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662008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0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悟城关流域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八)《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十)《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十一)《湖北省以工代赈管理办法》

(十二)其他相关材料

三、报告编制的原则

贯彻国家建设的有关规范、标准和规定;

实行总体规划、逐步调整的原则;

内容丰富、功能齐全;

采用现代化技术,方案有前瞻性、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

一、大悟县概况

大悟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西端,环水上游,东临红安,南接黄陂、孝昌,西连广水,北望河南省的信阳、罗山、新县。

县域南北长48.8km,东西宽42.2km,面积1986km2。

低山丘陵约占总面积的88%。

溪涧、河流交错穿插,地形较为复杂,地形特征大体上是“八山半水分半田”,是国家级贫困县。

大悟县现辖17个乡镇,359个村,15万农户,63万人。

大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孕育了徐海东、刘华清、聂凤智等100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和领导人。

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在大悟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

大悟也是民国大总统黎元洪的故乡。

地处鄂北门户的大悟县,北眺中原大地,南瞰江汉平原,107国道、京广铁路擦肩而过,横穿全境的京珠高速公路和大安线、黄土线、宋长线以及正在建设的石武高速铁路等交通网络使大悟的交通四通八达。

2010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加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脱贫奔小康为统领,以项目建设、改善民生、改革创新为重点,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全方位开展招商引进,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各面经济目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全面发发展。

全年完成当年生产总值683,789万元。

其中:

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6,879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03,307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83,603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8%、13.5%、21%。

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8.8:

29.7:

41.5。

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为31.4%、18.0%、50.6%,分别拉动GDP增长1.2%、4.4%、8.9%。

二、城关镇区域概况

大悟县城关镇地处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6个社区,14个村,国土面积102.15平方公里,山场面积6.14万亩,总人口88732人。

城关镇区位优势良好,是著名的商业城镇。

距京广铁路广水站13公里,距武汉天河机场10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横穿全镇境内,交通便利,通讯设施齐备。

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招商引进为重点,以“两区”(河东开发区、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引进招商企业27家,初步形成特色种植、养殖、餐饮、市场开发的四大支柱产业。

城关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先导,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突出城郊优势。

沿京珠高速公路两侧,在长征路社区、田湾、高咀、乐冲等村建立4000余亩的杜仲板栗带,沿环河两测在府前社区、刘湾、邓畈、汪城、双河建立4000余亩的蔬菜带,沿大界公路七里、枣棚、双桥、罗城建立4000亩的茶叶带。

以小魁山、七里冲山场资源为载体建立休闲农庄、大力发展农庄经济。

以七里综合养殖为龙头,带动全镇养鱼、养羊、养牛大户28余家。

以招商引进办企业唱主角,镇党委、政府实行全员招商、亲情招商、区位招商。

制定了《城关镇招商引进投资兴业的优惠激励政策》,凡是固定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政府可免费提供20亩生产用地;

固定资产在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政府可免费提供10亩生产用地;

固定资产在100至500万元,政府可免费提供3.5亩的生产用地。

生产见效后客商所交增值税达到土地使用价镇,政府无偿转让土地使用权,客商可以自主开发,经营。

三、项目区概况

(一)基本情况

大悟县城关镇西大山小流域片区涉及罗城、枣棚、双桥3个行政村,总面积22.5平方公里。

(二)自然条件

1、地质、地貌

大悟县跨东经114002'~114035',北纬31018'~31052',

低山区面积91.74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8%。

岗地、平畈面积1.18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0.4%。

北部五岳山,西部娘娘顶,东部仙居顶,南部大悟山四大主峰构成大悟县地貌骨架。

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及岗地、河畈三种基本类型。

大悟县地势西部北高南低,东部中间高、南北低。

最高点五岳山海拔865m(黄海高程,以下同),最低点河口镇两河口、芳畈镇赵家河海拔40m。

县内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

植被率为62.5%。

大悟县中心城区地处丘陵地带,区内地面高程变化较大,高程在50-120m之间,城南有连绵群山,其中泉水寨顶峰高240.8m,城北沿环河距西岳大道2km范围地形相对平缓,地面高程在60-90m之间。

西大山小流域片区属低山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沟壑纵横、

丘陵起伏、岗地交错、平畈交织。

低山面积占30.8%,丘陵面积占68.8%,岗地平原面积占0.4%。

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岩、基性岩、石炭岩、紫色沙岩等,土壤有黄棕壤、水稻土、潮土等。

黄棕壤占土地总面积的99.6%,绝大多数土壤表现出土层薄,砂砾重,保水性能差的特点,土壤PH值为5.5-7.5,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2-3%,速效氮110ppm,速效磷160ppm,速效钾130ppm。

