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3664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章末检测资料文档格式.docx

C.淋巴液和组织液D.组织液和细胞外液

A

人体的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进行物质交换。

5.(实际应用题)在健康人的血浆中,[HCO3-]约为[H2CO3]的30倍,如果[HCO3-]/[H2CO3]<

15时,即发生酸中毒,此实例说明无机盐(  )

A.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调节细胞的pH

C.组成细胞的结构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当[HCO3-]与[H2CO3]比例失调时,引起pH的明显变化,说明其对pH调节有明显的作用。

6.红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分别是(  )

A.血浆、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血浆

C.组织液、血浆D.血浆、淋巴

红细胞在血管内,其生活环境是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一侧是血浆,另一侧是组织液。

7.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入的主要成分是(  )

A.复合氨基酸B.葡萄糖和维生素

C.无机盐D.血浆蛋白

腹部组织积水,要使此处的水分排出体外,则应提高血浆渗透压,吸收此处水分,然后随血液运输到肾脏排出体外。

能够提高血浆渗透压的方法为加入血浆蛋白这种大分子物质,而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全为小分子物质,可以在组织液和血浆中相互交换,故不能单独提高血浆渗透压。

8.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下列关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酸碱度与温度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血浆的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9.学生甲在进行1500m比赛时,刚跑至1000m左右,感觉腿部肌肉酸痛难忍,欲放弃比赛,老师安慰说:

坚持一下,过一会儿就会感觉好点了。

学生甲遂继续比赛,过了一会儿,果然感觉又有劲儿了。

试问,引起学生甲肌肉酸痛的物质是什么(  )

A.碳酸B.乳酸

C.二氧化碳D.胃酸

当进行长跑时,耗能多,细胞代谢增强,所需O2增加,有部分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引起肌肉的酸痛。

10.由于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

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不一样的是(  )

A.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组织水肿

B.长期营养不良会引起组织水肿

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引起的组织水肿

D.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

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会造成血浆蛋白降低,血浆渗透压降低,血浆中的水分流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选项中只有“局部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的渗透压上升造成的,而不是由血浆渗透压下降造成的。

11.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①体内细胞 ②细胞外液 ③血液 ④呼吸系统 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 ⑦体外环境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⑦

在细胞内蛋白质代谢产生的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回渗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运到肾脏,即通过泌尿系统将其排出体外。

1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下列关于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一些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过程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及皮肤等器官共同协调完成

B.O2在运输过程中主要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C.CO2从细胞内的产生部位到达组织液要经过三层生物膜

D.人体的个别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人是多细胞生物,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必须通过内环境。

13.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

A.使体内增加水分

B.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在人体内维持渗透压的主要离子为Na+和Cl-,当生理盐水与血浆浓度相同时,就不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14.下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C6H12O6→CO2+H2O”可发生在③中

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

C.图中②③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

D.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

根据题图可以判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④是淋巴。

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属于细胞内液。

正常的细胞(成熟红细胞除外)都能够进行“C6H12O6―→CO2+H2O”反应。

15.小肠严重吸收不良的病人,采用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的方法提供营养,全营养液的成分不能含有(  )

A.蛋白质B.葡萄糖

C.无机盐和维生素D.氨基酸

小肠吸收严重不良的病人,需要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的方法补充营养,输入的营养物质应当是可吸收的形式。

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氨基酸均是可以被吸收的形式,这些物质吸收后进入血液,因而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输液的方式通过静脉输入人体。

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肽酶等分解为氨基酸后吸收入血液,所以蛋白质不适合作为营养物质直接输入人体的静脉。

16.某同学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剧烈运动,此时需要通过一定机制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血液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酸碱平衡

B.产热增多使体温升高,所以该同学体温会持续升高

C.运动过程中该同学的血糖浓度持续降低

D.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在饮水时最好加点食盐

剧烈运动过程因缺乏氧气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从而维持血浆的正常pH,故A正确;

人体可以通过调节保持体温或血糖的相对稳定,故B、C错误;

大量流汗后饮水时要加点食盐,原因并非失水过多,而是因为在大量流失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无机盐,故D错误。

17.(2010·

上海)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

A.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命现象的分析能力。

人体内淋巴的形成是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形成的,当淋巴管内有寄生虫时,引起组织液渗入淋巴管受阻,导致组织液增多,引起水肿。

18.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治疗措施降低体温。

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在额头上敷一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适当撤减衣被

