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856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发电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机组1*1

1既有还是新增

2016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

2发电燃料类型

燃煤或者燃气

3装机容量(MW)

4压力参数/机组类型

−对于燃煤机组,压力参数指:

高压、超高压、亚临界、超临界、超超临界;

−对于燃气机组,机组类型指:

B级、E级、F级

5冷却方式

−开式循环

−闭式循环

−直接空冷

−间接空冷

6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5.1与5.2之和

6.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

(2)计算

6.1.1消耗量(t或万Nm3)

燃煤*2

辅助燃油

6.1.3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

燃煤

年平均值

6.1.5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6.1.7碳氧化率(%)

6.2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6.2.1消费的购入电量(MWh)

6.2.2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tCO2/MWh)

7发电量(MWh)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8供电量(MWh)

9供热量(GJ)

10供热比

11供电煤耗(tce/MWh)或供电气耗(万Nm3/MWh)

12供热煤耗(tce/TJ)或供热气耗(万Nm3/TJ)

13供电碳排放强度(tCO2/MWh)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电量

14供热碳排放强度(tCO2/TJ)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机组1供热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热量

既有设施

15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所有既有机组排放量之和

新增设施

16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所有新增机组排放量之和

说明:

*1如果机组数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2如果机组有其它燃料,请自行更改或添加表格。

电网企业

1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1

2供电量(MWh)

3输配电损耗电量(MWh)

4供电线损率(无量纲)

年度输配电损耗电量/年度供电量

 

钢铁生产企业

1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1.1与1.2之和

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1.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2粗钢产量(单位:

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3排放强度(单位:

tCO2/t)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粗钢产量

4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产品产量

4.1炼焦工序

4.1.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4.1.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4.1.3焦炭产量(t)

4.2烧结(或造团)工序

4.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4.2.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4.2.3烧结(或造团)产量(t)

4.3炼铁工序

4.3.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4.3.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4.3.3生铁产量(t)

4.4炼钢工序

4.4.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4.4.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4.4.3粗钢产量(t)

4.5钢铁加工工序

4.5.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4.5.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4.5.3钢材产量(t)

4.6自备发电、供热

4.6.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4.6.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4.7其他辅助工序

4.7.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4.7.2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5企业新增钢铁加工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6企业新增钢铁加工工序的钢材产量(t)

化工生产企业(电石生产)

电石分厂

(或车间)1*1,2

2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2.1,2.2与2.3之和

2.1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

2.1.1能源作为原料的投入量(t)

如果能源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2能源中含碳量(%)

2.1.3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1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4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

2.2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

2.2.1消耗电量(MWh)

消耗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

2.2.2排放因子(tCO2/MWh)

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

其中: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0;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2.3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

2.3.1消耗热量(GJ)

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2.3.2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0,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得出

若数据不可得,采用0.11tCO2/GJ

3电石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4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5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1核算边界:

从焦炭等原材料和能源计量进入电石生产界区开始,到电石成品计量入库的电石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炭材破碎、筛分、烘干、整流、电石炉、炉气净化车间、余热回收等设施。

*2如果企业电石分厂(或车间)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化工生产企业(合成氨生产)

合成氨分厂

(或车间)1*1.*2

2.1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3

2.2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

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

2.3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

3氨产量(t)

*1核算边界:

−煤制合成氨核算边界包括工艺:

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制浆(水煤浆)、煤棒制作(型煤)等)、气化(原料煤)、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不包括空分装置,也不包括燃煤锅炉。

−天然气制合成氨边界包括工艺:

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分离;

不包括空分装置,也不包括燃煤锅炉。

*2如果企业合成氨分厂(或车间)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3合成氨联产甲醇的企业,氨与甲醇单位产品消耗原料的比,按1:

1.06分摊共用的原料;

消耗电量按1:

0.8分摊;

消耗热量按1:

1.06分摊。

化工生产企业(甲醇生产)

甲醇分厂(或车间)1*1,*2

2.1.2能源中含碳量(%)*2

3甲醇产量(t)

*1核算边界

−煤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工艺:

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制浆(水煤浆)、煤棒制作(型煤)等)、气化(原料煤)、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不包括空分装置,不包括燃煤锅炉。

−天然气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工艺:

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

不包括空分装置和燃煤锅炉。

*2如果企业甲醇分厂(或车间)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电解铝企业

电解工序1*1,*2

2电解工序交流电耗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2)计算

2.1工序交流电耗(MWh)

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

2.2排放因子(tCO2/MWh)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3铝液产量(t)

4电解工序交流电耗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5电解工序交流电耗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1电解工序消耗的交流电为电解系列工艺消耗的交流电总量,(即输入整流器的交流电总量),不扣除电解槽启动焙烧、停槽导电母线及短路口损耗交流电量。

*2如果企业电解工序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平板玻璃生产企业

平板玻璃生产线1*1,*2

2.1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2.1.1消耗量(t或万Nm3)

烟煤*3

2.1.2低位发热量(GJ/t或GJ/万Nm3)

烟煤

2.1.3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2.1.4碳氧化率(%)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7)计算

净购入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3平板玻璃产量(万重箱)

*1核算边界包括原料制备、熔化、成型、退火、切裁和成品包装等生产工序所消耗的能源。

不包括冷修(放水至出玻璃期间)、动力、氮氢站、厂内运输工具、机修、照明等辅助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以及采暖、食堂、宿舍、燃料报关、运输损失、基建等消耗的能源。

当企业除平板玻璃外还生产其他产品时,各种能源应分开计量,对确属无法分开计量的公用能耗,如厂区照明或各类综合库房等按产品产值比例分摊。

*2如果企业生产工序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3如果企业有其他类型的化石燃料,请自行添加。

水泥生产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生产工段1*1,*2

2.1.1消耗量(t或万m3)

2.2熟料对应的碳酸盐分解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6)计算

2.2.1熟料产量(t)

2.2.2熟料中CaO的含量(%)

2.2.3熟料中MgO的含量(%)

2.2.4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CaO的含量(%)

2.2.5熟料中不是来源于碳酸盐分解的MgO的含量(%)

2.3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2.3.1消耗电量(MWh)

2.3.2排放因子(tCO2/MWh)

2.4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2.4.1消耗热量(GJ)

消耗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2.4.2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

3熟料产量(t)

同2.2.1

*1核算边界包括从原燃材料进入生产厂区开始,到水泥熟料烧成的整个熟料生产过程消耗的化石燃料(烘干原燃材料和烧成熟料消耗的燃料),不包括替代燃料的消耗量,也不包括厂区内辅助生产系统以及附属生产系统的燃料消耗量。

消耗电力、热力包括原燃料制备粉磨、均化、烘干等以及熟料制备、预热、煅烧、冷却等用电和用热,不包括采用废弃物作为替代燃料和替代原料时处理废弃物的电耗和热耗,也不包括用于基建、技改等项目建设消耗的电力和热力。

*2如果企业熟料生产工段多于1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3如果企业有其他类型的化石燃料,请自行添加。

民用航空企业(航空公司)

1航空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1.1航空煤油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1.2航空汽油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1.3生物质混合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2运输总周转量(t*km)

−其次选用报送民航局数据

−再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3排放强度(tCO2/(t*km))

航空器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量/运输总周转量

民用航空企业(机场)

1既有还是新增

2二氧化碳总排放量(t)

3吞吐量(t)

4主要建筑物建筑面积及投入使用时间

4.1航站楼

1#航站楼

如果航站楼超过1座,请自行添加表格

建筑面积(万m2)

投入使用时间(年/月/日)

4.2办公楼

1#办公楼

如果办公楼超过1座,请自行添加表格

−优先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