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42458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15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中小企业的资料二Word格式.docx

乐山夹江陶瓷产业集群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级著名商标4个、16个国家免检产品称号等。

(三)集群外向化程度有所提高。

随着产业集群的迅速扩张,企业业务领域的开拓,产品外销出口现象逐渐增多。

成都制鞋产业集群中的产品皆以出口为主,其中女鞋出口占全国女鞋出口的1/3,出口国达35个。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

去年,通过研究和评估,我省确定了成都、泸州、乐山等地10家生产型服务平台作为我省重点支持建设平台。

随着产业集群功能的不断完善,以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以及突出服务的原则,围绕融资担保、技术支持、质量检测、人员培训、信息服务、销售管理等领域,我省各大集群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

二、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集群发展程度低,缺乏竞争力。

我省相当部分的产业集群(产业区)主要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产业进入壁垒不高且对企业的规模、技术、劳动力素质要求也较低,所形成的产业集群规模偏小、产品技术含量低、创新能力弱、市场替代性强、竞争力薄弱。

(二)集群功能完整性缺乏。

现阶段我省产业集群缺乏完整的功能性,产业集中度不够,产业链延伸不足,集群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群居状态,企业之间沟通联系、配套协作程度不够,合作意识差,增加了对现有资源整合的难度。

产业集群无法提供专业化的基础设施、教育培训、信息咨询、贸易展销等。

从而阻碍集群的壮大和进一步发展。

(三)集群信息化进程滞后。

我省集群中多数乡镇(中小)企业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人才,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不重视对信息化的投入。

大多数企业处于“跟风”阶段,产品替代性强,大量同类产品挤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内,引发过度竞争甚至恶性竞争。

(四)集群创新能力不足。

产业集群内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加工多于创新,技术含量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直接导致恶性低价竞争。

(五)市场秩序亟待进一步规范。

部分商家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以提高产品质量创立高品牌来占有市场,而是以假冒伪劣产品和低廉的价格恶性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企业形象和经济效益,损害了集群功效的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为中小企业积聚成型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

科学规划产业集群发展,积极制定并落实灾后产业集群发展各项扶持政策,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要素市场,鼓励中介组织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平台,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加快建立专业化、区域化的民营经济工业园区,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向各类专业特色经济园区聚集。

切实加强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产业定位、产业分区、环境保护等因素,优化企业之间的协作流程,合理设置功能分区。

因地制宜,因需制宜,吸引关联企业或配套企业向园区集中,扩大聚集区规模。

(二)进一步培育龙头企业,为中小企业增强产业集群向心力。

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推动龙头企业和优势企业建立符合市场规范的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市场营销研发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主导产品的上下游延伸,沿价值链进行纵向整合,加强产业内上下游企业的配套协作,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和聚集。

增强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引进、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

(三)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为中小企业提高产业集群知名度。

依托灾后恢复重建资金、项目涌入的契机,整合品牌资源,推动品牌形象二次升级,提高集群内产业的知名度,扩大集群影响力。

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企业,积极培育国家、省级名牌产品。

联合其他企业形成品牌共享。

以产业集群为载体,以知名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通过依法注册集体商标、打造特色专业产业集群等形式,推进区域品牌创建工作。

(四)进一步构筑服务平台,完善产业集群各项功能。

加强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坚持按照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平台建设;

立足“中博会”、“西博会”、“灾后重建项目推荐会”等平台,组织本地乡镇、中小企业积极走出去,寻求合作伙伴、拓展市场,谋求更大发展;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作用,及时为企业提供项目供求、技术转让、招商引资等各类信息;

加强社会中介服务平台建设,鼓励支持发展行业协会、社会中介咨询代理机构,按照市场规律,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

(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引导各地各部门推进产业集群建设。

一是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重点园区、集群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引导各地成立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重点园区灾后重建,改善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能力。

二是鼓励集群内企业提高科研实力,走品牌发展路线,提升集群企业知名度和整体实力。

对于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国家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四川名牌产品、著名商标、有效专利等,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科研研发补贴。

三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上鼓励支持乡镇、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对集群中的龙头、骨干、优势企业予以项目、资金和优惠政策上的倾斜,为我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发展保障。

四川省中小企业外贸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

据海关资料显示,2003年全省对外贸易总额已达56.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5%。

其中,出口总值32.13亿美元,进口总值24.2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5%和38.1%。

从全省外贸出口总水平在全国中的地位看,出口总值已排名全国第11位,居中、西部之首。

按国家六部委局颁布的企业类型划分标准界定,去年我省现有进出口业绩的中小外贸企业1207家,全年实现对外贸易总额28.8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快于全省总发展水平12.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总值16.62亿美元,进口总值12.1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9%和31.7%。

