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60719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0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docx

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

20XX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项提升训练四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相关题型专训

一、过程图解类

1.下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氧化分解生成丙酮酸,进行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是在酶1的作用下完成的;第二、三阶段是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2O,是在酶2的作用下进行的。

在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乳酸,该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所以酶3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

C

2.根据下面光合作用图解,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中

B.⑤过程发生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C.图示①~④依次为[H]、ATP、CO2、(CH2O)

D.①产生的[H]和①不仅用于还原C3化合物,还可用于矿质离子吸收等

解析:

光反应中生成的ATP专用于暗反应还原C3化合物之需,不能用于其它生命活动。

答案:

D

3.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质和全部叶绿体。

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

问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

解析:

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中,H2O光解,ATP形成(光合磷酸化)及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H]中都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

膜上有进行光反应所需要的各种色素和酶,故B对,A错。

C中缺少色素和酶,D中缺少所需的酶。

答案:

B

4.(2010·威海模拟)如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C3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部来自于水

解析:

考查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生理过程及联系。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也可以产生少量的[H],其来源是葡萄糖。

答案:

D

5.下列物质转变过程属于光反应的是(  )

NADP+  ATP  (CH2O)叶绿素a

NADPH  ADP C6H12O6 失去电子的叶绿素a

A.①③⑤⑦B.①②④⑧

C.②③⑦⑧D.①④⑦⑧

解析:

对光反应和碳反应的联系把握不准。

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NADPH在暗反应阶段参与C3的还原。

处于特殊状态下的少数叶绿素a分子俗称“分子发电机”,丢失电子之后马上又从H2O中获得电子,从而恢复原状。

答案:

D

6.如图是有氧呼吸过程图解,请依图回答问题。

(1)在长方框内依次写出1、2、3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2)在椭圆框内依次填出4、5、6所代表的能量的多少(“大量能量”或“少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

(4)水的分解和合成分别发生在________和________阶段。

(5)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是________,场所为________。

(6)吸进的氧气在________(场所)被消耗,参加________阶段的反应,其作用是__________。

(7)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完全相同的阶段是从________到________。

解析:

据图解分析1、2、3分别为丙酮酸、H2O和CO2;4、5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的能量(少量),6为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大量);线粒体是丙酮酸彻底分解的场所;水的分解和合成分别发生在第二和第三阶段;氧气参与第三阶段的反应,氧化[H]生成H2O,其场所为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答案:

(1)丙酮酸 H2O CO2

(2)少量能量 少量能量大量能量 (3)线粒体 丙酮酸 (4)第二 第三 

(5)第二 线粒体基质 (6)线粒体内膜 第三 氧化[H]生成水 (7)葡萄糖 丙酮酸

7.下图是植物体内几项生理活动关系示意图,请回答:

(1)通过[①]________把[A]________转变成储存在________中的稳定的化学能。

(2)影响[②]________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_______,能量B中约有________%转移到ATP中。

(3)以上四种作用中能产生水的有________。

在碳循环中,通过细胞呼吸不能将碳归还无机环境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③]________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能量C中约有________%转移到ATP中。

(5)在啤酒生产中,酵母菌大量繁殖时,通过上图中________(填序号)获得能量;发酵时,通过________(填序号)(获得能量)。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物质与能量代谢关系,涉及多个知识点,是一道两者联系较为典型的综合题。

明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两种无氧呼吸的概念、能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较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温度。

有氧呼吸虽然消耗水,但第三阶段却能产生较多的水。

两种无氧呼吸均不能生成水。

能否生成水以及能否将碳归还无机环境都要根据产物来分析。

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以各种生物最常利用的葡萄糖为例可以计算出能量转化效率。

有氧呼吸中,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总能量为2870kJ,其中1161kJ转移到ATP中,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释放的总能量为196.65kJ,其中只有61.08kJ转移到ATP中。

酵母菌只有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大量繁殖后代;微生物的无氧呼吸通常称为发酵。

答案:

(1)光合作用 光能 糖类(通常指葡萄糖) 

(2)有氧呼吸 空气(氧气)和温度 40.45 (3)①、② ③ (4)无氧呼吸 无氧 31.06 (5)② ④

二、坐标曲线图、柱状图类

1.如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

解析:

根据曲线分析可知,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主要吸收蓝紫光,因此A为叶绿素,B为类胡萝卜素。

