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252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动物说话》

1、音乐导入:

老师要带大家去农场看看。

欣赏《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有哪些小动物?

它们都想来唱歌。

3、播放歌曲《动物说话》。

4、听唱法进行歌曲教学

间奏处引导随音乐一拍一下做动作。

分组唱、齐唱。

5、引导学生歌词创编

小狗说话汪汪汪,小猫说话喵喵喵,小猪说话噜噜噜,小羊说话咩咩咩,小牛说话牟牟牟。

唱一唱(齐唱,分组唱)

三、动:

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

与前两项结合进行。

1、引导欣赏各种动物的唱歌声。

2、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

3、向老师和同学表演模仿一下。

3. 

唱《你听,什么唱响了》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在分角色演唱“问”与“答”、“领”与“齐”的部分时能准确切入。

2、在参与了音乐游戏《你听,什么敲响了》后,能分辨常见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3、学习歌曲《你听,什么敲响了》,参与创造性活动“奏一奏,画一画”,初步养成主动倾听音乐的习惯,并乐意与他人合作。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注意分角色唱好“问”与“答”、“领”与“齐”。

感受与分辨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

一,导入新课

1、准备一只口袋,将各种打击乐器藏在里面,避开学生视线,取出某一件出来敲一敲,让学生说说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2、介绍打击乐器的名称,将音色相近的乐器放在一起比较。

启发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音色,并用嗓音模仿出来,然后用象声词“叮、咚、沙”等念出声来。

碰铃(丁丁丁)、三角铁(丁丁丁)、串铃(零零零)、沙球(沙沙沙)、铃鼓(咚咚咚)、双响筒(嘀嘀嗒)

二、学习歌曲

1、教唱《你听,什么敲响了》

(1)教师范唱

(2)分句学唱。

(3)教师敲乐器,学生完整演唱(六种打击乐器,六段歌词)。

2、指导分角色演唱

全体同学唱1、2小节歌词,第3小节由教师敲碰铃:

×

×

,指定一位学生念第4小节:

丁丁丁丁丁丁,并唱第5小节,全体同学再唱最后一小节。

(其它五段歌词以此类推)

3、将学生分组,每组发几件打击乐器再玩。

三、我的创造

1、出示图形图,让学生猜猜是根据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画的?

2、比较各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并模仿。

3、设计双响筒,三角铁和串铃的图形谱。

4、欣赏现成的图形谱作品和著名画家声音创作的作品,拓展学生的思路。

4.《嘎嘎小鸭子》

教学内容:

1、听《嘎嘎小鸭子》

2、节奏游戏《鸭子gagaga》

1、在聆听《嘎嘎小鸭子》音乐中,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想象中的动物神态。

2、通过节奏游戏《鸭子gagaga》,学生能分辨ⅹ—,ⅹ,ⅹ的时值差别。

节奏游戏

分辨×

-、×

、×

的时值差别

多媒体课件

一、趣味律动——带入情景

律动:

教师与学生共同模仿小鸭可爱的动作(摇摇摆摆,游泳,跳水,吃食),律动音乐可选择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二、听听想想——感受音乐(欣赏童声合唱《嘎嘎小鸭子》)

1、教师播放《嘎嘎小鸭子》,学生听赏,想想是谁在唱歌?

2、说说歌曲的情绪怎样?

表现了小鸭子怎样的形态?

3、老师用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演唱这首歌曲,学生感受用不同速度演唱的歌曲音乐形象有什么变化?

三、学学念念——表现音乐(编节奏,念念《鸭子gagaga》)

1、多媒体播放早晨的画面,配上背景音乐。

学生感受自然风光,聆听音乐。

2、学一学多媒体出示形态各异的“鸭子”图像:

鸭爸,鸭妈,鸭儿子等

用嗓音模仿鸭子的叫声,找节奏型ⅹ—,ⅹ,ⅹⅹ

1、媒体出示:

长着┆扁嘴┆巴┆脚丫┆不分┆叉┆

gagagaga

gagagagagagagaga

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

走路┆左右┆摆┆游泳┆是专┆家┆

gagagaga

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ga

分别指导念一念。

4、念一念把全班学生分为四组

第一组:

念儿歌《嘎嘎小鸭子》

第二组:

学鸭爸爸叫(ⅹ—ⅹ—)

第三组:

学鸭妈妈叫(ⅹⅹⅹⅹ)

第四组:

学鸭儿子叫(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5.唱《你早》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你早》,并能熟练的背唱。

能与其他同学同步开始结束。

2、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充分感受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养文明礼貌的习惯。

在听听,说说,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情绪。

歌曲《你早》

音乐带、钢琴

唱唱跳跳——享受音乐(学习新歌〈你早〉)

一、情景导入

(1)多媒体展示:

早晨,大公鸡“喔喔”叫,小花猫“喵喵”叫,小狗“汪汪”,小鸟“唧唧”,小朋友推开窗户向它们问你好。

(2)老师以配乐朗诵的形式创设情景,背景音乐可选择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3)老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节奏问好并加上旋律.

1、老师范唱歌曲。

2、老师轻声播放歌曲旋律,与小朋友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采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4、分角色巩固歌曲。

5、背唱歌词。

三、节奏游戏

将学生分成四组进行练习(4次,使每一条节奏每一组都能练习)

6.《上学歌》

1、听《跳绳》《拍皮球》

2、唱《上学歌》

3、动《小球迷》(填新词,唱一唱)

1、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2、能整齐的演唱《上学歌》。

3、根据观察的体验能创编歌词。

歌曲《上学歌》

音乐带欣赏带、钢琴

一、趣味律动:

课间活动十分钟,同学们都有哪些活动呀?

(跳绳,踢毽…),谁来当众跳一跳?

其余学生根据绳速度的快慢配以相应的掌声,也可用喊口令的方式表现节拍,在活动

中让学生体验速度的变化。

二、听听想想:

1、老师播放钢琴曲《跳绳》,学生欣赏。

2、听了音乐眼前仿佛看到了哪些场面?

3、根据音乐的节奏速度点头,拍手,跺脚。

三、看看学学

1、教师出示各种球类:

小皮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

2、欣赏《拍皮球》,伴随《拍皮球》的音乐,按照节拍拍手。

四、创编活动:

1、创编歌词,例如:

小足球真可爱,轻轻一踢就飞起来。

羽毛球真可爱,轻轻一拍就飞起来。

乒乓球真可爱,轻轻一拍就弹起来。

2、唱自编的歌词。

五、唱跳跳;

学唱《上学歌》

1、欣赏《上学歌》

2、学唱《上学歌》

分句听唱。

齐唱

3、边唱边创编动作

4、歌表演能整齐的演唱《上学歌》。

教学反思:

7.《娃哈哈》

1、听:

欣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小红花》《娃哈哈》《多快乐多幸福》。

2、唱:

《娃哈哈》。

3、动:

集体舞《娃哈哈》。

1、听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小红花》《娃哈哈》《多快乐多幸福》,让学生初步接触我国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2、唱《娃哈哈》,感受欢快鼓舞的情绪。

3、动集体舞《娃哈哈》。

4、拓展:

简介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音乐风格的多彩。

唱《娃哈哈》,了解不同风格的少数民族的儿童歌曲。

多媒体教学系统及资源,课件,打击乐器,资料图片

一、听赏、交流

1、听赏《草原就是我的家》,在背景音乐中,请学生欣赏教材中的图片或内蒙古风光图片、影象,感受大自然草原的风光特色。

2、组织交流内蒙古风俗。

跟着音乐,运用形体的动作表现骑马、甩鞭等具有内蒙古风格特点的动作。

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

3、听赏《娃哈哈》,在欣赏过程中,学生对歌曲比较熟悉,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演唱。

并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为歌曲添彩。

4、通过跳集体舞《娃哈哈》,让学生初步掌握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发声练习

1、带领学生听赏《小红花》,学生对小红花这首歌曲比较熟悉,请学生用“LU、LI、LA....”哼唱,并结合拍手,轻唱歌曲。

2、引导学生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播放课件,引导学生用口头语言或者形体语言进行描述或表现,让学生初步了解西藏,并对藏音音乐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随音乐的韵律拍手或舞蹈。

三、学唱歌曲

1、学唱《娃哈哈》。

引导:

中国是有一个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你知道还有哪些民族?