指标名称

全省总计(万美元)

其中:

大型企业(万美元)

中小企业(万美元)

2003年

累 

2002年

比去年

增减(%)

企业个数

1281

1100

16.5

74

1207

984

22.7

对外贸易总额

563862

446853

26.2

275869

239667

15.1

287993

207186

39.0

出口总值

321291

271163

18.5

155133

156472

-0.9

166158

114691

44.9

进口总值

242571

175690

38.1

120736

83195

45.1

121835

92495

31.7

中小企业在全省外贸总额中的比重已达51%,其中,出口和进口额亦分别占51.7%和50.2%,在四川外贸经济中占据半壁河山。

从全省中小企业外贸进出口总的发展态势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出口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已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重要推动力。

从出口结构分析:

去年,在中小企业出口总值16.62亿美元中,国有企业出口5.72亿美元,占总额的31.4%,与上年比比重下降了6.4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出口4.7亿美元,占28.28%,比重上升了9个百分点;

“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也分别出口4.5亿美元和2.2亿美元,分别占27.08%和13.24%,三资企业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集体企业上升了3个百分点。

从出口发展速度和贡献率比较:

国有企业出口比上年增长20.3%,民营企业激增1.1倍,“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比上年增长40.9%和26.7%;

其中,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和集体企业分别为四川外贸出口增长贡献了2.1、4.8和1.7个百分点,表现特别突出的民营企业贡献了9.1个百分点,成为我省外贸出口的重要推动力。

(二)省内各地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呈良好的发展势态。

在省内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经济中,仍然是以成都、乐山、德阳、绵阳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在出口总量以及产品优势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

特别是成都市以出口值9.1亿美元名列榜首,其增长速度达28.7%,已占全市外贸出口比重的66.77%,占全省中小企业外贸出口比重达54.4%。

此外,乐山、德阳、绵阳的出口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14.6%、5%和4.5%,在全省范围内其带头和辐射作用十分显著。

同时,入世后外贸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薄弱的丘陵、山区、市、州,近年来加大了发展力度,整体出口贸易呈强势增长态势。

(三)外贸市场以八大经济体为主。

综合数据资料和调查情况来看,四川中小企业贸易出口依量大小分列为东盟、香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俄罗斯八个贸易市场,其出口比重达90%左右。

其中,去年供货增长最快依次为对欧盟72.6%、对韩国49.4%、对中国香港28.6%、对东盟21.3%、对日本18.3%;

其他如对美国、印度、俄罗斯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传统产业商品出口保持稳健的增长势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前景看好。

去年,我省中小企业的大宗出口商品——农产品出口2.8亿美元,增长10.9%;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2.8亿美元,增长27.3%;

其下游产品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3亿美元,增长12.6%。

在纺织品中坯绸出口3483万米,比上年猛增31.8%,出口值5846万美元,增长16.1%,占全国坯绸出口总值的20.4%。

活动物、动物产品出口1.04亿美元,激增81.9%。

其中,鲜、冻猪肉出口41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倍,出口量已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4.6%。

与此同时,随着中小企业外贸出口产品在机电和高新技术领域不断延伸已逐步显现出向纵深化的发展趋势。

新型企业也开始在生化、电子、IT等出口产品领域大胆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

(五)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群体,并已成为中小企业外贸出口的中坚力量。

目前,四川中小企业在企业出口规模、整体素质和市场应变能力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进步与提高。

截止去年,出口值1000万美元以上中小企业已有7个,出口500-1000万美元的企业已达25家。

二、主要问题

(一)外贸结构失衡,加工贸易增长缓慢。

去年,中小企业一般贸易出口12.7亿美元,增长37.2%,已占出口量的76.5%;

加工贸易出口3.9亿美元,增长9.7%,仅占24.4%。

说明中小企业基本上仍以传统的资源型大宗产品来维系,“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仅局限于成都周边加工贸易区内的聚集“三资”企业。

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已占全国该项指标的74.8%,这种差距既说明外资投向我省加工贸易的主导作用还不明显,也反映出内陆地区外资企业向外度不高的特点。

我们随意调查的5个市23户出口企业中,仅发现1家来料加工企业也基本反映出这一发展概貌。

(二)比较优势逐步弱化

首先,我们的大宗农产品出口始终处于粗加工、低附加值基础之上,与发展初期比较并无大的变化,新型农业产业化局面尚未形成。

加上中国今年的农产品关税已降至15.6%,已远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欧盟等对农业实行大量补贴的发达国家。

