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4431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2.5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日小学科学教材生物部分比较 教育学专业 硕士大学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ADissertationfortheDegreeofM.

Education

ComparisontheBiologicalPartinPrimarySciencebetween

ChinaandJapan

Candidate

Supervisor

Specialty

BiologyCurriculumandTeachingMethodology

AcademicDegreeAppliedfor

MasterofEducation

University

ZhangzhouNormalUniversity

DateofOralExamination

June,2012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漳州师范学院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摘要

新世纪以来,认知科学发生了具大的变化,以具身认知为代表的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产生,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2008年,日本修订了《小学指导要领》,并于2011年发行了新的小学理科教材。

我国目前仍实行2001年颁布的《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现行的教材均为2001-2003年审定。

我国新一轮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正在进行。

本研究采用文本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理论基础构建了“特异性思维”模型,提出了“神经元迁移长时记忆”假设,并把影响儿童《科学》学习的因素归结为:

主客体关系维度、科学发展维度、知识传递维度三个维度。

在此基础上对两国的现行课程标准与中日两国有代表性的四套教材进行比较,重点比较教材生物部分的内容结构,观察、实验、调查,此外对教材从记忆角度、元认知角度、创造力角度、科学精神角度、教材的系统性角度、生态化角度、生活化角度进行具体的分析,揭示两国教材的差异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特别提出,适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开发中医药课程,推进我国生物课程的本土化。

为我国小学科学新一轮科学课程标准及教材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

日本;

小学科学;

生物;

比较

Abstract

Inthenewcentury.Cognitivescienceshavechangedviolentlygreatly.Theembodiedcognitiontheoryindicatestheappearanceofsecondgenerationcognition,whichraisednewdemandsonstudents'

learning.JapanhasrevisedElementarySchoolScienceEducationGuidingEssentialsin2008.AndthenewtextbookshavebeentakeninusealloverthecountryinApril2011.PrimaryNationalStandardOfScienceEducationwhichusedinourcountryremainsin2001-year-edition,andtheexaminationandapprovaltimeoftextbooksinourcountryallremains2001-2003year.Inourcountry,TheNewNationalStandardOfScienceEducationisinrevising.

Textanalyticapproach,documentapproach,Comparisonapproach,ect.areAdopted.InthetheoreticalbasistheSpecificCognitiveModelsandNeuronsMigrateLongtimeMemoryHypothesishavebeenbuilded.Andconcludesthefactorswhichaffectingchildren'

sSciencelearningmainlyinthreedimensions:

theyaredimensionofsubjectandobjectrelationship,dimensionofscientificdevelopment,anddimensionofknowledgetransfer.uponthis,PrimaryNationalStandardOfScienceEducationoftwocountriesandtextbooksoffoureditionsbetweentwocountryhavebeenconpared.Mainlyfocusonthecontentstructureofbiologicalpart,Observation,Experimentation,Investigation.Inaddition,specificanalysisoftextbooksfromtheviewofmemoryperspective,meta-cognitive,Creativity,thespiritofscience,thesystemicofteachingmaterials,theecologicalperspective,andlinkingwithpracticallife,Revealthedifferencesandcharacteristicsofthetextbooksbetweentwocountries.WhichcanbeprovidereferenceforrevisingPrimaryNationalStandardOfScienceandsciencetextbooks.Especiallyrecommendadd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ourseintobiologicalpartofthenewtextbooks.

keywords:

China,Japan,Primaryschoolscienceeducation,Biology,Comparison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引言1

第一章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3

第一节研究背景3

第二节研究意义5

第三节研究材料与方法6

第二章教材比较理论基础9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认识论9

第二节科学哲学9

第三节具身认识论10

第四节意会认知论15

第五节科学学习的三个维度20

第三章课程标准及教材体例目录比较23

第一节中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23

第二节教材编写时间及体例比较26

第三节生物部分的内容组织及编排顺序30

第四章观察、实验、调查比较39

第一节观察部分比较39

第二节实验部分比较46

第三节调查部分比较64

第五章日本教材优点分析69

第一节有利于学生记忆的编排69

第二节有利学生元认知及动作技能的培养73

第三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74

第四节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76

第五节整体化设计并注意各领域的差异性78

第六节教材设计的生态化78

第七节教材内容的生活化80

第六章启示83

总结与展望91

参考文献93

附录1《日本小理科指导要领理科篇》生物部分97

附录2《日本小学指导要领理科篇》第三章第三节生物部分翻译101

致谢10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106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迅猛改变着世界的面貌,促进社会进步。

传统的科学教育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学等自然科学。

在基础教育中,我国的生物教育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

1978年恢复高考,直到1982年生物才被纳入高考。

1994年高考改革,生物又被逐出高考,直到2001年才又被重新纳入高考,但所占的分值最少。

新世纪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工业、农业、医药、国防、环保的先导性技术,生命科学越来越关系着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生物技术列为8个前沿技术之首;

