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元宵节活动文档格式.docx
《温州元宵节活动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元宵节活动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的白纸中间又有一个银白色或金黄色的正方形,等量的银纸由订
书机订好,便于计算与烧拜,烧银纸必须将订书针取下,并且要
几张几张地烧,不可一次性放入金库内(供人们烧银纸的地方叫
做金库,因为银纸是烧给神灵的钱,每个人都把银纸烧在一个由
水泥堆砌成的库里,越聚越多,与金库功能一样,都是存放钱财
的,则被形象地称为“金库”),以防银纸不能完全烧成灰,人们
的愿望传达不到神明那里;
拜庙神,每座庙里都供奉着不同的神,所以,行香之后要对其进
行合掌礼拜,希望得到神的庇护和保佑。
(四)
在我们家这一带,人们一般要去行香的庙是:
张堡殿(温州称“庙”为“殿”),主要供奉着殿神——山岩爷;
西头庙,主要供奉着庙神——陈十四娘娘;
礁头殿,主要供奉着殿神——礁头的殿主爷;
老太殿,主要供奉着殿神——张三令公等,除了供奉主神之外,各寺庙里还会供奉着另一些神灵,位于次位。
此外,在永嘉有一座算是非常有名的佛山叫洞桥山,山上有座寺庙叫杨府庙,主要供奉着庙神——杨府爷,寺庙长年香火鼎盛。
人们需要从山脚徒步登上山顶的寺庙行香,以示虔诚。
我登过几次洞桥山,都是在正月初一的凌晨时分,人是非常的多,一层层台阶指引我们走向山顶,拾级而上是件很辛苦的事情,这便需要坚强的意志。
沿着山路人们会看到几个小小的破旧的庙,供奉着小神,人们也需要为他们点蜡烛、烧香,进行跪拜。
同时在山路旁又有必不可少的看相算命馆,这样才显得够齐全,据说在那里算命非常灵验。
登上山顶来到寺庙,便会感受到所谓的“香火鼎盛”并不是夸夸其谈。
首先要往自己的身上,还有蜡烛、香、银纸上洒上神水,然后进行一系列的行香流程。
其中有一个特别之处是,人们除了烧银纸外,还会买几个经袋,里面装着专
门人员念好的经文,然后被密封,人们可在密封的经袋外写上自己或者是期望被保佑者的名字、家庭地址以及祝愿,然后与银纸一同放进金库进行焚烧,向神明表达各种各样的愿望。
还有一个特别的是,在寺庙的大殿里,有一把很大的伞立在大殿右侧,类似历代皇帝用的华盖伞,传说抓住伞柄,向左转七圈,再向右转七圈,会得到神灵的保佑(伞并未固定在地上,所以会转动)。
老年人到各庙宇拜殿神,主要祈祷保佑新年吉利,全家平安。
但由于阶层、行业、性别、年龄等的不同,来拜神者络绎不绝,有求做生意发财的,有求农业丰收的,有求子续嗣的,有求美好姻缘的,等等。
此外,在我们这里有一种说法是来月经的女子最好不要去寺庙里行香,会亵渎神灵。
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这其实只是一种遗留下来的说法,佛也是母亲生的,来月经是自然现象,人不仅以佛为师,更要以自然为师,而印光法师开示说“可以”:
例如尼姑不就住在寺庙,她们一样诵经念佛。
只是人们对于先祖流传下来的做法比较坚持,所以在我们这里,还是存在着“月经期间的女子不要去寺庙里烧香拜佛”这一说法。
二、舞龙灯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凡是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把“龙”作为吉祥之物,在节庆、贺喜、祝福、驱邪、祭神、庙会等期间,都有舞龙的习俗。
这是因为,“龙”是中国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所崇拜的图腾。
在古代,中国人就把“龙”看成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的神奇之物。
数千年来,炎黄子孙都把自己称作是“龙的传人”。
早在汉代,就有杂记记载了这样的壮观场面:
为了祈雨,人们身穿各色彩衣,舞起各色大龙。
渐渐地,舞“龙”成为了人们表达良好祝愿、祈求人寿年丰必有的形式,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人们更是手舞长“龙”,宣泄着欢快的情绪。
全国的龙舞有上百种,经过几千年的流传和发展,表现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
耍龙的时候,少则一两个人,多则上百人舞一条大龙。
最为普遍的叫“火龙”,舞火龙的时候,常常伴有数十盏云灯相随,并常常在夜里舞,所以“火龙”又有一个名称叫“龙灯”。
耍龙灯的时候,有几十个大汉举着巨龙在云灯里上下穿行,时而腾起,时而俯冲,变化万千,间或还有鞭炮、焰火,大有腾云驾雾之势!