2、气候特征

西大山小流域片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

区域内四季分明,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严寒酷暑时间短,春、秋、初夏气候温和时间长。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为1142.9mm,光热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96.7小时,光照辐射量年平均为每平方厘米114.4千卡,无霜期235天,年降水变化率243.4%,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干旱、山洪交替发生,4-8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75%。

年平均气温为16.0℃,≥10℃的积温为5091.9℃,有利于农作物发育、生长。

3、水文条件

大悟县雨量充沛,河溪纵横,库塘密布,径流量大,地表水源丰富,多天然淡水,水质较净。

但地下水贫乏。

境内主要有环河、滠水、竹竿河等三条主要河流,共有大、小支流324条,总长1216.46km。

其中环河、滠水自北往南流入汉江,竹竿河自南往北流入淮河。

大悟县河流属山区性河流,河中的径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

降雨一般集中在6-9月份,集中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70%,故河流量在这一期间变幅很大。

初夏梅雨期暴雨频繁易洪涝,盛夏高温蒸发量大,常有伏旱。

洪涝、干旱成为该区域主要的自然灾害。

全县共有中小型水库128座,塘堰25470处,总蓄水量4.2亿万m3。

其中西大山小流域内有小

(二)型水库6座(其中罗城村5座,枣棚村1座),当家塘37口。

灌溉方式为塘堰结合,串灌为主。

大部分支流汇入环河以过境水的形式流走。

土层厚度50-100cm,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旱地,土层厚度不足40cm。

4、植被资源

西大山小流域片区生态资源较丰富,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板栗、油茶等,森林覆盖率为40%,林草覆盖率为55%,茶叶、板栗、土豆是小流域内的主要经济作物。

(三)社会经济情况

1、人口现状

西大山小流域片区辖3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1244户,总人口4801人,劳动力2879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4人。

2、农村经济概况

小流域片区内人多地少,农村经济结构单一,经济来源主要是传统农业和打工收入,农民生活还较为贫困。

贫困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历史因素,小流域片区内经济基础十分薄弱,发展的起点较低;

二是自然条件制约,小流域片区内人多地少,水、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地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3、农林牧副渔业生产

小流域片区内各业的生产状况是:

农业仍是人畜力耕作,粮食生产是为填饱肚子需要的原始农业。

2010年,小流域粮食总产量2614吨,平均亩产613公斤,人均产粮545斤,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板栗、蔬菜、茶叶、花生等。

林业中由于幼林和疏林比例较大,产值较低,经济林规模较低,效益差。

近年来,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禁止林木的商品性采伐,严格控制自用采伐,小流域林业生产仅限于薪柴和少量自用材,森林的生态效益逐步显现。

牧业中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畜牧商品率低下。

小流域片区可供渔业养殖的水面较少,由于水资源有限,渔业生产主要依靠零星分布的少量鱼塘,渔业十分不发达,产值较低。

副业以青年男女外出打工为主。

(四)土地利用情况

西大山小流域片区内土地利用现状是:

耕地4262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6%,耕地中水田3341亩,占耕地面积的78.4%,旱地921亩,占耕地面积的21.6%;

林地面积26098亩,占总面积的77.4%,其中覆盖度大于60%的用材林11744亩,占林地面积的45%,幼林6000亩,占林地面积的23%,疏林8000亩,占林地面积的30.3%,荒地454亩,占林地面积的1.7%;

水域790亩,占总面积的2.3%,村庄道路2500亩,占总面积的7.4%,未利用及其他用地100亩,占总面积的0.3%。

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坡耕地较多,基本农田不足,农田灌溉系数低下;

疏林、未成林造林地和荒地所占比例较高,土地的生产潜力和生态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公路

该区域内对外交通较为不便,虽村级主干道和内部交通网已初步建立,但公路设计等级低,普遍存在路基窄、路在差、坡度大、弯道急等问题,通车水平和运载能力十分有限。

2、水利

该区域内水利设施十分落后,水田有效灌溉率不足50%。

由于近年来泥沙淤积、生活垃圾和污水污染,河水已不能饮用,现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3、电力

经过农村电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建设,小流域电力入户率已经达到了100%。

4、通讯

该区域内通讯较为发达,电话入户率达80%以上,主要通讯方式为无线通讯,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境。

(六)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现状

1、水土流失状况

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测算:

西大山小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2.42

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5.2%。

其中轻度流失面积5.9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47.5%;

中度流失面积5.4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43.5%;

强度流失面积0.63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5.1%;

极强度流失面积0.49平方公里,占流失总面积的3.9%。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240吨/平方公里·

