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6223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及测评研究样本Word下载.docx

许多省、市已经把物联网产业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工程来抓。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基本现代化指标为总依据,研究提出一套力求适合国情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成果对相关城市进行测评和比较。

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

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当前有140多个城市或地区提出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对“智慧城市”建设具体项目规划、实施进行评价?

如何经过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并约束“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失误?

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组于以南京“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拟定了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体系,我们暂且将之称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0版”(以下简称1.0版评价指标体系)。

经过一年多来依据“1.0版评价指标体系”对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证,证明“1.0版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而且科学的。

可是,面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环境,本课题组经过深入比对、研究和分析,将“1.0版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进一步提升,升级为“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版”。

南京市提出,现代化最核心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要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劳动层次(就业方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着眼于人的幸福指数的提高,促进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也是条件。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重点是在城市“硬环境”智能化的基础上,建立普通市民的科学素养、人文气质、幸福感和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使之更加符合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环境。

二、对智慧城市科学内涵的认识

智慧城市建设是内涵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面,包括社会管理智能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环境维护自动化和生活服务便捷化等内容。

智慧城市不但会改变城市市民的生活方式,也会改变城市生产方式,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判断标准,可是“提升综合实力,方便市民生活”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判断目标。

基于此,我们能够设想SmartCity的重点领域将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政府以及智慧公共服务等。

智慧基础设施包括智慧的信息通信系统、智慧交通运输系统、智慧能源供应和管理系统以及智慧环保系统等;

智慧政府架构在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之上,全面覆盖街道、社区和乡村;

智慧公共服务则涵盖了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保、智慧生态和智慧安防等智慧化应用。

而这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利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随时随地感知、捕获、传递和处理信息,以现代信息技术的智慧服务民众,进而创造安全、便捷、高效、环保的人类生存环境。

当前,理论界和操作层面对智慧城市尚未形成认识一致的统一界定,一般认为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医院、路网监控、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监管、票证管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以城市信息通信(ICT)产业为基础、应用RFID等新一代传感技术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经过建设ICT基础设施、认证、安全等平台和示范工程,突破产业关键技术,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是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

智慧城市使城市的服务更有效,为市民提供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的智慧化环境。

由于城市集中了各方面资源,因此“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理念的升华,是城市发展模式的创新。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欧洲,针对中等城市的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智慧城市应能在六大领域具有前瞻性和智能化的优秀表现,并能以“智慧”的方式汇聚具有自主参与、独立意识的市民的才能与努力。

这六大领域包括智慧产业、智慧头脑、智慧政府、智慧基础、智慧环境和智慧生活。

在国内,8月28日,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推出了中国智慧城市(镇)发展指数评估体系,提出了智慧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三大方面:

智慧城市幸福指数、智慧城市管理指数、智慧城市社会责任指数。

据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并对上海浦东新区、北京、武汉、浙江、南京、江苏、陕西等正在创立智慧城市的地区进行调研,先后征询100多位专家意见,参照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实践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及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当前国内第一套智慧城市指标体系。

发布该套指标体系,目的是为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创立,为正在创立智慧城市的地区提供一套参考依据和评价体系。

9月,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发布了《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报告称,全球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初步探索研究阶段,在很多方面还未达成共识和建设标准,也缺乏成熟的评价指标体系。

从评估结果看,当前大多数城市在资金投入方面还比较保守、规划方案制定缓慢、组织体系还不够健全。

《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在对智慧城市内涵、特征、体系架构、发展规律、内在逻辑及阶段特征等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规划方案、组织体系、资金投入、示范项目、信息基础设施、用户能力基础、政府服务能力、产业基础、软环境、能源利用与环保等10个内在逻辑性较强、数据采集可行的评测指标,并经过官方数据、第三方数据与申请公开数据,针对各项指标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量化处理,按照智慧城市起步阶段的发展水平划分为A(领先者)、B(追赶者)、C(准备者)三个梯队,最终得出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在起步阶段中的评估结果。

3月,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综合了欧洲及北美等地的智慧城市评价标准,结合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具体国情,制作完成了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启动首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工作,从已有初步行动的城市中筛选出了28个代表性的目标城市(城区)进行评估考核,主要以《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价研究》报告为依据,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综合评价方法三个方面来展开,形成最终的评估报告。

四、智慧城市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一)全面综合与突出重点

全面综合。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当前智慧城市评价系侧重的智能、感知、无线、光速、物联等现代信息和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外,还囊括了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资源和宜居环境、人才创新以及政府效能等,以充分体现全面协调智慧的理念。

因此,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按照“综合”的要求,从不同侧面,全面反映所评价对象,还需要将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

指标体系中包含多个指标,各个指标所提供的信息量不同,其所占的权重也不同,权重的确定要遵循合理性原则,尽量减少人为因素,使之更加客观公正,科学合理。

重点突出。

在全面协调的基础上,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突出重点,强化体现有代表性、有鲜明智慧城市特色的指标,弱化普通的、一般性指标。

