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4580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焚书坑儒。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府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了文教的发展;

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3)相同之处:

都主张统一思想,禁绝异端邪说。

不同之处:

前者主张“以吏为师”,后者主张“独尊儒术”;

前者手段残暴,采取焚书的形式,后者手段温和,采取国家扶持的方式。

1.答案:

熹平石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

“授经讲学图”反映了汉代崇尚儒学,不少经学大师,授徒讲经,形成风气;

两幅图片都反映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的地位非常重要。

2.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要辩证看待。

第三课宋明理学

1.佛教道教三教合归儒

2.三教并行韩愈复兴儒学

3.理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4.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5.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6.二程格物致知

7.南宋陆九渊王阳明心陆王心学

8.致良知知行合一

1.B2.A3.B4.C5.B

(1)以纲常伦纪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专制统治。

(2)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缺一不克。

理学主张完全消除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所以是片面的。

(学生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做答,言之有理即可)

(3)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道德,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如林则徐、李贽等

(1)程朱学会是指研究二程和朱熹思想的学术组织;

程朱理学在国外影响很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二程是理学的渊源(创始人)。

(2)理学渊源格物、致知深入探究、追求真理等言之有理即可

(3)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

人伦就是天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朱熹认为:

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在认识论上,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主张,朱熹更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时代

2.李贽黄宗羲资本主义萌芽

3.黄宗羲顾炎武

4.经世致用《天下郡国利病书》

5.崇实致用契而不舍

6.民贵君轻天下为主君为客

7.王夫之

1.A2.D3.C4.D5.C6.A

(1)黄宗羲顾炎武

(2)同:

都反传统、反教条;

反封建专制;

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答出两点即可)

背景:

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资本主义萌芽)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明朝中后期以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重农抑商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思想家,都认为工商业的重要性,提出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民生之本的主张。

这也反映了他们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

(言之有理即可)

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成为中国人民爱国精神的高度概括。

近代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去探索救亡图存、强民富国的道路。

新时期的青年人,应该牢记这一名言,努力学习、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2.从思想主张看:

黄宗羲从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角度对封建主义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他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并且将君主专制置于人民的对立面,提出由公众判断天下是非。

这些都是前人未曾明确提出的、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从社会、经济根源看:

明清之际封建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并且走向腐朽没落;

八股取士、文字狱严重限制和束缚了进步思想、学术的发展;

同时,商品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在这一基础上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也得到缓慢发展。

这说明,历史发展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黄宗羲的主张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

从影响看,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对后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形成、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这也说明他的思想与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有一致性。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知识再现

1.希腊

2.民主政治

3.普罗泰格拉人和人类社会

4.万物的尺度尊严和权威

5.美德即知识道德知识

6.人类社会《理想国》

7.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人类

8.“人”本身

1.C2.C3.A4.B5.D

(1)美德即知识,无知即罪恶

(2)对理性的崇拜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否定了“神是万物的尺度”的可能性,从而冲破了传统的人与神关系的思想束缚,否定神的存在,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的自我意识,把人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提高了人的地位,肯定了人的作用。

2.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首次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口号,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了人的尊贵与价值。

接着,苏格拉底又提出了“美德即知识”这一至理名言,意在教导人们,人之所以为人,在于灵魂的求善,在于认识自己的理性和智慧,重视人的作用,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涵养,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意大利资本主义

2.“九十五条论纲”

3.达芬奇

4.资产阶级

5.人文主义

6.但丁薄伽丘彼特拉克

7.罗马教会人文主义

8.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1.A2.D3.A4.C5.B

(1)指的是天主教的蒙昧主义;

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

(2)指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

(3)文艺复兴运动。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又推动了社会运动,社会运动又推动了社会革命;

而社会革命反过来又推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不是。

文艺复兴运动从表面来看,是一场复兴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的活动,是一场复古运动,但从其深层的含义看,它却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次思想领域里的变革,是一场“以人为主体”反对“以神为主体”的运动。

