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35392 上传时间:2022-11-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丰台区十二五时期制造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轨道交通形成产业链完整的产业体系。

全区交通类产业以轨道交通为特色,集聚了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中国北车集团等150余家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形成了轨道交通研发、工程、信号、制造、检修等产业链完整、上下游配套的特色和优势。

机电产业总量较大,门类较为齐全,企业数量众多,体现出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的特点。

机电类企业中民营企业、小型企业数量较多,产品以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相结合为主。

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按工业总产值占比,机电类排名前三位的类别分别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机电类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中共占约90%。

除交通类和机电类之外,医药类制造业呈现了良好发展态势,效益和效率在全区现代制造业中处于领先位置,创新能力稳居首位,总量及其全市行业中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等龙头企业呈现出主导效应。

电子类制造业在其他产业中嵌入式发展,注重生产应用,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效应逐步显现,在通讯终端设备制造等细分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3.产业空间布局趋于集中,节能降耗取得实效,集聚和辐射效应初步显现

“十一五”期间,丰台区加大对工业布局的调整力度,引导现代制造业集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呈现以丰台科技园区为核心的态势。

从产业经济指标看,丰台科技园区集中了195家现代制造业企业,占总数的37%;

园区企业从业人数1.19万人,占全区现代制造业从业人数的31.39%;

园区现代制造业营业收入75.58亿元,占全区现代制造业的43.49%。

从产业空间布局看,丰台科技园区和长辛店地区集中了轨道交通91.8%的资产总额、81.2%的主营业务收入和74.1%的税收,轨道交通产业链完整、科技优势显著、大型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2010年,丰台区被科技部正式批复为北京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集聚效应更加凸显;

电子信息类企业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计算机服务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分别有79.2%、76.6%和64.9%的企业分布在丰台科技园区;

丰台科技园区生物医药企业数量占全区生物医药企业总数的17.2%,但营业收入占全区生物医药产业的74.2%,园区医药制造业、医药器材制造业、生物医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占相应行业总营业收入的97.1%、91.1%和98.7%;

以丰台科技园区“西进”为契机,依托丰台区“航天摇篮”的历史优势,军民融合产业园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以军民融合为推动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呈现集聚态势。

“十一五”期间,丰台区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城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监督管理,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

2010年,工业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万元GDP能耗0.4367吨标煤/万元,下降5.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产业布局辐射作用逐步显现,不断完善围绕丰台科技园区、重点产业、大型企业配套设施,服务产业逐步兴起,花乡、长辛店、王佐等一批以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为服务对象的生产性服务业雏形开始显现,为“十二五”期间形成新的增长极打下良好基础。

(二)优势

1.传承积淀,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优势

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轨道交通、机电、军民融合产业,成为全区现代制造业的主导产业,其中的很多门类具有国内领先技术和研发优势,形成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较好的销售和服务渠道,与上下游产业搭建了较好的合作关系,为“十二五”时期现代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2.航天摇篮,具有密集的智力资源优势

丰台区素有“航天摇篮”之称,驻区中央市属企业单位、大专院校聚集了科技人员7万余名,智力资源总量和密集程度高,拥有航天一院、三院、冶金工业自动化研究院及中国兵器集团等大型央企。

为“十二五”时期实现创新驱动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3.地处市区,具有丰富的空间资源优势

与中心城区和其他功能拓展区相比,丰台区具有突出的空间资源优势。

丰富的土地资源、距离城市中心近的区位优势,以及正在迅速发展的轨道交通和高铁网络,将成为未来几年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独特的资源优势,使丰台区处在承接城市核心功能拓展、现代经济要素转移、新兴产业聚集的前沿。

(三)劣势

1.大量传统制造企业处于价值链底端

丰台区工业企业中,很多处于生产价值链底端,或处于高端产业低端环节,产品附加值低,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收入比重为1.31%,远低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4.21%的水平和中关村科技园3.61%的平均水平,很多产品没有形成具备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品牌,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基础较为薄弱。

2.民营企业发展不足,产业活力有待提升

央企主导是丰台区现代制造业的产业基础和特色之一,但与南方发达城市相比,民营经济发展总量还不够大,经济发展生机和活力尚显不足,民营经济在现代制造业中的潜力还有进一步发挥的空间。

