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6086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方案配套作业第十三章 中国地理 3讲 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

图K27-5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图K27-5

8.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两处明显错误,下列有关错误点及理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

②“温暖湿润的气流”——气流方向错误

③“我国主要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应在副高北侧

④“副高控制下高温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9.图中副高所处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  )

A.5月B.6月

C.7月D.8月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资料,回答10~11题。

地区

经纬度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02°

E,25°

N

1891

7.7

19.8

113°

E,28°

68

4

32

10.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横断山区、江南丘陵

C.横断山区、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11.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12.读材料和图,回答以下问题。

色林错(藏语称湖为错)流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内流区。

监测表明,色林错湖面面积从1975年的1621.77km2增长到2008年的2171.46km2,已超过纳木错面积,成为西藏第一大咸水湖。

图K27-6 色林错流域示意

1979—2006年色林错流域的气候变化

图K27-7

(1)说出色林错流域所在区域的地形特点,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2)说出1979—2006年色林错流域的气候变化趋势。

(3)说出色林错流域的水循环类型,结合水循环的原理,分析色林错成为咸水湖的原因。

(4)说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色林错湖面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该次强降雨降水量图

图K27-8

(1)该锋面系统最有可能是____(类型),锋面位于降雨区____侧。

(2)请描述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汉江的水文特征会出现的变化。

(3)试分析汉江流域此次洪水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4)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气候类型

土地利

用类型

主要粮

食作物

存在的生

态环境问题

甲地区

旱地

 

土地盐碱化等

乙地区

亚热带季

风气候

   

水稻

    

课时作业(二十八) [第28讲 中国人文地理]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

图K28-1

1.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  )

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

2.图中所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形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分布状况

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

D.地形因素

3.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D地区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读我国四座城市气温年较差和年降水量坐标图,回答4~5题。

图K28-2

4.一般年份,影响这四座城市所在区域农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或灾害分别是(  )

A.a热量 b光照 c伏旱 d洪涝

B.a水分 b春旱 c伏旱 d洪涝

C.a热量 b春旱 c伏旱 d台风

D.a水分 b盐碱 c光照 d台风

5.依据四地所处的温度带判断,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  )

A.a棉花 b冬小麦 c油菜 d甘蔗

B.a甜菜 b春小麦 c水稻 d水稻

C.a亚麻 b棉花 c油菜 d甘蔗

D.a春小麦 b冬小麦 c橡胶 d水稻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期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制造业三大分布地区,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在制造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图为1980—2008年我国制造业整体重心移动轨迹图。

读图,回答6~7题。

图K28-3

6.关于我国制造业整体重心移动方向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1980年以来向东南移动,1997年以后以向东移动为主

B.1980—1997年期间向西南移动,原因是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C.1997—2003年期间向东南移动,原因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D.2003年后向偏北方向移动,原因是京、津、辽等地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7.根据我国制造业重心移动的特点,可以分析得出(  )

A.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整体重心移动幅度会越来越大

B.自然资源分布和劳动力数量是现阶段影响我国制造业整体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C.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业整体重心移动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发展变化

D.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心偏向于西南,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偏向于东北

结合下图,回答8~9题。

图K28-4

8.图中①②③④⑤铁路线的名称,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南昆线、湘黔线

B.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贵昆线、浙赣线

C.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贵昆线、湘黔线

D.京广线、焦柳线、京沪线、湘黔线、浙赣线

9.有关图中⑥⑦⑧地理事物名称及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⑥是商品粮基地,盛产水稻、春小麦

B.⑦是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C.⑧是旅游胜地黄山,具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自然景观

D.⑥⑦⑧位于亚热带地区,都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

10.依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随着港口建设和首钢的迁入,曹妃甸地区逐步成为一个国际性集散枢纽港、世界级重化工业基地及国家重化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等。