2.由路德首先发起的这场宗教改革,造成了基督教世界不可挽回的分裂,打破了基督教在欧洲一统天下的局面,意味着中世纪走向了终点。

它激发了人们努力工作、追求成功的世俗热情,从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精神文化方面,宗教改革使人们放弃了中世纪的统一教义,人们的思想由此得到解放,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自由,从而造成一个以人为主体,以自然为对象的理性主义时代的崛起。

在欧洲,以上帝为一切尺度的信仰时代终于在历史的舞台上拉上了帷幕。

第7课启蒙运动

1.资本主义新兴资产阶级自然科学理性

2.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4.三权分立《论法的精神》

5.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6.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7.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分权思想

8.封建专制法国

1.D2.B3.B4.C5.A

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实乃天经地义,然而不合理的旧制度以及维护这一制度的专制暴君、贵族乃至僧侣却剥夺了这一神圣不可侵犯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将人们套在了枷锁之中。

这句话反映了启蒙思想家要求解放人们的思想,打破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

1.对欧洲来说,是资产阶级政权的思想基础;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它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对世界来说,它是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

它对亚洲国家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起到了鼓舞和启发作用。

2.

(1)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

(2)文艺复兴:

提倡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主体”,反对“以神为主体”;

追求现世的幸福,反对灭人欲;

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宗教改革:

主张信仰宗教,否定教皇代表的宗教权威。

启蒙运动:

提倡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分权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反对教权思想。

(3)这一时期与14——16世纪相比,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

资产阶级力量更加发展壮大;

自然科学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切都大大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1.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2.《九章算术》

3.算筹算盘加减乘除开平方开立方日本

4.《石氏星表》简仪

5.《夏小正》殷历《授时历》郭守敬

6.《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齐民要术》

7.《黄帝内经》战国

8.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李时珍《本草纲目》

二、慧眼识珠

1.D2.C3.A4.B5.A

(1)战国。

生产(或采玉)、导航、迷信活动(或看风水)。

(2)马克思指出了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

(3)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或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1.答案

(1)针灸疗法、《黄帝内经》

(2)望、闻、问、切四步

(3)略,言之有理即可

2.答案:

略。

可结合科学家的贡献及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等,说出佩服的原因。

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1.《诗经》西周春秋中期风雅颂

2.楚辞《离骚》

3.赋《子虚赋》《上林赋》

4.五万王勃陈子昂

5.李白杜甫

6.唐宋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

7.词散曲元曲

8.魏晋南北朝传奇话本明清

1.A2.A3.B4.C5.B6.C

(1)热爱祖国和人民,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关注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疾苦。

(2)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及他在文学上的贡献。

(3)端午节爱国主义精神、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文学才华等。

以上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1.观点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在艺术结构上,明清小说借鉴并发展了古代史编纂体例传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结构。

如历史演义小说基本借鉴了编年体史书的结构体例,按照时间发展顺序,依次记述一段历史时期的事件和人物。

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讽刺小说主要取材于纪传体史书的结构体例,以某一英雄人物或某一英雄群像的经历事迹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在语言风格上,明清小说把文言、白话等传统书面语言和社会上流行的生活语言熔为一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

在表现方法上,明清小说具有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特点。

在强调写实的同时,明清小说家也毫不讳言艺术虚构,甚至以虚构作为小说艺术创作的准则。

在形象塑造上,明清小说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包括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在形象塑造方法上表现出与西方古典小说不同的民族特色。

2.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转》《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

只要结合自己最喜欢的一部,说出部分关于人物、语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等的内容即可。

言之有理即可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

2.魏晋时期楷书行书草书

3.楷书草书行书

4.欧体柳体颜体(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

5.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6.印度波斯《游春图》《步辇图》《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

7.歌舞元杂剧汉剧京剧

8.京剧越剧川剧粤剧黄梅戏

1.A2.D3.C4.B5.C6.C

(1)图一是小篆,图二是行书,图三是楷书。

(2)图一是实用性文字,笔画繁多,图二兼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书体,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雅俗共赏。

图三笔画详备、结体严整,是规范化、标准化的字体,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3)王羲之的《兰亭序》,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可以欣赏郑板桥的书法特点,思考明清书画家追求个性的特点;

也可以思考“难得糊涂”的哲理及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2.清代文人画成就最突出,而最能反映文人画风貌的是写意画。

王冕的《墨梅》、明代徐渭的《黄甲图》,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伽利略落体定律亚里士多德

2.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体系

3.德国相对论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牛顿力学

4.普朗克量子论

5.光电效应玻尔量子力学

6.微观世界相对论

1.A2.A3.D4.B5.D6.D

(1)万有引力定律。

(2)微积分;

运动三大定律:

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1.

