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8807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朝阳涌黑臭水体生物修复试验Word格式.docx

  朝阳涌位于广州市白云区石井街,为感潮河涌全长3200m,平均宽度m,平均底泥深度m。

由于上游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河涌,近十年来河涌一直处于黑臭状态。

  试验方法及工艺参数

  从红星工业区第1排放口向广花高速公路方向,人工垒坝截流875m作为预处理河段,人工截流使预处理河段水位稳定在~m以上,总水量为5000m3左右,每天上游排放污水1800~2300m3,平均水力停留时间为~d。

预处理河段下游为自然潮汐河段,人工坝上留有泄洪孔,以便在暴雨和上游污水排放量加大情况下,直接排入潮汐河段。

  预处理河段处理方法

  红星工业区第1排放口前放养凤眼莲,同时在凤眼莲下悬挂2~3m3生物填料,设置射流式增氧机1台地埋式生物反应器1套;

红星工业区第2排放口设置接触氧化池1套;

预处理河段布置5台水车式增氧机,其中1台为永久性增氧设施,4台为临时性增氧设施。

  药物处理方法

  药物处理分3个阶段。

  第一阶段:

底泥生物氧化60d

  利用河道底泥接种专业培养基,定向扩增河涌土着微生物,制成土着微生物培养液,将微生物培养液(细菌含量1×

106pic/mL),和一定量共代谢底物等辅助药物一起共250kg,加上加仑Bio-energizer生物促生液、加仑Micatrol生物解毒剂,用黑臭河水稀释混合后,直接喷射于河涌底泥内,以促进河涌底泥生物氧化。

此过程连续进行5d后,采用上述方法连续30d向河涌底泥喷洒加仑/dBE,然后将剂量减半,连续25d进行底泥生物氧化。

  第二阶段:

水体生物修复30d

  在第一阶段底泥生物氧化基础上,连续30d在预处理河段均匀泼洒2加仑/dBE和50kg微生物培养液,同时启动水体增氧设施,药物使用量根据当天污水流量和污水CODcr、NH3-N等指标作适当调整。

随着水体好转将药物剂量使用量降至加仑/d,至第二阶段结束。

  第三阶段:

河涌生态恢复20d

  按照污水排放量,每天向红星工业区第1、第2排放口投加25mg/L微生物培养液和2mg/LBE、1mg/LMIC,每周向预处理河段均匀泼洒2加仑BE,根据当天污水流量和污水CODcr、NH3-N等指标适当调整BE剂量或采用其他应急措施。

  采样点及采样方法

  水体采样点分别位于红星工业区第1排放口、红星工业区第2排放口上游、红星工业区第2排放口下游、木桥、高速公路、朝丰路桥上游,用500mL取样瓶直接取样,并于当天测定各项指标。

  底泥采样点同水体,用自制底泥采样器(直径15cm玻璃柱)取河床表面20cm泥柱,在30℃烘箱24h烘干,取烘干泥样测底泥TOC和底泥生物活性。

    图1朝阳涌1#~6#采样点示意图

  测定项目及方法

  理化指标测定及方法

  DO采用上海产溶解氧测定仪,于每天上午11:

00现场测定;

透明度采用自制塞氏盘进行测定,于每天上午11:

pH采用上海产笔式pH计,于每天上午11:

NH3-N采用纳氏比色法进行测定;

H2S采用碘量法进行测定;

CODCr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底泥TOC参照土壤TOC测定方法。

  生物学指标测定及方法

  细菌总量:

采用平板培养法;

微型动物:

用吸管吸取1滴水样,在血球计数板上直接进行活体观察并计数;

以上指标测定方法见文献;

底泥生物活性:

见文献。

  2试验结果与分析

  污染源生物处理效果

  经过20d运行,红星工业区第1排放口地埋式生物反应器对污水CODCr除去率可达20%左右;

红星工业区第2排放口接触氧化池对污水CODCr除去率可达50%左右。

二排放口污水排放总量1800~2300m3/d,排放污水平均CODCr稳定在150mg/L左右。

  预处理河段底泥生物氧化处理结果

  底泥耗氧是河涌黑臭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朝阳涌长期受纳来自上游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物和生物残体、固体颗粒等沉入河底,形成80~120cm的黑色底泥,底泥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进行迁移和转化,影响上覆水体。

  通过60d的底泥生物氧化,6个样点底泥平均TOC由g/kg降低至g/kg,降低了近2/3倍;

底泥生物降解能力由kg/升至kg/,提高了近倍。

    图2各取样点水体透明度变化

  水体透明度及色泽变化

  从10月24日水体生物修复开始,10d内,预处理河段水色发生了明显变化,由黑色变为灰白色、褐色;

10月30日预处理河段下游潮汐河涌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

11月12日,预处理河段水体开始发绿,并呈现下午变绿,上午变黑的变化规律;

11月15日全河段藻类大量繁殖,迅速消除黑臭。

从上游至下游,呈现暗灰色-灰黄色-黄绿色的渐变过程,水体透明度也稳步提高,从上游暗灰色水体的12cm左右,提高到下游高速公路的35cm左右,并且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步提高的趋势。

  水体pH和溶解氧变化

  随着河涌底泥和水体生物修复的不断加强,11月12日预处理河段下游出现藻类,水体pH上升,从上游到下游,pH从逐步上升为左右,从11月20日开始,2#~6#采样点,pH稳定在~,而1#采样点一直保持在~。