下图为曹妃甸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图K28-5

材料二 中日两国合作谋划开发的唐山“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将立足环渤海,面向东北亚乃至全世界,吸引日本企业和各国先进企业入园。

该工业园以聚集节能环保、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减灾防灾等领域的技术、产品、装备、服务、应用示范为主要产业特色,积极发展低碳的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世界领先的节能、环保、低碳、绿色增长的产业开发区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园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重要经济合作平台和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孵化平台。

(1)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图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试从节流角度列举两条应对措施。

(2)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3)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圆圈内,以组成完整的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体系图。

A.自然  B.资源  C.市场

D.钢铁、石化、电力、海水淡化、装备制造等

E.示范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体系

图K28-6

(4)简述中日合作开发建设“中日曹妃甸生态工业园”的意义。

11.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图K28-7

(1)试分析图中荆江河段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2)简要分析洞庭湖沿岸水稻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

(3)根据甲省的资源状况,说明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及其理由。

课时作业(二十九) [第29讲 中国区域地理]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示意图(图甲)和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图乙),完成1~2题。

        甲           乙

图K29-1

1.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D.水污染

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下图中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5596m山地的气温、降水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3~5题。

图K29-2

3.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

A.天山山脉B.祁连山脉

C.横断山脉D.长白山脉

4.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年较差约为(  )

A.930m 10℃B.2900m 10℃

C.2900m 35℃D.930m 35℃

5.如果在A河段建立大型水电工程,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影响是(  )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显著增加河流泥沙的下泄量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6~7题。

图K29-3

6.下列有关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C.人均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D.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4倍

7.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

B.耕地面积差异较大

C.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

2012年春节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仍出现“民工荒”现象。

表为我国2005—2010年部分产业工资年均增长率(%)表。

据此完成8~9题。

农业雇工日工资

年均增长率(%)

非农产业雇工月工

资年均增长率(%)

粮食种植

15.1

制造业

10.5

棉花种植

11.7

建筑业

9.8

规模养猪

21.4

服务业

10.2

8.下列关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农民工工资增长慢,农民收入增长快 ②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 ③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工就近打工 ④流出地就业机会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民工荒”的行业主要集中在(  )

A.重工业B.高新技术企业

C.医疗、卫生行业D.劳动密集型企业

台湾岛虽然面积不大,但3000m以上的高山达200多座。

由于地势陡峻,台湾河流大多数短小流急。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述地理景观的成因是(  )

A.年降水量丰富B.植被覆盖率高

C.所处板块位置D.水能资源丰富

11.上述地理景观导致台湾频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台风B.海啸C.地震D.泥石流

12.新疆的伊犁河谷被誉为“中国天府”“西域湿岛”。

读新疆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图(单位:

mm,图K29-4)及伊犁河谷地区分布示意图(图K29-5),回答下列问题。

   图K29-4      图K29-5

(1)图K29-4中,甲地形区的降水量比周围__________,分析其主要原因。

(2)结合图K29-5,从形态、地势和分布格局三方面,描述伊犁河谷地区的地形特征。

(3)结合图K29-4和相关知识,简要分析伊犁河谷地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4)分析伊犁河谷地种植冬小麦的自然条件。

13.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图K29-6 青藏高原不同纬度剖面图

图K29-7 藏南区域及风向图

材料一 跃动的冰川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一种特有的冰川形式。

在1988年的跃动中,诱发泥石流,将近30km的川藏公路冲毁,造成当地交通运输中断达半年之久。

材料二 大峡谷两侧的山顶上常年积雪,半山上是苍绿的针叶林,山脚下是红黄相间(10、11月)的阔叶林,把喜马拉雅山脉点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大峡谷海拔2500m至3200m之间的广大地区,有面积达上千平方千米野生原始天然红豆杉林。

