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3866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极管放大电路实验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要使Vi=0,对于阻容耦合电路,由于存在输入隔直电容,所以信号源的阻不会影响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只要将测试用的信号发生器与待测放大器的输入端断开,即可使Vi=0;

但是输入端开路很可能引入干扰信号,所以最好不要断开信号发生器,而是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旋钮调节至“0”的位置,使Vi=0。

对于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由于信号源的阻直接影响待测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所以在测量静态工作点时必须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在电路中,而将输出幅度调节至0。

在实验中,为了不破坏电路的真实工作状态,在测量电路的电流时,尽量不采用断开测点串入电流表的方式来测量,而是通过测量有关电压,然后换算出电流。

在本实验中,只要测出VBQ、VCQ、VCC电压值,便可计算出VBEQ、VCEQ、ICQ、IBQ。

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前,需知道RB、RC的值):

 

式中:

RB=R1+RW

为减小测量误差,应选用阻较高的直流电压表。

(500型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阻为20KΩ/V,数字万用表直流电压档的阻为10MΩ。

2静态工作点的调节方法:

图3.2静态工作点与输出波形的关系

静态工作点的设置是否合适,对放大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和电压放大倍数有直接影响。

当输入信号较大时,如果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就容易产生截止失真(NPN管的输出波形为顶部失真。

见图3.2(a));

如果静态工作点设置较高,就容易出现饱和失真(NPN管的输出波形为底部失真。

见图3.2(b))。

当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时,如果出现失真,将是一种上下半周同时削峰的失真(见图3.2(c))。

这时放大器有最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值。

因此,当放大器需要处理大信号时,应将静态工作点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对于前置放大器,由于处理的信号幅度较小,不容易出现截幅现象,而应着重考虑放大器的噪声、增益、输入阻抗、稳定性等方面,所以一般设置静态工作点在交流负载线中点以下偏低位置。

调节静态工作点一般通过改变RB的阻值来进行。

若减小RB的阻值,可使ICQ增大,VCEQ减小;

增大RB则作用相反。

调节工作点前,应先用图解法根据交流负载线确定最佳工作点的值(ICQ、VCEQ),然后给待测放大器加电后,用万用表测量VCEQ,调节RB,使VCEQ达到设计值。

必要时,需要在放大器输入端输入一定幅度的正弦信号,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调节RB,使输出信号的失真最小。

实验中,为调节静态工作点方便,RB采用了可变电阻RW(当然,如果改变VCC和其它元件的数值也会影响静态工作点,但都不如调节RB方便)。

实际应用电路中在Q点调节好后,将RW换为阻值相同的固定电阻。

2.放大器动态指标测试:

本次实验中要测试的动态指标如下:

电压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和通频带fbw。

实用放大电路常常还要测试谐波失真系数、噪声系数、灵敏度、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电源效率等参数。

这些参数也很重要,但限于实验课时限制,本次实验不进行测试。

1电压放大倍数AV的测量:

首先调节放大器静态工作点至规定值。

用低频信号发生器(XD22型)输出1KHz正弦波信号VS,用屏蔽线将正弦波信号接至放大器的输入端(线路图中的A点和地之间,注意将屏蔽线的外层屏蔽网接地)。

调节信号发生器输出幅度为规定值,用示波器(XJ4241型)观察输出电压VO的波形,注意输出不应产生失真。

如果存在失真,应再次检查静态工作点和电路元件的数值,这些方面都正确的话,应减小输入信号的幅值。

用电子管毫伏表(GB-9型)测量Vs、Vi、Vo,由下式计算:

图中Vi、Vs、Vo以电子管毫伏表测得,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在不失真情况下测量。

2输入电阻Ri的测量:

根据输入电阻的公式可知:

由于输入电流Ii的直接测量比较困难(直接在输入端串入电流表测量Ii将对放大器引入较大的干扰信号),所以在测量Ii时,采用了间接测量的方法。

在电路输入端串入采样电阻RS,用电子管毫伏计测量RS两端的电压Vs和Vi,由RS上的电压降便可换算出输入电流Ii。

公式如下:

根据Vi和Ii便可计算出Ri。

3输出电阻RO的测量:

根据输出电阻的公式可知:

VO’—负载电阻R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将图3.1中的C、D开路)

VO—带负载输出电压,连接RL后测得。

然后按公式计算RO。

在上述测量过程中注意保持输入电压Vi的频率和幅值不变。

4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的测量:

(最大动态围)

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确定之后,其“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值”就确定了,但由于Q点不一定是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所以不一定是该电路能够达到的最大值。