下面簇拥着成百上千狂欢的人们,锣鼓齐鸣,蔚为壮观,好不热闹!
这种气势雄伟的场面,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情绪,振奋和鼓舞了人心。
因此,舞“龙”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乐章,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迈气概。
温州儿歌唱道:
“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
”旧时温州民间最热闹的活动就是“正月灯”了,因为从月头一直闹到元宵节才到高潮,过了元宵方“落灯过”。
在元宵节之前的这段时间,温州民间有舞龙灯的习俗,几个大人集体抬出龙灯走街串户,小孩子们欢天喜地跟随着队伍,一路的锣鼓声、鞭炮声,引来路人们的驻足观望。
龙灯一般有九节,先用竹条扎成架子后,用彩纸糊上,再用笔勾勒出龙头的嘴、须、牙,龙身的鳞和龙尾,远远看去,活灵活现。
舞龙灯时,舞龙人在号角
声中晃头摇尾,时不时做出一些高难度动作,如升空、如游跃、如扑咬?
?
引得观众连连叫好。
在农村里,耍龙灯还有个习惯,就是不仅在本村耍,还到外村表演,到镇上或城市宽阔的街头、广场去“赛演”。
每当新春至元宵节期间,在此起彼落的锣鼓声、鞭炮声中,各个民间“舞龙”队大显身手,引动万人空巷。
在温州常见的龙灯有:
布龙、纱龙、纸龙、凳板龙(板凳龙)、首饰龙、滚龙等。
首饰龙:
它和其它的龙灯不同,全身不是呈龙形,而是依照鱼船结构,整个首架是以一条弧形木条做基础,上面用竹条和篾丝糊纸扎成一只龙船。
船长3米,款米,高米3左右。
前有龙头,在龙头口状部分,含珠垂须,作为龙的象征性标志,后有龙尾,中间“龙身”上有5-7层楼阁。
上插各色小旗,每层左右和后方系复壁结构,内壁贴透光白纸,外壁贴淡绿色或五颜六色的细纹刻纸图案,当龙腹内点灯时,灯光映得四周刻纸奇彩纷呈,耀眼夺目。
整只龙船饰有70多个制作精巧的亭台,在各层亭台中又配饰着近300个精彩的绸塑人物。
组成80多出戏,内容大多取材与《三国演义》、《说岳全传》。
民间称为“龙船灯”,又叫“楼船”。
整个龙灯还装有木制齿轮传动装置,把所有吸取人物分别联结在一块。
通过灯下的一人摇手,由一个人操作,可牵动全部绸塑人物,各自表演不同的动作,妙趣横生,逗人喜爱,显示出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
首饰龙属于观赏性龙灯,专供人们观看,一般不做舞蹈表演。
当首饰龙出动时,还有一只和龙灯配套的灯,俗称“龙船月”,因它的形状像上弦的月亮,故名。
它的体形很小,没有亭台楼阁,也不贴剪纸图案,只在灯的左右绘上一点龙鳞,以做象征。
凳板龙(板凳龙):
舞板凳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每年元宵节前后,温州的许多地方都会举行舞板凳龙活动,三四天内游遍全乡各村。
板凳龙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龙”。
它由龙头、龙中段、龙尾三部分组成,龙身则是几十乃至上百档形似板凳的木板连接而成,每个板凳上均装有彩色灯笼。
舞龙手们都是当地百里挑一的壮汉,个个穿草鞋,打绑腿,扎腰带,生龙活虎般勇猛。
舞龙时,前有大红灯笼开道,后有五彩旗幡拥随,鼓乐喧天,长号动地,流光溢彩的巨龙,时而似游龙嬉水,排成一字长蛇阵;
时而似蛟龙出海,山呼海啸般飞旋于村头街巷,好生雄壮、闹猛!
