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6013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诗歌鉴赏专业术语Word文件下载.docx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xí

ng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4分)

【答】借楼上笛芦,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委婉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2011年江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

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

论文:

此处指论诗。

【问】“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

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

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人借日常生活或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情感或志向。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2007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问】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

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

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

直——正直、方——有棱角。

正因为自己的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

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4.借古抒情

这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2011年课标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

荒郊一望欲销魂,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

-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销魂:

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

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

旋绕曲折。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问】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①触景生情;

②寓情于景;

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常见描写手法介绍

1.渲染

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如: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析】诗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2.烘托

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水彩在形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

2014天津卷】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8分)

暮春[宋]黄庚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2)《暮春山间》这首诗是怎样描写桃花的?

〔2分)

【答案】

(2)①侧面描写,桃花落处无人看见,洗手时闻到流水中有桃花的香味。

②动静结合。

2013课标II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问】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答】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2001年全国卷】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

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3.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

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

即纯用线条勾勒,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

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4.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趣。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

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

5.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具体为实,隐者为虚;

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是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

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肠人的离愁。

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是想象的情景。

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典例201年课标卷Ⅱ】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韦庄(约836-910):

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8.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

【答案】韦庄在诗中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感情。

诗的首联先写“实”,写自己“等闲挥袂”“别家”“客天涯”的豪迈和潇洒;

诗的第二联写“虚”,虚写自己的“灯前一觉”所做的梦。

这“梦”是“江南梦”,即思家梦。

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到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情。

末句再用“山月斜”映衬自己的“惆怅”和孤独,“斜月”意象的加入,使诗人的感伤表露无遗。

【典例2013年天津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

又携书剑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

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廓之,友人范廓之。

②白苎(zhù

):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

即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问】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3分)

【答】例: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

“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2011湘】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春暮西园

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问】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答】

从语言的角度:

可分析总体的语言风格;

也可抓住“满”“过”“知”等字分析炼字的精当。

从形象的角度:

可联系诗中意象做具体分析;

也可联系写景状物分析虚实相生、动静皆备的特色。

从表达技巧的角度:

可分析白描、渲染、衬托等艺术手法;

也可在句法上分析承接的特点。

从评价作品思想内容的角度:

可分析作者对“春暮”的态度;

也可评价末句暗点“西园”的用意。

如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6.正侧结合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Tá

o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三、常见表现手法介绍

1.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例: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析】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比兴

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朱熹比较准确地说明了“比、兴”作为表现手法的基本特征,他认为: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

2014湘】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

出嫁。

②蕡(fé

n):

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

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的形式。

(2分)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1)重章叠句

(2)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

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

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如高适《燕歌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再如李白的《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2013年四川卷】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韩魏公,时为丞相。

②金罍,泛指酒盏。

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问】“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

请简要赏析。

【答】妙在用三层对比强化了诗人忧愁之深和潜藏于胸的壮心未绝。

佳节时不喜反忧,壮志在现实中的落空与在醉酒豪言中的呈现,“久”与“偶”在时间上一长一短,正反对比,层层推进,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011赣】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

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

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问】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情。

4.象征

象征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在文学作品中,象征通常是以具体事物来暗示作者的思想、态度与感情的方式。

他就象暗喻或明喻省去了第一部分,只留下第二部分,它有自己的实体,却代表另一种东西。

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

有些是某些诗句本身含有一定象征意义,有些是全诗常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说理诗或咏物诗。

如虞世南的《蝉》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作者是在强调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凭借,自能声名远播。

5.用典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

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014年江西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

【答案】《论语》

【解析】舞雩,出自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注意】本题实际上查的是学生对课本的熟悉。

2014年重庆卷】

1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商调•黄莺儿•赠燕

清张渐

花落意难堪,向泥中,着意衔,携归画栋修花口。

珠帘半城,乌衣半掺,最难消王谢堂前憾。

语呢喃,千般诉说,只有老僧谙。

[注]花口:

指初开的花。

因花开时如口张状,故称。

(1)作着描写燕子,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3分)

(1)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解析】“携归画栋修花口”“千般诉说”等是拟人。

“王谢堂前”,即王导和谢安,“乌衣巷”,原是三国东吴禁军的驻地,后东晋王谢再此居住,繁华一时,终归衰落,与“花落”“衔花”等实写对照,既是用典又是虚写。

2013年江西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

②“余既”三句《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问】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

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

【答】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2007年湖北卷】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析】诗用典,今昔(或时间)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

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2004年广东卷】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

请说明理由。

亦可另抒己见。

【答】同意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说法。

诗中提到“心犹壮”、“病欲苏”、“存老马”等,运用“老马识途”的典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病、不服老,希望为国效力的情怀。

6.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必要的铺垫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注意和情感上的期待,使读者的注意力随情节的发展而延伸。

2011鲁】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问】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的妙处。

【答】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

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

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析】前四句是写洞庭湖、岳阳楼景观的名句,写出了磅礴的气势,壮阔的境界,为人们称道。

“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浩浩湖水触发出来的。

或者说,诗人写洞庭湖水正是为了引出“欲济无舟楫”,从而委婉的表白自己的心事,希望得到赏识和录用。

7.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析】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

“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

“身老沧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

8.以小见大

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

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析】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妃子笑”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

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

9.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析】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哀愁”。

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2007北京卷】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jié

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xié

【问】前人读这首诗说:

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答】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