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0995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技术标范本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②、污染土壤处置原位修复

(二)***/***/***区:

处置污染面积1774m2,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m3,使用******浓缩药剂17.74吨,需拌和药剂混合液106.44立方米;

③、异位修复:

本次异位修复主要为***\***分区合计需处置工程量为3218m3,需使用******浓缩药剂32.18吨;

④、废水处置:

处置工程量约为124m3,需使用***药剂3.72吨,絮凝剂1.24吨;

⑤、危废(污泥)处置60吨;

⑥、建筑物污染解毒:

本次需解毒区域约为6400m2,需清理建筑弃渣为1800m3,需使用***O1-***浓缩型药剂32吨。

⑦、灌浆固结:

在药剂注射后对原孔位进行二次成孔洗孔灌浆,设计固结灌浆注浆量为1036.5m3。

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说明,辅助设施及构建筑物规模如下:

①、净土回填、绿化、厂区恢复:

净土回填4390m3,绿化处置1756m2,厂区地面硬化恢复1774m2;

②、渗滤液收集池:

现场修建一座容量为50m3,砖混结构水池;

③、防渗墙:

为确保项目实施是环境保护安全,在厂区低处需修建一道防渗墙,长度为109米;

④、沉沙池及洗消设施:

容积为5m3;

⑤、监测井:

设置一道监测井。

1.3场地水文地质环境概况

(1)地质构造

******化工有限公司周边片区地质构造位于****背斜南西倾末端,岩层产状280°

∠7°

,为单斜构造,岩层面平直较光滑,结合程度一般。

区域地质资料表明,场地内及附近无断层通过。

根据资料和场地内和周边的基岩露头揭示,场地岩体内主要发育两组原生结构面:

①产状75°

∠72°

,裂隙间距1~5m,延伸10~20m,闭合,裂面平直,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②产状175°

∠87°

,裂隙间距0.5~3m,张开度0.2~2***m,延伸长3~6m,裂面平直,无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综上:

拟修复场地为地质构造简单的场地。

(2)地层岩性

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残坡积粉质粘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2s)泥岩、砂岩组成。

(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地下水赋存介质及水动力特征,区域地下水主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钻孔水文观测结果显示,该场地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水位变化较小,水量较小,埋藏深度0.00-28.50m,高程为331.00-332.50m。

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

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经短途运移后向低洼处排泄。

勘察区该类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雨及季节性地表积水的影响,水量较丰富,水位埋藏较浅,施工时应及时排泄,基坑壁应及时支护。

基岩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中,接受大气降雨及上部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和地表水体的补给,沿基岩风化带裂隙作短途运移后向低洼处排泄,水量较小。

据资料显示,项目所在区域该类地下水富水性一般。

(4)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

据区域地质资料表明,拟建场区及附近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及地质灾害,也无地下硐室。

场区无断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1.4交通及处置场地供水供电

项目所在地为***市***区渝长高速路古佛入口附近,有硬化公路直接接入厂区,场地交通较为便利。

根据现场复勘情况,目前场地已经停产但未进行拆除,水电均可直接使用。

1.5现场目前情况

在获得招标文件后,我方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了踏勘。

根据现场走访情况发现,场地内建筑物功能分区十分明确。

******化工有限公司已关停,该生产及办公区域保存良好,未出现拆迁二次污染,可利用原施工设计方案实施。

图1-1场地现状照片

2、污染场地修复技术方案

2.1修复目标值的选择

根据施工图设计说明可确定项目的修复目标:

1、污染土壤处置目标:

******化工有限公司濒临长江,长江***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Ⅲ类标准。

******化工有限公司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下渗进入地下水,会随着地下水的迁移影响三峡库区水质,为了保护三峡库区水质,本次场内修复目标为:

土壤浸出液相关因子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1993)Ⅲ类标准,《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1993)Ⅲ类标准主要以人类健康基准为依据。

表2.1-1修复目标值(土壤浸出液)mg/***

因子

p***

硫酸盐

总磷

石油类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1993)Ⅲ类标准

6-9

0.05

250

0.2

注:

******化工有限公司土壤浸出液中石油类和总磷也属于关注污染物,但由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14848-1993)Ⅲ类标准中无石油类和总磷指标,因此,选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3838-2002)Ⅲ类标准中石油类和总磷的标准。

2、废水治理目标:

项目废水治理采取原地利用处置,不作外排。

经喷洒稳定化药剂沉淀后,上清液用于稀释修复污染土壤的稳定化药剂,底泥同污染土壤一并稳定固化处置。

2.2修复范围及修复量的确定

根据本次项目施工图设计中确定的污染区域分为原位修复区,废渣堆放区、异位修复区、废水处置区及稳定化处置区等区域,各区分布图如图2.2-1所示。

图2.2-1污染区域分布图

根据施工图设计、场地监测结果及软件模拟情况,对各污染分区污染范围及污染深度、修复工程量进行如下统计:

处置污染面积4146m2,污染土工程量为4146m3。

处置污染面积1774m2,污染土工程量为1774m3;

本次异位修复主要为***\***分区合计需处置工程量为3218m3;

处置工程量约为124m3;

本次需解毒区域约为6400m2,需清理建筑弃渣为1800m3。

图2.2-2各污染区域情况统计图

编号

修复工艺、方法

修复面积(㎡)

处置深度(m)

修复工程量(m³

备注

***

原位修复

(一)

2412

1

179

680

69

398

408

G

废水处置

62

2

124吨

异位修复

1756

1.4

2458

543

760

原位修复

(二)

1371

333

70

实施过程中,污染总量现场因主要为构筑物拆除过程中的建筑垃圾及人工土填土,具体污染土壤、石块与建筑垃圾的比例在前期定量评估采样监测实施过程中难以进行分析计算。

因此,具体的比例只有在现场开挖后方可进行统计确认。

2.3修复技术介绍

本技术方案在场地治理修复的总体技术路线上将采用前期风险评估及施工图设计结论,结合***市目前的修复能力,在现场开展原位及异位处置方案的综合修复治理作业,使场地达到安全使用条件。

首先通过现场复勘和定位,确定污染区域边界。

对已确定的修复范围,配合业主单位开展建筑物解毒、原位修复及异位区域污染土壤的开挖和转运,对清挖的污染土壤在处置场进行分类暂存及资源化利用、对治理后场地进行净土回填及绿化。

2.3.1场地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污染场地的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转化过程,将场地中高浓度的污染物消除、降解或移除,使得场地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以满足场地的使用功能要求。

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选择原则主要有:

(1)场地修复技术方案的目标是保障人体健康,使场地土壤中污染物的环境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使场地内污染物不会对外迁移,造成二次污染。

(2)将具有不同类型污染物和不同风险值的土壤区别对待,实施分别处置;

(3)在技术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是选择可以达到目标的最简化途径或方法,而不是单纯最求技术的先进性;

(4)在经济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需要兼顾目前在修复费用方面的实际承受能力和今后的经济发展,要求使用的修复技术方案不仅在目前,而且在将来都是比较适合的;

(5)在可行性上,场地修复技术方案,需要从我国和***市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市现有的场地修复队伍的技术能力,以及现有的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现状;

(6)在可操作性方面,修复方案应该是目前的政策、政府管理体制、技术水平等方面可以实际运行的。

2.3.2相关修复技术介绍

按“污染源—暴露途径—受体”对修复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

自然衰减、植物修复、淋洗、稳定/固化、电动修复等。

按照处置地点分类,可分为:

原位修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

原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

原位处理技术和原位控制技术。

异位修复技术又可分为:

挖掘和异位处理处置技术。

1、自然衰减:

原位修复

技术描述:

土壤中的污染物在自然条件下通过自然衰减、降解、挥发和光分解,以及利用土壤中微生物、动物及植物的新陈代谢活动使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降低。

技术成熟情况:

技术成熟,国内外均有应用。

修复时间要求:

耗时长,且难以确定。

资金要求:

很低。

适用性:

当场地污染程度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考虑开发利用,资金不足、选择其他修复技术的可能性小时,可以考虑该修复技术。

2、生物通风:

向未被地下水饱和的土壤中注入空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气体,以加速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采用空气可以提高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浓度和活性,强化污染物的好氧微生物降级过程。

必要时,可以向污染土壤中加入缺乏的养分和特定的微生物。

技术成熟,国内见应用较少。

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3年甚至更长。

较低。

好氧生物通风可以降解部分低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厌氧生物通风可以降解某些高氯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设备技术成熟,施工与运行简单。

好氧生物通风不太适用于含氯有机化合物。

厌氧条件下,对含氯,特别是高氯半挥发性有机物降解产物的种类和毒性不确定,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降解产物是否有环境风险。