它既舞出了数十代人的甘与苦,也舞出了山里汉子的威武和骄傲。
下面我就先以我们村的舞龙灯活动为例,来说说我身边的这一习俗。
我们村——堡一村一般将舞龙灯的日子定在正月十三与正月十四这两天,正好就在元宵节之前。
村子里有个祠堂——金氏祠堂(祠堂: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的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而在我们村居住着几十户金姓人家,金氏祠堂则是我们金氏这一宗族的重要标志,是族亲们商议族内重要事务的重要场所,舞龙灯就是从这里出发,也很大程度地反映了族亲们对祖先的尊敬。
在同一宗族内进行的舞龙灯活动,又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只在信仰佛教的族亲之间进行。
在我们村,虽然其他姓氏的家庭也有参加舞龙灯活动,但是由于金氏一族的体系比较庞大,在某种意义上以及人们的观念里,舞龙灯是代表金氏宗族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活动。
(一)舞龙灯之前(正月十三之前)的各种准备
在正式舞龙灯表演之前的时间里,村民们会提早对舞龙灯的事宜进行安排:
1、每户人家派出一个或多个体格较好的成年男子组成一支舞龙灯队伍,进行正式舞龙灯表演前的培训与安排;
2、对每户人家具有劳动能力的中年妇女进行统计组织,安排她们于舞龙灯前后的时间段中,在祠堂里做一些杂事,如帮忙准备一日三顿的酒席、洗碗、整理东西等;
3、在正月初一开始,负责人就会到各户人家进行筹款,捐款最低为一百,上不封顶,所得筹款都用于舞龙灯所需的各方面费用;
4、除了去各户人家筹款外,舞龙灯的队伍会于正月十二这天到附近工业区的各工厂、公司里进行筹款,并为它们送去真诚的祝福,带去吉祥如意;
5、负责人根据往年的惯例,将十几户人家分到一个“祭”里(所谓“祭”,就是十几户人家一起搭一个蓬帐,里面摆放着香案,案上摆放着许多的祭品,对龙进行祭拜,叫做“参龙”),按顺序安排舞龙灯路线,并且告知每户人家,在当天提早做好准备;
6、安排“参龙”时唱龙灯歌的参鼓先生(龙灯师)、拿回避牌、灯牌的人等。
7、本村龙灯的具体情况:
祖先最先流传下来的龙灯就是“板凳龙”,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未考证),改成了“滚龙”(但是村里人一般习惯把这种“滚龙”叫做“狮子龙”),我从小记忆里的便是这个龙种,直到我初中时,村民对于祖先传承下来的“板凳龙”的怀念与尊重,又重新继承祖先的传统,继续舞板凳龙,一直到现在都没变过,我们村的板凳龙一共有三十六节,非常的壮观美丽。
(二)舞龙灯
白天,舞龙灯的团队人员在金氏祠堂里用饭,大家聚集一起为晚上的舞龙灯做好准备,祠堂里异常忙碌,人声鼎沸,张扬着节日的气息与喜悦,让人们充满着期待。
晚上,舞龙队伍一切就绪,从金氏祠堂出来,叫“出龙”,会放鞭炮、敲锣打鼓等,因为村子比较小,所以一般在家里就能听到,都知道龙要出来了,于是便心潮澎湃。
出龙之后,队伍首先会一直向张堡的一个主要寺庙——张堡殿前进,进行参谒拜访,请菩萨出庙。
接着会按照事先安排的顺序,到一个个“祭”前进行舞龙灯表演,为人们带去平安与吉祥。
按照习俗,凡是接龙灯的人家,都要在龙灯进来之前,用稻草点上一堆火,让熊熊火焰带来旺旺的运气,称为“弹红”,不仅接待的人家,就是龙灯路过的地方,凡是信佛的人家都会点上这么一堆火。
篇二:
实例二:
《美丽的温州--我的家》大班主题活动方案(20XX-02-23)
大班主题活动:
《美丽的温州——我的家》
一、主题选择缘由
虽说,温州是个小城市,但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很有名气的。
做为温州人或是长期生活在这里的新温州人,还有我们的孩子,都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
对温州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我们了解多少?
