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2876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板块 世界史 世界史押题练一三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选C 私人土地仍然存在,还没有建立单一公有制,故A项错误;

材料中当时农业实行集体农庄生产,是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表现,不是新经济政策,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农民对集体农庄生产的不满,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显现,故C项正确;

余粮收集制扩大出现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实施前,与材料时间“20世纪3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

5.“兹宣布,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影响了公共福利,并损害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为此美国国会通过了(  )

A.《紧急银行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

C.《财产税法》D.《全国劳工关系法》

选B 《紧急银行法》着重解决银行系统领域的问题,与材料中的贸易和公共福利无关,故A项错误;

材料“我国已存在可能导致广泛失业和产业解体的全国紧急状态,这使州际贸易和国外贸易深受其累”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本国工业和贸易的正常秩序,所以罗斯福提出《全国工业复兴法》,故B项正确;

《财产税法》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点在于解决劳资领域的不平等问题,与材料强调贸易无关,故D项错误。

6.(2018届高三·

淮安检测)如图漫画反映的是某国某一时期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  )

A.标志着冷战格局正式拉开序幕

B.其主观动机与效果保持了一致

C.目的是推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D.实际上扶植了潜在的竞争对手

选D 图中利用美元让西欧重新强壮起来表明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

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后开始其一体化进程进而挑战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成为美国潜在的竞争对手,故D项正确。

7.1984年法国拍摄的电影《爱因斯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1919年11月某一天在德国柏林,爱因斯坦举着一张黑乎乎的照相底片,对普朗克说:

(大意)多么真实的光线弯曲啊,多么漂亮的验证啊!

此电影镜头(  )

A.艺术地再现了相对论的提出

B.反映了光电效应的实验成果

C.完全不符合相对论科学特性

D.阐明了现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选C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分别于1905年、1915年提出,与材料1919年不符,故A项错误;

光电效应即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项错误;

光线弯曲的效应不可能用眼睛直观地在照相底片上看到,光线偏折的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归算后得出,电影《爱因斯坦》该效应被戏剧化、简单化和夸张地再现给观众和读者,与相对论科学特性不符,故C项正确;

材料也不能验证科学间的密切关系,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5分)

8.民粹主义,亦称平民主义,具有道德的、感情的和非理智的意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主社会普遍地把多数意志或多数同意作为解决冲突、做出决定的基础性共识。

而雅典的民主政治正是在此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尝试,通过抽签选举、轮番而治,雅典实现了普遍参与、多数统治……但多数裁决规则并不足以为少数提供充分有效的保护……多数人在利益驱动之下同样会肆意践踏少数人的基本权利,从而导致多数压迫少数的专制与暴政现象。

——刘翀《雅典的民主与苏格拉底之死》

材料二 历史上的西方政治精英,包括美国的国父,在民主问题上都比现在西方的政客要谨慎得多。

他们大多倾向于采用“共和”与“法治”来防止“民主”可能带来的“民粹”。

——张维为《西方民主制度的“基因缺陷”是什么?

材料三 当今的民粹主义是一种有破无立的思潮……它在目前的盛行基本上可以视为对现存制度不满,却又苦于传统理想主义破灭后的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

但毋庸置疑,它的存在与盛行本身也从反面说明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与宪政民主为内容的全球化浪潮所固有的内在矛盾。

改革过程中忽略公正问题,加剧贫富分化都会导致民粹主义情绪的上升。

从整体上说,当今的民粹主义复兴是一种消极现象,但它所包含的一些因素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冷战”时代结束以后的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

——金雁《民粹主义:

俄国与世界,昨天与今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为达成“基础性共识”在民主政治方面做出的“开创性尝试”,并概括其弊端。

(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国父”谨慎避免民粹主义的做法。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积极影响。

(5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代民粹主义的危害。

结合所学,指出规避“当今民粹主义复兴”的途径。

(7分)

(1)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从雅典民主政治特点来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中“暴政现象”信息归纳回答。

(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1787年宪法对民主政治的规定来回答。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维护民主和美国历史发展等角度归纳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对现存制度不满”“无奈、浮躁与盲目情绪”“反全球化思潮的新形式”的信息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结合所学从提高个人素养、尊重个体权利、加强法治以及注重社会公平等角度思考回答。

答案:

(1)尝试:

抽签选举(直接民主);

轮番而治;

少数服从多数。

(任意两点即可)

弊端:

多数人的暴政。

(2)做法:

制订联邦宪法;

实行共和制;

规定总统为间接选举产生;

两院制等。

(任意三点即可)

影响:

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

为美国社会长期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危害:

危及现存制度;

滋长社会消极情绪;

推动反全球化思潮发展。

途径:

提高个人素养;

尊重个体权利;

加强法治;

注重社会公平;

缩小贫富差距等。

(言之成理即可)