对各个指标,能够经过权重的变化,体现智慧城市发展的不同目标和要求。

(二)动态性与可比性

动态性。

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起步阶段,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城市发展可能出现新的变化,也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除一级指标外,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和三级指标都有可能进行调整。

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完成后不可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评价对象属性的变化而及时做出调整:

一方面要根据智慧城市理念的不断升华及实际需要,淘汰某些过时的指标;

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智慧城市的新发展适时选择增添一些新的指标。

可比性。

首先,评价对象之间应具有同类属性,属性不同的对象不能放在一起评价;

其次,评价对象的各评价指标的数据信息必须是可比的,其数据的来源、计算方法或统计口径必须一致。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要综合考虑指标的绝对水平和变化水平,因此,不但要有绝对量指标而且要有变化率指标,绝对水平指标揭示这个城市的智慧化发展阶段,而变化水平指标反映了该城市智慧化的发展、进步速度,以反映该城市政府和社会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三)实用性与操作性

实用性强。

实用性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选择有关,选择的指标数量少了则无法全面、充分反映城市智慧化水平的客观情况,选择指标数量多了会导致统计和评价成本过高,因此,评价指标数量也并非越多越好,理论上多个指标的说服力不一定强于单个指标,如果多个指标评价的内容相互重迭,反而会造成对评价的干扰并导致结果失真;

从实际操作来说,指标越多,指标体系的结构越复杂、涉及的数据也越多,不利于评价和计算。

尽量选择信息含量高的指标,以最少的指标反映最多的实际状况,从而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上做到“评价全面、指标简单”,从而能将全面性和实用性很好地结合起来。

易操作性。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应该是实用的指标,需要很强的可操作性,要求数据和信息来源简单、方法直观和计算快捷。

应该根据不同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每个指标不同的权重,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计算智慧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价值。

(四)权威性和可得性

设计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所选择的指标数据要具有权威性和可得性。

在评价指标选取和数据源上,要尽量选用权威部门的统计指标和数据,特别是统计部门的指标和数据,从而保证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同时,在针对指标的计算上,也要尽可能采用权威部门的原始数据,特别是各类统计年鉴和地方志书等定期、公开、权威发布的数据来源。

(五)与基本现代化指标相衔接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与构建智慧城市之间是一个互为依赖的又相互独立的关系。

智慧城市应该服务于和支撑基本现代化,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作保证,智慧城市就成了空谈。

同时,智慧城市又是对数字城市、城市信息化更高层次的诠释,内容更广泛。

南京已经出台基本现代化指标,我们既不能将基本现代化、数字城市和城市信息化等同于智慧城市,又不能它们完全割裂开来,而城市信息化和智慧城市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衔接和呼应。

五、南京“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新环境

南京是国内较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作为引领南京城市发展的目标理念,多年来,无论是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还是从政策环境、技术条件等方面,均与南京建设智慧城市之初发生了重大改变。

当前,与南京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背景环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南京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

以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南京的地方经济形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当前,南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正不断放缓,经济发展的动力正趋于下降。

这一变化正从的经济发展中不断体现。

无论是从投资、消费和外贸需求,还是工业、服务业生产供给,增速较“十一五”时期的高速增长有了显著的回落,这一回落固然一方面是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但更主要还是由于自身发展动力不断减弱,南京增长潜力正不断下降。

因此,如何提升全市经济发展动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越来越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纷纷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不断加大投入,培育智慧产业发展,促进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在当时发展形势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对南京发展特别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经过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新一轮发展动力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已成为全市上下的一个共识。

图一:

南京-各季度GDP同比增长比例示意图

图二:

2月-9月南京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比例示意图

(二)、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一方面,10月19日,南京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南京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监测考核办法的意见》,根据该意见,南京是否基本实现了现代化,要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四大类37项定量指标进行考核,同时增加人民群众满意度评判指标。

这其中,南京基本实现“人的现代化”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尼系数小于0.4,恩格尔系数控制在35%以下;

创成国家生态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广大市民对人的现代化建设成果满意度超过80%。

2、力求把南京建成为中国最适合中高端外籍人士和华侨的居住地、最受境外人员青睐的旅游地、最吸引国际资本投资的集聚地。

3、进一步调整行政区划,加快疏散过于密集的主城区人口。

加快河西城市新中心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江北新区。

切实形成老城区人口规模稳定、新城(区)和新市镇人口加速集聚的人口空间新布局。

4、积极引导需要新建或扩建的医院、学校和大型文体设施在园区和郊县(区)选点建设。

5、实施“创业百强”工程,到,全市建立市级示范创业园40个,大学生创业园30个,农民创业园(创业品牌)30个,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万人次,确保南京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学率90%以上。

6、人均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60元,80%以上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率先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城乡居民体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

食品企业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0%;

城市人口每5万人配备一辆救护车,居民健康指标水平保持全国前列。

7、到,老年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比例分别达90%、6%、4%,基本实现“老有颐养”;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80%以上;

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5.1万张以上。

8、到,城乡家庭住房成套比例分别达到95%和80%;

城镇家庭住房保障覆盖面达20%以上,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3.5平方米,使人人拥有适居房。