我们的孩子又了解多少?
我们这一代只能说是一知半解,而我们的孩子可以说是少知不解。
祖辈的优良传统,家乡的人文风情,我们不能就这么遗忘。
要想传承家乡的文化,了解家乡的美,必须从孩子抓起。
孩子是温州的希望,祖国的未来。
做为温州人,发扬温州文化传统,也是他们的责任和荣耀。
所以,我觉得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很有意义。
当然,还要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了解本次主题教育的目的与价值所在,使家长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起收集相关资料,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温州,最终达到家园共育的最佳效果。
二、主题目标
1、通过看、听、说等形式,让幼儿感受周围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与景象,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初步了解温州的自然风景和人文环境,进一步萌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主题网络图
四、环境创设
(一)、活动区
1、科学区:
张贴温州地图,提供放大镜等,方便幼儿查看。
2、美工区:
(1)提供画笔、画纸,让幼儿画一画“温州的美景”。
(2)投放废报纸、橡皮泥等物品供幼儿制作“温州小吃”。
3、阅读区:
(1)张贴“温州”、“江心屿”、“县前汤圆”“叮叮当”等字卡。
(2)用各种图片或照片制作而成的图书、绘本,供幼儿翻阅。
4、表演区:
《叮叮当》、《卖汤圆》等童谣及歌曲的Vcd带子。
5、角色游戏区:
开展“温州小吃一条街”、“带你游江心”等角色游戏。
(二)、墙饰
1、主题墙:
展示温州特色人文景观的图片,及幼儿日常生活中与温州相关的生活照、出游照等。
2、作品栏:
利用幼儿有关温州城市风景的作品布置墙面,供幼儿相互欣赏、交流,增加幼儿热爱温州的情感。
五、主题实施
活动一:
大班音乐《叮叮当》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节奏和优美的旋律,激发幼儿对温州方言的兴趣。
2、通过学唱歌曲,了解温州童谣的由来,增强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温州童谣《叮叮当》音乐磁带。
2、拍摄一段松台山、妙果寺的风光景象,并配上简介。
3、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去松台山及妙果寺参观游览。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熟悉旋律
1、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想)
2、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欣赏音乐一遍)
二、再次播放,熟悉歌词
提问:
1、这首歌曲特别吗?
试着来学一学。
(叮叮当、罗来,叮叮当、罗来?
)
2、知道这是用什么话唱的吗?
(温州话)
3、那是什么声音呢?
猜一猜!
(铃声、钟声、敲打声?
4、这么好听的声音是从哪儿传来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观看录像)。
5、录像里拍的是什么地方的风景?
(松台山、妙果寺?
)你们去过妙果寺吗?
(去过)妙果寺里有什么?
(佛像、香炉、猪头钟?
);
那你们去过松台山吗?
(也去过)松台山上又有什么?
(花草树木、亭子、塔、还有一口井)
教师小结:
原来录像里的景象,都是我们去过的熟悉的地方,歌曲里唱的就是我们美丽的温州。
我们也来唱一唱吧!
