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253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1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Word文档格式.docx

职务

职称

职责

小组分工

受QC教育

时间(h)

出勤率

(%)

徐学益

项目经理

工程师

组长

全面负责

80

87.5

余义锋

技术顾问

技术指导

技术策划

100

倪世宽

项目总工

副组长

策划组织

余咏阳

生产经理

生产负责

90

胡胜利

技术员

组员

资料整理

陈伟民

姚新文

质检员

质量检查

资料员

助理工程师

资料收集

杜典奎

木工工长

现场实施

杜成志

木工班组长

制表人:

杨涛制表时间:

2006年3月20日

3、小组活动统计

QC小组活动统计表

序号

活动内容

次数

应出勤人数

出勤人数

出勤率(%)

1

课题研究

10

2

QC教育

6

60

58

96.7

3

原因分析

4

制定对策

30

5

组织实施

现场检查

50

48

96.0

7

效果评价

20

合计

240

234

97.5

制表人:

2006年12月20日

(三)选题理由

二、现状调查

1、2006年3月9日—25日小组成员对该工程1—3层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质量进行了专项检查,其合格率分别为81.7%、81.1%、81.6%,对这三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其合格率为81.5%。

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检查汇总表

项目名称

标准

mm

一层

二层

三层

检查点数

(个)

不合格数

合格率

检查

点数

截面尺寸

+4,-5

150

175

34

80.6

190

37

80.5

表面平整度

27

82

35

相邻两板

表面高低差

16

17

81.1

110

21

80.9

层高垂直度

85

95

18

底模上表面标高

±

40

82.5

56

11

80.4

81.7

其它

——

36

94.4

33

90.9

92.0

541

99

624

118

690

127

81.6

检查负责人

胡胜利姚新文

陈伟民姚新文

检查时间

2006年3月9日

2006年3月21日

2006年3月25日

2、2006年3月26日,小组成员根据3月9日--25日调查的结果对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不合格项进行了频率统计。

统计结果如下表:

不合格项目

频数(点)

累计频数(点)

频率(%)

累计百分比(%)

备注

A

101

29.4

B

200

28.8

58.2

C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54

254

15.7

73.9

D

52

306

15.1

89.0

E

29

335

8.4

97.4

F

9

344

2.6

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不合格频数统计表

胡胜利制表时间:

2006年3月26日

3、根据统计绘制如下排列图:

编制人:

胡胜利审核人:

倪世宽时间:

三、设定目标

从上述图表可以看出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和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占总调查数不合格项的73.9%,因此,我们将模板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和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作为主控项。

(一)确定目标

结合该工程质量目标为创湖北省结构优质工程和建筑工程楚天杯奖,以及公司对本小组此次开展QC活动要求,积累短肢剪力墙模板施工经验,形成新标准和工法,在全公司内推广运用,以利提高公司模板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水平。

小组成员一致表示要将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提高到92.0%以上。

(二)目标可行性分析

1、小组成员于2006年3月27日针对本组所调查的1-3层框剪结构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质量统计结果进行了全面认真分析,因不合格率现状为18.5%。

而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和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问题可以提高73.9%X18.5%=13.7%,那么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质量合格率能提高到81.5%+13.7%=95.2%。

2、就其3项质量问题,通过改进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小组成员又进行了认真讨论,如果100%得到解决是很难做到的。

经小组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教学实验楼(二期)和鄂东职业技术学院实验楼工程对影响短肢剪力墙模板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和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数据的参照,经小组总结上两个工程的成熟经验,认为解决它们的80%是能够做到的;

如果解决了80%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和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的问题,则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就可提高73.9%X18.5%X80%=10.9%,也就是整个合格率提高到81.5%+10.9%=92.4%,我们一致认为目标可行。

四、原因分析

QC小组针对短肢剪力墙模板安装合格率低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和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3项质量问题,应用关联图进行原因分析:

制图人:

胡胜利制图时间:

2006年3月27日

五、要因确认

根据关联图分析的原因,小组进行了要因确认。

(一)末端要因确认汇总

要因确认计划表

末端因素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时间

测量仪器及工具误差大

现场检测

必须按校验规程进行检定和校验,并保持合格状态

2006年4月1日

机械未检修

所有木工机械坚持每天使用前进行一次保养及检修,保证机械正常运行

2006年4月2日

模板表面未清理干净

每5㎡不得有一处超过20cm²

未清理干净

2006年4月3日

模板质量差、周转次数多破旧变形

板面无起皮、板边无脱胶、翘曲及几何尺寸偏差不大于1.5mm

2006年4月4日

拉接紧固位不当

对拉螺栓水平、竖向拉接间距偏差不大于10mm

2006年4月5日

技术交底不完全

技术交底做到95%以上

操作工技能不熟练

培训考核合格率在95%以上

8

工序交接检制度执行不力

每道工序都必须进行交接检

制表人:

胡胜利制表时间:

(二)末端要因逐个确认

1、要因确认1:

确认标准

确认时间

确认人

确认内容

QC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检查,发现测量仪器及工具均进行了检定和校验,有检定合格证书及校验记录。

从上述检查结果可知,测量仪器及工具均检定和校验,保持合格状态,满足标准要求。

确认结论

非要因

2、要因确认2:

所有木工机械坚持每天使用前一次保养及检修,保证机械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由于机械操作工专业责任心很强,能做到每天使用前进行一次保养及检修,每月一次中检修,保证机械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机械保养、检修有记录。

从上述检查结果可知,木工机械符合施工需要及标准要求。

3、要因确认3:

QC小组对施工现场进行了检查:

1、模板清理和涂刷隔离剂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专人操作,签订了责任书,有自检记录,做到了清理干净,涂刷隔离剂均匀;

2、施工现场模板清理工作检查结果如下:

检查结果

在20

cm²

以内

15

检查人

姚新文、杜典奎

100%

姚新文制表时间:

从上述检查结果可见,模板表面清理工作满足标准要求。

4、要因确认4:

1、查采购进场验证有记录及抽检存放新模板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有保证;

2、对加工使用多次后的模板进行检查,结果如下:

内容

评定

无起皮

χ

不合格

无脱胶

偏差1.5mm

1.0

0.5

2.5

1.5

2.0

从上述检查结果可知,已进场新模板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而加工使用多次后的模板,破旧变形不符合标准要求。

是要因

5、要因确认5:

1、本工程短肢剪力墙每层58处形状有T型、F型、Z型、工字型、一字型等多种异型形状,拉接紧固较复杂困难;

2、现场实测结果如下:

不大于10mm

55

70

79.2%

姚新文、杜典奎、杨涛

从上述检查结果可知,拉结紧固位达不到标准要求。

6、要因确认6:

经小组成员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检查,尤其是对模板分项工程记录,发现从管理到施工,以及工艺流程、施工大样图等都按公司和项目部制定的制度做到了95%以上交底,并对每一环节都做好了认真记录。

从现场检查技术交底记录可知,施工中能做到95%以上技术交底,符合标准要求。

7、要因确认7:

QC小组对46名模板操作工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如下:

考核内容

等级

优秀

良好

一般

理论知识

12

31

95.7%

操作技能

26

从上述数据可知,经培训考核合格率为95.7%,符合标准要求。

8、要因确认8:

每道工序都必须进行交接检,执行情况合格率为100%

1、QC小组成员抽查施工现场中间交接检记录时,发现应有19份,实有16份,合格率为84.2%;

2、QC小组成员对现场调查,经询问有关操作人员,统计后发现应有19次交接检而实际只有16次,合格率为84.2%;

3、QC小组成员检查《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时,发现没有制定《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

从上述检查结果可知,工序交接检制度执行情况合格率只有84.2%,未达到标准要求。

<

三>

主要因素确认

拉结紧固位不当

QC小组通过对上述9个末端要因逐个确认,一致认为主要因素是下列3项。

六、制订对策

2006年4月6日,QC小组针对要因确认后的3项主要因素制订了如下对策措施表:

对策措施表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地点

完成

时间

责任人

备注

按计划进购合格新模板,现场设专人整理、检修

1、对现场模板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模板撤离施工现场。

2、专人负责及时整理、检修使用过的旧模板,对无法修复达标的模板进行报废;

3、购进合格新模板。

现场

2006年4月10日前

实施

模板拉结紧固位不当

改进拉结紧固方法

对拉螺栓水平、竖向拉接间距误差不大于10mm

1、对阴阳角、门窗洞口、墙梁节点等异形部位的拉结紧固方法进行改进;

2、跟踪检查,严格执行奖惩办法。

实施二

制定制度

加强控制力度

每道工序都必须进行交接检,执行情况为100%

1、设专人负责制定《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突出奖惩办法,并严格组织实施;

2、坚决做到上道工序未验收达标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实施三

胡胜利审核人:

倪世宽制表时间:

2006年4月6日

七、按对策实施

根据对策表,各责任人分别按照对策措施要求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对策实施,实施情况如下:

[实施一]按计划进购合格新模板,现场设专人整理、检修

1、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将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模板撤离施工现场

2006年4月6日由QC小组副组长、项目生产经理余咏阳负责主持和组织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对不符合标准要求的模板撤离施工现场。

2、现场设专人负责及时整理、检修使用过的模板,对无法修复达标的模板进行报废;

(1)2006年4月7日由QC小组成员、技术员陈伟民负责制定了《模板整理、检修技术方案》;

(2)2006年4月8日由QC小组成员、木工工长杜典奎负责派专人进行模板整理、检修,并与具体责任人进行了技术交底和签订了《专项施工责任书》,同时对无法修复达标的旧模板进行了报废处理;

(3)由QC小组成员、项目质检员姚新文负责每天上下午各一次对整理、检修的模板进行例行检查验收,确保经整理、检修的模板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2006年4月9日按报废的一批旧模板进购合格新模板,并由QC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徐学益召开了专题会,加强了模板使用管理,与木工班组签订了《模板使用管理责任书》。

4、实施效果

(1)经过整理、检修和新购模板后,2006年4月10日对现场模板进行检查验收,情况如下表:

检查内容

评定

符合标准要求

偏差1.5mm

姚新文杜典奎

2006年4月10日

(2)结论:

通过对现场模板进行全面检查、清理,采取整理、检修和对无法修复达标的模板进行报废,并购进新模板。

同时项目部加强了模板的使用管理,有效的保证了模板质量,为下道工序施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实施二]改进拉结紧固方法

1、对阴阳角、门窗洞口、墙梁节点处等异形部位的拉结紧固方法进行改进

(1)由QC小组成员胡胜利负责于2006年4月6日制定了改进后的技术交底和各异形部位具体定位拉结紧固方法大样图,并采用扣压式薄壁钢管改换原PVC穿墙螺栓套管,改进了模板定位拉结紧固施工方法,使短肢剪力墙模板定位拉结紧固方法得到了有效保证。

(2)2006年4月7日—8日由QC小组成员胡胜利、杨涛负责就改进后的模板定位拉结紧固技术进行逐级交底,并深入现场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为正常顺利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跟踪检查,严格执行奖惩办法

(1)2006年4月9日QC小组成员姚新文、杨涛负责对改进的模板定位拉结紧固施工情况进行了单项检查,结果如下:

100%

姚新文杨涛

3、实施效果

(1)通过完善和优化技术交底,严格检查,落实奖惩,激发了全体施工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改进短肢剪力墙模板定位拉结紧固施工方法,是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质性。

(3)结论:

从上述实施情况可知,达到了对拉螺栓水平、竖向拉接间距误差不大于10mm的预期目标。

[实施三]制定制度加强控制力度

1、设专人负责制定《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突出奖惩办法,并严格组织实施

(1)2006年4月7日由QC小组副组长、项目总工倪世宽负责制定了《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明确了奖惩办法,并组织主持召开了落实《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专题会,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现场主抓此项工作具体由QC小组成员陈伟民负责,与会人员一致表态积极遵照执行。

(2)2006年4月8日QC小组成员陈伟民依据《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实行项目工序交接检签字登记办法,严格履行《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中的职责。

2、坚决做到上道工序未验收达标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1)2006年4月10日QC小组接到一份由武汉市现代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发来的《监理例会会议纪要》,在会议纪要中,总监理工程师的发言如下:

“黄石天虹财苑小区2#楼项目部,自你们开展QC小组活动以来,为我们监理工作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特别是你们严格《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后,给我们减轻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希望你们坚持、发扬下去……。

(2)2006年4月10日QC小组成员陈伟民在现场进行了询问和检查,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一致反映“项目部执行工序交接检制度严格得狠,抓住上道工序未验收达标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关不放,解决施工问题及时,我们负责积极认真遵照执行”。

检查情况为:

项目工序交接检签字登记表中有2次,现场实际做到的是2次,并做好了《中间检查交接记录》。

(1)制定并严格执行《项目工序交接检制度》是解决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起到了保证作用,得到了参与各方的一致赞扬。

从上述检查结果可知,工序交接检制度执行情况达到了100%,实现了控制措施目标。

八、检查结果

1、目标检查和对比

对策实施完成后,QC小组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