其美丽漂亮的树冠成为一种珍贵的旅游观赏型树种,所含的紫杉醇,对癌症等疑难病症有良好的疗效,应用开发前景可观。

材料三 墨脱是中国唯一不能常年通公路的县城。

从川藏公路上的波密拐进墨脱要翻越的一座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每年5月至11月是北通南不通,每年11月到次年5月是南通北不通,所以运往墨脱的大宗物资运输是分两段接力赛般地进行。

(1)读图K29-6描述青藏高原的地形与地势特征。

(2)青藏高原地区自然环境复杂,农业生产呈现地域特色,请写出青藏高原两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形成原因。

(3)雅鲁藏布江大峡谷__________自然带分布明显,喜马拉雅山脉雪线南坡低于北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和材料二,请你为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方向作一简单规划。

(4)写出藏南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类型。

读图K29-7和材料三,请从地形和气候因素角度分析波密到墨脱的公路,每年5月至11月北通南不通的原因。

课时作业(二十七)

【基础演练】

1.B 2.D 3.D [解析]第1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北坡降水比南坡多。

第2题,该山山麓地区降水少,不足200mm,表明位于干旱地区,且北坡降水多于南坡,表明北坡为迎风坡,因此,此山可能是天山。

第3题,该山降水最多出现在北坡海拔为2000m的地方,再往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4.A 5.B [解析]第4题,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第5题,该地区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故B项正确。

该地冬季气候在0℃以下,河流结冰。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该地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7、8月,汛期较短。

【能力提升】

6.A 7.B [解析]第6题,苹果树开花早,说明该地区气温高,而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由此可知是受到逆温现象的影响,表示逆温现象的为A图。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地为温带季风气候,N位于山地丘陵的南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降水类型多锋面雨和地形雨。

M位于山地丘陵的北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加上海洋影响,冬季降水较多。

8.B 9.B [解析]第8题,温暖湿润的气流前进方向应该是往北,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锋面雨带应在副高北侧。

此季节北方时常有冷空气南下,副高控制下气流下沉增温,天气高温晴热。

第9题,依据图中副高所处的位置,可以判断一般出现的月份是6月份。

10.D 11.A

12.

(1)该流域地形为条带状盆地,地势大致由东北向西南地区倾斜。

(水系呈东北—西南向条带状分布)四周河流汇集,干流(扎加藏布河)大致由东北流向西南地区。

(2)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年积雪天数下降,年降水有所增加,气候总体向暖湿化发展。

(3)陆地内循环。

该地区属内流区,色林错通过陆地内循环运动(降水)补给得到的水量较少,盐分通过地上地下径流带入色林错中,湖水经长期的湖面蒸发,湖水中的盐分不断留存累积,形成了咸水湖。

(4)色林错湖面持续增大。

该区域气候变暖,冰雪融水、大气降水增加,湖泊补给增加。

【选做题】

13.

(1)冷锋 南(东南)

(2)流速变快,水位升高,径流量变大,含沙量增大。

(3)降水强度大且集中;

上游地形起伏大,汇水速度快;

下游地势平坦,排水不畅。

(4)

土地利用

类型

主要粮食

作物

温带季

小麦

水田

水土流失、植被

破坏等

课时作业(二十八)

1.D 2.B 3.C

4.C 5.C [解析]第4题,根据年较差和降水量可知,a、b、c、d分别大致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东北地区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华北地区春旱严重,长江流域盛夏时节常出现伏旱天气,珠江流域在夏秋季节常受台风影响。

第5题,甘蔗和橡胶都分布在热带地区,油菜分布在我国的长江流域,甜菜和亚麻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适宜棉花生长,小麦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华北地区一般种植冬小麦,东北地区一般种植春小麦。

6.D 7.C [解析]第6题,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2003年以后,我国制造业重心向偏北方向移动,原因是近年来天津、河北、辽宁、河南等省市制造业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从图中看出,1980年至1997年,制造业整体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1997年以后向东南方向移动,故A项错误。