测试“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的电路接线同AV的测试电路相同。

在测量过程中,将输入信号VS的幅值由小逐渐增大,并注意观测VO的波形,当波形刚开始出现失真时,这时的输出电压VO的幅度就是该电路对应当前工作点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记录该波形和幅值,并注意首先出现的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可分析出静态工作点是偏低(首先出现截止失真)还是偏高(首先出现饱和失真)。

参看图3.2的失真波形。

为使电路能达到最大的不失真输出幅度,应该将静态工作点调节到交流负载线的中点。

为此,应根据当前工作点情况,将Q点适当调高(Q点偏低时)或调低(Q点偏高时)。

同时,逐步增大输入信号的幅度,用示波器监视输出波形,每当波形出现失真时,就根据失真情况微调RW,改变静态工作点,使失真消除。

当波形上下半周同时出现削峰现象时,说明静态工作点已调节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上,用示波器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幅值VOP-P,或用电子管毫伏表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有效值VOM有效。

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VOP-P=2

VOM有效。

5

放大器频率特性的测量

放大器频率特性反映了放大器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放大能力。

放大器的频率特性用频率特性曲线来表示。

频率特性曲线直观的反映出电压放大倍数AV、附加相移ΔΦ与输入信号的频率f之间的关系。

单管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如图3.4所示。

Avm为中频(信号频率f0=1KHz)电压放大倍数。

当输入信号频率的变化时,电压放大倍数下降3dB(为中频放大倍数的

≈0.707倍)时对应的频率分别称为下限截止频率和(fL)和上限截止频率(fH),并定义通频带fbw为:

fbw=fH-fL

由于放大器的AV不能直接测得,而是测出Vi和Vo之后根据公式:

计算而得,所以一般采用如下方法测量放大器的上、下限截止频率:

固定信号发生器的输出Vi的幅值不变,改变其输出频率,这时VO的变化即代表了AV的变化。

先将信号发生器的频率设为1KHz,用示波器观察放大电路的输出波形不失真,测量这时示波器显示的输出幅值VOmp或用毫伏表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出有效值VOm,在保证输出信号不失真的前提下,可微调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放大器的输出电压易于读数(指针指示某一整数值)。

然后保持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值不变,逐渐改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频率,记录对应该频率点的放大器输出电压VO,当信号频率较低或较高时,VO将下降。

这时应减小每次的频率变化增量,仔细寻找使VO=0.707VOm时的频率值f,该频率值就是fL或fH。

为减少测量所用的时间,在中频段,因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有较宽的一段基本不变,所以调节频率可适当粗一些,而在放大器输出电压发生变化时,应多测几点,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测试时,必须保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只改变频率。

所以应使用双踪示波器同时监视Ui和Uo,当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时,如果幅值有所改变,应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值旋钮使Ui幅值与初始值相同。

6干扰和自激振荡的消除:

参看附录。

三、实验容:

实验电路如图3.1所示。

先画出装配图,然后焊接电路。

电路焊接好后,经检查无误,将实验电路与各电子仪器正确连接,再次检查无误后(特别要注意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和极性、万用电表的量程),向下进行通电调试。

为防止干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的屏蔽线外层屏蔽网和稳压电源的负极应接在公共地线上。

(二)参数测试

1.测量静态工作点:

先将RW调至阻值最大位置,稳压电源输出调至12V,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调节为0,再接通电源。

用万用表监视ICQ(参看前面介绍测量ICQ的方法),调节RW,使ICQ=2mA(即VCQ=6V),用数字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档测量VBQ、VEQ、VCQ,断开电源后,用电阻档测量RB2,记入表3.1中。

表3.1ICQ=2mA

测量值

理论计算值

VBQ(V)

VEQ(V)

VCQ(V)

RB(KΩ)

VBEQ(V)

VCEQ(V)

ICQ(mA)

2.729

2.0240

7.12

60K

0.7

5.2

2

61K

2.测量电压放大倍数:

保持ICQ=2mA不变

在放大器输入端加入频率为1000HZ的正弦信号VS,调节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Vi=5mV,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VO的波形,在保持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下述两种情况下的VO值,并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VO和Vi的相位关系,并计算出AV,把结果记入表3.2。

表3.2ICQ=2mAVi=5mV

RC(KΩ)

RL(KΩ)

VO(V)

AV

2.4

0.933

93.3

0.469

46.9

记录Vi和Vo的波形。

3.观察静态工作点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置RC=3KΩ,RL=∞,Vi适当(≈10mV),调节RW,用示波器监视输出电压波形,在VO不失真的条件下,通过调节Rb改变ICQ的值,测量ICQ为1mA和3mA时VO的值,记入表3.3,并计算出AV,与2mA的AV值比较。

表3.3RC=3KΩRL=∞

1

3

Vi(mV)

10.0

Vo(V)