(四)机遇

1.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机遇

随着全球产业重构与转移加速,我国迎来了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

产业转移层次不断提高,呈现出制造、研发和服务联动转移态势。

未来一段时期,基础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重点。

人才、土地、区位等方面优势使丰台成为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布局,合理取舍,把握好新一轮产业转移,将成为丰台区现代制造业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提升参与国际竞争力的有利契机。

2.轨道交通、军民融合大发展的新引擎

轨道交通作为丰台区传统优势产业,“十二五”时期将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目前,国际范围内已兴起新一轮铁路建设热潮。

我国高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十二五”时期面临技术输出的国际化机遇;

国内高铁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城市轨道交通新建里程达到了单年度270公里,创世界之最。

到2020年,还将有2700公里、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的线路开工建设。

政策层面,我国已将包括铁路与轨道交通在内的装备制造业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予以重点发展。

丰台肩负着建设北京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轨道交通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的重要使命,为区域打造轨道交通新名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军民融合发挥军工科技资源优势,实现民营化生产,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新契机。

航天科技集团将“实现从以航天型号为主的任务型向军民融合发展的任务能力型转型”作为“十二五”时期的六大战略转型之一;

航天科工集团“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以民为主的六个“百亿园区”。

这些战略举措将直接推动军民融合进一步深入,实现军工战略资源向核心产业资源转化。

3.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新举措

2009年3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发布,中关村科技园区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提高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使中关村成为全球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集聚区、世界前沿技术研发和先进标准创制的引领辐射区、国际性领军企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区、国家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试验区。

丰台科技园区“东进西扩”产生的空间优势与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对接,为推动现代制造业向高端转型、打造新型现代制造产业体系、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创造条件。

4.城南大发展的新起点

城南行动计划是市委、市政府缩小地域差异、推动首都均衡发展的重大决策。

丰台区作为城南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将为现代制造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等重点功能区建设,将成为带动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振兴的亮点;

永定河绿色生态发展带建设,将使丰台区成为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宜居、宜商”的新兴产业拓展空间,对于吸引现代制造业发展的高端要素、高端项目具有极强的吸引力;

轨道交通9号线、10号线二期、14号线等线路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丰台区交通基础设施状况,正在规划的丰台火车站扩建工程,将使丰台区成为首都高铁运输体系的核心。

201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等国际会议的举办,使丰台成为市委、市政府支持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这将有力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彻底突破丰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发展瓶颈。

诸多有利条件,将使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站在更高水准的新起点,步入加速发展、超越发展的新阶段,成为首都发展的新枢纽和环渤海经济圈建设的新支点。

(五)挑战

1.建立新型现代制造产业体系对调结构提出迫切要求

“高端化、轻型化、集群化、知识化、信息化、国际化”是新型现代制造产业体系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这对传统产业结构转型提出了迫切要求。

产业发展模式转型,是由“制造”环节的片面化能力上升演变为拥有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的完整价值链能力,由依赖土地、资源等有形要素转变为人才、技术、知识、创意等无形要素驱动发展。

发挥首都“人才高地”和区域智力资源密集优势,准确定位和前瞻性产业政策引导现代制造业调整转型,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等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地区间竞争加剧使得丰台区面临不进则退之势

“十二五”时期,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纷纷抢抓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握轨道交通、军民融合等产业快速发展机遇。

作为“航天摇篮”,丰台区要主动加强与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对接,建立高层次战略合作。

北京市各区县都在抢占建设世界城市的制高点和主动权,为实现推动增长、调整结构的目标,在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丰台区要加快完善现代制造业产业体系,构建核心产业、支柱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3.对接央企、统筹资源对政府管理提出全新要求

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已成为制约因素,自主创新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必然途径,要统筹整合科研资源、技术资源、空间资源和人力资源等重大要素。

当前的管理体制下,各种创新性资源和要素在中央地方之间、军民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多头配置,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整合。