在高烧不退即持续高温的情况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降低体温,以减少对机体的损伤。

B、C两项明显与降温有关,因此正确。

而A、D则具有迷惑性。

一般认为适当撤减衣被,病人会感觉冷,从而进一步加剧病情,而加盖衣被,增加排汗量,可通过排汗降低体温。

这种理解的前提条件是病人的体温调节功能正常,生理恒温器的“调定点”基本维持在37℃左右,有恢复正常体温的能力。

而题干所说的“高烧不退”即体温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一个温度值上,说明生理恒温器“调定点”保持在38.5~41℃之间,加盖棉被不仅不排汗,反而影响了体内热量的散失,使高温持续,对机体造成伤害。

适当撤减衣被正好与降温有关。

因此A措施不正确,D措施正确。

19.高温环境中作业,“出大力流大汗”,口渴难耐时,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和应对措施分别是(  )

A.渗透压升高;

补充淡盐水

B.渗透压升高;

大量补充清水

C.渗透压降低;

补充生理盐水

D.渗透压不变;

补充葡萄糖溶液恢复体力

高温环境中作业时流失大量汗液,会导致人体内环境中的水分和盐分外流,若出现口渴症状,则说明丢失水的比例更大一些,会导致渗透压升高。

为了维持渗透压的稳定,既要补水,又要补盐,且盐水浓度应低于生理盐水浓度。

20.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机体代谢的紊乱,其根本原因是(  )

A.机体细胞不能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

B.机体细胞不能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C.机体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D.机体细胞缺少水分,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

稳态是机体细胞各种酶促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的破坏导致酶促反应不能正常进行,所以选C。

21.当病人肾功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因此而死亡。

这一事实不能说明(  )

A.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稳态让每一器官共享,又靠所有器官共建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只是稳态维持的辅助机制

当病人肾功能衰竭时,体内尿素等有害物质不能排出体外,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发生较大变化,从而使内环境稳态失衡,这一事实充分说明内环境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而且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个器官的维持。

22.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

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Ⅰ是体液内外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并能为内环境提供O2和排出CO2,这说明Ⅰ是呼吸系统,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只能进入血液;

Ⅲ是泌尿系统,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Ⅳ只能排出体内物质,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皮肤中的汗腺通过分泌汗液来排出代谢废物。

23.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  )

A.血浆B.组织液

C.淋巴D.消化液

细胞外液就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体内绝大多数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组织液,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

24.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物质进入内环境的实例(  )

A.血糖进入肾小囊腔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

D.胰岛素静脉注射到皮下

人体中的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

A项中肾小囊腔内不属于内环境;

B项胃中不属于内环境;

C项氧进入的是细胞内液;

D项中皮下静脉注射,胰岛素进入血浆中属于进入内环境。

25.在平静状态下,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和CO2浓度关系分别为(  )

A.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B.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C.血浆>

D.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生物膜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遵循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原则。

在组织处氧气是从血浆到组织液然后才进入细胞内,细胞内的氧气浓度应该是最低的。

相反,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产生后向外扩散的,所以浓度关系正好相反。

26.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B.毛细淋巴管可以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当稳态遭到破坏,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

内环境中血浆与组织液及淋巴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毛细淋巴管可将组织液中的少量蛋白质回收到血液;

内环境的稳态是相对的,其酸碱度也基本不变,如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多余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而稳态遭到破坏后,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是错误的。

27.下列物质中,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  )

①葡萄糖 ②血浆蛋白 ③氧气 ④二氧化碳

⑤尿素 ⑥激素 ⑦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⑥⑦D.③④⑥⑦

通过循环系统的运输与外界环境交换的是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以及水、氧气和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

28.下列不能作为人体内环境指标的是(  )

A.血液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

B.血浆渗透压和pH

C.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

D.24小时尿量和尿素比例

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的度量、评价是它的各种理化性质指标,如血氧含量、pH、渗透压等。

而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是整个人体的宏观的生命活动指标,不是内环境的理化指标。

29.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小腿抽搐是因血钙含量减少引起的,血钙属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成分;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因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结构异常引起的,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尿毒症是因肾功能衰竭,大量的尿素等代谢废物在血浆中积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引起的,可见也是由内环境中成分变化引起的;

组织水肿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组织液量增多,故也属于内环境中成分的变化。

30.下列有关机体稳态意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酶促反应需要稳定的环境

B.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的紊乱

C.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内环境的成分是稳定不变的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稳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可变,但又相对稳定的状态。