就目前的农业发展水平,很难与国外现代化农业相竞争,农产品出口短时期内出现猛增的基础条件尚不具备。

其次,占全国出口相当比重的坯绸、生丝出口量增价跌。

其中,坯绸以韩国、香港、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五大市场为主(占四川出口量的88.7%)。

去年出口量增长31.8%,但平均价格下降了12%。

同时,四川生丝多为2A以下等级,许多国家开始对我国出口2A及以下等级生丝实施反倾销,生丝出口渠道严重受阻,价格持续下挫。

第三,我们的川猪肉出口曾具有价低量大优势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4。

但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对肉品质量标准越来越高,川猪肉质量安全等非价格竞争力的劣势逐渐显现出来。

如严格的技术标准、复杂的质量认证以及在包装、标志和卫生及环保等方面的要求开始构成对其产品出口新的贸易壁垒。

去年,对俄罗斯出口量已下降28.7%,且平均出口单价下降34%。

(三)资源型初级产品出口仍占主导地位。

入世后,我省中小企业的产品出口在总量增长仍然是以资源型为主的粗加工、低附加值水平上的扩张。

深加工精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短,其产品总体水平上无论在科技含量,还是企业平均出口规模和换汇率方面与全国总水平比较都是非常低的。

比如,目前我国的熟制品出口在畜禽产品出口中所占比重已达47%。

而四川去年鲜、冻猪肉出口4122万美元,猪肉罐头出口值仅633万美元,其比重仅占15.4%;

又如我们的磷化工主打产品多年来始终是磷酸盐及其多磷酸盐等,而不产磷矿的江、浙沿海一带企业,依托专门研究磷化工产品的科研机构,近年来以磷酸盐、多磷酸盐为原料的深加工产品大量出口,其附加值高出我们的2-3倍。

(四)运力严重不足,已成我省外贸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川的地理位置和出口产品的低水平结构决定了外贸物流的“大进大出”。

就外贸运输方式统计分析看:

去年,通过江海出口25.8亿美元,铁路1.9亿美元,公路2.35亿美元,三项之和已占总量的91.4%;

同样,进口量的三项之和也达67.5%。

大量的转口贸易必须依靠相匹配的铁路和公司运力支撑。

但目前看来,四川的交通运力已无法承受大宗出口产品逐年递增基础上的高位运行。

首先,铁路方面车皮紧张且南行运价高居不下。

成都直达深圳口岸的“蓉圳”班列运价过高(每个货柜超出至上海运费900元左右)且不定时定点,许多产品只好舍近求远走上海、天津、南京口岸再海运绕行运抵香港。

据统计,去年经以上三个口岸出口的货物总额达13.75亿美元,占总出口量的42.8%,而深圳海关仅出口3.41亿美元,仅占10.6%。

其次,公路运输成本成倍增加。

今年5月1日《道法》实施以后,货运汽车怕超载罚款基本处于停运状态。

即使承运,企业也要承受超出过去双倍甚至3倍的运输成本。

这是我们调查的23户企业反映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五)能源紧缺,原材料价格上涨,产品出口成本不断攀升。

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扬的影响,加上国内和省内投资需求旺盛,已导致能源紧缺,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在我们调查的德阳、绵阳等市电力供不足矛盾十分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停三开四”的现象。

70%的企业反映因电力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产和履约能力。

同时,80%的企业深受煤、电、气、油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困挠。

(六)资金和人才匮乏始终是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瓶颈。

被调查的32户企业中,有28户严重缺乏流动资金,25户企业技改资金缺口大。

分别占被调查对象的87.5%和78.1%。

这种企业普遍存在的贷款无门和融资难的严峻困境已造成包括一些外贸信誉极佳的企业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交货违约现象,有的企业因此尚失了维持多年的“金牌”客户,极大地挫伤了企业出口积极性。

另外,外贸专业人才的奇缺也是中小企业加快自营出口经营的一大障碍。

截止2003年底,全省登记获权的内资中小自营出口企业已达2992家,当年有出口业绩的仅761家,仅占25.4%。

近75%的企业特别是相当数量的生产型企业因无外贸专业人员,自营出口工作尚未开展起来。

三、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有利条件

首先,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带动了国际市场需求的明显回升,中国的出口市场空间增大为中小外贸企业发展开创了广阔空间。

其次,国家和省上在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吸收外资等涉及外贸发展全局的主要政策将继续保持稳定,随着开放力度加大,鼓励外经贸发展的相关政策将越趋宽松,限制准入条件逐步取消。