把“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列为8个科学前沿问题之首;

把“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列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之首;

把“蛋白质研究”列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首。

即将推出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把生物产业列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生物产业,是我国在新世纪把握新科技革命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生命科学在我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也是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生物科技时代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

作为教育起点的小学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关键时期,决定着一个人科学习惯的形成,科学价值的取向。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材是课程的载体,是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的直接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直接体现,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实施,教材的编写直接关系到老师与学生的教学与学习的方式、程序、策略,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技能的形成、元认知的形成、科学习惯及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好的教材应实现与先进教学理论的融合,使教师按照教材设计的程序进行教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我国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相对不足,小学是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小学时期培养学生的能力变得非常紧迫。

因此研究并改进基础教育资源最核心的部分——教材显得非常迫切。

在我国的教材体系中,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对生物教材的研究不像物理教材、化学教材那样丰富,小学教材生物部分的研究尤为缺乏。

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小学教材中的生物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资源研究的成果,对于完善我国教材的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研究的背景、意义及方法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我国的课改进程

2001年我国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2号)文件的精神,这次课程改革要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变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学习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学习;

变传统学习方式的“教师教”为“学生学”。

新课程在具体的目标上要实现六大转变,即:

把重视知识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把学科本位、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课程转变为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

把繁、难、偏、旧的重知识性课程转变为生活化、重学生兴趣和体验的终身学习性课程;

把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程转变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信息化课程;

把甄别与选拔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

把课程集中管理转变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次课程改革力图实现三大转型,即:

课程政策从“集权”到“放权”的转型;

课程范式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到“社会建构中心课程”的转型;

教学规范从“传递中心教学”到“探究中心教学”的转型。

在课改十年的经验的基础上,2010年7月,我国正式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

《纲要》在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到: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

”同时在第十六章提出:

引进境外优秀教材。

二、战后中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教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的小学科学前身为小学自然,最初的1956年、1963年、1978年的三次小学自然教学大纲,只在高年级设置课程。

1988年、1992年两次修订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小学自然从1年级开始开设。

以上教学大纲都体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特点,一本教学大纲对应一套教材。

2001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标准》,这次《标准》的出台结束了我国一纲一本的现状,出现了人教版、京版、湘版、粤教版、冀人版、教科版、大象版、苏教版等多套教材,从此我国开始重视教材的开发与研究。

新《标准》实施以来,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我国新一次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正在进行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自2007年3月筹备,《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经送审已修改多稿。

我国的义务教育语文等其它学科新课程标准以2011年12年28日正式颁布,而在这次新颁布的课程准中,《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1~6年级)》却不在此列,体现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科学在日本称作理科。

日本的小学理科指导要领共修订十次,分别为1947年的《小·

中学习指导要领一般编·

理科编(试案)》,1951年的《小·

中·

高学习指导要领一般编(试案)改订版》,1952、1958年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理科编(试案)改订版》,1968、1977、1988、1998、2003、2008年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2003年修订《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之后的教育阶段被称为宽松教育。

2003年实施宽松教育之后,国际的学力调查显示,日本学生的学力有所滑坡。

2008年新学习指导要领在2003年的基础上增加了30%的知识内容,并进一步强调扎实学习能力,另外还强调增强学生学习知识的实感。

日本新学习指导要领颁布后,日本的教材也重新进行了修订,2011日本的六个版本的审定教材正式发行。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为我国小学《科学》的编写提供借鉴

由于我国教材长期处于一纲一本的状态,教材研究相对薄弱。

我国教育一直重视知识传授,以学科为本位,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为课程改革后的第一套教材,重知识、以学科本位的传统教育理念,还部分在无意识中被保留。

通过中国小学科学与日本小学理科教材的比较,可以使我国教材中体现出传统教育理念的部分,被人们意识,以便改进;

同时吸收日本教材中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教材设计模式,为我国新一轮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二、为我国小学生减负提供借鉴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保罗·

法雷尔第一次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中提出松绑教育。

他称传统式教育为银行式教育,把学生比作“资料袋”;

把教师比作“银行职员”,负责以最少的时间把最多的知识装进“资料袋”中。

这种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批判精神、怀疑精神。

松绑教育有三大特征:

第一、教学过程没有绝对的教与学的角色,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的认知活动联系在一起并相互学习,教师不是知识是否正确的判定者,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批判精神得以发展,师生共同体从多个角度各自建构知识。

第二、教学是一个双向信息传递的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多向地进行信息传播。

第三、以解除学生的内在的和外在的束缚为教育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解除知识对学生的内在束缚;

提供多样的教育模式,解除学生在学习时间、地点、方式上的外在束缚。

日本在2003年《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修订后的教育阶段被称为“宽松教育”。

在宽松教育时期,日本教材特别重视教材内容的精选、精排。

精选指选择适合学生理解的大众化与生活化的教学素材,精排指加强教材各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日本小学科学教材基本上体现了松绑教育的三个特征,这将在后面分布式学习中进一步具体分析。