答案:

A

2.(2009·江苏高考)某小组为研究脱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

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

解析:

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产物中都有二氧化碳,但分解同样多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气量比无氧呼吸要多,所以甲脱气后应进行无氧呼吸,乙不脱气应先进行有氧呼吸,其产气要快,产气量比甲要多。

答案:

A

3.(2010·北京模拟)把土豆依次放在空气、氮气和空气中各贮藏一周。

在实验室中测定其CO2的释放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豆的无氧呼吸不产生CO2

B.在第一周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在第二周暂时没有呼吸作用

D.第三周的无氧呼吸先强后弱

解析:

土豆(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故A正确。

第一周在空气中既有无氧呼吸(内部细胞),又有有氧呼吸(外部细胞);第二周在氮气中,只进行无氧呼吸,无CO2产生;第三周有氧呼吸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CO2的释放量剧增,无氧呼吸强度减小,故B、C、D错误。

答案:

A

4.如图表示氧气浓度对培养液中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呼吸曲线a、b、c分别代表了(  )

A.酵母菌、乳酸菌、草履虫  B.草履虫、乳酸菌、酵母菌

C.乳酸菌、酵母菌、草履虫  D.酵母菌、草履虫、乳酸菌

解析:

题干文字说明中要求分别指出三种生物的呼吸曲线,图像中提供了三条曲线的走向。

分析后可知:

b为需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c为厌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a先下降后上升为兼性厌氧型生物的呼吸曲线。

经过对错误选项的排除,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

D

5.(2010·成都模拟)如图是植物氧气释放和吸收速度有关的资料,植物受12小时黑暗,随后进行12小时光照,温度不变,结果如图所示。

下面是在24小时的实验时间内通过植物呼吸消耗的氧的总体积,哪个是最正确的估计(  )

A.600cm3B.1000cm3C.1200cm3D.1800cm3

解析:

在24h中,不论光照还是黑暗,呼吸作用一直进行着,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呼吸速率一般认为不变,则24h植物呼吸消耗O2的体积为50×24=1200(cm3)。

答案:

C

6.如图为不同温度下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与氧分压的关系图。

据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在一定范围内,代谢率随氧分压下降而下降

B.25℃环境中金鱼的代谢率比15℃环境中的高

C.代谢率最大时的最低氧分压随温度不同而不同

D.氧分压超过一定范围后,代谢率不再随氧分压增加而增加

解析:

金鱼的代谢率(耗氧量)除受温度影响外,还受氧分压影响。

在25℃时,若氧分压很低,则其代谢率也将很低。

答案:

B

7.(2010·福州质检)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

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解析:

本题以柱状图的形式考查不同氧浓度下植物器官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情况。

解题关键是分析清楚不同氧浓度下,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状况。

以CO2

释放量的相对值计,a浓度:

氧吸收量为0,只有无氧呼吸;b浓度:

有氧呼吸为3,无氧呼吸为5;c浓度:

有氧呼吸为4,无氧呼吸为2;d浓度:

有氧呼吸为7,无氧呼吸为0。

由此判断,c浓度最适于贮藏;b浓度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为2.5,为有氧呼吸(0.5)的5倍;d点无氧呼吸最弱,为0。

答案:

B

8.(2009·江苏高考)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采用盆栽实验,探究土壤干旱对某种植物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实验开始时土壤水分充足,然后实验组停止浇水,对照组土壤水分条件保持适宜,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有(多选)(  )

A.叶片光合速率随干旱时间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B.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C.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是由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

D.实验2~4天,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叶片内CO2浓度下降引起的

解析:

由图示曲线信息可知,实验条件下,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叶片的光合速率呈下降趋势;对比甲、乙图示可知,叶片光合速率下降先于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由于2~4天光合速率下降早于叶绿素含量下降,因此,光合速率的下降不是叶绿素含量下降引起的;实验条件下,随时间推移,植物缺水严重、叶片失水、气孔关闭,导致CO2吸收减少,使光合速率下降。

答案:

ABD

9.将川芎植株的一叶片置于恒温的密闭小室,调节小室CO2浓度,在适宜光照强度下测定叶片光合作用的强度(以CO2吸收速率表示),测定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左移

B.如果光照强度适当降低,a点左移,b点右移

C.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强,a点右移,b点右移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解析:

a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