新陈代谢中许多复杂的酶促反应要求的条件是严格的,即温度、pH、某些离子的浓度必须在较小的范围内波动,如果超出正常范围,使稳态破坏,就会引起人体代谢紊乱。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9分)如图是人体某局部组织的模式图,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表示结构,a、b、c、d表示液体。

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分别表示的结构是: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2)a~d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的是________。

(3)图中a~d,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CO2浓度最高、最低的分别是________。

(4)a~d之间既彼此分离,又相互联系。

a和b之间隔以________,b的来源有________,b的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

(1)毛细血管'

毛细淋巴管'

组织细胞

(2)a'

(3)d、a a、d (4)细胞膜'

细胞内液和血浆'

细胞内液、血浆和淋巴

(1)图示为内环境中各种成分,有血浆、组织液、淋巴,其中A为毛细血管,B为毛细淋巴管,C为组织细胞,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c为淋巴,d为红细胞。

(2)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其为细胞内成分,属于细胞内液。

(3)由于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有氧呼吸,此过程消耗O2产生CO2,所以a处的O2浓度最低,CO2浓度最高,d处血红蛋白为运输O2的载体,所以此处O2浓度最高。

(4)a为细胞内液,b为组织液,两者隔以细胞膜,组织液与血浆、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入,而组织液被收集于淋巴流入血浆中。

32.(13分)下图是某同学总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有关概念图,试回答:

(1)依次写出图中方框1、2、3内表示的内容:

________;

________。

(2)图中列出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项重要指标,健康人这三项指标的正常值如何?

指标

正常值(范围)

约为770kPa(37℃时)

(3)在进行常规体检时,如果内环境某种成分的指标超出正常范围,会对身体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①若大量出汗而只补充水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人体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织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到达各种组织细胞,而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终产物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系统才能排出体外。

(1)免疫神经体液

(2)

渗透压

温度

37℃左右

酸碱度

pH为7.35~7.45

(3)①内环境渗透压变小,细胞吸水膨胀②引起中暑,酶促反应受阻,代谢紊乱③会出现抽搐现象,严重时影响骨骼发育

(4)消化循环循环泌尿呼吸

33.(8分)下图是人体内某些生命活动的过程。

请据图回答:

(1)图中A、B、C、D各代表体液中的哪一类?

血浆________、组织液________、细胞内液________;

(2)相对于内环境来说,相当于外界环境的是A、B、C、D中的________;

(3)假如①为淀粉,则所形成的②由肠腔进入B中的方式是________。

经过B的运输,②可达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________,参与该作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__。

(4)正常人体内B的pH保持相对稳定,是由于在其中存在着许多缓冲物质,最主要的是________。

(1)BDC

(2)A

(3)主动运输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H2CO3与NaHCO3

34.(10分)(最新原创题)探究活动:

(1)提出问题:

在一定范围内,生物体为什么能维持pH稳定?

(2)确定实验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假设:

内环境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当机体运动产生大量酸或摄入大量碱时,内环境中缓冲物质就分别对应地与之反应,加以调节,从而维持pH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4)实验预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材料和用具:

①材料:

肝匀浆、马铃薯匀浆、稀释鸡蛋清、黄瓜匀浆、pH=7的磷酸缓冲液、0.1mol/LHCl、0.1mol/LNaOH。

②用具:

烧杯、量筒、pH试纸、胶头滴管。

(6)步骤(略)

(7)实验结果记录表:

不同实验材料pH变化

实验材料

加入0.1mol/LHCl

加入0.1mol/LNaOH

加入不同数量液滴后的pH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5.5

5.1

4.6

4.1

3.5

3.0

2.5

6.5

7.5

8.5

9.0

11

缓冲液

7.0

肝匀浆

6.0

4.8

马铃薯匀浆

4.4

鸡蛋清

8.0

黄瓜匀浆

3.8

 在下列坐标系中画出自来水、缓冲液、肝匀浆pH变化曲线:

(8)由上述曲线推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达交流:

班级内交流各自报告,比较研究结果。

(2)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4)仅在某一范围内,生物材料pH稳定

(7)

(8)①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pH维持稳定

②不同实验材料对酸或碱的缓冲效果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作出假设。

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是学生应当掌握的,本题把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以已知信息出现,降低了题目难度,同学们可以自我领悟实验研究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