2、出示服饰图片和新疆歌舞场面,让学生在试听旋律中认识新疆。

3、教师用铃鼓结合舞蹈范唱曲子,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采用多种演唱方法进一步熟唱歌曲,

4、用铃鼓、响板、三角等各种乐器结合起来。

5、尝试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为乐曲伴舞。

(1)随音乐哼唱歌曲,感受歌曲中富有动感的节奏,体验乐曲轻快、活泼的情绪。

(2)在初步感受歌曲韵律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踏点步、旁点步、三步一台等基本动作。

(3)进行单一动作教学,使手脚配合协调。

四、拓展

(1)要求学生通过书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有意识地观察、了解、收集不同民族的风情、民俗、歌舞、音乐等,拓展知识面。

(2)课后举办一个“小小赛歌会”让小朋友尽可能多唱汉、蒙、藏、维等民族歌曲,进一步加深对这些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

8.《小树叶》

指导学生用优美、统一的声音演唱《小树叶》、《红叶》。

采集与分享“美丽的秋叶”,感受秋天的绚丽色彩。

感受2/4,4/4拍的韵味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音准不易掌握,需多模唱练习。

课前准备:

录音机、挂图、树叶书签

一、组织教学:

1、放录音

2、师生问好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秋姑娘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给我们带来很多礼物。

小朋友们,你们发现秋姑娘的礼物了吗?

(展示优秀的树叶贴画及书签作品,引导学生欣赏,简介制作方法,布置学生课余自制剪贴画、书签来下节课与同伴介绍,分享。

2、挂出图,朗读《小树叶》,《红叶》。

3、欣赏《小树叶》,《红叶》,感受2/4,4/4拍,练习打法。

4、再放一遍这两首歌的伴奏,指导学生随着音乐伴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教唱

放磁带

提出难点:

①《小树叶》中附点要唱出来,注意连线处。

②《红叶》的空拍要唱准。

③分析两首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唱,声音不要炸。

④唱《小树叶》时,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声音一问一答,唱出对树叶飘零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

6、作出总结

三、结束

9.《雁儿飞》

在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引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用柔和、连贯的声音唱好歌曲《雁儿飞》。

能随三拍子音乐进行简单的律动,动作能与音乐节拍吻合。

教学重难点:

歌中两处休止要唱得自然,不要太突出停顿感。

声音要轻缓,注意三拍子的流畅,体会它在表现舒展飞翔的音乐形象时作用。

录音机、各种打击乐器、音像资料

一、组织教学

1、听《燕子去南方》音乐进教室。

2、问题导入:

小燕子为什么去南方?

二、听赏

1、出示《秋姑娘的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听赏歌曲《西风的话》。

边听边想:

如果要你用颜色来表现听了这首歌曲后的心情,你会选什么颜色?

为什么?

4、在音乐声中,带着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朗诵《秋天的信》。

5、听着《雁儿飞》音乐自由律动。

2、说出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

3、将学生分成唱、奏、演三组,师生合作表演。

朗诵《秋姑娘的信》。

轻声演唱《雁儿飞》。

教师弹琴,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演唱及朗诵组伴奏。

五、全体学生齐唱《雁儿飞》,律动出教室

10.《小猴子》

唱《小猴子》

听《尤开迪》

动跟随《尤开迪》的音乐跳舞

学生在听赏《尤开迪》、《野蜂飞舞》活动中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能注意集中的聆听音乐,尝试用体态语言来表现

能熟练地演唱《小猴子》,并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情境。

录音机,音像资料

一、导入:

1、朋友们,天气这么晴朗,我们一起手拉手出去郊游好吗?

野营的队伍出发啦!

2、听《尤开迪》

二、欣赏《尤开迪》及律动

1、小朋友出去野营的心情怎么样?

出示题目

2、演唱歌曲,教师做好示范。

注意音准

3、带领学生队列前进,随着音乐做攀登、拨开草丛、下坡等动作。

三、学唱《小猴子》

1、听听我们碰到了谁?

听《小猴子》

2、听录音范唱。

小猴子在做什么啊?