1980—1997年期间制造业向西南移动,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位于115°

E以西、25°

N以南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发展迅猛,故B项错误。

1997—2003年期间向东南移动,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故C项错误。

第7题,根据我国制造业重心移动特点分析,可以得出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业整体重心移动的区位因素在不断发展变化,故C项正确。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整体移动幅度会越来越小,故A项错误。

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分布在相对偏向东南的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和政府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重心呈现向北偏西方向移动的重要原因,故B项错误。

从不同类型制造业重心分布的相对区域来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重心相对偏向于东南,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重心分布相对偏向于西北,故D项错误。

8.D 9.B [解析]第8题,明确①②③④⑤所经过的城市、走向即可判断其名称。

第9题,⑥位于亚热带地区,盛产水稻,不种植春小麦;

⑦是淮河,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⑧是庐山;

⑥⑦⑧三者中只有⑥处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

10.

(1)推广节水器具,居民生活节约用水;

提高工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等。

(2)有丰富的原料,如海盐、煤、石油;

海陆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技术力量雄厚;

国家政策支持等。

(3)从左向右,自上而下依次:

B、D、C、A、E

(4)推进中日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节能环保、减灾防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日经济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为我国发展生态工业,实现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效应;

加快唐山曹妃甸地区的开发建设;

推进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等。

11.

(1)①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

②该河段进入平原,河道变宽(坡度较小),水流变缓,加之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

③(泥沙沉积)导致河床逐步抬高;

④人为加高堤坝,形成地上河。

(2)①地处洞庭湖(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

②水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

③河网密布,灌溉便利。

(3)适宜发展有色金属采掘、冶炼工业。

原因:

①该省锑、铅锌矿等有色金属矿资源丰富;

②附近有大型水电站,能源充足;

③铁路交通、长江航运发达,交通运输便利;

④市场需求量大;

⑤国家政策支持。

课时作业(二十九)

1.B 2.C [解析]第1题,从该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示意图上可以看出,该地区坡度大于8°

以上的面积占了较大比例,从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该地区能源薪柴占了较大比例,再加上南方多雨,若砍伐薪柴不注意保护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第2题,解决该地区环境问题在于解决能源问题,主要途径有开发小水电,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不合理,可以采伐与培育相结合。

南方矿物能源较缺乏,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不合理,并且大量燃烧矿物能源会造成环境问题。

3.C 4.B 5.D

6.B 7.A [解析]第6题,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可知,我国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南方少于北方,南方水土资源配合更佳,结合人口和耕地的比重可推出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第7题,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降水丰富,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降水较少。

8.B 9.D [解析]第8题,从表格数据可知,农业雇工日工资平均增长率高于非农产业雇工月工资平均增长率,因此农民工工资增长慢,农民农业生产收入增长快,再加上中西部经济发展,部分农民工就近打工,由此造成了“民工荒”。

第9题,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廉价的劳动力,由于外地民工减少,常出现“民工荒”。

10.C 11.D [解析]第10题,台湾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附近,受板块挤压影响,陆地上多高山。

第11题,台湾地势陡峻,河流大多数短小流急,最容易导致泥石流。

12.

(1)少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是由西北—东南走向的北天山山脉和东北—西南走向的南天山山脉夹峙,形成的西部宽、东部窄,西低东高,向西敞开的三角形区域;

近东西走向的中天山山脉又将其分割成山脉、河谷(盆地)相间的分布格局。

(3)伊犁河谷属于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容易聚集,受地形抬升,形成山地降水,河谷地区,汇集了山地降雨和高山冰雪融水,地表水比较丰富,从而成为“西域湿岛”。

(4)有利:

受天山阻挡,冬季相对温暖,利于小麦安全越冬,位于山地迎风坡,丰富的降水和地表水为小麦生长提供了较充足的灌溉水源,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不利:

易受到低温冻害影响。

13.

(1)地形:

以高原为主,北部地势平坦,南部起伏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