2008年的《小学校学习指导要领》颁布之后使用的教材在内容上虽有所增加,但仍保持着旧教材的设计特色。

研究日本小学理科教材对这次我国《纲要》提出的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减负还可以降低小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提升学生积极情绪并最终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揭示生物科学与其他科学的不同特点

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生命的,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必然与物质科学、地球宇宙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国小学科学“格致——自然常识——自然——科学”这个发展历程中,小学生物内容都是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教学,并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所交叉,加上我国对生物课程重视不够,使我国学者在研究小学科学课程的时候,往往忽略小学生物课程与其它科学课程的差异性。

日本的小学和初中都开设综合的理科课程,初中理科课程中有独立的生物教材,日本的小学理科课程中生物虽没有独立的教材,但生物部分却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

研究日本的小学理科教材可以从中发现小学生物领域与其他科学领域的不同特点,使我国在教材编写时能根据生物模块的独有特点,选择适合生物科学内容、及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研究材料与方法

一、主要研究材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2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2002

3.(日)文部省.小学指导要领(理科篇).2008.

4.(日)文部省.小学指导要领解说(理科篇).2008.

5.教育科学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3-6年级)(郁波等.2001-2004)

6.江苏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3-6年级)(郝京华,路培琦等.2001-2004)

7.日本教育出版:

地球となかよし小学科学3•4•5•6(养老孟司等.2010)

8.日本东京书藉:

あたらし科学3•4•5•6(毛利卫等.2010)

日本现行的小学科学教材共有六个版本:

东京、大日本、启林馆、学图、教出、信教。

本研究选取“教出版”(教育出版的简称)和“东京版”(东京书籍的简称)。

“教育出版”创立于1948年,下设教育研究所,代表战后教育官方,相当于我国的人民教育出版社。

东京书藉创立于明治维新时期的1909年,编写的教材市场占有率最高。

这两套教材基本都能反应出日本教材的特点。

两套教材均经日本文教省2010年3月审定,分别于2011年1月和2月发行。

我国现行小学科学教材有:

教科版、人教版、苏教版、华东师大版、北师大版、青岛版、冀人版等多个版本。

本文选用使用率最高的教科版和苏教版作为比较材料,这两套教材的主编郁波与郝京华都是2007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核心成员。

这两套教材于2001—2003年审定并发行,在我国现行小学科学教材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

教材一般由文字和图表组成。

教材中的文本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

对教材的文本做质性分析,可以发掘出教材的编写思想、揭示教材的组织结构、教材的编排顺序、教材的编写过程,从而分析出中日两国教材的特征与特色,找出各自的优缺点。

通过对教材的量化分析,如生物部分在各自教材中的比重及各年级观察、实验数量的变化情况,可以对质性研究进一步精确化,并深化对教材编写特点的认识。

本文分析中,将插入部分中日教材的原始文本,以增进大家对中日教材直观体验。

(二)文献分析法

文献法是任何研究的基础,是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创新的起点和“参照系”。

通过查阅中日两国教育领域的文献,可以把握教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选定研究的视角,发现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的重点。

通过对具身认知与神经教育学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代认知理论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教材的内容研究正在弱化,教材的编写模式研究正在加强。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根据逻辑以及经验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及模型,这些假设及模型以具体的文献为支撑,期待大家验证、指正。

(三)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文章选用日本2011年出版的教出版和东京版本及我国现行2001—2003年审定的教材进行研究。

从教材审定时间上看,日本教材比我国的教材更能反映最新的教育理论,通过比较可以把这十年的最新教育理念反映出来,为我国的新一轮教材编写提供借鉴。

第二章教材比较理论基础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与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与实践观是一相互统一的整体。

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次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思维逻辑中认识理解实践观。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与认识客体的接触产生丰富、真实的感性认识,经过理性思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表面的、个别现象被抽象成为本质的、一般的理论,实现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当人处于新的实践活动时,由于新旧实践活动情景的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必然存在着与新的实践活动不相一致的部分,这要求理性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时候必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理性知识与新的实践情景之间的差异。

通过添枝加叶,操纵新的客体,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第二次飞跃。

马克思的认识论是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由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由主客体相结合到主客体分离再到新的主客体结合的过程。

第二节科学哲学

蔡其勇在其博士论文《小学科学课程的科学哲学研究》中对科学哲学发展的做了全面的概述,科学哲学经历了“经验主义”、“理性主义”、“逻辑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建构主义”的发展历程。

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轨迹和趋势。

科学已由“绝对科学”走向“相对科学”;

由“静态科学”走向“进化科学”;

由“大众科学”走向“个人科学”;

由“客观科学”走向“主观科学”;

由“单一实证科学”走向“方法多样性科学”;

由“必然科学”走向“偶然科学”;

由“只重视理性因素”走向“注意非理性因素”;

这种转变和马克思“绝对真理与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