3、了解小猴子的生活习性,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并配合老师范唱,在间奏处做动作。

4、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

提示学生空出小间奏。

5、分句教唱歌曲。

完整地演唱歌曲。

6、试着背唱歌曲,间奏处模仿小猴子的动作。

四、欣赏《野蜂飞舞》

1、小朋友们唱得真好听,我们走啊走啊,又碰见谁了?

听《野蜂飞舞》

2、听了这段音乐你想象它描绘的什么动物呢?

做做它的动作呢?

3、复听音乐,想象你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能不能为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引导定名《野蜂飞舞》

五、结束教学:

随着《尤开迪》跳舞离开

11.《小鼓响咚咚》

初步了解民族打击乐器及我国的鼓文化,为祖国拥有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感到自豪。

感受打击乐器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并对他们产生兴趣;

能听辩鼓、锣、钹等常见的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强弱变化;

能用它们奏出以×

—、×

构成的短小节奏型,参与到音乐作品的表现之中。

能熟练的背唱和表演《小鼓响咚咚》

能尝试制作简单的打击乐器,探索用打击乐器及其他音源表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一、音乐游戏:

《鼓上的小米粒》

1、导语: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几位神秘的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生:

想)

(出示:

老师手上抓着一把五颜六色的小米粒)

2、音乐游戏《鼓上的小米粒》(师演示)

老师把五颜六色的小米放在一只小鼓上,以不同的力度敲击。

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

小鼓敲得轻,米粒跳得低。

(以音乐《小鼓响咚咚》的音乐作为伴奏乐,以

“×

︱×

—︱”为敲击的鼓点)

3、师问学生鼓上小米粒的情况,生答。

4、学生学着老师跟着《小鼓响咚咚》的音乐敲击板凳或拍手(老师弹奏伴奏乐时随时改变音乐的强弱,要求学生作出敏捷的反映,根据老师弹奏的力度的变化改变自己敲击的力度)

二、学唱歌曲《小鼓响咚咚》

(一)创设情境

刚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好朋友—彩色的小米粒。

有一个同学他也有一个神秘的好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

瞧!

(多媒体或实物展示)

2、师:

这个小朋友的好朋友是谁啊?

生:

小鼓

师:

你们想不想也和小鼓交个朋友呢?

只要你学会了这首歌曲,小鼓就会考虑和你做朋友。

(二)学唱歌曲

1、听范唱

老师带领学生边听边用以下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

注:

在敲击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引导学生根据词意,第一段前六小节用mf的力度敲击,最后用“f”力度敲击;

第二段前六小节用“mp”的力度敲击,最后用“p”力度敲击。

2、唱法学唱歌曲。

3、随录音,用“lu”哼唱全曲。

4、唱歌词。

(三)歌曲处理

1、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风趣的情绪演唱歌曲。

2、启发学生畅谈演唱的感受及两段不同情绪演唱歌曲。

(学生会根据听范唱、敲击伴奏的强弱处理歌曲)

三、制打击乐器作创编、表演。

导语:

通过歌曲的学唱,老师知道你们已和小鼓交上了朋友,祝贺你们!

老师还知道,你们今天带来了自制的打击乐器,你们和这些乐器交上朋友了吗?

请拿出你们自制的乐器展示一下。

(1)展示自制打击乐器

(2)要求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小鼓响咚咚》伴奏。

四、森林趣事

趣事一:

“小鸭集合走路”的情景

多媒体展示:

“小鸭集合走路”的情景,伴以打击乐

《鸭子拌嘴》片段,请学生跟着音乐作律动,告诉学生这段音乐就是用钹和镲表现的。

(出示钹和镲)

趣事二:

“鸭子吵架”的情景

活动方式:

两人一组先用手掌模拟小镲自编自演。

然后选自己认为合适的打击乐器进行即兴表演。

趣事三:

“龟兔赛跑”的情景

方式:

指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表演。

趣事四:

“老虎磨牙”的情景

启发学生想象老虎磨牙磨牙时发出的声音,用身边的东西发出声音。

如:

用铅笔刮奏铅笔盒的边缘等

五、知识的延伸

1、了解少数民族民间打击乐器(例如:

让学生看“藏鼓”、“新疆手鼓”的表演)