世界史押题练

(二)

1.古代希腊社会推崇沟通技巧,一些深谙沟通技巧的演说家往往因此而被推选为首领。

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

这反映出古希腊(  )

A.直接民主的弊端已充分暴露

B.美德是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

C.人品对民主政治有重要影响

D.民主政治为多数暴政所左右

选C “而一些品质败坏的演说家往往会蛊惑人心和破坏民主”表明人的道德品质对民主政治的好坏有重要影响,故C项正确。

2.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

因此,美国确立了(  )

A.中央集权制     B.共和制

C.联邦制D.两党制

选C 材料与既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又保证地方有一定的自主权的联邦制原则相符,故C项正确。

3.二月革命前夕,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一起)“提心吊胆地”决定支持罢工运动,因为“谁也没有想到可能发生的革命会如此临近”。

这说明(  )

A.二月革命时机并不成熟

B.当时的各政治党派害怕革命

C.当时的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D.二月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

选D 据材料可知二月革命的爆发没想到这么快、这么临近,所以说具有偶然性,故D项正确。

4.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斯大林认为,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是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据此分析(  )

A.斯大林模式形成

B.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C.容易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D.新经济政策被终止

选C 斯大林模式形成是在1936年,故A项错误;

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表明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故C项正确;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是在1928年,故D项错误。

5.到1968年,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的一倍。

共同市场的影响扩展到前欧洲殖民地国家,它们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

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

上述信息表明(  )

A.西欧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

B.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

C.西欧国家通过一体化加强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

D.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选C 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和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故A、B两项错误;

C项与材料中“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相符,故C项正确;

材料中“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是经济方面,未涉及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D项错误。

6.如图是美国“1992~1998年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相互关系的变化示意图”。

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

C.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

D.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选C 图片显示1992~1998年美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总体上持续走低,是由于美国实行新经济模式,导致高增长、低失业率和低通胀现象,故C项正确。

7.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与创作风格相同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人间喜剧》D.《百年孤独》

选A 材料“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注重深入发掘人的感情世界,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与浪漫主义文学相符,而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故A项正确。

8.促进科学与人文融会贯通、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大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描绘自然的渴望使他们尽可能近距离地观察自然。

同时,对于透视画法以及对于人体解剖学的精确比例的“科学”研究也导向对自然的新的洞察。

……对于16世纪和17世纪的科学进展而言,数学的发展……被视为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

在列奥纳多·

达·

芬奇看来,上帝是通过几何学来创世的,因此自然也就可以内在地被数学化。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二 启蒙运动的先驱很多都参与了17世纪的科学革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数学家艾萨克·

牛顿的发现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牛顿的研究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人类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他的研究获得了各方的赞誉。

——(美)弗兰克·

萨克雷等主编

《世界大历史1689~1799》

材料三 在战争时期,应用科学给人们相互毒害和相互残杀的手段。

在和平时期……它没有使我们从必须完成的单调的劳动中得到多大程度的解放,反而使人成为机器的奴隶……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

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

——爱因斯坦(1931年2月16日)

(1)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处于起源阶段。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科学进展”的主要表现。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牛顿的发现”为什么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科学与人文的共生”这一主题。

(要求:

论述角度多重;

层次分明;

注重史论结合;

行文流畅;

280字左右)(9分)

(1)问,根据材料“描绘自然的渴望使他们尽可能近距离地观察自然”“自然也就可以内在地被数学化”进行概括。

(2)问,材料“牛顿的研究都是基于严谨的科学观察和人类理性,而不是上帝的指示”反映了近代科学的发展冲击了宗教神学和实现了人的自身解放,因而提供了启蒙运动的基础。

第(3)问,“科学与人文的共生”实际上强调的是科学与人文的相互促进,从文艺复兴对于牛顿科学成就的促进作用、牛顿科学成就对启蒙运动的影响、科学成就对人类的毒害与相互残杀等内容(具体表现)归纳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在行文过程中,应根据上述分析兼顾角度、史论等方面,同时也应注意语言表述清晰、简洁。

(1)注重实验观察:

以数学表达自然。

(2)近代科学的进展冲击了宗教神学说教;

人类有了追求人本身解放的自信。

(3)

论述的视角

举例

人文促进科学发展

如文艺复兴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科学为人文奠定基础

如:

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发展推动启蒙运动的兴起,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

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文指导

核武器危害世界和平

科学家要具有浓烈的人文精神

爱因斯坦的科学贡献与人文关怀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世界史押题练(三)

1.蒙森在《罗马史》中这样论述罗马法的起源:

“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

”蒙森的论断说明了罗马法蕴藏(  )