(1)突破性成就:

①伽利略通过实验提出落体定律,还确定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两个概念,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②牛顿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创立了牛顿力学体系。

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总结。

①17世纪的欧洲已开始向资本主义迈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近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并成为主要动力。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后,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验和理性的风气促进了科学的迅速发展。

③牛顿等优秀的科学家的科学实践和刻苦钻研。

2.科学理论对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迷

1.上帝创世说

2.胡克细胞细胞学说

3.马拉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4.《物种起源》

5.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6.严复

二.慧眼识珠

1.C2.B3.C4.D5.D6.A

(1)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著《物种起源》一书。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核心是“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3)牛顿力学把天上、地下的物体运动概括在一个理论中,把上帝从无生命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把物种的演变看作是自然进化的结果,它从根本上推翻了“上帝创造世界万物”的宗教神学思想,证明上帝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人们说他“最终逐走了上帝”

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可概括为:

生物是进化的,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物种不断地变异,新种产生,旧种灭绝;

生物的进化是连续的,没有不连续的突变,自然界没有飞跃;

生物间有共同祖先,彼此间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自然选择是变异最重要的途径。

进化论思想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它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结束了上帝造人类的神话。

它所揭示的关于生命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不仅结束了生物学中物种不变论的统治,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提供了重要的自然史的基础。

不仅丰富、发展了生物学本身,也使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统一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使它们获得了新的发展方向。

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2.答案要点:

进化论思想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

他们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1.万能蒸气机

2.蒸汽轮船蒸汽机车

3.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和电动机

4.蒸汽时代电气革命

5.美国人现代信息技术

6.四个20世纪90年代

1.B2.D3.B4.B5.B6.D7.B8.B

(1)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是工业动力上的一场革命,影响深远;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导致火车、汽船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新纪元,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工业革命和科学的关系。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发展又依靠科学的进步。

(3)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对工业生产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答题要点:

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展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

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答案提示:

利用网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互联网作为人类最大的资源库、知识库,为教育和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借助互联网可以利用优质教育资源,查阅学习资料,可以和老师、同学进行互动式学习,此外,通过网络还可以购物、交友、娱乐等。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1.向西方学习

2.林则徐《各国律例》《四洲志》

3.《四洲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4.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5.王韬郑观应

6.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1.B2.C3.A4.B5.A6.B7.C

(1)材料一是洋务派的主张,代表地主阶级。

材料二是维新派的主张,代表资产阶级。

(2)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两派在本质上的相同点:

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不同点: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维新派改变封建制度。

(3)洋务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

1.

变化及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出现,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将这种思想付诸实施,掀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而宣告破产,但它为西学在中国更广泛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也对中国教育制度的改革起了促进作用。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出现,主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开展提供了思想基础。

2.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抨击封建思想文化,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促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起到了思想启萌的作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在近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民主科学《新青年》

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3.民主和科学愚昧和迷信新道德旧道德

4.新文学旧文学《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

5.马克思主义

6.中国共产党

1.B2.A3.B4.D5.B6.D

(1)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准备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同时,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这样,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对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进行猛烈抨击,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2)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康有为在宣传其维新思想之时,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建思想还占主导地位,康为了借助封建思想的权威孔子来为维新变法思想涂上了一层保护色。

新文化运动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情况下发生的。

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对封建文化还没有进行彻底的批判。

北洋军阀继续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头脑,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矛头直接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批孔的意义在于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理论基础,促进思想解放。

其社会影响和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对孔子本人的绝对否定是不科学的。

她不仅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思想、诞生了新中国,而且使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焕发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言之成理即可)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

2.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C2.B3.C4.A5.B6.C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方法:

以前采用改良的方法;

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

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制度;

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3)重大发展: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①背景:

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民提出的救国方案不断碰壁;

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革命道路;

中国同盟会成立。

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