第三,中小企业已具备门类齐全的外贸产品加工能力,形成了一批相当规模的外贸队伍,并有相对稳定和比较成熟的国际市场等。

这都是四川中小企业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在条件和坚实基础。

(二)制约因素

1.我省的区位劣势是限制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硬伤”。

四川深处内地,发展进出口贸易客观上受到产品运距长,外商验货不便,陆路运输成本高,贸易交货同期长等不利条件限制。

成都出口加工区的数据表明,成都到上海的陆路运费基本等同于上海到美国的海运费。

就这一点而言,与沿海同类企业对照根本不具可比性。

以外贸出口结构上看,沿海省市80-90%出口都属加工贸易,反观我省情况,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仅占32.8%。

从整个外贸进出口总量看我们与沿海省市的差距是越拉越大。

去年的数据表明,进出口贸易总量排名第11位的四川省只占广东省绝对值的2%、江苏省和上海市的5%。

2.外商在川直接投资的二元性也多少为四川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基础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外商在川投资的二元特征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过去我们一味强调大力吸引外资欲借此拉动中小企业经济增长和提高出口加工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

从实际效果看也确实达到了一定目的,这是它“正”的一面。

而从“反”面分析,首先,以外商投资动机二元性看,原料和市场“两头在外”四川没有地理优势,外资看重的是四川资源的丰富和市场的广阔,其本意是要“两头在内”;

其次,从区域二元性看,外资在省内各地分布状况与我们期望填补丘陵、山区企业资金需求缺口、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目标是背道而弛的。

客观上还加大了地区间外贸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从外商投资的产业二元性看,绝大多数外资在川投资的行业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并且在该行业中劳动密集型投资多于技术密集型投资,使得制造行业成为外商转移过时设备和技术的接受者。

而我们需要大力投入的产业和行业却无人问津。

这也加剧了中小企业外贸产品结构的不合理性,加大了调整难度。

3.加入WTO后的对应任务艰巨。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相继结束,部份产业和行业面临的竞争和挑战更加严峻。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将使四川中小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服装、肠衣、羽绒和磷化工产品等对美和欧盟出口受到严重威胁。

特别是欧盟东扩后,产品出口同样的国家光购买配额一项成本就将增加50%左右。

再加上欧盟的关税高,出口企业已很难承受。

四、政策和建议

(一)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在我省外贸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用《中小企业促进法》来指导和加快中小企业外贸经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中第三十五明确规定:

“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为中小企业提供指导和帮助,促进中小企业产品出口,推动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我局作为全川中小企业的主管部门和执法主体,必须依照《促进法》要求,把对外贸易作为拉动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同时,尽快理顺上下机构。

明确服务范围和对象,尽快建立企业基础资料,以便有效地指导、帮助和促进外贸企业发展。

(二)省上应尽快出台利于四川外贸发展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

就中小企业外贸经济发展的问题看,当务之急应着手解决的无外乎两大难,一是资金,二是运力。

1.资金面分析,我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内不在外”。

这是基于以下理由:

首先,外资流向历来是重沿海、轻内地。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几年,外商向中西部地区的推进方式也只能是“渐进式”的,而不可能是“跨越式”的。

这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客观现实。

因此,我们发展的着力点还必须摆在本地企业的不断创新方面。

即是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有和新型企业的发展和崛起。

建议:

首先,省级有关部门应汇同财政和政策性金融机构尽快出台有利于外贸发展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大扶持力度。

其次,按《促进法》要求。

省级有关政策性金融机构应筛选一批成长型中小外贸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帮助他们顺利的开展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工作。

第三,各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也应重点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担保。

最后,积极推广企业互保联保为基础的贷款担保方式。

真正做到多渠道、多层次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2.从运力方面看,我们认为仍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真正体现发展生产力和维护企业利益的经济工作目标和任务。

目前运输紧张,已影响到整个省内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基层企业急切盼望省上尽快制定出有利于生产生活的贯彻《道法》的实施意见。

(三)加强各部门协调,完善服务体系,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全省中小企业外贸经济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是一项艰苦的系统工作,需要各部门的大力协调和共同努力。

实事求是的讲,四川在出口退税、出口奖励兑现等方面的工作是非常令出口企业满意的,但也有一些不尽人意和尚需改进的地方。

比如每单进出口具体业务,企业人员要在海关、商检、外管局、税务、银行等多个部门中往返多次对单对账。

通过网上查阅对账,或者几个部门联合办公审核,采取简便和快捷的“一站式”服务,使“大通关”工程得以真正落实和体现。

(四)加快“走出去”步伐已刻不容缓。

当前,“走出去”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

这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际资源及市场的需求,也是入世以后适应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促进法》指出:

“国家制定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

”我们认为:

政府及相关部门组织的各大型境外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