

该遗传在后代数量较少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能出现上述比例的。

【篇三: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减数分裂(教案)】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能力目标

(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

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

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四、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