A.君权至上的精神    B.公民主权的精神

C.自由平等的精神D.三权分立的精神

选B “对罗马人来说,法律首先不是如同我们所理解的那样,并非国王对于所有民社成员发布的命令,而首先是构成国家的各权力代表以说明和反驳的方式所缔结的契约”表明法律要依照当事人自身的意愿,即罗马法蕴含公民主权的精神,故B项正确。

2.学者叶书宗说: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中“明显地改变”的是(  )

A.减少了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

B.废弃了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

C.放弃了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

D.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选C 斯大林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之下,政府的指令性指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较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大幅增加,故A项错误;

由A项可知,斯大林不可能废弃工业生产部门管理体制,故B项错误;

相比列宁新经济政策之下的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斯大林模式之下只允许单一公有制的存在,故C项正确;

在斯大林模式之下,农民仍然要承担交售农产品的义务,故D项错误。

3.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

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

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

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  )

A.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B.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C.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D.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选B 材料指的是赫鲁晓夫改革,B项正确;

赫鲁晓夫改革给农场一定的自主权,提高粮食收购价格,A、D两项错误;

赫鲁晓夫时期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没有建立家庭农场,C项错误。

4.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以下工程。

其目的在于(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实现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制度

C.创造企业复兴条件D.缓解失业压力

选D 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130多亿美元修建公共工程,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渡过经济危机采取的措施,不是目的,故A项错误;

材料是举办公共工程,不是建立福利制度,故B项错误;

创造企业复兴条件是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工业上的措施,不符合材料的内容,故C项错误;

举办公共工程的目的是增加就业,故D项正确。

5.“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

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

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

”这充分说明(  )

A.美国已经建立“单极世界”

B.中美意识形态分歧消除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选C A项与跨世纪的世界格局事实不符,故A项错误;

美中两国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形态的不同,依旧存在意识形态的分歧,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可知美国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当前,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故C项正确,D项错误。

6.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

至2003年,论坛拥有1000多个会员,全部是世界知名企业和公司。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内容。

世界经济论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对全球舆论具有重要影响

B.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剂

D.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选A 材料中“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内容”表明讨论的都是全球性热点问题或趋势性问题,世界经济论坛的影响力,首先是其作为一个“世界级”思想交流平台对全球舆论的影响,故A项正确。

7.(2018届高三·

南京调研)某作家的小说可当得起“诡异”二字,一个故事到他笔下,总有一番折腾,他像害怕孤独、恐惧、平庸一样地逃离所谓客观的描写,情节的走向常常出人意料,他是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

下列作品和该作家风格一致的是(  )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大卫·

科波菲尔》D.《等待戈多》

选D 题目中“他像害怕孤独、恐惧、平庸一样地逃离所谓客观的描写”反映了作家精神困惑与危机,“以幻想和离奇的手法反映现实中人的异化”表现手法怪诞、情节曲折离奇,结合所学可知该作家属于现代主义流派,《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现代主义作品,故D项正确。

8.随着工业革命进程的不断推进,核心国与外围国的贸易关系不断变化,世界市场也在不断地发展。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原料是煤、铁矿石、棉花和羊毛,粮食则是小麦,所有这些,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

……说核心国的工业革命不依赖外围国,这绝不是夸大其词。

到19世纪将近结束时,形势发生了变化,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

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

——阿瑟·

刘易斯《增长与波动》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英国消费的五分之四的小麦和五分之二的肉类都是进口的。

另一方面,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到1913年时它们已经无法与其他国家、其他产业,甚至无法与自己的近邻打交道了。

——卡·

M.奇波拉主编《欧洲经济史》

材料三 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市场业已创立起来,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

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近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指出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部分亚非拉国家丧失经济独立的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核心国与外围国之间贸易关系的特点。

(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19世纪将近结束前后对照得出核心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

第二小问核心国不依赖外围国原料是因为“核心国都可以丰富地生产出来”,即核心国可自我供给所需的原料,核心国依赖外围国原料的原因可根据材料“新技术需要电线用的铜,自行车和汽车车轮用的橡胶,内燃机用的石油。

人口的扩大,收入的成倍增长增加了对茶叶、咖啡、可可等的需求”归纳回答。

(2)问,根据材料二中“不少亚非拉国家已经习惯于满足欧洲某一特定国家,有时是某一特定工业的需求”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

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得出是交通通讯,根据材料三中“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得出是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4)问,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核心国占据主导地位,外围国依赖于核心国,双方的贸易关系是不平等的。

(1)变化:

核心国从不依赖到依赖外围国的原料。

原因:

前者原因:

核心国可以自我供给工业革命所需的原料。

后者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需要新的原料;

核心国的人口增加;

核心国的消费力增长。

(2)原因:

政治上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经济上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因素:

新型交通工具的运用、新型通讯手段的推动、世界市场发展的需求。

(4)特点:

核心国掠夺外围国;

外围国从属于核心国;

双方的贸易关系不平等。

(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