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1255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试题中并列短语在病句中的常见病情文档格式.docx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安徽卷)

  语序不当,“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中的“发展和重视”应该为“重视和发展”。

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词序有误导致搭配不当,前面“从理论和政策上”与后面“深刻的说明和详细的规定”才搭配.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是与其他文明碰撞、融合、交流的过程,完全封闭的环境不可能带来文明的进步,只会导致文明的衰落。

“碰撞、融合、交流”语序不当,应改为“碰撞、交流、融合”。

  四、并列短语会出现歧义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

“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180”是只限定“医院”,还是各自包括了后面三个单位,还是三个单位总共“180”家?

这属于修辞语与被修饰的并列词语之间因限定不明确而造成语意不明的错误,如果说成“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180多家单位”就可以避免这种错误。

(作者单位:

湖南株洲市一中)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

要答好这类题目,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外,掌握使用一定的鉴赏术语是非常必要的,而准确运用答题程式,尽量接近标准答案则是抓高分的关键。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的高考现代文大阅读题的阅卷工作,深感答题中鉴赏术语的使用和规范答题程式的重要。

下面具体谈谈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问题,希望对广大考生有一定帮助。

首先要了解“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和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

”提问变式:

1)为什么这样写?

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

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

“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

①首段(末段)的作用②文中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③修辞的作用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⑤表达手法及其作用⑥不同人称的作用。

其次要注意掌握答题模式。

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真题回放】

 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3.(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例4.(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

【解题思路】

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

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

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

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

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

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

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备选术语】

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

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结尾语段的作用通常是:

总结全文,归结主旨;

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

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等等。

【答题规范】

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根据文本内容,可拟制答案如下:

(四川卷)开始写“我爱水”既照应了标题,又与文章的结尾相呼应,同时可由眼前之水过渡到故都之水,使行文自然巧妙;

(辽宁卷)起铺垫或引出下文的作用,写“秋去冬来”,自然引出下文“炉火”,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写出了作者的感伤情绪,为下文写“炉火”的深刻意蕴预设了空间。

2008年全国卷Ⅰ的《阳关古道苍凉美》,作者主要采用回忆与实景比照的方式赞美阳关,结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的作用为:

回应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

2007年全国卷Ⅰ的《总想为你唱支歌》,写“戈壁石”的作用是:

以戈壁石的美丽,揭示出大西北的美丽;

以戈壁石的诱人,强化对大西北的热爱之情;

以戈壁石的呼唤,突出“到大西北去”的主旨。

文中内容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

例5.(2007年江西卷第17题)“写风景,是和个人气质有关的”,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例6.(2008年山东卷第19题)“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首先确认指定内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后分析它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议论、叙述还是描写,使答案更有针对性,如属议论文体中举例论证,答题思路则可概括为“论点+作用”,具体事例一般有“丰富内容,突出中心,增强说服力的作用”。

最后根据指定内容的位置,联系上下文,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思考作答。

过渡语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做题时要具体回答怎样承上、如何启下。

有时,对文章上下文内容的检索要认真仔细,弄清楚承上启下的具体内容。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么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

承上启下过渡总领后文照应前文引出全文关键词,衬托烘托铺垫反衬

例5中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承上启下:

一方面,它承接上文,是对上文不同文人所写泰山的归结;

另一方面,它开启下文,交代了作者自认为写不了泰山的原因,进而转入对泰山封禅的叙写。

例6的“今天终于以另一种方式接近了你”这句话,根据山东卷《歌德之勺》的具体内容,一句承接上文作者谈年轻时阅读歌德作品的情况,开启了下文作者对歌德故居的描述,尤其是对大炊勺的描述。

修辞手法作用题答题程式

例7.(2004年重庆卷第20题)本文在描述十二月党人的年轻妻子义无反顾地选择追随丈夫,承受悲惨和苦难后,写道“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反语、设问、反问(或反诘)、借代、层递、反复等;

其次,结合语句分析其具体作用。

一般来说,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拟人的作用是赋予人的感情,便于抒发情感;

对比有突出或反衬的作用;

反复能起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题的作用等。

1.比喻: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

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

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长于抒情。

7.反复:

写景抒情感染力强;

承上启下,分清层次;

突出思想,强调感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8.对比:

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对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说的衬托,术语有侧面烘托衬托(烘托);

有反比,就是平常说的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9.设问:

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10.反问:

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

“她们一夜之间成长为山峦”这句话照应了文章题目;

作者以巍峨高大的山峦作喻,形象传神地写出这些年轻妻子突遭厄运时意志像山峦一样坚忍,爱像山峦一样博大;