丰台区要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完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在促进产业集聚过程中,丰台区要在已经形成的产业格局基础上优化布局,引导各类企业围绕重点产业发展,进行结构调整升级,形成龙头企业作用突出、配套企业日趋完善、产业分工协调有序的良好格局。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丰台区“一轴两带四区”发展格局,以“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道路和首都建设世界城市战略要求,坚持“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市场导向与规划引导相互结合、科技创新与集聚发展双向互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紧密融合、总部经济与生产基地适度分离”的原则,大力发展科技装备产业,着力培育研发设计、运行测试、标准制定、品牌营销、科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提升丰台区现代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功能拓展区定位协调统一。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形成以轨道交通、军民融合为主导产业,电子类和机电类为重要支柱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集中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高端环节,产业布局合理、竞争优势凸显、创新驱动发展的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现代制造产业体系。

2.主要经济指标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到2015年,全区现代制造业实现总产值260亿元,年均增长约8%。

企业结构趋于合理。

到2015年,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的企业结构。

其中产值超过十亿元的企业10家。

对5家工业用地百亩以上的传统制造类企业进行引导规划,转型升级为专业科技孵化园或专业科技创新园。

3.创新目标

到2015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全区现代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达40%以上。

轨道交通和军民融合产业在标准制定、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方面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实力。

4.生态目标

到2015年,万元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6%,继续保持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指标比2010年大幅下降。

三、发展思路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立足丰台现代制造业实际,紧紧抓住产业发展面临的各种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丰台现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科技优势和人才优势,着力推动现代制造业及上下游产业进行科学空间布局和结构调整,引导河东制造业逐步向科技研发和服务转型升级,在河西打造轨道交通和军民融合两大产业名片,推动机电制造业走高端发展道路,培育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多元化向聚焦式转变;

由生产型向研发、服务型转变;

由引进企业总部向发展总部产业转变),构建以高端研发和服务为竞争优势的新型现代制造产业体系。

多元化向聚焦式转变——集中力量发展轨道交通和军民融合两大产业,并以两大核心产业为主线,推动机电、电子、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产业协同发展。

生产型向研发、服务型转变——把握世界城市工业化进程中服务业比重逐步增加并最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发展规律,从研发、服务等产业发展高端环节挖掘产业持续发展动力。

引进企业总部向发展总部产业转变——提升“总部经济”层次,由引进企业总部转变为建立总部产业、高技术服务业、配套服务业三者有机结合的“总部产业链”。

拓展总部市场功能、研发功能、投融资功能、财务结算功能,使总部成为企业科技研发中心、财务结算中心、市场营销中心和资本运营中心,实现总部产业化、增值化。

(二)空间布局

河东地区加速退出低端制造,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等上游环节和营销、品牌、服务等下游环节。

加快三四环产业带结构调整、业态聚集、能级提升。

引导商业地产开发向楼宇经济功能延伸发展,积极培育以资本运作、国际贸易、科技研发、知识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特色的商务楼宇。

丰台科技园区和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重点集聚轨道交通、军民融合领域龙头企业总部,进一步发挥总部产业功能。

以丰台科技园东区打造中国民营经济总部为契机,吸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民营企业入驻。

以丰台科技园区科技一条街为载体,建设中小型科技企业创业成长孵化基地。

河西地区适度保留高端部件制造,大力发展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实验中心等环节。

重点建设北京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军民融合研发与制造基地,打造丰台区轨道交通、军民融合产业“名片”,形成吸引高端要素和聚集新生力量的阵地。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引导部分传统制造企业采取“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联动升级”的重塑模式,鼓励其以原有制造基地为载体建设科技创新园,形成保留产业用地、企业转型升级、汇聚高端要素的多赢格局。

(三)重点任务

1.以北京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依托,着力打造轨道交通自主创新示范区

以北京国家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轨道交通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依托,以南车集团二七车辆有限公司和北车集团二七装备有限公司原址纳入丰台科技园区为契机,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适度集聚发展。

规划约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着力打造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自主创新园,建设轨道交通工程研究中心、测试中心和实验室,围绕高速列车系统集成、轨道交通运行控制、高速铁路建造技术等方向,建设国家级实验室,按照“连片整合、产业引导、集中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促进一批轨道交通企业和项目落地发展,发挥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打造特色产业功能区,带动丰台区轨道交通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

充分发挥北京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资源优势,争取重大产业项目带动提升,完善行业标准,推动轨道交通企业形成合理的竞争合作关系,加快丰台区轨道交通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争取首钢大功率机车轮对、北控“CBTC”工业化生产线与测试系统研建项目、中低速磁悬浮等市级轨道交通重点产业化项目在丰台落地,发挥重大产业项目引领和带动作用。

