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26880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石景山区高三历史模拟试题解析版文档格式.docx

根据材料“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可以看出,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4.如图描绘了中国占代农民使用四齿钥耙耕作的场景。

它反映出当时

()

A.铁器开始使用

B.注重精耕细作

C.牛耕尚未推广

D.仍旧刀耕火种

【答案】B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古代农业经济重视精耕细作,在小规模的土地上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手段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材料中的图片即是反映了农民精耕细作的场景。

5.《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中国某幅名画评价道:

“这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

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住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

……”下列所述现象不可能在该幅画中出现的是()

A.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

B.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

C.人店小铺林立,货郎走街串巷;

街上客商成群,商品琳琅满目

D.买卖昼夜不绝。

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

五更钟吗,卖争市者又开店矣。

宋代的商品经济。

根据材料可以分析的出作者说的这幅画应该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

B项说的是雇佣关系,出现在明代,因而不可能在宋代的作品中呈现。

6.在古代的中两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

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①自然经济艮时间内没有根本性突破②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③占代手工业发展水平在世界领先④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④

古代的手工业。

②项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的说法是错误的,汉代后既打通了丝绸之路,唐以后又出现了海上丝绸之路。

④项说中国一直处于出超的地位是错误的,鸦片战争后,外国列强对中国商品倾销,中国由出超变为入超。

其它两项均正确。

7.康有为在《拟免跪拜诏》中说:

“汉制,皇帝为丞相起(立);

晋、六朝及唐,君臣皆坐;

唯宋(群臣)乃立,元乃跪,后世从之。

”这一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D.丞相权力日渐削弱

专制皇权的加强。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呈现出了皇权不断的加强,相权不断的衰落的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向皇帝集中。

8.西欧有一句名谚:

“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中国古代的科技。

中国古代在科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远远地把欧洲抛在了后面,因而B项错误。

C项正确,近代科学率先在欧洲产生。

9.时人评说: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向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对这番话,下述理解与史实相符的是()

A.汉代察举制度的流弊,推举出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平庸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怯于外侮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武将都不能胜任其职

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体现的是汉代的察举制,察举制有很大的弊端,用人之权在上,往往不能按照真才实学推荐人才。

导致了材料中的现象出现。

10.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哥拉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以下中国占代思想家的言论与其哲学思想相似的是()

A.“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B.“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

C.“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D.“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荣辱之来,必象其德。

古希腊哲学。

普罗塔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体现的是人的决定作用。

人在万物中起决定作用,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和我们古代的宋明理学的陆王心学的哲学思想相似。

11.《老子》中说: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孝经》中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左传》中记载:

“夫氏,神之主也。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易·

贲卦·

象辞》中记载:

“观乎天文,以察对变;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D.说明了中国占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思想。

《老子》认为天地四大中人居其一,体现了人的地位;

《孝经》和《左传》等都体现了人的作用。

因而可以看出共同点是中国古代的人文主义。

1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最终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B.毒害中国人民

C.打开中国市场D.寻找战争借口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追求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地成了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

因而鸦片走私的根本目的是在于打开中国的市场。

13.下图是老师在讲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采用的知识框架图。

依据图示,该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此图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成了事件发起的主要原因。

BD不是农民阶级主导的反对地主阶级的斗争;

C项不是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

1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巨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马关条约》。

材料体现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转变,《马关条约》反映了西方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15.张之洞说: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这表明他主张()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B.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洋务运动。

张之洞是洋务派的代表他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以救国从材料中“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可以看出洋务派主张兴办民用工业。

16.右面是反映我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倾向的漫画。

造成这种政治倾向的根本原因是()

A.深受双重压迫,因此具有反抗压迫的革命性

B.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依赖的一面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力大,力量弱小

D.由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

民族工业的发展。

A、B两项只谈到了其中的一个方面,表述不完整,故排除。

C项是造成此政治倾向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正是由于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在双重压迫的夹缝里生存,才使其不能充分发展,因此具有两面性的特征。

1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

维新变法。

回答本题需注意题中“付诸政治实践”开始的时间,根据所学,应指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学习西方军事和近代科学技术,时间:

鸦片战争后到洋务运动期间。

第二阶段:

学习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时间:

19世纪末康梁维新变法到20世纪初孙中山三民主义。

第三阶段:

学习西方启蒙思想及文化,时间:

1915年后的新文化运动。

18.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

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

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西学东渐,全盘接受D.借其要义,用以发挥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界利用进化论宣传变革思想。

题干主要表明康有为、严复、陈独秀等从不同角度利用进化论思想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制造舆论涉及到制度和思想文化层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思想主张A项排除。

利用进化论不体现“创新”“全盘接受”。

“借其要义,用以发挥”就是理解原文思想而不是照搬照抄更好为自己的主张服务。

1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

“共产党的人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

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

”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策略

C.让党领导军队的策略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

注意材料中的“逃进了华南山区,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等关键信息。

A项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做出,D项在1937年的洛川会议上做出,C项在1927年的三湾改编上做出,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20.有这样一则长诗:

“祖国,您在哪里?