同时,歌颂了她们甘愿为自由而受难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热情赞扬和仰慕之情。

3、检查单句的连接是否有问题

(1)前后分句是否清晰有序。

前后分句间连贯不能做到清晰有序的毛病,通常叫做句式杂糅,本来应该是两个句子,先说一个,再说另一个,但偏偏把两个句子连接成一个句子。

如,“雷锋同志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个句子应该拆成两个前后有序、连贯一致的分句,“雷锋同志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有善于挤和善于钻的‘钉子’精神。

(2)前后分句意义不连贯。

整个句子表意不明白不完整。

如,“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前后两个分句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连接,清楚地表明两个分句意义上有递进关系,但是前一个分句讲“加快绿化建设”,后一个分句讲“种下的是什么树苗”,前后说的不是同一回事,更谈不上意义上的递进了,所以前后分句都缺了与之相关联的分句,表意不明白也不完整。

(3)叙述角度是否一致。

前后几个分句的叙述角度应该保持一致,如果几个分句叙述的角度各异,就容易产生混乱。

常考的有两种情形:

人称角度是否连贯一致:

首先是说事与说人区分开来,说人用人作主语,说事用事作主语,不要前一分句用人作主语,后一分句变成用事作主语,后者相反;

其次,说人时保持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以及单数人称与复数人称的连贯一致,别中途换人称。

主动、被动角度是否连贯一致:

从主动角度叙述,那就前后分句都是主动角度;

从被动角度叙述,那就前后分句都是被动角度。

(二)修改病句

1、修改病句的方法

(1)增补。

对成分残缺的病句用增补法,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

(2)删除。

对成分“赘余”的病句用删除法删去多余的,对自相矛盾的逻辑病句,依据实际情况删除矛盾的一方。

(3)调换。

对搭配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

对语序不当的病句,用此法调换词语的位置;

对前后失却照应的病句,用此法作调整,以使前后照应。

(4)精简。

对句式杂糅、结构混乱的病句,用此法作精简,以使语句表达方式具有单一性,能用多种方法改的,选用最简便的一种。

2、修改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尽量保持句子的原意,千万不要违背原意。

每一个病句,一般都包含双重意义,一是没被正确表达出来的句子的原意,一是已经表达出来的歪曲了原意的错误意思。

改正病句时,因尽量分析并把握它所要表达的原意;

在尽量保原意的前提下,将错误的地方加以适当的修改、调整。

切忌违背原意,按自己个人的意志另选一个句子去代替原句,或者添枝加叶来调饰句子。

例:

后来没有办法,他只好打电话给她留的那个地址,但是没有人接,那可真急坏了他。

分析:

这一句中,“他只好打电话给她留的那个地址”搭配不当,“打电话给地址”说不通。

根据全句的意思,参照“她留的那个地址”,有语病的这一部分应该修改为这样:

他只好按照她留的地址打电话。

这样的修改保持了原句要表达的意思。

这是用的“调换”法。

如果改为“他只好给她打电话”,就没有保持原句的意思,从考试来说,这样的修改很难得分,因为高考修改病句的试题都规定“不得改变原意”。

(2)针对性原则:

针对病句的实际情况作修改。

也就是说,哪儿有毛病,就改哪儿;

是什么毛病,就用什么方法。

所以对各种病句的类型一定要心中有数,针对造成语病的原因进行修改。

昨天是转会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中国足协又接到25名球员递交的转会申请。

“截止日期”就是“最后一天”,属于成分赘余,应该就在这里删除其中的一个,而不要节外生枝。

(3)经济性原则:

要“多就少改”,如调整语序可以尽量不增删;

改一处可以的就不要改两处等。

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

第二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期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

这一句中,犯有词语位置不当的毛病“关于……事件”这个介宾短语不能放在主语“世界各大报纸”之后,修改方法之一,把它移到主语之前,或者将“关于”改为“对于”。

这两种修改方法,以后者更节省。

(4)瞻前顾后原则:

因为高考修改病句这一项不是给一个孤立的句子让我们修改,通常是给一段文字,因此必须瞻前顾后,统揽全局,否则修改就会不合要求。

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修改。

每一个病句,几乎都可以从语法修辟、逻辑的角度来分析其造成语病的原因。

这样,同一个病句也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修改方法。

至于用哪一种方法来修改更加合适,就要看病句本身的语病类型,看表达的需要和具体的语境。

另外,能够用调整语序的方法来修改就尽量不要增删词语;

改一处可以解决问题就决不改两种;

修改病句要注意句意的简洁,尽量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至

速诊病句之十五“望”

作者文集:

会员 

 

类型:

词语句子 

加入时间:

2009年3月31日18:

33

课堂学生管理利器(中小学学生学习跟踪软件)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典

速诊断病句之“15望”

病句考查,可谓高考试题中一面永久飘扬的旗帜。

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等级为D,是高考中得分率偏低的题型。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考查的病句类型有六种,即: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综观历年的高考语文病句辨析试题,其所选的病句错误类型都是十分“典范”的,虽然通过各种措施增加迷惑性,但总体来说,其“病征”是十分突出的,而且也有一些规律可寻。

在辨析过程中,注意审读句中易致病部位——关键词(或短语),了解出题人常设的陷阱,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出语病的症结,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修改。

一、望并列短语,检查是否患有并列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语意不明病。

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

句中出现“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时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语序是否合理,前后搭配是否恰当,是否会因“和”造成歧义。

*名词并列要看能否并列(从属、交叉概念不能并列)。

当几个概念并列在一起时,应分析各自的外延大小与联系。

如果构成属种关系、交叉关系,那么这几个表述就是错误的。

1。

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2000全国)

2。

人们一走进教学楼就会看到,所有关于澳门历史的图片和宣传画都被挂在走廊两边的墙壁上。

(2000年春)

3.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

4。

(2006年江西卷)

5。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2006年湖北卷)

[诊断]

例1中,主语中的“出版物”与“报刊、杂志”是包容关系,并列出现不合逻辑。

另外,“报刊”与“杂志”也是包容关系。

例2中,修饰成分中的“图片”和“宣传画”有交叉关系却并列,不合逻辑。

例3中,“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从属关系。

例4中,“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例5中,“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不是设备,而是“设施”,所以应在 

“设备”前补上“设施”。

*看并列短语各项是否与前后成分搭配得当。

有的主谓宾是并列结构时,应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辨析,以防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6、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993六省市)

7、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1995全国)

8、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1996全国)

9、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1999全国)

10、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2001全国)

11、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2002春招)

12、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量,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2003全国)

13、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廓。

14、采取各种办法,大力提高和培养工人的现代技术水平,是加快制造业发展的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2006年江西卷))

15、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开发。

16、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17、来这里聚会的无论老少,都被他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

(2006年全国卷)

18、漫步桃园,那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让人流连忘返;

中餐后还可去自费采摘,那柔软多汁的大桃更让你大快朵颐。

〉(2006年北京卷)

19、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1994全国)

20、对调整工资、发放奖金、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等问题,文章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法。

〉(2006年湖北卷))

例6,“挽救和培养”构成并列短语,但“培养”“失足青年”不合事理,不能搭配。

例7,“安排”的后面有四个并列短语组成的宾语,“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不能与谓语“安排”搭配。

例9,“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构成并列短语,而“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二者不能搭配。

例10,“放弃休假”不能与“消防车”搭配,顾此失彼。

例11,“加快”只能与“速度”搭配,而不能与“规模”搭配。

例12,“一批专业技术人员”可与动词谓语“造就”搭配,而不能与“提高”搭配。

例13,“建立或增加”中的“建立”不能与“石油储量”搭配。

例14,主语“歌声”与谓语部分搭配不当,改为“歌”。

例16,“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有的定语或状语是并列成分时,往往出现与中心词搭配不当的毛病。

例15,“新技术、新工艺”不能与“研制开发”搭配,应是“研究开发”。

例16,“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构成并列短语,而“事件”是不能“批评教育的”,二者不能搭配。

例17, 

“清晰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及坚定的信心”与“感染了”不搭配。

例18,句中的数量词定语“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不能修饰集合概念“桃林”,可将“一排排、一行行、一树树的桃林”改为“一排排、一行行、一棵棵桃树”。

有的句子中会有多个并列短语,稍不注意,这些短语前后可能会不照应。

例19,两个并列状语成分与后面搭配失应,应是“从理论上”作“说明”,“从政策上”作“规定”。

例20,应将“理论上”和“政策上”调换,或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调换,使“从理论上”和“深刻的说明”照应,“从政策上”和“详细的规定”照应。

*看语序是否错位。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便会产生排序不当,尤其是动词并列要看时间先后顺序。

21、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

(1995年上海卷)

22、这项基金,是对公益林管理者发生的管理、抚育、保护和营造等支出给予一定补助的专项资金。

(2006年安徽卷)

例21,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例22,应为“公益林管理者所发生的营造、抚育、管理和保护等支出的费用”。

*看并列短语是否造成歧义。

并列的多个人或物同时出现,可能导致涉及的对象不明确,就使句子有多种理解,产生了歧义。

23、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2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