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5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5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15单元教案文档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2课时)
1.口算乘法………………………………………………2课时
2.笔算乘法………………………………………………9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
1.四边形………………………………………………1课时
2.周长…………………………………………………5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8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
3.分数的简单应用………………………………………2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时、分、秒是实用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初步建立时、分、秒之间的时间概念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
由于时、分、秒之间的进率是60,而不是十进关系,因此,时间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教材从教学材料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的长短进行度量。
解决与时间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3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
教法:
设疑激情、引导探索、切身体验,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学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解决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秒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
师:
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秒”呢?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
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
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1秒钟你能做什么?
(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课件出示有关1秒钟的信息:
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
(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
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7.练习:
做一做第1题:
用15秒完成喜欢的活动,并记录结果。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
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
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完成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感受1分钟的长短。
2.完成练习一第2题。
3.判断:
(1)脉搏1秒钟约跳动75下。
()
(2)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2圈是2分。
(3)明明跑60米用了9分。
四、拓展练习
明明从四楼下到一楼用了24秒,强强从八楼下到一楼用了56秒,他们下楼的速度一样吗?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
让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
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
板书设计: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是1分钟。
1分=60秒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1-2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使学生能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观察法、直观演示法、情景教学法。
动手实践、小组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时钟模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
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
2.提问:
对“兄弟三人”你们了解多少呢?
和大家说一说。
3.教师拨钟表,显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分
(1)教师:
1时等于……?
(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汇报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
2=120分
……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
是怎样想出来的?
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
(4)小组讨论、交流:
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15(分),是15分钟。
c、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7:
45-7:
30=15分
d、7:
30经过15分钟就是7:
45,因此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4.师:
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6经过了()分;
时针从数字9走到数字12经过了()时。
3.汽车从石家庄开往北京,9:
10发车,下午1:
45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
(1)9:
10→10:
10→11:
10→12:
10→1:
45(4时30分)
(2)12:
00+1:
45-9:
10=4时30分
4.奶奶今天早上6:
30去广场锻炼身体,比昨天提前了15分钟。
她昨天什么时间去锻炼身体的?
1.一块手表慢10分钟,在10分钟前是10时,现在正确时间是多少?
2.时钟5点时敲5下,需要8秒,敲9下需要多少秒?
五、课堂小结
教师:
现在是几时几分?
我们刚才是从8时30分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例1.例2.
2时=(120)分7:
45-7: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第3课时
时、分、秒(练习)
练习一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计算。
用时间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亲身体验,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学习,提高能力。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走进生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整理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时、分、秒”,大家了解了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
2.小组合作,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3.小组选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
二、基本练习
1.完成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2.完成第7题
小组活动,感受30秒的时间长短。
3.完成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4.完成第10题
四、指导练习
1.完成第9题。
指名读题,说一说题意,理解求到达时间用加法算。
2.完成第11题
指导学生观察作息表,说说从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小组交流、讨论、汇报。
五、拓展练习
1.几个小朋友排成6米长的队伍跑步前进,他们要以每秒2米的速度经过一座长12米的小桥,从排头上桥到排尾离桥,需要多长时间?
2.小美星期天在家看《喜羊羊和灰太狼》,8:
20准时开始,每集片长40分钟,两集中间有10分钟的广告,小美看完两集后是几点?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的估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巩固与提高。
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单元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算法的多样化。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和算法。
学习估计的策略和方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
6课时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科书第9-10页例1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导发现法、知识迁移法、动手操作法、小组合作法。
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48+2049-2056+328-9
24+935-2046-798-9078+9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3283563
203()()()()()()
72317529
()()()()()()()()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课件出示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
35+34。
(4)这个算式如何计算?
互相交流算法。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
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
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
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
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
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
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79+4=83
B、30+44=7474+9=83
C、30+40=709+4=13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
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
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
(1)
(2)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对于不同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交流、比较,了解它们的特点,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
(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
2.完成练习二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开火车说说每道题是怎样算的。
对计算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
3.完成练习二第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组交流说说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
丁丁家离学校420米,一天他上学时走了160米,发现语文书忘在家里了,又回家取,然后去上学,丁丁这次上学比平时多走了多少米?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4题
六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正确运用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例135+34=69
(1)35+30=6565+4=69
(2)30+30=605+4=960+9=69
(3)30+34=6464+5=69
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科书第11页例2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知识迁移法得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获得知识。
1.口算。
26+41=19+41=56+28=83+12=75+11=75+21=
67+21=72+15=45+24=58+42=57+17=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35-2=36-8=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
48元,普通快客票价:
65元,动车票价:
54元)
提问: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用减法计算,列式65-54.
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先算65-50=15,再算15-4=11。
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列式65-48.
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先算65-()=(),再算()○()=()
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
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
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1.完成第1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口答,要求说出口算的方法。
2.完成练习二第5题。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两张数字纸条,组长拉动纸条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口算练习。
3.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