11月5日前,河涌水体一直为黑臭状态,水体溶解氧mg/L左右,随着水体生物修复进程,河涌溶解氧逐步提高,并呈现从上游到下游稳步增高的趋势。

11月5日,经过综合措施处理,预处理河段水体开始变灰变白,3#~6#DO已升至~mg/L,此后稳步增长,至11月15日预处理河段3#~6#DO已稳定到~mg/L。

并且从上游到下游,DO值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见图3)。

    图3各取样点水体DO值变化

  水体CODCr和BOD5变化

  随着生物促生剂的投加和生物修复措施的进行,处理河段CODCr和BOD5明显低于进水,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结果不断加强,10月24日刚开始处理时,从二排污口汇合点到朝丰路上游预处理河段河段CODCr去除率仅为%,11月5日,河涌CODCr去除率为%,11月5日后,CODCr去除率一直稳定在30%左右。

  从11月5日河涌生物系统强化后,BOD5去除率提高至60%以上,并保持稳定,从河涌NH3-N、H2S等还原性产物浓度变化上看,从二排污口汇合点到朝丰路上游预处理河段,11月5日以后NH3-N去除率明显上升,从%增加到29%,随后稳定在39%左右。

  H2S含量过高是河涌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生物修复的治理效果逐步加强,河涌H2S含量从上游对照mg/L降至处理河段下游未检出,表明经过生物修复后,处理河涌已初步建立好氧洁净生物体系。

 图4各取样点水体CODCr值变化     图5各取样点水体BOD5值变化    图6各取样点水体NH3-N值变化

  水体生物相变化

  对水体中细菌总数观察计数的结果表明,随着水体生物修复和水质的改善处理,河涌水体异养细菌总数较上游少了1个数量级。

对水体微型动物观察表明,各样点的变形虫、鞭毛虫、纤毛虫、轮虫等种类和数量往往随着细菌和藻类的生长高峰而增加。

11月13日开始下游潮汐河涌中出现了大量枝角类水蚤,之后出现了小鱼。

  3讨论

  底泥生物氧化和河涌水体生物修复

  底泥是河涌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无机矿物、有机物、和流动相组成。

底泥影响上覆水体水质;

底泥的缓冲能力决定了水质的稳定性,也决定了上覆水体藻相的稳定性;

底泥的微生物活性决定了对河涌有机物污染分解速度,从而决定了河涌的净化能力[8~10]。

  本试验中,利用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实验室小规模试验,从十多种方案中,选择了两种高效配方,用于河涌底泥生物氧化,通过靶向给药技术直接喷射于河涌底泥内,促进河涌底泥氧化,通过检测表层20cm底泥TOC和生物降解能力以确定底泥氧化程度和生物活性,至9月23日下游河涌底泥TOC已从g/kg降至g/kg,生物降解能力提高到kg/。

底泥氧化层的形成,为河涌洁净好氧生态系统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0月30日下游河涌底泥营养盐释放,水体率先开始变绿。

11月3日下游河涌已形成稳定的洁净好氧生态系统,水体色泽和潮汐水一致,透明度有时高达60cm。

  城市黑臭河涌生物治理技术

  城市河涌担负着防洪排涝、景观旅游、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涌整治一直作为政府的“民心工程”、“形象工程”而备受重视。

在城市河涌整治中,往往重视清淤,驳岸,绿化和截污等表面工程,而不重视底泥和水体生物修复,更不重视河涌生态体系建立,这样导致城市河涌整治中边治边黑,边黑边治,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河涌水质和自净能力。

截污虽然能从源头上解决部分污水排放问题,但河涌是一个开放的水体,面源污水和其它污染源不可能完全截住。

清淤虽然能除去部分底泥,清淤后下层底泥仍将为新的内源性污染源。

仅通过截污、清淤、冲水,即使短期内能解决黑臭的问题,由于河涌好氧洁净生态系统尚未建立,水体的自净能力有限,一旦河涌纳污很快又恢复到黑臭状况。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没有完全截污的情况下,通过底泥生物氧化和水体生物修复,配合河涌生态恢复技术,能有效地消除了水体黑臭,逐步建立河涌洁净好氧生态系统,延长河涌生物链,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河涌水体自净能力。

生物修复是城市黑臭河涌治理不可或缺的治理措施。

本试验为城市黑臭河涌的生物治理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1沈德中.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1

  2Alanscragg.EnvironmentalBiotechnology.Essex:

pearsonEducationLimited,~137

  3AwfordRL,CrawfordDL.Bioremediationprinciple.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50

  4BrewsterBL.EnhanceRemediationEfforts.Environmentalprotection,1992,6:

28~32

  5徐亚同,史家梁,袁磊.上澳塘水体生物修复试验.上海环境科学,2000,19:

480~484

  6国家环保局编.水和废水分析监测方法.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

  7李军,王淑莹.水科学与工程实验技术,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67

  8马放,任南琪,杨基先.污染控制微生物学实验.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72

  9华东师范大学.苏州河底泥对水环境的影响及处理对策,1998

  10方宇翘,马梅芳.苏州河底泥污染特征研究.上海环境科学,1990,9:

1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