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660514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二轮复习 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工业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学案江苏专用Word文件下载.docx

②结果:

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

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

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

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

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

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深化历史理解]

1.近代以来的大国兴衰更替

(1)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而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商业国家,但其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从而成为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弱点。

(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制度的严重阻碍。

(4)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

(5)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了英美共同主导世界市场的局面。

(6)二战后,欧洲的英法遭到削弱,美国取得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主导世界市场。

2.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革命

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及其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全球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文明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近代化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

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社会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真题例证]

1.(2013·

江苏高考)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A、B两项不符合史实,西班牙并没有确立世界霸主地位,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

C项也不符合史实;

黄金大量流入西班牙,导致物价上涨,这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封建生产关系的衰落,所以答案是D项。

2.(2009·

江苏高考)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

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选C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是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之后才开辟的,如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地球是圆的等技术和理论上的突破。

所以在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未超出地域限制主要是因为不具备跨区域交往的客观条件,C项正确。

[聚焦命题热点]

1.美洲很多国家将10月12日命名为“哥伦布日”,并在这一天举行活动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

但在美国一些地区,如加州伯克利,这一天被称为“原住民日”。

委内瑞拉从2002年开始把这个节日称作“原住民抵抗日”。

这说明(  )

A.人物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B.历史是非模糊莫辨

C.不同立场影响价值判断D.观念冲突难以弥合

选C 材料显示出了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角度会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态度,并非没有客观标准,故C项正确。

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2.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451~1504年)在遗嘱里写道:

“我们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传教士、神甫和有知识的人去教导他们,培养他们好的品德。

”由此可见,西班牙殖民扩张(  )

A.源于传播神圣的宗教

B.欺诈贸易为主要手段

C.不排除精神动力因素

D.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

选C 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宗教只是推动因素,精神动力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因素之一,故C项正确。

A、B、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3.16世纪中期,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后,派大帆船满载亚洲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

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洋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

A.迪亚士的远航B.达·

伽马的远航

C.哥伦布的远航D.麦哲伦的远航

选D 迪亚士的航行是从欧洲到达非洲最南端,排除A项;

伽马的航行是从欧洲到达印度,排除B项;

哥伦布的航行是从欧洲到达美洲,排除C项;

据材料可知这是一条从墨西哥到中国的商路,这条商路的开通得益于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D项正确。

4.18世纪60年代以前,荷兰人是在华最大的茶叶经销商。

1765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购买的茶叶基本占中国出口货物的50%以上,19世纪后这个比例超过90%。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收复台湾后荷兰失去对华贸易基地

B.清政府鼓励商人与英商开展茶叶贸易

C.英国率先打开中国大门,拥有了贸易优势

D.荷兰海上霸权丧失,与华贸易遭英国排挤

选D 收复台湾是在17世纪60年代,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但从1765年开始,英国已逐渐拥有对华贸易优势,故C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夺得与华贸易的主导权,故D项正确。

5.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

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

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

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

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

选D 英国通过《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并打击奴隶贸易,客观上保障了黑人的人权和自由,这是人道主义的胜利,体现了人类文明曲折发展中的进步的方向,故D项正确。

线索2 狂飙时代——两次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

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

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①纺织机器:

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

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

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①生产力与生产方式:

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

确立了工厂制

②阶级结构:

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③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地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①电力的应用:

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

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

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

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②世界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1.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项目

社会结构

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无产阶级、工业资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了国家政权

政治制度

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巩固

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国际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

国际工人运动呈现新特点;

列宁主义诞生

国际格局

西欧成为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英国确立世界霸权,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

美、德等工业国冲击了英国的霸权,但欧洲仍为世界政治格局的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

殖民扩张

武力扩张;

商品输出;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基本形成

最终形成

文学艺术

现实主义文学、绘画

现代主义艺术开始萌动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4)生存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5)工业革命制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特点

(1)整体性:

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

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

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

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

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1.(2018·

江苏高考)近代的机器与其说是需要的结果,不如说是被迫无奈时有意的发明产物。

因为棉布紧俏发明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因为机械动力不足而改良了蒸汽机。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

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着力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

C.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D.体现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选B 材料说明由于棉布需求量的增加,促进了新式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发明,从而进一步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良,说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是为了解决生产中的迫切问题,B项正确。

材料说的是棉布需求的增加推动了机器的发明,不是源于人们的无意发现,A项错误。

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材料反映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

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并未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项错误。

2.(2016·

江苏高考)如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时间:

19世纪。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制造业、煤矿业等迅速发展,商品的空前增多促进了海外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海外殖民收入也增多。

由此可见,经济收入和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是基本吻合的,答案选D项。

A项中的“稳定增长”与图片信息不符,排除。

B、C两项均不符合图片和工业革命的史实,排除。

1.据学者德·

弗雷斯记载,“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而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

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选D 工业革命时期是西方城市化开始和发展的时代,材料中小城市和城镇人口急剧增多是经济发展和工业革命开展的需要,故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主要的工作场所从家庭转移到了工厂和车间,女工作为工薪一族成为金钱经济的一部分。

工业革命后妇女(  )

