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同步测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产生于图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
3.D 4.B
第3题,图中工厂林立,浓烟滚滚,为工业文明时期,此时人地关系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第4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一味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
典型的思想有“人定胜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类谋求主宰自然、征服自然;
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凌驾于自然之上会遭到自然无休止的报复,开始谋求人与自然和谐。
下图是“人类不同发展阶段就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5~6题。
5.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先后顺序的是( )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D.②①③④
6.②阶段人地关系的特点表现为( )
A.人类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B.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C.人类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很大
D.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
5.A 6.D
第5题,①是采猎文明时期,②是工业文明时期,③是环境文明时期,④是农业文明时期。
第6题,②是工业文明时期,此时的人地关系是人类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成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和开发的对象,人类征服自然。
在我国古代《庄子·
齐物论》中出现了“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据此回答7~8题。
7.该思想体现了( )
A.环境决定论B.人类中心论思想
C.人定胜天论思想D.人地协调论思想
8.下列做法符合上述思想的是( )
A.使用化肥和农药提高粮食产量
B.围湖造田,扩大人类的生产空间
C.“珠三角”地区建设桑基鱼塘
D.变“北大荒”为“北大仓”
7.D 8.C
由题干可知,该思想主张人类应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和谐共生,使人地关系得到协调发展。
而“珠三角”地区的桑基鱼塘就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人地协调发展的农业生产方式。
9.(2018·
南京二模)201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
下列理解与该主题不相关的是( )
A.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B.重视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
C.挖掘自然资源潜力
D.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C
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与该主题不相关。
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沙漠化威胁人类。
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
B.人地协调论的思想
C.适应论的思想
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11.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10.B 11.C
第10题,解答本题要深刻理解材料的含义,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与了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第11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下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结构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读图完成12~13题。
12.维持该生态系统“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关键是( )
A.江河B.森林
C.村寨D.梯田
13.哈尼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为了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为了观赏梯田美景
12.B 13.C
第12题,从图中看,该地区位于山地丘陵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要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应该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13题,哈民族人的村寨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获取清洁的水源。
据报道,长江三角洲刀鱼价格卖到了1400元/斤。
渔民说,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去年能打到6、7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14~15题。
14.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
①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 ②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 ③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④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下列有利于长江刀鱼可持续生存的措施有( )
①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
②上中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
③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养殖
④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
A.①③B.②③
C.③④D.①④
14.A 15.C
第14题,影响长江鱼类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是排污入江,不合理的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
第15题,减少洪涝灾害和减少水土流失对长江刀鱼可持续生存无直接影响,科技养殖和合理捕捞是刀鱼可持续生存的主要、直接影响因素。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
完成下列要求。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农耕地
果园
林地
草地
菜地
A
44.1
2.4
12.9
40.5
0.1
B
18.1
11.6
36.8
33.4
10.1
19.6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侵蚀量比
较*(%)
径流量
比较*(%)
土地利用总收入(万元/年)
3~8年内
8年以后
100
57
64
52
50
88
40
48
112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
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________;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________。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1)CBA CBA
(2)本题可在B、C方案中任选一种。
选B方案理由:
该方案环境效益较高,且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后,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小,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有较大提高。
选C方案理由:
该方案环境效益最高。
3~8年内土地利用总收入减少较多,对农户生活水平有较大影响。
8年后土地利用总收入最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
——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材料二 清代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迫于生计,山西、河北等地大批人口北迁内蒙垦荒。
时间
人口
(万人)
全国耕地
(万亩)
人均耕地
(亩)
康熙元年
(1662年)
8300
71300
8.59
乾隆三十八年
(1774年)
26800
98600
3.69
统万城遗址(位于今毛乌素沙地内),曾是北朝赫连勃勃的都城,自然环境曾是“临广泽而带清流”。
1964年夏,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发现它时,这里却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和波浪起伏的沙丘。
材料三 过去,我们认为“人定胜天”,现在,我们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非凌驾于自然之上的主宰者”,这种观念是现在与以前相比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最主要的变化。
(1)材料一所指的土地开发模式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谈谈农业文明时期农业生产、人口和生态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人类在认识人与自然问题上的重大变化。
在这个问题上,当前国际社会采取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1)使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
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消极影响,易导致过度开发而造成水旱灾害。
(2)传统农业需要大量的人力保证,必然刺激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必然加大对土地的需求;
奖励垦荒,围湖造田,与水争田,对土地过度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水患增加。
(3)变化:
由人是自然的主宰,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举措: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定世界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