2、了解世界各地民间打击乐器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和小鼓、自制的打击乐器交上了朋友,老师真为你们感上高兴。

森林里的趣事还有很多,请小朋友们回去想想,还有哪些趣事能用你们自制的打击乐器表现出来,下一节课,拿出来展示。

(最后,边唱《小鼓响咚咚》,边在鼓乐声中结束教学。

12《堆雪人》

唱《堆雪人》

听《雪花飞舞》

动《堆雪人》

拓展了解“雪”的知识

有感情有弹性地演唱《堆雪人》,并有创造地完成律动。

听赏《雪花飞舞》,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表现下雪的情景,提高学生对乐器的认识。

从音乐课中了解“雪”的知识。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了个谜语

你们猜猜,谜底是什么?

一种花儿真奇怪

夏天不开冬天开

不长叶子不结果

漫天遍野一片白

雪花

二、介绍雪的知识:

真聪明!

那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样的吗?

(播放关于下雪的画面)

你能在纸上画出它的样子来吗?

小组讨论画一画

课前要求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查找关于“雪”的资料。

雪花是由云中的许多小水滴和小冰晶增长变大而成的,雪花形状及多,有三个、六个、十八个枝杈的,还有的像纽扣,像刺猬……

三、听《雪花飞舞》

这是一首雪花飞舞时的曲子,你能听着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纷纷扬扬的雪景吗?

并且在曲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会想到什么?

选择我们学过的打击乐器来伴奏。

学生随音乐起舞

边舞边感受音乐方式表达的雪景

选择适合的乐器来表现下雪的情景

四、学唱《堆雪人》

说说你们看到过的雪景,在下雪时喜欢干的事情。

请学生描述

互相交流下雪时喜欢干的事情

老师把你们刚刚描述的情景编进了歌曲中,一起来听。

范唱《堆雪人》

(1)仔细聆听

(2)跟着老师把歌词的节奏读出来

(3)听着琴一句句学唱

五、律动《堆雪人》

我们也来模仿堆雪人的情景。

(1)将学生分成两部分

(2)指导学生完成好《堆雪人》的律动

(3)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编不同的“雪人”造型,随音乐表演。

一部分扮作“雪人”,其余学生围着“雪人”做各种堆雪人的动作。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和雪花做伴,做了这么多游戏,还从中了解了雪的知识。

13.《龙咚锵》

教学目标:

唱《龙咚锵》

听《放鞭炮》

动听一听动一动

拓展了解锣鼓知识

听出《放鞭炮》中乐器模拟的鞭炮声,有节奏模仿各种鞭炮声。

唱好《龙咚锵》中的附点音符,用打击乐器进行简单伴奏,

从中了解锣鼓知识

一、创设情境,欣赏《放鞭炮》

听赏一首二胡齐奏曲,感受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抒情、优美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你能听出乐曲中有模仿什么的声音吗?

那鞭炮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呢?

再听,听到曲中模拟鞭炮声的地方用动作来表示,并有节奏模仿。

二、动一动

下面我们分组同时模仿鞭炮声

X—X—

嘭啪

三、导入

什么时候会放鞭炮?

过年的时候

那过年时除了放鞭炮还会做些什么来表现热闹的场面呢?

敲锣打鼓

简单介绍鼓

老师这儿有面鼓,你会怎样来敲?

会敲出怎样的节奏?

(课前写在黑板上)

跟着老师打出的节奏读“咚咚咚咚咚”

四、学唱《龙咚锵》

播放《龙咚锵》

教师用鼓敲出红笔黄笔的节奏

把“咚咚咚咚咚”换成“龙咚龙咚锵”

出示锣镲等打击乐器

用它们给我们的新年增加欢快的气氛

放音乐《龙咚锵》

五、小结

上课时间:

14.《新年音乐会》

《新年音乐会》

能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能与同伴友好地合作,并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音乐活动中,一学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与检验,艺术评价能力有所提高。

录音机

用生动、富有激情的语言导入活动

安排活动规则

1注意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2讲学生分成若干组

一、第一轮:

快速抢答(欣赏过的曲目)

放乐曲录音

1学生可在乐曲开始或乐曲中间抢答,说出曲名(时间快,答的对的旧加分)

2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