9、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5万元和2.3万元,年均增幅分别为14.2%和14.9%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4:

1左右,基本实现“劳有多得”。

10、到,互联网宽带接入率达到95%以上,无线宽带网覆盖率达到98%以上,全市有线电视双向数字化率达到100%。

11、探索试行技术移民制度。

12、到,新增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数超过100家,建成多个综合性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生活社区及国际文化体育机构,为打造国际性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13、突出放大“学在南京”、“游在南京”、“居在南京”等品牌效应,努力提升城市国际化功能和品质。

到,外国留学生达到1万名;

国际(地区)航班数量超过7000班次。

14、实施市民培育计划,积极开展全民功能性教育培训活动;

结合重大涉外活动,设立“市民日”和“国际文化月”,搭建普通市民参与国际交流的平台;

到,市民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普及率大幅提高,对外友好关系城市发展到50对。

城市的现代化与智慧化,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南京智慧城市建设有着重大指导意义。

另一方面,12月31日,市政府发布了《南京市“十二五”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要围绕南京的特色优势、产业升级的战略重点和群众对公共服务的迫切要求,着力推进重点领域的智慧应用。

将智能技术运用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形成全新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市民的生活品质。

这对于进一步引导南京智慧城市建设有序进行产生重大影响。

(三)、南京建设智慧城市的技术环境不断提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12月底正式批复同意了TD-LTE规模试验总体方案,4G试验网将在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厦门6个城市启动。

作为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4G标准,TD-LTE试验网在南京启动,一方面说明南京在无线网络通信方面的雄厚实力,同时对南京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方面的保障。

六、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

根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结合南京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面临的新形势,同时也为了便于南京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较,“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版”确立以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城市智慧产业领域指标、城市智慧服务领域指标、智慧城市人文领域指标、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指标等五个维度作为考察城市智慧化程度的一级指标。

其中,相比较于上一版指标体系,主要修订智慧城市基础设置指标、智慧城市人文领域指标两个维度的指标,新增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指标。

(一)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

包括4个三级指标。

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

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

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1.2、无线网络覆盖率。

指经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

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盖率应在95%以上。

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

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

智慧城市主要公共场所WLAN应达99%以上。

1.4、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

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融合发展、互通互联以及相关衍生业务的发展水平。

智慧城市的NGB覆盖率应在99%以上。

2、宽带网络接入水平。

指互联网宽带和无线宽带的接入率和覆盖率。

主要包括2个三级指标。

2.1、互联网宽带接入率。

智慧城市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率应在95%以上。

2.2、无线宽带覆盖率。

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平均覆盖率应在98%以上。

3、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

指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的投入和建设水平。

包括2个三级指标。

3.1、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

指城市基础网络设施投资的总量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

智慧城市年度基础网络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应在5%以上。

3.2、传感网络建设水平。

指经过各种渠道(包括政府和社会)在安装传感终端、建设传感网络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

“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的传感网络建设投资力度保持较大水平(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以上)。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体系如下表:

表一: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参考值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宽带网络覆盖水平  

家庭光纤可接入率  

≥99%  

无线网络覆盖率  

≥95%  

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覆盖率  

宽带网络接入水平  

互联网宽带接入率

≥95%   

无线宽带网覆盖率

≥90%   

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水平  

基础设施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比重  

≥5%  

传感网络建设水平(占固定资产总投资)  

≥1%  

(二)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

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采取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采用主观打分的方式,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

主要包括2个二级指标,9个三级指标。

1、生活的便捷感。

指市民在出行、就医、教育等各方面办事的便捷程度。

包含5个三级指标。

1.1、网络资费满意度。

用户对缴纳的网络资费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的网络资费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1.2、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

主要指市民日常出行过程中对交通信息获取的便捷程度。

智慧城市市民对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的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上。

1.3、城市就医方便程度。

主要指市民在就医过程中,对时间花费、医院态度、医疗手段和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市民对就医方便程度的主观感受应在8分以上。

1.4、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

指市民在办理和政府管理和服务相关事项时的便捷程度。

智慧城市的市民对政府服务便捷度的感知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1.5、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

指市民在就学、再教育等方面的便捷感知程度。

智慧城市市民对便捷获取教育资源的感知度应在8分以上。

2、生活的安全感。

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防控犯罪安全等方面安全满意度。

2.1、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

指市民对食品药品的安全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满意程度应在8分以上。

2.2、环境安全满意度。

指市民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监控、突发事件的及时响应和处理等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的市民对环境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2.3、交通安全满意度。

指市民对城市交通安全(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轨道航空交通安全等)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的市民对交通安全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2.4、防控犯罪满意度。

指市民对城市的犯罪行为发生率以及相应的监控、预警和处理的满意程度。

智慧城市的市民对防控犯罪满意度应在8分以上。

“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指标体系如下表:

表二:

“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参考值

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

生活的便捷感

网络资费满意度

≥8分

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

城市就医方便程度

政府服务的便捷程度

获取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

生活的安全感

食品药品安全满意度

环境安全满意度

交通安全满意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