重点支持大功率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特种货车等机车车辆装备技术;

重点支持城铁整车制造技术提升和产能扩大;

重点支持路基处理车、大型养路机械、城铁养路机械、动车养护维修装备;

重点支持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装备制造;

重点支持应用在轨道交通领域的陶瓷传感器设备。

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建设项目为依托,推进铁路交通大型养护机械——钢轨打磨列车国产化。

2.找准军民产业融合契合点,着力打造高端军民融合产业园

立足丰台区航天兵器类军工企业密集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军工技术作为集成性高科技技术外溢和辐射作用,合理规划配置区域土地资源,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推进军工企业资源、技术优势与丰台区现代制造业全方位融合。

积极对接航天一院发展煤化工、风力发电、特种车辆与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民用项目,拓展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与民用技术结合范围;

在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科技服务等方面加强与航天二院对接交流,引导军工技术向民用渗透,整体提升区域产业水准;

为航天三院石油装备、微燃电站、低碳技术创造产业化条件,主动承接相关产业转移;

积极对接中国兵器集团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技术,支持其在丰台建设专用车研发试制基地。

3.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专做精机电制造产业

紧紧抓住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引导机电产业与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对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做专做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制造产业。

推动机电设备制造向信息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重点支持具有发展潜力数控机床、电工机械、工程机械、输配电控制设备等现代化机电设备的生产,支持环境监测、节能降耗、突发事故检测相关仪器仪表设备的生产。

4.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加速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

立足丰台区信息制造和信息产业在现代制造业中嵌入式发展的特征,将两化融合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促进作用,激发企业内在需求,优化两化融合发展环境,着力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以信息化推动高端发展,切实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支持以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等为代表的轨道交通电子企业骨干力量,发挥丰台区轨道交通信息技术传统优势,重点发展高速铁路列控、智能列车、无线通信、信息系统资源整合及共享、高速铁路综合调度、综合交通枢纽等运输组织、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等关键技术,打造以轨道交通通信设备、软件服务、信号系统集成、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完整的轨道交通电子产业链,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推动信息技术在丰台区构建“一轴两带四区”格局中的广泛应用,强化对金融业、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业的信息支撑作用,以信息技术提升总部型经济,形成信息技术应用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双向互动局面。

5.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产业

培育骨干企业群,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发展。

重点发展抗体、疫苗、基因药物、医疗器械、生物医药研发外包等领域,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向高端化转型。

培育“老、青、少”相结合的骨干企业群,提升产业集中度。

传承“老字号”品牌,大力支持以同仁堂制药厂为代表的老字号企业;

重点支持以京卫医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已经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新生骨干企业群;

按照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具备成长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

通过骨干企业群建设,为“十二五”时期产业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以传统能源改造和新能源引进为核心,发展新能源产业。

利用河西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积极发展地热工程。

结合航天三院“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风电技术、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站等低碳产业。

力争在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突破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

以半导体照明、光热设备、光电建筑及生物燃气、燃料等为补充,打造多元化新能源体系。

以热工自控技术和设备制造为主,统筹节能环保产业。

在已形成的热工自控特色基础上,围绕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两条主线,促进工业节能、装备节能、建筑节能、新材料节能、新能源节能等节能技术发展。

重点发展工业企业机电系统节能、智能建筑系统设计与集成等节能减排细分领域和减震降噪、低碳排放、清洁生产、环境及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等环境保护细分领域。

发展环保装备制造与服务产业,培育碳交易等服务业态,打造节能环保示范区。

6.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产业转型升级

紧密结合丰台区“一轴两带四区”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研发设计、科技服务等微笑曲线两端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三四环产业带、重点村城市化建设的产业楼宇中聚集,形成专业科技孵化园或专业科技创新园。

以新兴际华集团打造全国首个“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和“应急救援科技产业园”为典型,加强引导和协调,鼓励制造型企业,尤其是央企和市属企业,将其产能落后的制造工厂逐步退出制造业,转型为“工业科技园”。

不断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强化发展角色、提升发展能力、凸显发展特色,不断增强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努力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机械仪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