……在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雄壮歌声里,在新宪法散发出的阵阵书香里……”。

诗中“新宪法”指的是()

A.1954年宪法B.《共同纲领》C.1982年宪法D.《临时约法》

1954年宪法。

根据材料“跨过鸭绿江(1950年)”等信息可以确定“新宪法”是指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其他三项时间、性质上不符合,B项是在1949年9月;

C项是1982年宪法;

D项是1912年

21.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

“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是指()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D.确定海南全岛为经济特区

【答案】C

对外开放。

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准确理解与灵活掌握。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两处关键信息:

“开放整个海岸”“35年来”。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B、C、D三项史实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表现,分别开始于1990年、1980年和1988年,故与题意不符。

22.有人评价某一改革说道:

“(他的改革)……抽掉贵族势力的基础,使不同部落的成员混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可以参加到政府中。

”其评价的是()

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商鞅变法

克里斯提尼改革。

克里斯提尼把梭伦改革的四百人议事会发展成为五百人议事会,把雅典的四个血缘部落按地域标准化为10个区域,每个区域选举50人,组成五百人议事会。

23.《十二铜表法》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

”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B.保障了下层平民权益

C.确认等价交换的原则D.保护了罗马公民财产

 

《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法,法律内容相当广泛,条文比较明晰。

分析本题材料“即使卖方已将出卖物交付给买方,在价款付清之前,他仍保留该物品的所有权”反映了法律对私有财产进行严格的保护。

ABC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的联系。

24.某学者写道:

“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

一是外部力餐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冈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内部文化”是指()

A.智者学派B.启蒙思想C.文艺夏兴D.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

近代以来,意大利在中西方交往的作用降低,商路转到了大西洋沿岸,但是,意大利由于自身的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典籍,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自身的内部文化达到巅峰。

25.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

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白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美国的政治体制。

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指中央集权,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指地方分权,美国是两者的结合,答案D。

26.“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

”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D.德国的古典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

注意题干中“无产阶级的科学”关键词,可以得出结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这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容易错选D。

27.19世纪中期的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拽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米。

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B.民主政治完成,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工业革命的影响。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使大量长期处于社会从属地位的女性成为工厂中的工人,曳地长裙不便于生产劳动。

妇女社会角色的转变促使其裙子由长变短。

28.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发展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经济发展

新经济政策。

解题关键为题中时间,1921年至1925年,该段时间为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从1921年开始苏联(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9.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②和周期⑤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B.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

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化。

读图的时候注意横向数轴所标出的时间段。

周期②所显示的时间段位于19世纪上半期,联系史实,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⑤所反映的时间段是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30.下面是三大区域集团的情况,下列有关结论不准确的是()

名称

亚太经合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建立时间

1989年

1993年

1994年

A.欧盟合作程度最高B.都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

C.具有地缘经济特征D.是经济全球化的组成部分

区域集团化趋势。

欧盟是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的经济组织,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单一性的贸易组织。

31.“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

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

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它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

”这表明()

A.美国放弃霸权政策奉行单边主义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间势均力敌

当今世界局势。

由材料“借助苏联解体”可知,应是在90年代之后。

材料又强调了美国称霸受到限制,联系所学可知此时限制其称霸的因素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A项“放弃霸权政策”、C项“单极世界形成”、D项“势均力敌”不符合史实,所以选B项。

32.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类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地位

B.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宇宙运行规律

近现代科技。

A项是古希腊“智者运动”的意义;

B项是量子论的意义;

C项是相对论的历史意义;

D项准确概括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本卷为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第33题为l3分,第34题18分,第35题21分,共计52分。

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33.(13分)东两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

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1)概述材料一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6分)

材料二考古材料证明,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出的。

……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

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一一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指出玉米能传入中国的主要外部因素。

(7分)

【答案】

(1)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他们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

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2)影响:

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食物结构;

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2分)因素: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2分)

东两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可结合教材中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进行作答,此问比较简单。

(2)玉米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玉米对环境的要求不高,产量高,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

玉米原产地在美洲,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的殖民扩张是玉米传入的外部因素。

34.(18分)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召开,使党和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人旗帜的信念更加坚定。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

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1)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

(2)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其思想核心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9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3分)

【答案】:

(1)成就: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正确政策和措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八大会议的召开并确定了八大会议决议。

借鉴:

注意防止“左”倾错误。

(2)领导全党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决策,提出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一国两制”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思想核心: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

奋斗目标: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3)开始于毛泽东,形成于邓小平。

这一过程既有思想理论上的继承、扬弃和发展,也有前后衔接和转换,是统一的历史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理论成果。

(1)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道路问题探索的的主要内容。

在探索中有很多的失误,主要原因就是左倾错误。

(2)主要是考查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探索的主要内容,学生可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容简要作答。

核心思想是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核心思想一致:

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3)二者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5.(21分)近年来,中国在对外交往和宣传中,频频出现“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