A.社会角色发生改变  B.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支柱

C.政治地位仍未提高D.是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选A 工业革命推动女性工作场所、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变化,故A项正确;

B、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提及。

3.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年和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

这一变动趋势(  )

年代阶层(职业)

1560年

1700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6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A.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B.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有利于英国生产方式的变革

D.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选C 材料并未体现社会上层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

此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故B项错误;

英国社会有产阶级的识字率的提高为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故C项正确;

材料表明广大农民、雇工、佃仆的识字率变化不大,故D项错误。

4.“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

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

”这一现象说明(  )

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选B 根据材料“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保证了商人获利最大化,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说明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贸易的发展,推动世界市场形成,故B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农产品购销垄断问题,故C项错误;

材料并未体现农产品占世界商品交易的比重问题,故D项错误。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

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

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

这种现象说明(  )

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

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

选C 根据材料“英国19%,美国12%,德国13%”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后起的美、德发展较快,紧随英国,故A项错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说明世界市场形成,国家间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需求增长和工业品增长的比较,故D项错误。

[典例] (2014·

江苏高考)在英国现代化过程中,以圈地运动为发端的农业变革与工业革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开阔的和公有的土地和公有草地分布得如此零散和混杂,以致不能方便地和有效地加以利用;

再者,这些土地……采取圈围就能获得很大的改良。

同时,如将上述(土地)……加以分开、圈围,并在有关人员中按其各自的产业,对公有地的权利和其他利益进行分配,那就会对上述有关人员均有好处。

但是这一点如无议会的帮助和授权就不可能做到。

——辜燮高等选译《一六八九——

一八一五年的英国》

材料二 地主们土地上的矿产和农产品需要运到城市和工业区去,他们所需要的农业设备和工业品也需要运进来,因此对修建公路、运河和铁路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

……18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促进了乡村银行的发展,地主和农民手中的游资通过银行的渠道集中起来,为蓬勃发展的棉纺织业和金属加工业提供了资本。

——王章辉《工业化历程》

材料三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

……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圈地者”圈地的理由,并指出影响圈地运动扩大的关键因素。

(4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圈地运动对工业革命的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3分)

(4)综观英国现代化的基本过程,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之间的关系纵横交错。

综合上述材料,从纵横两方面说明它们的关系。

(2分)

[命题之“源”]

本题以圈地运动为切入点,探讨了英国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变革和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圈地运动与英国的农业变革和工业革命紧密相连,以此为载体和切入点,有利于考查英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的特点,也有利于整合相关的内容和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三则材料以英国经济现代化为主题,展现了圈地运动—农业变革—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及其关系。

材料一与英国圈地运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有关,材料二与圈地运动促进工业现代化的内容有关,材料三与工业革命推动农业变革的内容有关。

设问也从主题出发,要求考生就农业变革和工业革命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概括和分析。

圈地运动促进了农业和工业领域的革命性变化。

土地流转引起了土地所有权关系的革命,加快了农业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的过程。

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加速了农业技术革命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在工业革命开始前的一段时间,农业变革推动了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

工业革命的进行则加速了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起步,与圈地运动所导致的农业变革密切相关。

以往教材中的圈地运动,大多突出“羊吃人”的内容,体现了阶级斗争史观的特点。

试题从肯定圈地运动的积极作用入手选择材料,反映了史学研究成果和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现实问题。

[失误之“因”]

本题相对简单,失分主要集中在第(3)(4)问上。

第(3)问,多数考生能从材料中找出“大农场”的得分点,但无法从小自耕农破产成为雇佣工人的现象中推断农村生产关系变化的信息,这一失误比较普遍。

从材料看,大量劳动力的转移和土地的集中表明原有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进一步瓦解。

资本主义大农场既是这一时期英国农业变革的一个表现,也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第(4)问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考生不理解设问中“纵横交错”的含义。

工业革命和农业变革间的横向联系,考生基本都可以表述出互相促进的意思。

但纵向的联系,几乎没有考生能够用现代化的视角去看待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历程。

一方面,农业变革和工业革命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农业和工业成为这一时期英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

另一方面,这种相互关系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存在着差异性。

[满分之“答”]

(1)理由:

圈地有利于有效利用土地;

进行土地改良;

土地权益的再分配。

因素:

议会立法。

(2)作用:

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原料、资本、市场、劳动力等条件。

(3)表现:

促进英国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进一步瓦解;

有利于资本主义大农场的发展;

推动农业机械化。

(4)关系:

横向关系:

工业革命与农业变革彼此促进。

纵向关系:

在不同时期,彼此关系的体现方式不同,但贯穿了现代化基本进程。

[专题过关高分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57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新全球史》载:

“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

”这表明在新航路开辟后(  )

A.欧洲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B.跨文化互动才开始展开

C.文化碰撞阻断跨洋交流

D.欧洲维持了世界力量平衡

选A 材料中“1500年以后,跨文化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排除B、C两项;

“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排除D项;

由材料“文化间的碰撞比之前几百年间的更具破坏性……欧洲的影响决定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平衡”可知选A项。

2.“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

选B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商业革命是指传统商路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B项正确。

3.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盾)

80

7.75

2.32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    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选A 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