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4592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现代管理学复习资料.doc

现代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必然有管理。

2、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3、把管理看作是一个活动系列,是连续的动态过程,能发挥多种作用,具有一定特征。

把管理看作是一门艺术。

4、管理是在社会活动中,一定的人或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职能活动,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

5、史前人类社会管理的特点:

1、习惯化的管理方式2、原始民主的管理制度3、简单的管理机4、人格化的管理权力5、单一的公共事务管理

6、前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的特点:

1、管理阶层兴起、管理成为政治统治的手段2、管理内容趋于复杂,管理权力开始分化(前资本主义国家管理仍以高度集权为特征)3、管理制度产生,但在管理中的作用受到限制4、管理思想提出,但经验管理仍占主导地位

7、国家管理是管理最为基本的形式。

8、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的特点:

1、科学管理2、分权管理3、法制管理4、经济管理成为管理的重点(科学管理理论最早产生于工商企业管理中)

9、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

(1)系统化管理(系统化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管理主体具有全局观念,注重管理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管理主体能正确处理管理系统的整体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管理主体重视结构在整体系统中的作用。

(2)民主化管理(民主管理在实践中表现为:

管理组织有畅通的沟通网络,组织成员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志,组织领导者尊重下层人员的意见,有完善的民主参与制度,有健全的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

)(3)科学化管理(4)法治化管理(法治化表现在:

任何管理组织的存在都必须有法律的允许,其管理活动的范围与内容都由法律制度作出界定;任何管理者的产生都必须合乎法制的规定,其权限范围及行使方式都要有法制依据;任何组织成员的言行都只有合乎法律制度的要求,才能得到法律制度的保障;任何违法违制的管理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受到纪律的处治。

)(5)以人为本(6)追求效率

10、现代管理可以分为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两大领域。

它们在管理宗旨、主体、依据、对象、过程等方面有显著差别。

11、公共管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任何公共事务的背后都体现和反映着一定的公共利益,因此,维护、分配的增进公共利益便成为公共管理的宗旨。

12、私人管理以盈利为目的,以利润为导向,私人部门或组织只有依靠获取利润而生存和发展。

13、公共管理主体广泛,且成扩展趋势,它不仅包括据于核心地位的政府,还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

14、私人管理的主体简单而清晰,或个人或从属于私人的组织机构。

产权明确、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15、公共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法制规范和依法制规范授予的公共权力、委托权力。

16、私人管理的依据是私人权力和市场权威。

17、公共管理以公共领域为对象。

私人管理以私人领域为对象。

18、现代公共管理的过程充满政治气氛,受制于周密的政治安排,比如依法行政、民主权力行使、加强监督、阳光政府、回应性政府等。

19、私人管理享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权、自治权,是相对封闭的管理,比如“商业机密”、“技术安全”等。

20、管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管理是维系人类正常社会生活的条件2、管理是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手段3、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实现的基础4、管理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保证,还能创造出新的生产力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研究生产力方面的问题2、研究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3、研究上层建筑方面的问题

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

1、管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2、管理学是一门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学科3、管理学是一门软科学4、管理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管理学是一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学科(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社会大生产,故也称生产力属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管理要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故也称生产关系属性。

三、现代管理学的特征:

1、变革性2、开放性3、严密性4、实用性

四、现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关于管理、管理学和现代管理学的基本问题

2、关于管理职能的基本问题

3、关于管理方法与技术的基本问题

学习现代管理学的具体方法:

1、比较研究法2、定量分析法3、历史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理论实际的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一、中外古代管理思想

1、管理思想的萌芽

原始社会是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

2、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朴素的系统管理思想

《孙子兵法》

(2)中国古代的用人思想,以孔子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的专制管理思想

(3)中国古代的经济管理思想,思想家商鞅和韩非子提出了“以农为本、集富于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思想,管仲---荀子---司马迁

3、世界其他民族古代的管理思想

(1)行政管理思想,汉穆拉比法典,《政事论》成为印度公认行政管理奠基之作

(2)生产管理思想(3)教会管理思想

古代管理思想毕竟受到人类自身发展程度、社会实践深入程度及广泛程度的限制,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古代管理思想具有直观性,表现在:

孤立、零散,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肤浅、简单,缺乏理论的深刻性

二、近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先驱者

1、小詹姆斯·瓦特和马修·鲁滨逊·博尔顿

市场研究与预测技术;生产计划技术;生产过程规范化和产品部件标准化;依据工作流程有顺序地安装机器;建立详尽的生产统计记录,按机床、部门进行成本利润核算;培训工人与管理人员;按成果支付工人工资;工人福利有工人自己管理。