对持久性有机化合物的降解效果较差。

3、植物修复:

在污染场地种植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蒸腾、植物自身对污染物的降解以及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浓度。

成熟,但国内未见应用报道。

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5年甚至更长。

低。

主要去除表层土壤(1-25***m)中的污染物。

对植物根系以下部分土壤的修复作用很小,一些污染物,如POPs,可能转移到植物中后缓慢地散发到大气中。

4、土壤气相萃取:

在污染场地的水饱和层以上土壤中设置抽气井,抽取空气形成负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物和部分半挥发性有机物随地层中的气流进入抽气井被抽出,然后对抽出的气体进行活性碳过滤等处理,达标后排放。

技术成熟。

耗时较长,时间不确定,1至2年甚至更长。

适宜处理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但对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也有效果。

要求土壤通气性好且质地较均匀。

5、土壤淋洗:

通过设在污染场地地下水上游的扩散井将含有助溶剂的水溶液注入被污染的土壤中,将污染物从土壤清洗出来,并在下游设置收集井将地下水抽出,在地表对抽出的水进行处理,达标排放。

技术成熟,国内已有工程应用。

与污染物浓度和吸附的强弱有关。

数月或数年。

中等。

低浓度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效果较好。

也适用于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水溶性的重金属盐类。

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和一些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可能不经济或效果不好,而且控制不当会导致污染物扩散。

需要就地设置废水处理设施。

要求土壤透水性较好且场地地势分布较为均匀。

6、电动修复:

将土壤作为导电介质,在土壤中插入正、负电极,并施加直流电压,土壤中的水溶性阴、阳离子分别向正极和负极移动移出土壤并富集于电极工作液中,然后对工作液进行处理。

技术成熟,国内未见应用报道。

不确定,数月或数年。

中等到高。

重金属污染土壤和一些有机污染物。

7、热强化土壤气相萃取:

将热引入到土壤中,提高有机污染物的挥发速率,提高抽取的气体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以提高污染物去除率。

常用的热强化措施有:

地下天线阵无线电辐射加热;

向地下通入蒸气加热;

地下电极阵加热;

热井热传导加热。

技术成熟,国内尚未见应用报道。

资金水平:

对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效果较好。

适应的污染物浓度水平也比较宽泛。

需要向场地输入大量的能量,在场地上建立高能量源,如电源、热力源。

8、封闭:

原位修复、异位修复

通过在污染土壤表层铺设防渗层和四周设置垂直防渗墙,将污染土壤与周围环境隔离开来,阻止污染物的扩散和地下水的进入。

常用的防渗材料有土工膜、澎润土、沥青、混凝土等。

技术成熟,不能确定国内是否有工程应用。

耗时较短,1~12个月。

适于各种污染物,易于实施。

9、化学氧化:

通过设在场地土壤中的扩散井将化学氧化剂注入土壤中或将粉质氧化剂混拌于土壤中,利用氧化剂污染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或毒性低的、稳定的化合物。

常用氧化剂有:

高锰酸钾、臭氧、过硫酸钠、含催化剂的过氧化氢类物质等。

技术成熟,国内有工程应用。

耗时较短,数周或数月。

主要针对污染面积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且难以生物降解的非有机氯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等。

要求土壤透水性较好。

10、玻璃化:

将被污染的土壤加热到1400℃以上使土壤熔化,之后冷却变成玻璃和固态晶体实现稳定固化的目的,同时,土壤中有机物被高温摧毁。

加热的方法有电极加热和等离子电弧加热两种。

电极加热是在土壤中插入电极,表层放置石墨,通入高压电,使电极之间土壤熔化,处理能力一般为4-6吨/小时,一次熔化的量可达到200-1200吨,土壤深度可达5米。

等离子弧加热时在土壤中设有封闭的电弧井,弧温度可达7000℃,熔化从底部向上进行。

玻璃化方法需在地表设置气体收集罩和尾气处理系统,将尾气收集和处理。

技术成熟,但国内未见应用报道。

修复时间:

耗时较短,数周或数月,随处理量和设备能力而定。

高。

适用于各种浓度的污染物,二噁英以及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以被有效地摧毁,只有极少部分随尾气排出。

适合于粘土和密实的土壤,场地内的地下金属管道等导体材料需要事先清理出来。

工程操作难度大。

11、生物通风:

土壤生物反应器类似垃圾卫生填埋场,设置有防渗层、渗沥滤液收集系统、通风系统、覆盖层、内部可分隔成各个小单元。

整个生物反应器可设置在地面之上也可以设置在地下。

反应器中加入微生物菌种,通过控制温度、湿度、p***和通风以加快生物降解过程。

可采用厌氧、好氧或混合过程。

技术成熟,国内有应用。

需要长时间,数月或数年。

运行维护简单,运行费用较低,对于不含氯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处理效果较好,对一些含氯的挥发和半挥发性有机物、持久性的有机化合物以及二噁英等降解效果较差。

耗时较长,占地面积大。

12、土壤淋洗:

技术描述:

使用水或添加有表面活性剂、螯合剂的水溶液对被污染土壤进行淋洗,将污染物从土壤中转移到水中,然后对淋洗液进行处理。

淋洗液可以循环利用,如果要排放,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淋洗产生的残渣可根据情况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进一步达到填埋要求后进行填埋处置。

技术成熟,国内有应用报道。

耗时相对较短,1年左右时间。

较低到中等。

可处理土壤中的无机、有机污染物。

对于沙砾、砂、细沙等土质处理效果较好,粘土类相对较差。

需要对淋洗液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

13、高温热脱附:

将土壤放在类似旋转窑的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并保持低压和低氧状态,使土壤中的污染物和水分进入气相,然后将气体收集进行处理,处理达标的气体排放,截留下来的污染物另行处理。

加热的温度和时间受污染物种类、土壤类型等影响,一般情况下加热过程中不发生氧化、分解等化学反应。

相对较短,根据设备处理能力数周或数月。

中等

使用于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耗能较大。

14、焚烧:

理论上,大多数有机物质都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将其氧化分解。

在1100-1500℃的温度可下焚烧有机化合物,可以将废物中的污染物直接分解。

焚烧时间越长,去除效率越高。

技术成熟,国内有报道使用。

许多情况下采用水泥回转窑进行焚烧处理,水泥回转窑的物料温度可达1500℃,停留时间可长达几十分钟;

烟气温度可达1100℃,停留时间可达6-10s,负压运行,工况稳定,满足土壤污染物焚烧的技术要。

耗时较短,根据处理量数周或数月。

适用于大部分无机、有机污染物。

但当采用水泥回转窑焚烧含氯有机化合物时,依据污染土壤的添加量焚烧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炉窑设备及水泥质量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此外,与危险废物焚烧炉相比,水泥回转窑废气排放量大。

2.3.3修复技术比选

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部75号文颁布了第一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目录,通过对各种修复技术的比选,结合本项目施工图设计及污染土壤方量的特点及分布情况,并根据***现有的处置设施及技术,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采用“原位稳定固化+异位稳定及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处理方案。

通过治理修复将场地污染土壤浸出液中污染物质浓度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14848-1993)Ⅲ类质量标准。

综合应用如下:

1、原位污染土壤稳定固化处置

通过设在场地土壤中的扩散井将化学氧化剂注入土壤中,利用氧化剂污染物氧化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或毒性低的、稳定的化合物。

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或相对毒性较小的物质。

2、异位稳定及水泥窑协同处置

异位修复方法,即对场地内含污染土壤进行彻底的清挖,按污染土壤运输要求送至水泥窑协同处置基地进行后续处理。

异位修复法将在最短时间消除场地内的污染风险并交付使用。

后续污染土壤的综合利用,本技术方案选择在拉法基水泥窑协同污染土壤资源化处置基地进行。

3、场内辅助修复工作

由于本场地内污染土壤及建构筑物的公布特点,及后续场地的使用要求,在本次修复工程中还包括了大量的场内辅助修复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场内废水处置、危险废物处置、建筑物污染解毒等,另根据施工图设计要求,修复工程还包括:

净土回填、绿化、厂区恢复、渗滤液收集池建设、防渗墙建设、监测井建设等工程。

3、现场施工方案

3.1污染范围界定与场地测量

3.1.1污染范围界定方法

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中给定的污染区域拐点坐标,采用***市独立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按照*********8-99《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完成各治理区域边角点坐标、高程的测设和定点控制。

其中细部坐标点的位置中误差和细部高程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3.1-1的规定。

表3.1-1细部点位置与高程中误差(***m)

地物类别

细部点位置中误差

细部点高程中误差

主要建筑物、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