三、学唱歌曲,感受语言美
叮叮当:
叮叮当(罗来),叮叮当(罗来),山脚门外(罗来、罗罗来),古老堂,松台山上仙人井那(罗来),妙果寺里猪头钟(呵?
)。
1、这首用温州话唱的歌,你们喜欢吗?
(喜欢)那我们来为这首歌配点节奏好吗?
(幼儿可以边拍手边歌唱。
2、男孩子、女孩子分别来唱一次,再轮唱一次,看看谁唱的最好听。
(反复练习2—3次)结束
活动延伸:
1、除了《叮叮当》,还有很多好听又有趣的温州童谣,我们以后可以接着来学。
2、温州的美丽风景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它、记录它,也可以把它画出来,办一次“美丽的温州”图画展。
附歌谱:
《叮叮当》
1=c2/4255|422|255|422|2545|
叮叮当罗来,叮叮当罗来,山脚门外
422|112|4242|2222|2255|
罗来,罗罗来,古老堂,松台山上仙人井那,
422|2545|421|2-‖
罗来,妙果寺里猪头钟,呵!
活动二:
大班社会《县前汤圆我来做》
1、了解“县前汤圆”的来历,知道它是温州的特色名小吃。
2、通过动手制作,进一步了解汤圆的制作方法与步骤。
1、有关“县前汤圆”来历的图片或资料。
2、“县前汤圆”的汤圆粉(事先和好)和麻心馅儿若干。
一、谈话引出
1、你们平时喜欢吃汤圆吗?
(喜欢)
2、谁知道温州什么哪里的汤圆最好吃?
(县前头、家里?
小结:
我们的小朋友都知道“县前汤圆”的汤圆最好吃,因为汤圆店就在我们楼下,天天都能看到,也都吃过。
但你们一定不知道它为什么叫“县前汤圆”,有什么来历。
二、介绍来历
1、教师介绍“县前汤圆”店名的来历。
2、听过介绍后,请小朋友说说“县前汤圆”店里都有什么口味的汤圆。
(鲜肉汤圆、豆沙汤圆、麻心汤圆)
除了小朋友说的这些以外还有桂花小汤圆、擂沙汤圆等共十几个品种,小朋友说的是我们经常吃的。
三、制作汤圆
1、教师讲解示范制作汤圆的步骤:
将和好的糯米粉团分成若干小粉团——将粉团搓圆——用大拇指在中心位置摁一个坑——将麻心馅儿包裹在中间——最后将搓圆。
2、幼儿学做汤圆,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将做好的汤圆放入托盘内备用。
4、提醒幼儿洗手。
(活动结束)
1、学唱歌曲《卖汤圆》。
2、冬至、元宵节温州有吃汤圆的习俗,可开展民俗民风的教育活动。
附参考资料:
传说“县前汤圆”原名叫郑德大汤圆店。
是清朝咸丰年间开业,最早的一家汤圆店。
到1938年至1982年间,县前头又办起了“黄新发”、“知味圆”两家汤圆店。
这三家汤圆店各有特色:
“知味圆’,的鲜肉汤圆味最好,其馅心都是肉冻做的。
这种馅心经汤一煮即融化,咬开汤圆便有一口香汤流入口内;
“黄新发”的豆沙汤圆、麻心汤圆,都用高级的花果牌香蕉精调味,味美可口,“郑德大”麻心汤圆馅的用料最考究。
1958年时,这3家店并为一家,才改名叫“县前汤圆”。
1998年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活动三:
大班综合《美丽的江心屿》
1、让幼儿了解江心屿的主要景点,感受江心屿的美。
2、激发幼儿对温州、对江心屿的热爱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1—3个景点的特征,产生当“小导游”的愿望。
1、江心屿十景照片或图片。
2、江心屿门票若干(门票背面有景区示意图)。
一、谈话引起兴趣
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很美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猜猜是什么地方。
二、出示照片
1、将10张景点照一一向幼儿展示。
2、提问:
照片里有什么?