2、亚当·斯密

1776年出版《国富论》劳动分工给制造业带来的变化

3、罗伯特·欧文

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关心人的哲学,被誉为人事管理的先驱者、“人际关系之父”。

4、查尔斯·巴贝奇

产业革命后期,对管理思想贡献最大的应是查尔斯·巴贝奇。

巴贝奇更全面、更细致地分析了劳动分工能提高生产效率的原因。

他特别强调劳资协作,提出了固定工资加利润分享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5、安德鲁·尤尔

三项原则:

机械原则、道德原则、商业原则

6、丹尼尔·麦卡勒姆和亨利·普尔

一、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内容主要有: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必须实现标准化4、在制定标准定额的基础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6、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7、为实现科学管理应开展一场“心理革命”

科学管理理论以“经济人”为假设。

一般管理理论

主要内容有:

1、区分了经营与管理的概念并论述了人员能力的相对重要性2、概括并分析了管理的五项职能3、阐述了管理教育和建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4、提出了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

早期行为科学又称人际关系论1949年定名为行为科学

一、早期行为科学理论

早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梅奥。

霍桑实验于1924年开始,它的结论主要集中在《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和《工业文明的社会问题》2部著作中。

梅奥等人的观点主要有:

1、企业职工都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成员2、劳动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工作态度及其人际关系状况(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使职工在生理尤其是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3、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与古代管理理论相比,这时期的主要变化是:

由原来的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由原来对纪律的研究,发展到对行为的研究;由原来的监督管理,发展到“人性激发”的管理;由原来的独裁管理,发展到参与管理。

二、后期行为科学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成就需求理论和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

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产生与基本内容

二、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1、管理过程学派.美国的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

2、经验主义学派,美国的彼得·德鲁克

3、社会系统学派,美国的巴纳德《经理的职能》

4、决策理论学派,美国的西蒙《组织》和《管理决策新科学》主张用“令人满意”准则取代优化标准

5、系统管理学派,美国的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6、权变理论学派,英国的伍德活德和美国的菲德勒

一、Z理论,美籍日裔管理学家威廉·大内提出Z理论

二、企业再造理论

1993年美国学者迈克·哈默和詹姆斯·钱皮出版了《企业再造》一书

“从毛毛虫变蝴蝶”革命

企业再造的特点:

1、企业再造的目标2、企业再造的任务3、企业再造的动力4、企业再造的条件5、企业再造的对象

三、竞争战略理论,竞争力的分析模型(下图所示

迈克尔·波特于1980年出版了《竞争战略》1985年出版了《竞争优势》

企业的基本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四、蓝海战略理论

韩国的W·钱·金和美国的勒妮·莫博涅创立的蓝海战略理论。

实施蓝海战略的原则:

1、重建市场边界2、注重全局而非数字3、超越现有需求4、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5、克服关键组织障碍6、寓执行于战略

第三章决策

1、决策的含义

决策是指管理者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一定的管理行为确定管理目标,制定并选择管理方案的过程。

(从管理学的角度)

2、决策的类型

(1)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

(3)平时决策与危机决策

(4)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追踪决策的特点:

1、回溯分析2、非零起点3、双重优化

(5)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决策风险型

根据决策所具有的条件和可靠程度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

①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所进行的决策。

②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在决策环境和条件不确定的情况下,决策者可以知道各种行动方案在各种不同条件下获得的结果,但无法估计未来各种环境条件出现的概率。

③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有一个明确的决策目标,可以知道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获得的结果,虽然不能完全判断未来出现的是哪一种环境条件,但是可以预测其出现的概率。

3、决策与预测的关系

(1)预测是为决策服务的

(2)预测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

(3)预测和决策的区别

预测侧重于对客观事物的科学分析,决策侧重于对有利时机和目标的科学选择。

决策理论学派

1、决策理论学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和詹姆士*马奇。

2、西蒙的代表作:

《管理行为》和《管理决策的新科学》

马奇的代表作:

《组织》和《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

3、决策理论学派的观点:

(1)强调了决策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2)分析了组织在决策中的作用(价值前提是对行动进行判断)(3)阐述了决策过程(情报活动阶段、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阶段)(4)提出了决策的准则(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者在管理决策中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而只能追求一种满意的决策结果)(5)归纳了决策的类型(6)研究了信息对决策的影响

二、决策模式

决策模式是指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决策活动形式。

1、理性决策模式(科学决策模式)

主要内容:

(1)提出了“最优决策准则”

(2)设计了严格的决策程序(3)要求决策运用科学方法(4)把决策过程看成是一个理性分析的过程

2、渐进决策模式(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查尔斯*林德布洛姆提出)

主要内容:

(1)决策过得是一个按部就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