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36345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 中考古诗词阅读专题六Word格式.docx

④临易水(抵达)

⑤声不起(响起)

⑥提携玉龙(这里指宝剑)

2.理解诗歌内容,填空。

①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一个“压”字把敌军的

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②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

3.诗人构思大胆,把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高度集中在一个昼夜的时间里加以表现,请按时间顺序概括三个画面。

白天,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黄昏,激战后的惨烈;

夜里,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

4.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

凝夜紫”所展现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得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字简要分析。

示例1:

“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示例2: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6.通过尾联分析该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运用典故,写出了将士边城苦战,怀抱为国捐躯的壮

志,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折戟沉沙(古代兵器)

②铁未销(销蚀)

③东风不与(给)

④铜雀(铜雀台)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从内容看这是一首咏史诗;

诗中前两句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作者议论,抒发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

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

不以成败论英雄(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的政治

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3.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一折戟与赤壁之战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为下文作铺垫。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抑郁不平而又豪爽之情。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

不好?

为什么?

不好。

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

诗句的形象性;

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6.试分析本诗“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烟笼寒水(笼罩)

②夜泊秦淮(停泊)

③商女(歌女)

④隔江犹唱(还,仍然)

①作者杜牧是唐代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②诗中用一个“笼”字写出迷蒙冷清的特点,以“近酒

家”三字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

③诗中称为“亡国之音”的曲子是“《后庭花》或《玉树后庭花》”,涉及的历史人物是陈后主或陈叔宝。

3.请仔细体会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①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犹唱”是“还在唱”的意思,这两个字意味深长,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面上是对歌女不顾时局安危,依旧演奏靡靡之音的埋怨,实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不知亡国之恨的晚唐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诗歌的讽刺效果。

②烟笼寒水月笼沙。

②两个“笼”字连用,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冷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4.如何理解“隔江”二字?

“隔江”即不在唱者的身边,在江的对岸。

二字承上

“亡国恨”的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5.“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

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6.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看歌舞女表演的达官贵人们。

作者借古讽今,表现

了作者对晚唐统治者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

的深重忧虑。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君问(询问)

②夜雨(下雨)

③涨秋池(涨满)

④何当(何时将要)

⑤却话(回头说,追述)

①诗歌前两句描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②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烘托人物心情

的作用。

3.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第一个“巴山夜雨”是写实,渲染凄清寂寥的情调;

第二个“巴山夜雨”是写虚,是想象与妻子团圆,突出重逢的温馨和愉悦。

4.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

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6.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效果。

采用对比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

7.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乐的憧憬。

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窗、巴山往复对照;

就时间而言,诗中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

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