(亭、塔、寺、桥?
谁知道这是哪里?
(江心屿);
你们都去过吗?
(去过)
对,这就是江心屿10个最有名的景点,就在我们温州市区。
三、景点介绍
1、教师一一介绍景点,幼儿认真倾听。
2、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点,并用自己的话对该景点进行描述。
3、幼儿自由讨论,分组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点。
四、游戏“我来当导游”
1、按组分发江心屿门票,请幼儿看门票背面的示意图,讨论、设计导游路线。
2、每组推荐一名“导游”,按自己组最后设计的路线,带领大家游一遍江心屿。
3、评选出一名最优秀的“小导游”,并给予鼓励(贴上红五星)。
幼儿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景点进行作画,最后,老师将作品装订成册,放在阅读区当图书,供大家翻阅。
篇三:
温州文化习俗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温州文化习俗)
作者:
佚名资料来源:
不详点击数:
1307更新时间:
20XX-5-712:
19:
22
1、①被称为中国“山水诗鼻祖”的是_东晋__(朝代)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康乐”。
②温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逢年过节都有要制作当令的小吃来供神祭祖、招待客人、犒劳一家老少。
元宵节炒槐豆,端午节_包粽子__,中秋节_做月饼_,_冬至_吃汤圆,过年时更要捣年糕、_炊松糕_、炒炒米,日子过得滋润红火。
③温州传统宴席上要上什么菜肴以及上菜的顺序,也有一定的讲究。
一般要有八个盘头或十个盘头;
分岁酒必须要有年糕,取其“_年年高_”之意;
生日宴、寿宴一定要有长面,俗名“_长寿面_”;
宴席的最后一道大菜一定要是整条鱼,寓意“_年年有余_”、“_有头有尾__”
2、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自然、投向社会、投向历史。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温州山清水秀,景观多姿,名山秀水遍布全境。
请仿照示例,介绍一处家乡景观的特点。
示例:
洞头岛美,美在滩佳,美在壁峭,美在鱼儿丰。
仿句:
(2)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
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
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
(2分)...
(3)民俗温州中谈到,每逢四季八节,温州的岁时风俗丰富多彩。
像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第一件事情是争先恐后放“开门炮”。
有人认为这种习俗不好,你的看法呢?
请说说理由。
(2分)
(1)答案:
雁荡山美,美在洞悠,美在峰奇,美在溪水秀。
(2)温州妇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
(或:
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3)很可惜,这些民俗包含着浓农的人情味道,有一定的文化和道德内涵,要尽力保存。
或这很正常,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旧的东西肯定会被淘汰,也会产生许多新的风尚。
(正反面,言之有理即可)
3、根据规划设计,温州新火车站的广场上将立一个名人塑像。
为了更好地塑造温州城市形象,推动“文化大市”的建设,提高温州的知名度,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拟以以下四个历史文化名人为塑像候选人物。
你认为这四个候选人物中哪个最恰当?
请从中选择一个,并简要说明理由。
候选人物:
(按历史年代先后排列)谢灵运叶适刘基孙诒让
你的选择是:
你的理由是:
答案:
谢灵运因为他在永嘉任职期间所进行的文学创作,对我们瓯越文学产生
了无人可比的影响。
他的诗篇使永嘉成为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让温州名扬天下。
4、温州乃人文荟萃之地,人物俊雅,文章风流,素为海内瞩目。
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温州人民正致力于将温州打造成一个文化大市。
现在请你协助制作一份宣传“文化温州”的小册子,
相信你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以下任务。
(8分)
(1)点击文化名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温州山水成就历代名人,温州也因历代名人而名扬天下。
请从下列备选的温州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介绍他(她)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或代表诗句)、影响及其与温州的关联点等角度来介绍。
(40字左右)
备选温州文化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