年。

小流域内的水土流失特征多为水力侵蚀。

2、水土流失的原因

造成本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1)自然因素

一是地质因素。

本流域内岩石层多为花岗岩及花岗片麻岩,这类岩石具有砂粒多,凝聚力小的特点,极易造成水土流失。

二是降水因素。

本流域为于大别山区暴雨中心带,暴雨次数多,降水强度大,降雨时间集中。

在雨水和径流的冲刷下,极易产生强度面蚀和网状细沟侵蚀,造成水土流失。

另外,小流域两岸植被稀疏,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和荒地多,连年遭受灾害,土壤再生能力、涵养水源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序上加剧了该流域内的水土流失。

(2)人为因素

一是地表植被的破坏。

多年来,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农田损毁致使农民采取了陡坡开荒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由于以前的过度砍伐,使小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表层土几经冲刷损失殆尽,致使植被恢复能力极差,虽经过几年的恢复,植被情况正在向良性方向转化,但多数是幼林。

这仍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因之一。

二是经济林开发增速过快,由于水保意识差和资金限制,多数是粗放栽种,无水保措施,加剧了水土流失。

3、水土流失的特点

(1)水土流失分布

项目区水土流失分布面较广,呈连续性,水土流失程度由近山到远山逐渐减轻的趋势,近山往往是最为严重,且侵蚀沟多,地表侵蚀严重,从分布的趋势上看,山地中下部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2)土壤类型和侵蚀特点

水土流失发生的土壤主要红壤为多,土壤发育深厚,结构松散,保水力差,抗蚀能力低,加之雨量集中且多暴雨,一旦遇到降水,极易被水冲走,是一种抵御水土流失能力低的土壤,在缺少地表植被保护下,先由面蚀开始,继而坡面形成无絮乱流,汇流后形成浅沟,随着浅沟的发展而形成深沟,局部成为崩岗,遭受侵蚀后常使山体支离破碎,难以利用。

(3)人类利用不合理

林地、坡耕地占水土流失比重大,主要是人们在开发利用时不注意保护形成的。

一方面是林地的迹地更新造成的严重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是坡耕地的开发缺少规划,开发标准低,水土保持措施难以到位。

项目区水土著人流失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其趋势随着人口密度的增长而增加。

4、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耕地层变薄,有机质流失,土壤沙化,肥力下降,造成土壤生产能力减弱,导致农作物减产。

(2)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水库、塘堰等水利设施淤积严重,减少了蓄水量,导致有效灌溉库容逐年减少,同时河内垃圾无法及时冲走,淤积在河道内,严重地污染了河水水质。

(3)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区域内沟渠,河道淤积,导致过流能力减弱,增大了防汛压力。

(4)严重的水土流失加剧了山地的岩石化,土壤覆盖层减薄,植被覆盖率降低,恶化了生态环境,增加了灾害频率。

森林植被的破坏降低了山体涵养水源的性能,致使洪旱灾害发生频繁。

5、水土保持现状

(1)现状

近年来,大悟县认真贯彻水利部提出来的治水新思路和省水利厅的各项战略部署。

确定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标,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新的水保工作思路,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是抓水土保持前期工作的转变,实现了由过去口头治理、传统治理为主转变为科学规划,各项措施的布局更加趋于合理。

二是抓规模治理,实现由过去零敲碎打的分散治理,转变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集中连片治理。

三是抓“两高一优”山地综合开发,实现了治理质量由过去“进度型”治理转变为多功能、深层次的“效益型”治理。

四是抓多渠道筹集治理资金,实现了由“等、靠、要”的被动治理转变为以农民群众为治理主体的“主动型”治理。

(2)主要经验

①在坚持工程治理的同时,更注重依靠发挥大自然生态修复能力,提高治理成效;

②开发性治理为主,既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又增强了水土流失治理后劲;

③以乔灌混交,加快植被的重建,改善林分结构;

④正确处理好水土保持与生态公益林建设,以电代燃料,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造福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的关系,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3)主要问题

①治理措施布局不尽合理,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论证,防护体系较为脆弱;

②水土流失治理中工程措施的比重偏低,治理措施的标准不高;

③经济效益偏低,群众治理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治理成果管护薄弱;

④项目分布零星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小流域片区综合治理涉及到水土流失防治、水利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以及流域经济发展等许多因素,其具体内容已从过去单纯的水土流失治理转变到当今的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小流域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的综合治理。

其特点为统一规划、优化配置、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为手段,实行全面开发,综合治理,在较短时间内尽快地提高流域内农村生活水平。

为推进城关镇经济发展,对西大山区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运用价值规律,供求关系治理开发,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优化配置的规划原则,把农业产业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的布局结构,形成有效的水土综合防护体系,减轻当地环境水土流失、山地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袭,确保山体与河道安全,提高流域抗灾、减灾能力、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促进我镇产业经济发展。

因此,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我镇经济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生命线的需要