0.49

0/933

1.22

49.0

122

测量ICQ时,注意将低频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调到0。

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RC=3KΩ,RL=3KΩ,Vi=0,调节RW使ICQ=3mA,测出VCEQ值,记入表3.4中。

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Vi,使输出幅值最大但不失真,然后保持输入信号幅值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RW,使波形出现失真,画出VO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ICQ和VCEQ值,把结果记入表3.4中。

每次测ICQ和VCEQ时,注意应使输入信号为0。

表3.4RC=3KΩRL=∞Vi=mV

VO波形

失真类型

Q点位置

0.83

0.68

截止失真

截止

2.0

0.847

不失真

放大

3.1

1.203

饱和失真

饱和

6.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置RC=3KΩ,RL=3KΩ,ICQ=2mA。

输入1KHZ正弦信号,在输出电压VO不失真的情况下,用交流毫伏表测出Vs,Vi,和VO,记入表3-6;

然后,保持Vi不变,断开RL,测得VO,记入表3-6中,并计算得到Ri、Ro的计算值。

表中的理论值是指根据电路图计算得到的值。

计算时,rbb’可取100Ω。

表3-6RC=3KΩRL=3KΩICQ=2mA

VS

(mV)

Vi

(mA)

Ri(KΩ)

Vo’

(V)

Vo

Ro(KΩ)

测量计算值

理论值

360

680

2.1K

0.95

0.48

2.534K

*7.测量幅频特性曲线

置RC=3KΩ,RL=3KΩ,ICQ=2mA,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值不变(Vs或Vi约10mV),改变信号频率f,逐点测出相应

20

0.45

500

0.5

20000

0.55

30000

0.6

70000

0.65

100000

600000

0.71

1000000

0.72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7000000

0.69

8000000

8500000

的输出电压记入表3-7。

表3-7Vi=2mV

四、实验设备与器件:

1.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型号DH1718):

调节输出电压为+12V;

2.低频信号发生器(型号XD22);

3.双踪示波器(型号XJ4241);

4.交流毫伏表(型号GB-9);

5.万用电表(型号500);

6.数字万用表(型号D803或D809);

7.电烙铁、焊锡、松香

8.晶体三极管(型号9011、9013或3DG6);

9.电位器(可变电阻)2MΩ;

10.电阻、电解电容器。

1.直流负载线方程:

2.交流负载线方程:

3.负载线图:

①当ICQ=2mA时,图见F3.1。

图F3.1

图F3.2

式中V’是交流负载线在VCE轴上的辅助点

由图中可知Q点位于交流负载线较低位置,最大输出幅度为:

VOm=ICQRL’≈3V。

②求最大不失真幅值

公式:

当Q点位于交流负载线中点时,由交流负载线图可知,应有:

因此可由下式联立求得VCEQ和ICQ:

V’=8V

当取此工作点时,Q点位于交流负载线中点,放大器有最大的“最大不失真输出幅度”。

见图F3.2。

这时,最大输出幅度为:

VOm=VCEQ=ICQRL’=4V

4.Rb的计算:

根据:

设三极管β=150

①当ICQ=2mA时,Rb=848KΩ

②当最大输出幅度时,ICQ=2.67mA,Rb=635KΩ

5.AV的估算值:

①当ICQ=2mA时,rbe为:

②RL’=RC∥RL=3K∥3K=1.5K

③根据公式:

(带负载时)

空载时比上值大一倍,即214倍。

④输出电压

当Vi=10mV时,VO≈10×

107≈1V(带负载)或2V(空载)

6.输入电阻:

Ri≈rbe=2.1K

当RS取3K、Vi取10mV时,

RS上的压降为3K×

4.76μA=14.3mV

所以,当Vi为10mV时,VS应为10+14.3=24.3mV。

这个值与实测值可能会有误差,因为rbe的计算值是根据rbb’等于100Ω得出的。

实际rbb’可能不是100Ω。

7.输出电阻:

思考题

1,RO≈RC=3K如果在实验电路中,将NPN型晶体管换成PNP型晶体管,试问VCC及电解电容极性应如何改动?

答案:

仪器的技术指标应当满足参数测量围要求,这是选择仪器的基本要求

2、在示波器上显示的NPN和PNP型晶体管放大器输出电压的饱和失真波形和截止失真波形是否相同?

叙述其理由。

不相同,与原电路极性相反

3、从示波器观察到一顶部失真的波形,能直接判定这是哪种失真吗?

为什么?

波形的波形相同,但是极性相反,因为是两管子电源极性相反;

4、放大器的外接负载RL对放大器的动态围有何影响?

在什么情况下,可近似认为RL对动态围没有影响?

影响动态输出电压围,当负载很大时,可以认为没有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