小流域片区的基本农田主要集中在河流两岸的谷地,是小流域内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地。

由于洪涝灾害的危害,基本农田正在逐年减少。

如果任由水土流失、任由洪水泛监,基本农田必将继续逐年减少,并最终不保,将直接关系到当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

二、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于水土流失破坏地表完整,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并将大量泥沙冲入河道,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

若不及时治理,将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直接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阻碍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小流域片区综合治理是促进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需要

由于受农业资源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的影响,小流域片区内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生产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生活环境始终得不到根本改善。

通过对西大山小流域的治理,实施小流域内公共性和公益性的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

由于此项目的实施,当地群众可能依托工程寻找就业增收的机会,安排当地富余劳动力直接参与工程建设,增加收入,使当地群众从该项目建设中受益,所得劳务费用将达到30多万元。

小流域片区综合治理的核心,是有效保护和高效集约利用水土资源,改善山区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区域经济的发展,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通过基本农田建设和坡面水系工程建设,增强对土壤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生产力和农作物产量,通过大面积发展经济林果,可直接增加区域内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贫困山区的农民脱贫致富。

四、小流域片区综合治理是提高农村生产力发展有效手段

农村虽然有着资源丰富、生态优越的优势,但由于地势环境复杂,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升。

进行山区小流域治理,使资源与环境优势得到开发利用,可明显改善山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科技进步和综合生产能力。

五、小流域片区综合治理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小流域片区综合治理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有效减轻不确定因素的灾害危袭,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实施中采取封山禁牧、退耕还林、植树种草、保护植被等措施,是山区农业最直接的建设生态、恢复生态、改善生态的重要举措。

经过治理的小流域片区,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功能发挥效应作用,促进山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六、小流域片区综合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实施西大山小流域片区的综合治理项目是当地人民群众和党委、政府多年的愿望,通过以工代赈帮助解决当地十分需要而自身又无法解决的困难,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使他们不仅在短期获得必要的劳务收入,而且长期发展基础得以奠定,让他们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爱,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四章项目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一、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全面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针。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龙头,从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以及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

西大山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的基本原则是:

1、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把防止水土流失工作贯穿到各项经济建设中,使开发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2、以治理促开发,以开发保治理。

整治坡面,搞坡改梯增加蓄水保土能力,结合本地生产习惯,发展优质茶叶、板栗等经济作物,形成小流域内的经济优势。

3、以保持水土为基本任务。

做好两个结合,即:

“长短效益结合”、“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相结合”。

4、实行因地制宜,按规律办事。

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茶则茶,宜粮则粮。

二、治理标准与发展目标

立足综合开发提高土地生产力。

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1、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地表植被、提高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

2、提高现在茶园和经济林的水土保持标准。

3、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

该项目通过水田林路综合规划整治,实施植物和工程结合的措施,以封禁造林为根本,改善林分结构,恢复和巩固流域植被,促进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主体作用;

同时实施适量的工程措施,以改善河道状态,完善水土保持设施,增强流域防灾能力,初步形成流域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有效控制西大山流域水土流失,减轻水土流失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提高流域内森林涵养水源的能力,为大悟县城关镇内提高更加优质的饮用水。

通过项目的实施,达到以下目标:

(1)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0%以上,治理后,经巩固提高,达80%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70%以上。

(2)建设好基本农田,力所能及地提高粮食自给率。

要求在治理后期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达到1.2亩。

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

(3)区域内有排水系统,并达到10年一遇洪水可安全泄洪,20年一遇洪水不造成水毁成灾。

(4)土壤侵蚀模数经过治理后减到1000吨/平方公里·

年以下,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第五章 项目总体布局及方案设计

一、项目总体布局

(一)原则

水土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宝贵的资源。

珍视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在治理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原则,综合治理一发,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把水土保持同多种经济结合起来,使宝贵的水土资源能永续利用,造福千秋万代。

1、坚持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

2、以小流域为单元,结合该流域内的自然资源条件和水土流失现状,并尊重当地群众意愿,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布设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和经济发展项目;

3、以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为标准,并按照省、市有关流域治理规程的要求,编制综合治理方案;

4、治理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使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相结合;

5、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二)项目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区域的自然条件及水土流失状况,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角度出发,以与群众利益最密切相关的能充分发挥治理措施的最佳效果为目的,作如下布设。

工程措施:

(1)对汛期事故多发带地区的堤坝进行除险加固,新修河堤1600米。

罗城段800米,枣棚段500米,双桥段300米。

以达到该地段防护河岸,保持水土的作用。

(2)对该流域内环河河堤进行清查,清淤5000立方,保证农业生产及生活用水。

(3)水土保持林500亩。

坡度在25度以上的地区实行封山育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